长期氧疗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的长期家庭氧疗护理【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疗;家庭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是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一类小气道疾病,呈进行性发展。
COPD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为2%~4%[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长期家庭氧疗(long term oxygen therapy,LTOT)最能影响COPD的预后[2]。
我科从2006年1月~2008年1月对50例COPD患者进行家庭氧疗时,定时随访,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COPD 患者50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男18例,女7例,年龄56~76岁,平均(64±7)岁,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4~78岁,平均(67±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诊治规范(草案)中的COPD诊断标准[3]。
经抗感染、止咳化痰后症状缓解,复查肺功能及影像学检查并根据临床表现转为COPD稳定期。
同时排除患者有气胸、肺栓塞和心功能不全。
以上患者出院后均在家中使用氧气(均为医用罐装氧)进行氧疗。
两组在性别、年龄及COPD病情程度上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2.护理方法在药物不变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在家中使用低流量吸氧。
治疗组每天吸氧>15 h,除给予常规指导,同时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定期随访。
对照组每天吸氧<12 h,仅仅予以常规指导。
一年后比较两组因COPD急性加重的平均住院天数及次数。
治疗组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氧疗的应用效果与患者的密切配合相关。
很多患者用氧时气喘症状无明显加重,认为吸氧可用可不用。
此时应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说明用氧的必要性及使用方法,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氧疗对该病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使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保证氧疗的效果和使用的依从性。
氧疗护理措施1. 引言氧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来改善或纠正身体组织缺氧的状况。
在临床上,氧疗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疾病导致的缺氧情况。
为了确保氧疗的安全和有效性,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氧疗护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氧疗护理的基本原则、氧疗设备的选择、氧疗给药途径以及常见的护理问题和处理方法。
2. 氧疗护理基本原则氧疗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护理人员按照以下基本原则进行操作:2.1 安全性原则氧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在氧疗过程中要注意防火防爆措施。
要确保氧疗设备的密封性良好,正确连接氧气瓶和氧气输送装置。
同时,要远离明火、电器设备和其他火源,避免氧气泄漏引发火灾。
2.2 有效性原则氧气给药的浓度和流量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以确保氧气吸入量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
在给药过程中要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情况,及时调整氧气浓度和流量。
2.3 舒适性原则氧疗给予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舒适感。
减少氧气导管对患者面部和耳部的压迫,设置合适的氧气接口和呼吸器具,并保持通畅。
还要给予适当的心理和情感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适感。
3. 氧疗设备的选择氧疗设备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氧气输送装置常见的氧气输送装置有氧气面罩、鼻导管、氧气帐篷和氧气头罩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需氧程度和身体特点选择合适的输送装置。
3.2 氧气流量调节器氧气流量调节器可以根据医嘱或患者的需要调整氧气流量。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氧疗流量范围为2-6L/min,婴儿和小儿的氧疗流量要根据体重进行调整。
3.3 氧气瓶氧气瓶是存储和输送氧气的装置,常用的有大气瓶和小气瓶。
根据患者的需氧程度和氧疗时间选择合适的氧气瓶,并注意检查氧气瓶的剩余量和使用寿命。
4. 氧疗给药途径氧疗的给药途径主要有两种:直接给药和间接给药。
4.1 直接给药直接给药是通过氧气输送装置直接给予患者氧气。
儿、低出生体重儿经抢救存活率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在这些早产儿救治过程中,吸氧有可能导致氧中毒,其中,最主要的是视网膜的病变(ROP)。
为了降低盲童的发生率,氧疗时应加强护理。
1 临床资料本组98例早产儿,男68例,女30例。
孕期最短28+2周,最长36+5周。
早产儿出生体重最低890g,最高3800g。
入院时间最短生后10min,最长生后7d。
收治的98例早产儿,除3例死亡外,95例经过眼科筛查,无1例ROP发生。
2 氧疗方法2.1 鼻导管吸氧法为最常用的低流量给氧法,适用于轻度低氧血症患儿,鼻导管插入鼻前庭约0.5cm,一般氧流量为0.5~1.0L/min。
鼻导管吸氧简单、方便、舒适,新生儿鼻导管给氧时由于潮气量小,又受呼吸变化影响,故无法正确评估吸入氧体积分数且难以充分温、湿化。
2.2 头罩给氧头罩内的温、湿度及吸入氧浓度(FiO2),均可按要求调节,即按不同的氧气、空气比例调节所需的FiO2,加温湿化后吸氧,且头部不需固定能自由转动,使患儿感到舒适,但要求罩内空气、氧气混合气流量至少5L以上,否则会使罩内CO2重新吸入。
同时必须在罩内近口、鼻处放置FiO2监测仪。
2.3 面罩给氧2.3.1 简易面罩由塑料制成,大小应以能罩住口、鼻为宜,两边以带子固定于头部,可连接湿化加温器,一般氧流量为0.5~1.0L/min,当增大至3~4L/min时吸入FiO2可达0.40左右,适用于中度低氧血症患者。
2.3.2 带贮氧囊面罩于面罩下端部位加一贮氧袋,与输氧导管相连,可提供高体积分数氧气吸入,应用时要求氧流量4~8L/min,保持氧袋呈持续半充满状态。
2.4 持续呼吸道正压(CPAP)通气给氧当临床上表现重度呼吸窘迫,吸入氧浓度>50%时,动脉氧分压(PaO2)<50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60mmHg或有其他机械通气指征时,需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 氧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3.1 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一定要告知家长早产儿血管不成熟的特点、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并让家长签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氧疗现状及护理研究进展
张译;丹顾芬;李楠楠
【期刊名称】《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年(卷),期】2024(5)3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也是全球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给全球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往往会出现低氧血症,导致心肺功能受损。
长期氧疗是延缓COPD患者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其开展的规范性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因此,本文从国内外COPD患者长期氧疗护理的实施现状、护理管理方案等进行综述和探讨,为今后更好地开展COPD患者长期氧疗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5页(P249-253)
【作者】张译;丹顾芬;李楠楠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护理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
【相关文献】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的现状及对策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长期氧疗现状及对策
3.长期家庭氧疗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氧疗的护理措施
氧疗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措施,主要用于改善患者缺氧症状,提高氧饱和度,缓解病情。
以下是氧疗的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氧疗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至关重要的。
要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无痰液、呕吐物等堵塞物。
对于无法自行排痰的患者,应定期为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监测氧疗效果:氧疗效果监测是评估患者缺氧改善情况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症状、监测血氧饱和度等方式进行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吸氧浓度,以保证治疗效果。
3.预防氧中毒: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可能导致氧中毒,因此在氧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情况,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
对于需要长时间吸氧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气分析,及时调整吸氧浓度。
4.定期消毒吸氧装置:吸氧装置是直接与患者呼吸道接触的医疗设备,因此必须定期进行消毒。
应使用专用的吸氧装置消毒剂,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消毒彻底。
5.做好患者教育:对患者进行氧疗相关知识的教育,使其了解氧疗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
教育患者正确使用吸氧装置,避免吸氧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6.注意安全:在氧疗过程中,应注意防火、防油、防震等安全措施。
氧气是易燃易爆气体,因此应远离火源,避免与油脂接触。
同时,氧气瓶应避免剧烈震动,以防发生意外。
总之,氧疗的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氧疗效果、预
防氧中毒、定期消毒吸氧装置、做好患者教育和注意安全等方面。
在护理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各项措施,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氧疗。
长期氧疗的护理
【摘要】目的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
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症状,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可造成不适感。
所以,护理人员在氧疗护理中,要加强健康宣教,选择适宜的用氧方式,加强出院指导,定期家庭访视,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长期氧疗护理健康宣教
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
长期氧疗的适应症: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
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症状,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
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可造成不适感。
所以,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患者舒适感、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
1 氧疗的健康宣教
1.1 给氧应该属于一种药物治疗,但人们低估了氧气治疗低氧血症的能力。
护士要教会患者如何接受正确、安全、舒适的氧疗,懂得用氧的基本常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说明。
1.2 安全指导强化患者的安全用氧意识。
使用时注意防热、放火、防油、防震,严禁在病区内吸烟。
使用氧气筒时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小于5Mpa时应换瓶,以免充气时发生危险。
1.3 给氧的目的向患者介绍氧疗的目的,明确呼吸困难的患者,提供氧疗的重要意义。
1.4 严格执行氧疗浓度和时间目前一致认为每天吸氧至少15h,可使动脉血氧分压大于8.0kPa才能获得氧疗效果[1]。
临床常发现病员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现象,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有些病员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后就拒绝氧疗,这些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所以这方面的宣教尤其重要。
2 给氧导管的选择
2.1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这种给氧导管比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明显减少。
2.2 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它有两个通气孔,将两个鼻塞塞入鼻孔,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
2.3 一次性面罩吸氧导管面罩给氧对患者气道黏膜无刺激、固定好、氧流量大、氧浓度可达较高水平。
3 注意氧气的加温、湿化
刁尚芝[2]等人对电子温控氧气湿化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湿化的氧可湿化气道内分泌物顺利排出,防止小气道阻塞及闭塞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或加重,改善临床症状。
经湿化的痰液纤毛易于推移,痰液排出明显加快。
湿化的黏膜有利于炎症的消退,气道通畅度得以明显改善。
对于要长期氧疗的患者来说,吸入的氧气以温度37°C,湿度80%左右为宜。
4 明确长期氧疗的益处,改善氧疗的依从性
4.1 益处①改善大脑供氧状况,调节脑神经系统功能,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增强新陈代谢。
②减轻低氧血症,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
③缓解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减轻红细胞增多症,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右心室负担,延缓肺心病的发生发展。
④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呼吸困难,改善通气功能障碍。
⑤改善患者体质,改善睡眠和大脑功能,提高活动耐力和生命质量。
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长生命。
4.2 在长期的氧疗护理中发现,对氧疗知识缺乏的患者有不遵医行为具体原因有:舒适的改变、对吸氧产生恐惧心理、经济原因、认为吸氧作用不大、在吸氧流速上与临近患者攀比[3],对以上原因护士要加强健康宣教力度,勤巡视病
房,多观察,使氧疗顺利进行。
5 评估长期氧疗的有效性
5.1 病员情况在氧疗过程中要观察意识的变化、呼吸和心率、血压的变化、眼球结膜水肿情况、皮肤的变化、注意是否有喘憋和进行性呼吸困难,监测血气分析。
5.2 氧气装置情况检查氧气导管有无扭曲、阻塞、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氧气流量浮标是否到位准确。
每日更换湿化瓶及湿化液。
6 出院指导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呼吸体操的锻炼,增加肺功能的耐受性。
戒烟吸烟可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机率,对肺功能损害轻重决定于吸入肺内的烟雾量及烟雾进入肺内的深度。
7 定期家庭访视
氧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进行随访,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调整吸氧流量、时间,指导氧疗患者正确使用氧疗装置及氧疗装置的消毒。
参考文献
1 张岚,杭小华,贾东梅.COPD患者缓解期长期家庭氧疗进展.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25-27.
2 刁尚芝,赵洪全,高瑞英,等.介绍一种医用电子温控氧气湿化器.中华护理杂
志,2001,36(4):262.
3 葛敏.氧气疗法的研究及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2,17(4):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