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单片机课程教材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187.15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单片机C语言教学设计熟练应用单片机技术对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类学生来说是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水平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因此单片机技术类课程成为相关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门专业技能课。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采用51单片机作为教学对象,并且将汇编语言作为编程语言。
但是,由于汇编语言语句抽象、理解困难、可读性差等因素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通用“c语言程序设计”,由于缺乏专业针对性且没有后续课程支撑,使得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较差。
相比汇编语言,c语言具有丰富的库函数,可以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编译效率高。
它采用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可读性、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较好,在目前的单片机开发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许多高校的单片机教学中也逐步采取了c语言作为编程语言。
因此,研究和探索在高职单片机课程中引入c语言的教学改革成为大势所趋。
一、教学设计基础整个教学设计是紧紧围绕实现单片机应用开发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为提高学生应用c语言进行单片机开发的工程实践能力。
其前导课程为通用的c语言程序设计和单片机基础课程。
在单片机基础课程里,应掌握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最小应用系统、中断与定时、系统扩展等知识点,读懂并能理解例程所涉及的简单汇编指令。
对c51知识点的选取,考虑到其自身特殊性及与通用c语言不同,应重点选择与单片机应用紧密相关的内容,以体现适度、够用的原则。
对不常使用的知识点,比如多维数组、指向指针的指针、链表等则不再涉及。
确定的主要知识点有:数据(类型、定义等)与运算(包括位运算)、数组、函数、指针、模块化程序设计在51单片机程序设计中的应用等。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设计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行业企业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的单片机课程常常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尽管学生获得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但他们在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却不懂得从哪里下手、如何开展工作。
《单片机原理》课程建设计划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英文名称:The principle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80 讲课学时:60 实验学时:20学时:学分:适用对象: 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先修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型计算机原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单片机原理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的硬件基本结构,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分析方法及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MCS-51单片机为研究对象,以掌握单片机应用为教学重点。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及运行特性,对单片机有较系统地完整认识。
2.熟练掌握用MCS-51单片机汇编指令编程的基本方法,能编写分支、循环、码制转换、数制转换、排序、找最大值、找最小值、A/D转换、D/A转换等基本程序。
3.掌握扩展片外数据存储器、片外程序存储器、扩展接口等,构成单片机系统。
4.掌握串行通信、连接按键、连接LED及LCD显示器、连接A/D和D/A等,正确运用单片机设计应用系统。
5.学会使用TDN86/51教学实验系统完成单片机软件实验、硬件实验。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概述部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认识单片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概况;了解单片机的主要机型以及主要生产厂家;了解单片机的主要应用领域;熟悉MCS-51单片机的基本特性及型号。
2.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①了解MCS-51单片机的片内结构;②认识、熟悉MCS-51的引脚;③掌握MCS-51单片机的CPU结构;④掌握MCS-51存储器结构;⑤熟悉MCS-51的并行I/O端口基本结构及用途;⑥熟悉MCS-51单片机时钟电路与时序。
单片机技术课程建设计划
一、建设目标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时代接轨,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使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求真务实,吃苦耐劳,团队协作,开拓创新的职业素养,能胜任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程序编制、电子产品制作与测试等岗位工作,最终符合企业要求。
匹配应用电子技术省级品牌专业、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成校级优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成为省级职业院校一流课程,形成品牌效应;为专业提供智能电子产品研发、电子产品检测、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等岗位服务。
二、建设任务
1.规划建设在线课程
2.企业调研,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重编课程标准
3.整理单片机实训室、单片机实验仪
4.编写教材,并公开出版
三、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为保证单片机技术课程建设顺利开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校外企业专家及骨干教师组成课程建设小组,全面开展课程建设工作。
具体落实课程建设工作。
2.制度保障
学院建立了一系列制定,包括单片机实训室建设、单片机教师的师资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能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3.人员保障
单片机技术教学团队是都一个高学历、高职称和较强专业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学团队,在多年教学和课程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
优秀的教学团队是保证专业建设顺利完成的保障。
4.资金保障
学校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都有相应专项资金投入,能保证课程建设需要的经费支持。
充裕的资金投入,是课程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
《单片机技术》建设方案一、建设的目标与思路针对STCW78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海船电子员岗位所要求的适任标准和国家海事局海船电子员考试评估大纲的要求,突出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现有专业专任教师4人+6,其中具有副高职称教师1名,讲师2名;拥有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教师3人;“双师型”教师4人。
本课程目前具备的实验、实训条件包括计算机50台,单片机实验箱26套,用于单片机编程及仿真训练。
选用项目化教材,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式改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形成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深入开展项目式课程教学。
建设目标为从事电子、机电、船舶电气设备等单片机应用产品的研发,为生产企业培养具有单片机应用产品设计、分析、调试和制作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将本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1. 课程建设的理念以岗位能力为主线,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海船电子员考试大纲及维修电工考证要求,健全和完善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的“项目导向”课程体系。
2. 课程团队建设课程团队中80%具有硕士学位,年龄结构合理,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富有朝气的年轻教师。
高级职称占30%,其余均为讲师,其中有50%具有单片机实际项目的开发经历。
将来还需引进企业高级人才1~2人,并让年轻教师有更多的进修机会。
3.教学内容改革针对项目化教学模式选取了符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教材,此教材打破了单片机教学的常规顺序,不再是先介绍单片机基本知识,然后介绍指令系统,最后是例程。
这本教材从第一章开始就是项目化教学,全书分25个任务,每一次课我们都要完成一个任务。
其中有比较常见的单灯闪烁,流水灯,数码管显示,定时器,按键输入,脉冲计数等项目。
项目中用到哪些指令,就讲哪些指令,这样学生带着任务,带着目的来学指令,接受起来较快。
不再像以前那样先把所有指令全讲完,然后再去讲解程序。
根据学院航海专业特色,增加了船舶锅炉控制,航行灯控制,船舶报警系统设计等项目。
文化教育・Cultural Education274 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18期基于工作过程的“单片机应用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周 皓 /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摘 要】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已成为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本文阐述了《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改革思路和教学情境设计。
【关键词】单片机应用技术;工作过程;学习领域;教学情境一、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必要性单片机应用技术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密不可分的,同时又是工科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岗位基本技能。
高职学生由于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不强,针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普遍出现学不懂、不愿学的现象。
通过传统教学我们发现学生比较倾向于动手的训练(即实验),学生更愿意通过在实际工作中完成具体任务来获得相关知识。
因此,完全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来组织课程,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势在必行。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流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以真实产品为载体,按照真实生产要求进行课程内容分析,从真实生产中提炼工作任务,围绕任务完成的过程来展开,关注的是“如何完成工作任务”。
课程开发流程是:1.课程设计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针对初级电子产品开发工程师岗位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讨和分析,按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工作流程——职业能力——课程目标这样的链路进行课程学习领域设计。
2.选择综合贯穿项目,以产品开发工作过程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情境,按照由浅入深,涉及的能力点和知识点逐步增加,最后完成大型复杂的实用项目的教学规律,选取和序化教学内容。
3.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理论和实际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做、说、写过程中,不仅掌握技能,而且得到工作过程的体验。
4.将企业管理制度引进考核方案,考核内容包括学习过程考核、应用能力考核、遵守制度和工作规范等方面的考核,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