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前门一带的如烟往事
- 格式:pdf
- 大小:509.59 KB
- 文档页数:4
前门,老北京的风情作者:来源:《小康》2008年第08期“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还有那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仅这一句顺口溜,就不知牵扯出多少郁积在“老北京”们内心深处对前门浓重而复杂的情感……采写、摄影/《小康》记者李漠未完的改造直到2008年6月21日,前门大街还没有“开门揖客”,高过两米的铁皮围墙,依然阻挡着游客焦渴的目光。
颇费了些心思,记者才站到了21米宽的前门中央大街上。
放眼望去,全长845米,青白两色条石铺就的路面,自然少了过去的凹凸。
两侧的房屋,灰砖墙面居多。
全聚德、中国书店、义昌源等老字号的门脸,已经整饰完毕。
五洲大药房的三层楼上“长”出一台时钟,据说是依据原貌复建的。
街边,摆放着一样的鼓型花盆,栽种着相同品种的花、树。
悬挂的街灯共有两种:鸟笼灯还有拨浪鼓灯。
“通过街灯,就可区分老建筑区和复古建筑区:鸟笼灯区域是老建筑区;拨浪鼓灯区域是再现历史的新建筑区。
”一名戴着安全帽的技术人员向《小康》记者介绍道。
有着“国门牌楼”美誉的前门五牌楼,建于清代,位于正阳门桥南,是北京最大的木牌楼,它也是前门大街的标志,从这里走进去,才算真正进了前门大街。
于是,“老北京”也称前门大街为“五牌楼大街”。
1958年,由于诸多原因,五牌楼被拆毁。
2001年,相关部门曾参照老牌楼的外形,在前门箭楼以南复建过钢筋水泥的五牌搂,被“老北京”指作“假五牌楼”。
“此次对五牌楼的修缮是严格按照历史照片和文字记载,依照原样在原址复建的。
牌楼采用旋子金线大点金手法进行彩绘,牌楼正中书写‘正阳桥’3个金色大字,”北京文物局研究员王世仁为五牌搂作了注解。
在五牌搂和前门楼子(正阳门)之间,记者看到了传说中的“当当车”。
“这是北京造的法式‘当当车’,头尾均有驾驶台,司机可以两头开,”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车的车长12米,宽2.3米,高3.7米,能够乘坐84人,845米的单程运行需要10分钟,它也将成为这里唯一的代步工具,票价暂定不低于4元,有五牌楼、鲜鱼口和珠市口3个站点。
故宫写的5篇450字的散文故宫写景作文450字1北京有个城市叫故宫。
现在人们称之为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朝和清朝的首都。
因为交通便利,从南向北,所以是个绝佳的地方。
小时候父母带我去故宫。
在我进入紫禁城之前,有一个前门叫做午门。
想必大家都知道午门是古代用来斩首犯人的地方。
还有一个巨大的门钉,有拳头那么大。
当我进入午门时,我看到了一条金水河和一座桥。
因为太长了,我忘了它叫什么了。
桥旁边有一棵千年老树。
据说往池塘里扔硬币许愿可以实现愿望。
大家都知道这是传说,要不是运气好,谁不会这么做呢?进入太和门是紫禁城的中心,有——个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虽然从远处可以看到三宝殿,但似乎能看到古代皇帝的威严和崇高地位。
在近代,每根柱子上都刻有龙形图案,每条龙都是如此栩栩如生。
金色的屏幕也能体现皇室的高贵。
最精致的龙椅,纯金做的靠背,龙椅的每一条腿都做的那么精细!每个凸起部分都镶嵌着龙形图案,扶手上雕刻着两个龙头,龙嘴里衔着两颗珍珠,两条龙在金色的屏幕上争夺一颗珠子,被称为“双龙戏珠”。
屋顶上有两条龙!太和殿雕了那么多龙!这是因为古人尊龙尊权,皇家威严无处不在。
再往里走,有一个不知名的宫殿,里面有各种文物,尤其是一张“乾隆狩猎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骑的马,身上的铠甲,手中的弓箭,腰间的宝剑,都透露着古代帝王的霸气。
走出紫禁城,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代皇室的奢华和尊严,但我更佩服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次故宫之旅让我受益匪浅。
作者:王赫故宫写景作文450字2你好,我叫吴,请叫我吴导!现在我们要去参观北京独特的故宫。
你看,我们来到了雄伟的紫禁城,又叫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也是我国最大的古代建筑群。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6年),14年建成,24位皇帝登基。
“嗯,我们现在准备去正厅。
请与游客和朋友保持联系。
不要掉队,不然迷路了就找不到我们了!”好了,现在跟我去大厅。
故宫有三个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改革开放三十年(一):前门情思
王新玲;刘思功(摄影);薛楠(摄影);王硕(摄影)
【期刊名称】《中国报道》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老街记忆城市是国家的面孔,了解一候国家,我们借助于城市,认识一座城市,街道是捷径,尤其烙了岁月痕迹和民生百态的经典街道,它们是城市的魂。
【总页数】6页(P36-41)
【作者】王新玲;刘思功(摄影);薛楠(摄影);王硕(摄影)
【作者单位】《中国报道》记者;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3.2
【相关文献】
1.前门街道的"一二三四"工作法r——北京市东城区前门街道创建"十有十无"示范
街区经验做法 [J], 高斌
2.前门情思金正阳 [J], 王云
3.前门情思大碗茶(独唱) [J], 阎肃;姚明
4.前门情思老字号 [J], 胡元骏
5.古都风韵魅力前门第六届前门历史文化节开幕 [J], 马元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观音寺街的如烟往事作者:王兰顺来源:《北京档案》2013年第02期在老北京有一条商业街,它既没有宽敞的马路,也没有高耸的商厦,却见证了一些商业名牌的兴衰。
这条街就位于西城区的大栅栏西街,过去的名字叫观音寺街。
北京市档案馆有一幅民国二十一年(1932)绘制的观音寺街蓝图,标注观音寺街东邻大栅栏,西边是一个Y字形路口,分别连接着李铁拐斜街和樱桃斜街,街长约330公尺,街宽约7公尺。
街南就是早年间以“八大胡同”著称的娱乐区,北侧则是以会馆、书局而闻名的杨梅竹斜街。
一、且说观音寺街的观音寺观音寺街的名称源于街西头的一座观音寺,这座观音寺建于明朝,清乾隆甲申年(1764)对寺庙进行过重修,以后又历经道光、光绪及民国时期的重修。
山门坐西朝东,正对着观音寺街。
由于当年观音寺的庙会规模较大,人们在上香的同时也在这里进行商业活动,这就为这条商业街的形成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民国二十年(1931),观音寺的庙产记载:门牌是52号,占地为前面南北宽三丈多,后面南北宽六丈多,东西长二十多丈,殿宇房屋共计58间,其中,佛殿11间,群楼上下有44间。
当时寺庙住持为33岁的定源。
寺庙里当时还供奉着释迦佛、韦陀佛、观音像、大悲像、关帝像以及十八罗汉等,各种法器和碑记也一应俱全。
解放后,人们破除迷信,今已成为大杂院。
寺庙虽历经沧桑,仍保留了主要的遗存。
二、鼎和居被摘下匾额民国以来,观音寺街作为商街,一直比较兴盛。
而最早被强迫摘下牌匾的铺号是“鼎和居”。
1914年,坐落在这里的享誉北京餐饮业八大居之一的鼎和居饭庄遭受灭顶之灾,原因是铺东姚爽斋欠下孙作善巨额债务,被告上法庭。
姚爽斋无奈将鼎和居抵押,鼎和居宣告倒闭。
鼎和居被查封拍卖,利大昌银号的吴荫亭出银五千两购得鼎和居的铺底、家俱。
遵照大理院的判决将五千两中的四千八百两偿还给孙作善,再征收诉讼费三十两,车费、鉴定费一百七十二枚铜圆,最后将可怜的余款补偿给鼎和居的铺长张伯平。
对老北京人来说,摘下鼎和居的牌匾就相当于八大居里少了一居,情感上难以接受,所以这件事被吵得沸沸扬扬,惊动了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湘,一旦这牌匾摘不下来,就意味着京师警察厅的威信扫地。
老梦旧影——前门大街作者:秦杰来源:《北京档案》2008年第12期“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对着我的家……”。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在老北京,前门就是连接着皇城内外气脉的一层窗户纸,它见证了北京包括全国的许多历史。
前门大街最初按照中国古代前朝后市规划而建,并非商业区。
明嘉靖年间,经大运河北上的货物到达通州张家湾码头,开始在前门外集散。
不久,发达的漕运把前门变成了一个集贸市场。
前门一度为明清时的清明上河图,官府的吏、户、礼、兵、刑、工六大部,就设在前门内东西两侧,外省进京述职、办事的官员都住在前门外的会馆。
仅前门外西侧一带就有120多个会馆。
每逢科举考试,前门各会馆人满为患。
前门大街成为发财的地方。
1855年开设了“便宜坊烤鸭店”,1864年开设了“全聚德挂炉烤鸭店”。
此后,许多老字号在此设立,以其独特风味迎接八方来客,像“致美斋”馄饨、“九龙斋”酸梅汤、“六必居”酱菜、“正明斋”的萨其马、芙蓉糕等都很有名。
老北京人真正熟悉的其实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商业鼎盛时期的前门大街。
保存比较好的有盛锡福、南城邮局、前门电报局、天信百货等。
北京第一辆铛铛车出现在1924年,是舶来的法国车,运行的起点是前门,终点是西直门。
后来,北京又陆续开通了许多条铛铛车路线,前门为当时最大的换乘站。
1966年,随着无轨电车的普及,铛铛车成为历史。
前门大街还曾因生产“大前门”牌香烟而闻名。
明朝政府曾在前门外大街西侧房招商,当时建造的这些房屋叫做廊房,廊房头条、二条、三条、四条即由此而来。
廊房头条有个券业场,其旧货可不是一般的旧货,因为“西贵东富”,那里的旧货卖外国的金笔、红木家具、进口自行车、名表、裘皮大衣等。
“文革”后期由于地摊式的“鬼市”交易被禁止,券业场成了北京唯一卖高档旧货的地方,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变成一个以时装、百货为主的商品市场。
前门大街从1438年开街算起,共经历5次大修,第一次是因1679年京师大地震,前门大街、城门楼和70%以上民居被震塌;第二次整修是因1780年前门大街发生大火,包括正阳桥五牌楼和广和查楼在内的许多建筑被烧毁;第三次整修是1900年义和团进入和八国联军入侵,前门大街被毁;第四次整修陆续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后,大量木结构店铺和老字号被拆改,古色古香的历史风貌消失殆尽。
北京胡同故事细说老北京八大烟花柳巷提到北京的八大胡同,你千万不要误以为是包括南锣鼓巷、烟袋斜街等比较受游客们喜爱的8条胡同。
当然,本文提到的八大胡同,也是曾经闻名于中外,只不过,他们展示的不是老北京的风土人情,而是曾是烟花柳巷的代名词。
按照地理位置来看,“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
其实,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
只不过当年,这八条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档次”也比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
北京八大烟花柳巷:陕西巷陕西巷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其北口与棕树斜街相交,南至珠市口西大街。
此胡同东侧与榆树巷、万福巷相交,北侧与韩家胡同、百顺相同、东壁营胡同相交。
据说陕西巷明代就已存在,而数百年来未曾更名,实属难得。
至于陕西巷的由来,据《京城胡同徐瀛速写集》记载,明初,大量商户云集前门外地区,招商居货,此巷聚集了许多陕西籍的木材商囤积木料,故名陕西巷。
现如今陕西巷最富盛名的建筑当属翻建后的上林仙馆(现名陕西巷宾馆)。
是前门地区经营胡同游的三轮车夫们必到之所。
据宾馆简介,清末民初的名妓赛金花、小凤仙都曾在此搭班,但据记载赛金花的怡香院在榆树巷1号;小凤仙的云吉班在陕西巷52号,而那些并非北京人的三轮车夫也对此大肆渲染,混淆视听,其目的只有一个,赚钱。
(看看是要付费的)我在与陕西巷的老街坊闲聊时得知,上林仙馆的前身并非是妓院,而是一家药铺,主要经营“二药一纸”。
所谓二药,即春药和麝香。
在八大胡同卖春药不足为奇,而麝香是妓女们的打胎良药。
而一纸指的是冥纸,供妓女接客后之用。
接客后烧纸,是妓女慰藉自己。
北京八大烟花柳巷:百顺胡同百顺胡同原名柏树胡同。
明朝称柏树胡同,因种有柏树故得名。
清初谐音取“百事顺遂”的含义,更名为百顺胡同。
阅尽沧桑老前门
陆杨
【期刊名称】《北京服装纺织》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前门之所以称为前门,因为它在故宫的正前方。
那时无论皇帝和官员出城,还是一般人员进城,前门是一道标志,北京城任何一道城门都无法和它相比。
那时的吏户礼兵刑工六大部,都设在前门内的东西两侧,只隔一道城墙。
前门一带热闹的原因,人部分便也在于此。
外地人进京,无论是赶考的秀才,还是办事的官员,住在前门一带,自然就方便一些。
【总页数】4页(P172-175)
【作者】陆杨
【作者单位】《中国服装组织》特约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8.4
【相关文献】
1.阅尽人间沧桑——试从新兴版画题材和主题上看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J], 张健
2.世间无限沧桑感一水秦淮阅废兴——读王棽林《畏秋楼诗稿》 [J], 张永祥
3.南通:打造美丽样板,阅尽"沧桑巨变" [J], 李汝贤;朱亚龙
4.前门老街展新貌古韵沧桑绽奇葩 [J],
5.阅尽沧桑,归来仍是少年——献给湖南师大附中建校115周年 [J], 陈胸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描写北京老前门大街的文章作文
哎呦喂,您了好,今儿个我给您聊聊咱北京的老前门大街。
这地
方儿,那可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儿,老北京的味儿,全在这儿呢。
一提前门大街,您了准得想到那熙熙攘攘的人流,那叫一个热闹。
老远儿就能听见小贩儿的吆喝声,那声音儿,能传得老远。
“糖葫芦儿,又甜又脆的糖葫芦儿!”“豆汁儿,热乎的豆汁儿!”这声音儿,听着就让人心里暖和。
走在街上,两边儿的店铺儿一个挨着一个,卖啥的都有。
有那卖
布的,卖鞋的,还有那卖古董的,真是琳琅满目。
您要是喜欢老物件儿,这儿准能让您挑花了眼。
还有那老北京小吃,炸酱面、爆肚儿、
炒肝儿,那味儿,真是绝了。
要说这前门大街,最让我难忘的,还得是那老戏楼。
您了看那戏
台上,京剧、评剧、相声,轮番上演。
台下的观众,那叫一个乐呵,
笑声、掌声,此起彼伏。
这场景,让人仿佛穿越回了老北京的那个年代。
咱再说说那老胡同儿,那可是北京的魂儿。
您了走进去,那青砖
灰瓦,那老树盘根,那石板路,每一处都透着历史的沧桑。
您了要是
喜欢摄影,这儿准能让您拍个够。
最后咱再说说那老北京的人情味儿。
您了走在这前门大街上,随
便找个人儿聊两句,那热情劲儿,那亲切劲儿,真是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这老北京的味儿,这老北京的人,真是让人留恋忘返。
哎呦,这前门大街的故事儿,真是说也说不完。
您了要是有机会,
可一定得来这儿转转,感受一下这老北京的风情。
咱今儿个就聊到这儿,下次再给您聊点儿别的。
昔日前门繁华似锦
佚名
【期刊名称】《科技潮》
【年(卷),期】2002(000)0S1
【摘要】过去北京有“东四、西单、鼓楼前”的顺口溜,可以说,这几个地方是北京有名的店铺众多、游人如梭的繁华商业区,但是,如果与前门一带相比,就远不如前门繁华,至于过去的王府井大街就更不能与前门相比了。
前门一带地区所以能够成为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是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及客观环境所决定的。
【总页数】1页(P)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5
【相关文献】
1.招牌菜龙争虎斗好味道繁华似锦--第九届湘菜美食文化节湘菜招牌菜大赛侧记[J], 程虹
2.老树虬根繁华似锦余树泽其人其画 [J], 鄞珊
3.马友友繁华似锦巴洛克 [J], 潘阳
4.桂花铺陈,繁华似锦——浅谈《牛盖竹提梁》的造型美 [J], 万俊峰
5.繁华似锦馨香四逸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前门,即将淹没的记忆
沙漠驼铃
【期刊名称】《商业文化》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 云南商店:孤寂的角落rn坐落在前门大栅栏西街一号的云南商店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跟内联升、六必居等老字号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但在上世纪末,在北京提起云南商店,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每天川流不息的人流进出商店,生意比一些老字号还火.
【总页数】7页(P26-32)
【作者】沙漠驼铃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前门煤市街:又一处消失的文化记忆 [J], 祁建
2.即将淹没的美丽传说—看三峡“最后”一眼 [J], 张秀兰
3.寻访淹没在记忆里的老祠堂 [J], 郦莎
4.走过即将淹没的土地 [J], 秦德福;刘强
5.即将被海水淹没的岛国 [J], 成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