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经静脉置管溶栓术后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5.82 MB
- 文档页数:12
溶栓护理常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护理常规一、执行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一般护理:1、体位与活动:溶栓后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不宜过早离床,一周内不可过多活动,一周后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2、合理饮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对于不能自口进食者,胃管应延迟放置,避免诱发出血,三天后给予鼻饲,每天注入足量的水份和富于营养的流质饮食,如牛奶、果汁、鱼汤等,防误吸。
3、溶栓后导尿管、动脉测压管应延迟放置,避免诱发出血。
尽量减少肌肉、动静脉注射次数,药物注射完毕局部按压5-10分钟,注意注射部位有无发红、疼痛,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二、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肢体肌力、语言功能等变化,以判断溶栓效果及病情进展。
2、血压监测:15分钟/次×2小时,30分钟/次×4小时,60分钟/次×18小时。
3、脉搏、呼吸监测:1小时/次×12小时,2小时/次×12小时。
4、配合医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NIHSS评估)。
5、观察有无出血征象:⑴皮肤及粘膜:有无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注射部位有无渗血等。
⑵消化系统:胃出血、便血等。
⑶泌尿系统:血尿。
⑷颅内出血(脑实质血肿、出血性脑梗死):意识障碍加深、瞳孔改变、血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肌无力加重等,头颅CT检查(用药24小时后复查)。
⑸并发症观察:再灌注损伤(脑水肿)、血管再闭塞等。
⑹其他:有无药物过敏、腹痛、四肢疼痛肿胀等。
三、用药护理: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三小时内)。
⑴用量:0.9mg/kg/次(最高剂量不超过90mg)。
⑵用法:加入原厂配备的溶媒中,先用总剂量的10%在1-2分钟内立即静脉推注,其余90%在6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2、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牙龈出血、皮肤瘀点、黑便等,阿司匹林有胃肠道反应,宜在饭后服用。
3、应用降压药物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溶栓后的护理要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溶栓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方法,通过溶解血栓从而恢复患者的脑血供,减轻患者的症状和预防脑损伤。
溶栓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溶栓后的护理要点。
1.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特别要注意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语言能力、肌力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发生窒息。
可采取头偏侧位,清洁口鼻。
需要及时吸痰或给氧气,以确保患者的呼吸顺畅。
3. 保持患者的脑部供氧充足,确保脑组织得到足够的血液灌注。
避免过度活动,避免患者剧烈咳嗽或呼吸急促,以免增加脑部的负担。
4.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脑出血、再梗塞等。
严密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一旦发现出血迹象,应及时处理。
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栓形成情况,必要时可进行抗凝治疗。
5. 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建议患者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糖的食物,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6. 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和功能。
康复训练可以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速度。
7. 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会感到焦虑、抑郁等情绪,需要家人和护士的支持和鼓励。
8. 定期复查和随访患者,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
溶栓后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通畅、维持脑部供氧、预防并发症、维持营养、开展康复训练、提供心理支持和定期复查随访等。
只有做好这些护理工作,才能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医护人员和家属能够重视溶栓后的护理工作,为患者的康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0字】第二篇示例:溶栓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中风和心梗等血管阻塞疾病的治疗方法。
下肢深静脉溶栓导管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溶栓导管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20年6月80例下肢深静脉溶栓导管术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化护理。
比较两组满意度、深静脉血栓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下肢深静脉溶栓导管术患者实施综合化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深静脉血栓治疗总有效率,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综合化护理;下肢深静脉溶栓导管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血栓性疾病,以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甚至危及生命的肺栓塞为主要特征。
其发病率在国内外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溶栓治疗已成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规治疗方法。
主要不良后果是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严重病例可能导致死亡,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血管外科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经导管溶栓在急性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
本研究探析了下肢深静脉溶栓导管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下肢深静脉溶栓导管术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
每组例数40。
其中实验组年龄35-72岁,平均(47.45±2.84)岁,男29:女11。
对照组年龄32-76岁,平均(47.34±2.91)岁,男25:女15。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足背静脉顺行造影,确定静脉血栓形成部位,常规消毒、毛巾铺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所有患者均经患侧股总静脉穿刺,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均为健康恢复滤器),预防溶栓期间PE的发生。
经股静脉或胫前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
尿激酶60~80万U/120ml持续注入溶栓导管5ml/h,肝素100mg/120ml注入鞘管5ml/h,溶栓导管造影每24~48h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