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镇市旱作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植技术推广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187.39 KB
- 文档页数:2
内蒙古某校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选题)1. 黄河上游自宁夏到内蒙古托克托先后流经河东沙地、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流程大约1000千米(如下图所示)。
由于沙漠的快速推进,黄河在该河段含沙量急剧升高。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受盛行风影响,流沙可能大量进入黄河的沙源地是()A.河东沙地B.乌兰布和沙漠C.库布齐沙漠D.河套平原(2)宁夏平原逃脱了被沙漠侵吞的厄运,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B.位于半湿润区C.山脉阻挡D.黄土覆盖2. 胡杨林是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的一道生态屏障,但是在过去的50年里,胡杨林急剧减少。
读塔里木河下游某断面胡杨林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小题。
(1)影响图示区域胡杨分布密度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源D.土壤(2)胡杨林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意义是()①改善当地气候②阻挡风沙侵袭③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④防止土地盐碱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 上世纪60年代起,三代造林人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杨树”的塞罕坝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造林过程中发现春季荒山南坡植树成活率低于北坡。
据此完成(1)~(3)题。
(1)要想快速获取我国国土植被覆盖情况应采用的技术是()A.GPSB.RSC.GISD.数字地球(2)塞罕坝春季荒山南坡植树成活率低于北坡,是因为南坡()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3)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A.增加生物多样性B.减轻风沙危害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D.减缓变暖趋势4. 陕西省大荔县大荔沙苑(如下图所示)地表以草滩地、沙地为主,地下发现有古土壤和鹅卵石。
唐朝,人们在该地抽取地下水,发展农牧业;明中叶,该地逐渐演变为风沙漫天的荒漠景观,沙丘广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能够论证大荔沙苑曾有河流流经的地理事象是( )A.古土壤B.古湖沼C.鹅卵石D.草滩(2)大荔沙苑由昔日湿地变成荒漠景观的沙源直接来自( )A.西北内陆地区沙漠沙质沉积物B.原为古河流经过携带并沉积大量泥沙C.山区岩石风化后产生的碎屑物D.冬春多大风天气且风力侵蚀作用强烈5. 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
旱作农业的一场革命——关于总结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思考甘肃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旱作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总结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正在旱作农业区引发着一场新的革命。
艰辛的探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薄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
全省70%的人口在农村,70%以上的耕地是山旱地,近80%的农村人口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山区。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一直处于小旱小灾、大旱大灾、年年遭灾、年年抗旱的被动局面。
如何解决农业的稳定发展问题,始终是甘肃人民必须面对的现实。
建国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为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每次探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历次探索成果基础上的重要结晶。
一是围绕改变基本生产条件,坚持不懈地进行改土兴水和小流域治理。
甘肃省的山旱地绝大多数分布在黄土高原区,这里沟壑纵横,土地坡度大,不下雨寸草难生,一下雨山洪肆虐,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导致土地越来越贫瘠,产出越来越低。
正常年景山旱地的小麦平均亩产只有一二百斤,一遇旱灾连籽种都收不回。
面对这种情况,甘肃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战天斗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梯田建设,硬是把坡度在三四十度以上的大部分山地都修成了梯田,使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使单位面积产量成倍增长。
全省梯田面积已达2000多万亩,有相当一部分县基本实现了梯田化。
在此基础上,按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把种草种树、兴修梯田和修建淤地坝结合起来,创造了“山顶戴帽子、山腰缠带子、山脚穿靴子”的治理模式,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
同时,千方百计兴修水利,在旱作农业区建成和正在建设着景电、引大入秦、引洮等一批跨流域的大型水利骨干工程,尽可能地使旱地变成水浇地,使全省的水浇地面积增加到1500多万亩。
在无法引水的地方,通过实施集雨工程,用打水窖、修池坝等办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发展庭院经济,实施大田点种点浇,创造了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一、土壤准备在栽种之前,首先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选择肥沃疏松的土壤作为种植地,进行犁地、耕地、平整土壤等作业,使土壤松软透气,便于玉米的生长。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添加有机肥料,搅拌均匀,保证玉米的养分供应。
二、全膜覆盖全膜覆盖是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全膜的覆盖,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湿润,并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玉米的生长。
选择透气性好的地膜,先将地膜铺展开来,然后用锨或者机械工具将地膜铺设在整片土地上,确保地膜完全覆盖土地,并将地膜固定在地面上。
三、双垄沟播在地膜上开沟种植玉米,双垄沟种植玉米是为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减少灌溉水量。
在地膜上分别开两条平行的直线沟,沟间距约30-40厘米,沟深约5-10厘米。
将玉米种子均匀撒播在沟中,每隔20-25厘米撒一颗玉米种子,然后用土覆盖种子,压实沟壑,保证种子的生长。
四、基肥追肥在播种前,在双垄沟中撒施基肥,以提供玉米初期生长所需的养分。
基肥一般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有机肥主要是粪肥、秸秆等,无机肥包括复合肥和氮、磷、钾等肥料。
稍后再进行追肥,注重在玉米生长关键期施肥,及时补充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
五、灌溉管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需要进行合理的灌溉管理,尤其是在干旱的地区。
玉米是一种喜水作物,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正常生长。
建议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减少水分的流失。
在生长期间,要根据玉米生长的需水量,合理测定灌溉的时间和水量,保证玉米生长的需水需肥。
六、病虫害防治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要及时监测玉米的生长状况,注意观察是否有病虫害的发生。
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选择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来防治病虫害,保护玉米的生长。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是一种高效、节水、节药的种植技术,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采取上述种植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实现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玉米的种植新技术,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值得看一下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玉米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采用传统玉米播种技术种植的玉米抗旱能力差,尤其是在甘肃等干旱地区无法得到推广。
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玉米产量,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具体如下:1、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概述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集垄沟种植、集雨、覆盖抑蒸于一体,全面提高了雨水利用率和旱地玉米收成。
该技术有如下创新点:①全膜覆盖,通过全膜覆盖大大降低了地表蒸发量,能降低30%~40%的土壤水分蒸发量;②双垄沟播,这种沟播方式通风透光效果好,在沟内种植玉米种子能有效提高雨水利用率;③全膜播于垄沟,这种播种方式充分利用地膜的不透水性,直接将雨水收集起来,渗透到地下,将雨水集中供应到玉米根部;④改播种机具,使用新型全膜专用播种机,一次性进行施肥、播种、打药等流程。
2、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2.1 选种、整地、施肥2.1.1 选种可选择抗病抗逆性强、高产稳定的品种。
为了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可选择酒单3号、金穗4号、丰田101、泰玉1028、金穗2号、金穗3号和酒单4号等中早熟品种。
2.1.2 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灭茬处理,将有机肥、根茬等埋入土中。
4月上旬深耕土壤25~30 cm。
播种前重新平整地表,确保地面平整、上虚下实,为农作物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2.1.3 施肥该抗旱播种技术对于肥料的需求量比较高,建议进行测土配方施肥,667 m2施入农家肥3 000~5 000 kg,磷酸二铵和尿素各25 kg,硫酸钾15 g,锌肥1 kg。
2.2 起垄喷药覆膜平整地面后,及时起垄覆膜,选择白色国标地膜,宽120 cm,厚0.008 mm。
宽窄行种植,小垄高15~20 cm、宽40 cm,大垄高1 0~15 cm、宽70 cm。
667 m2地使用130 g玉农思兑水100 kg或100 g乙草胺乳油兑水50 kg,均匀喷于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