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神经内分泌反应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生理学中的应激反应应激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和生理状态,它是人们对于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
应激反应是动物和人类在面临外界威胁、压力和挑战时所展现的一系列生理变化。
这些生理变化不仅能够让人们迅速适应外界环境,还能响应身体处于威胁中时所需的行为反应。
本文将从应激反应的定义、机制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应激反应的定义应激反应是指生物在遭受外界刺激后出现的生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
正常情况下,应激反应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能够帮助人们适应外界环境,并提高身体的工作效率。
然而,长期或过度的应激反应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二、应激反应的机制应激反应的机制主要涉及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多个系统的相互协调。
当身体感受到威胁时,大脑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被激活,释放出催化剂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这些激素能够刺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等生理反应,从而为身体提供更多能量应对应激刺激。
此外,应激反应还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变化。
长期或过度的应激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患上感冒、流感等疾病。
因此,应激反应对于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应激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影响因素。
1. 外界刺激:外界刺激的强度和种类对应激反应有着直接影响。
例如,紧急事件或面临威胁的环境会引发更强烈的应激反应。
2.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于应激刺激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有些人更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而有些人则相对较为镇定。
3. 情绪状态:个体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应激反应。
情绪较为紧张或焦虑的人更容易产生更强烈的应激反应。
4. 应对方式:应对应激刺激的方式和手段对于应激反应的产生和缓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应对方式,如寻求社会支持、放松技巧等,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应对应激刺激。
总结:生理学中的应激反应是机体在面临外界威胁、压力和挑战时所展现的一系列生理变化。
学生作品-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一)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学习负担的加重,学生们面对各种压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是机体遇到压力刺激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其中最主要的便是神经内分泌反应。
1. 神经内分泌反应是什么?神经内分泌反应指机体通过内分泌系统来应对应激刺激的过程。
它的基本机制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激活,由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使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再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皮质醇,从而发挥对应激刺激的调节作用。
2. 各类应激刺激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反应有何不同?各种应激刺激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反应有所不同。
例如,学业压力的应激刺激主要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激活,促使皮质醇释放增加;考试压力的应激刺激则主要是指行为抑制系统的激活,包括嗜睡素、血清素等物质的分泌;社交压力的应激刺激则主要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交感神经递质的释放。
3. 如何缓解学生的应激反应?针对不同的应激刺激,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缓解方法。
首先,要注意饮食和睡眠的规律,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有助于缓解学业压力。
其次,可以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如深呼吸、瑜伽等,有着良好的放松效果。
在应对考试压力时,可以通过改善心理状态,增强自我信心,增加学习方法等方法缓解压力。
处理好社交压力则可以加强人际交往、充分沟通等。
4. 神经内分泌反应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长时间的应激刺激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反应过度,引起身体各系统的反应,如心血管、呼吸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及时采取缓解应激反应的措施,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总之,由于现代教育压力大和社会竞争激烈,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日益凸显。
了解神经内分泌反应机制以及各种应激刺激对它的影响,同时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有助于保证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
精神因素的内分泌改变
精神因素可以对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引起内分泌改变。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精神因素对内分泌的影响:
1. 应激:精神上的应激可以引起垂体-下丘脑-肾上腺轴(HPA轴)的激活,从而导致皮质醇(一种应激激素)释放增加。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可能会导致HPA轴的过度激活,导致皮质醇水平持续升高,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2. 心理压力: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会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加,这是应急反应的一部分。
这些激素的增加可以引起心率增加、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
3. 情绪波动:情绪的变化可以对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浆中皮质醇增加的情况。
而愉快的情绪则可以促使多巴胺释放,从而提升情绪。
4. 睡眠不足:长期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例如,血中甲状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水平增加。
此外,睡眠不足还可能导致胃肠激素异常分泌,增加食欲。
总之,精神因素对内分泌系统产生的影响是复杂的,包括调节不同激素的释放和分泌。
这些内分泌改变可能会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第七章应激之欧侯瑞魂创作复习提要一、概述(一)应激概念和基本特征非特异性防御性反应的模式化(二)应激原躯体性心理性二、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反应1.反应2.表示3.意义①防御意义提高心输出量,提高血压改善通气,增加供氧升高血糖,提供更多的能量血液重新分布,包管心脑血液供应②晦气影响外周小血管收缩,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降低,缺血、缺氧儿茶酚胺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碍血流,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增加,消耗过多能量心肌耗氧过多(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反应1.反应2.意义①应激时最重要的一个反应,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②判断机体是否处在应激状态和应激程度的最经常使用指标③作为非特异性的指标可以判断病情的发展3.作用和机制①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坚持血糖高水平;②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的允许作用;③稳定溶酶体膜;④抗炎抗免疫4.糖皮质激素抵抗(三)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1.反应2.意义3.胰岛素抵抗(四)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1.反应2.机制3.意义(五)组织激素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增多1.组织激素2.细胞因子(六)其它 cAMP等(七)心理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特点三、应激时机能和代谢变更(器官和组织水平的应激)(一)应激时能源物质代谢的变更1.特点动员增加,贮存减少。
2.表示3.机制4.意义5.几个概念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糖尿,创伤性糖尿病,负氮平衡(二)应激时循环系统的改变表示机制意义严重后果5.几个名词应激性心律失常、应激性心脏病(三)应激性急性胃粘膜病变和应激性溃疡①胃血流量减少②迷走神经兴奋,胃运动亢进③胃酸分泌增多④PGE2的作用(四)凝血和纤溶的变更1.表示2.机制①交感神经兴奋,血小板聚集性增强②应激时血小板数量增多,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③抗凝血酶Ⅲ过度消耗④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加强(五)免疫系统功能变更四、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和应激时增多的急性期蛋白(一)定义—急性期反应、急性期蛋白(二)来源(三)功能1.抑制蛋白酶2.激活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3.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4.清除自由基5.其他五、应激诱导的细胞反应(一)应激诱导的细胞非特异性防御反应—热休克蛋白定义分类表达调节功能维持细胞蛋白自稳状态提高细胞对热或其他刺激的耐受性与免疫的关系(二)应激诱导的细胞特异性防御反应分歧的应激原,可诱导分歧的基因表达,发生分歧的反应蛋白。
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1)第二节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当机体受到强烈剌激时,就会出现以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适应强烈剌激,提高机体抗病的能力。
因此,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是疾病时全身性非特异反应的生理学基础(表8-1)。
表8-1 应激时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变化激素和神经递质变化激素和递质分泌增多分泌受抑制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糖皮质激素(肾上腺)β-内啡肽、生长素、催乳素胰高血糖素抗利尿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组织激素:前列腺素、血栓素、激肽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胰岛素一、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应激时,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浓度迅速增高。
至于这些激素的浓度何时恢复正常,则在不同的应激,情况也各不相同。
例如,运动员在比赛结束后一个多小时血浆儿茶酚胺已恢复正常。
但大面积烧伤后半个多月,病人尿中儿茶酚胺的排出量仍达正常人的7~8倍。
应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既有防御意义又有对机体不利方面。
1.防御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外周总阻力增加:有利于提高心脏每搏和每分钟输出量,提高血压。
(2)血液的重分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时,皮肤、腹腔内脏;肾等的血管收缩,脑血管口径无明显变化,冠状血管反而扩张,骨骼肌的血管也扩张(参阅休克章),从而保证了心、脑和骨骼肌的血液供应,这对于调节和维持各器官的功能,保证骨骼肌在应付紧急情况时的加强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3)支气管舒张:有利于改善肺泡通气,向血液提供更多的氧。
(4)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使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增加,从而保证了应激时机体对能量需求的增加。
(5)儿茶酚胺对许多激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表8-2)。
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是引起应激时多种激素变化的重要原因。
患者男性,50岁。
因头痛、头晕2月,加重2天入院。
患者平时工作紧张,疲劳,睡眠不足,近2月时常感觉头晕、头痛,2天前头痛加重,伴眩晕、烦躁、恶心、呕吐和气急。
既往无糖尿病史。
体格检查显示血压180/130mmHg,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糖和血脂增高,24h尿皮质醇增高。
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Ø工作紧张、疲劳为什么会引起原发性高血压?Ø为什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血糖、血脂及尿皮质醇增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 axis,HPA轴)神经内分泌反应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Locus ceruleus-norepinephrine/sympathetic adrenal medullary system,LC/NE)其他激素的反应一、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LC/NE轴)(locus ceruleus-norepinephrine/sympatheticadrenal medullary system)蓝斑(中枢位点)1. 结构基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皮质髓质肾上腺LC/NE作用模式图应激中枢效应外周效应兴奋警觉紧张焦虑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兴奋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2. 应激时的基本效应83. 代偿意义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提升血压(1) 对心血管的影响心、脑血管与外周血管中α受体分布密度具有差异——血液重分配脑骨骼肌血液灌流增加心脏皮肤腹腔内脏肾脏血液灌流减少保证重要脏器的血供(2)对呼吸的影响 扩张支气管,增加肺泡通气量满足应激状态下机体对氧的需求(3)对代谢的影响 保证应激状态下机体的能量供应(4)对其他激素分泌的影响 4. 不利影响:(1)胃肠黏膜糜烂、溃疡、出血 (2)心肌缺血(3)血压升高(4)血液黏滞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下丘脑的室旁核(PVN)(中枢位点)腺垂体1.结构基础肾上腺皮质髓质皮质应激中枢效应外周效应2. 应激时的基本效应CRH增高糖皮质激素↑ACTH增高正常:25~37mg/d应激:100mg/d19 3. 代偿意义(1)对心血管的影响允许作用GC 分泌增多具有积极的防御代偿意义(2)对代谢的影响 升高血糖升高血脂保证能量供应3. 代偿意义(3)稳定细胞膜及溶酶体膜(4)抗炎作用细胞膜溶酶体(1)抑制免疫反应(2)抑制甲状腺功能(4)抑制黄体生成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5)抑制生长激素分泌(6)引起抑郁症、异食癖及自杀倾向等患者男性,50岁。
应激神经内分泌反应介绍:
当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应激反应的主要神经内分泌改变为蓝斑(LC)-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的强烈兴奋,多数应激反应为生理生化变化与外部表现皆与这两个系统的强烈兴奋有关。
1.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中枢效应与应激时的兴奋、警觉有关,并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该系统的外周效应主要表现为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强烈兴奋主要参与调控机体对应激的急性反应,介导一系列的代谢和心血管代偿机制以克服应激原对机体的威胁或对内环境的扰乱作用等。
这些作用促使机体紧急动员,处于唤起(arousal)状态,有利于应付各种变化的环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但强烈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引起耗能和组织分解、血管痉挛、组织缺血、致死性心律失常等。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HPA)
应激时HPA轴兴奋的中枢效应:HPA轴兴奋释放的中枢介质为激素(CRH)和ACTH,CRH 刺激ACTH的分泌进而增加糖皮质激素(GC)的分泌,它是HPA轴激活的关键环节。
CRH另一重要功能是调控应激时情绪行为反应。
应激时HPA轴兴奋的外周效应: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迅速增加,对机体抵抗有害刺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GC升高是应激时血糖增加的重要机制,它促进蛋白质的糖异生,并对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的脂肪动员起容许作用;GC 对许多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生成、释放和激活具有抑制作用,并稳定溶酶体膜,减少这些因子和溶酶体酶对细胞的损伤;GC还是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正常反应性的必需因素,GC不足时,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明显降低,严重时可致循环衰竭。
慢性应激时GC的持续增加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
GC持续增高对免疫炎症反应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生长发育的延缓,性腺轴的抑制以及一系列代谢改变,如血脂升高、血糖升高,并出现胰岛素抵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