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父母课堂》读后感8篇《父母课堂》读后感1自从小孩从学校拿回《父母课堂》这一杂志,只要有闲暇时间本人都会拿来小阅一番,经过一段时间的翻阅,本人已逐渐喜欢上这本书了。
它囊括了很多对小孩教育方式的知识点,让本人受益匪浅。
首先,家长应学会从小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从甘佳疌开学将近两周的情况看来,由于她一直哭鼻子、不愿意去学校,搞得家长焦头烂额,我们当时却一味的责怪她不独立、太娇气等,并未想过她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情形,比如说,她与相处了几年的熟悉的幼儿园小朋友的分离后的种种不舍、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从头开始交新的朋友、学习新的知识等情况,这些在我们眼中看来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但对于甘佳疌来说她迈出的是艰难的一步。
我们当时应该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她当时的心情,适应的鼓励一下她,或许她开学时能开心的进入校园呢!其次,家长应该学会赏识自己的小孩,不要动不动说小孩笨。
从甘佳疌近段时间在家的学习情况看来,她有些方面还是能值得我们肯定的。
第一,每天放学回到家后,她洗完手就会将当天老师布置的未做的作业拿出来认真做完;第二,每次她写拼音本、汉字本时她都非常用心的去写好每一个字宝宝;第三,每次做完作业后她都会将自己的书包收拾好,不再需要我们喋喋不休的提醒了……只要甘佳疌在家的一些表现比较好时,我都会毫不吝啬地夸奖她一下。
当然,她有时在做数学作业时,遇到一些我们大人觉得很简单的题目时,她偶尔还是会用幼儿园的方法掰手指去算数,这时我和她爸都会比较生气,觉得她的这一举动有点不可思议,居然小学生还用幼儿园的方法去算算术,尽管这样,但我们还是不会去说她笨之类的话,因为她本身确实不笨,如果说她笨不知她自己得有多难受,或许小孩自己就会因大人的一时失言给自己贴上“笨小孩”的标签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想想有多么可怕。
最后,本人觉得小孩本身就是家长生活中的一面镜子,言传身教非常重要。
《父母课堂》中有一篇__《女孩替母道歉带给我们的思考》,文中写到:一位八九岁的小女孩被公交车上几个打闹的男孩挤到公车后门处,结果小女孩被正在打开的公交车后门挤住了脚,听说女儿的脚被挤了,女孩的妈妈匆忙赶到现场,二话没说,抬手就给公车女司机打了一耳光,小女孩见状给司机鞠躬道歉:“对不起,阿姨,你没有错,是我妈妈错了,我代表她向你认错。
为人父母,应该更加心紧,因为自己不仅仅为自己的人生谋划,还要考虑孩子面对的人生。
明智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人生属于他们自己,终有一天我们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
但是在孩子羽翼未丰之前,父母和家庭的作用是关键。
如果放任不管,在成长阶段没有父母的引导和教养,能自觉成才的孩子,我想不多。
有孩子看了湖南卫视的《变形计》就问父母“为什么城里的孩子都过得这么好,而那些山区的孩子过的这么苦?”假如是你,你将怎么回答?有的父母说,那是他们命好,家里有钱。
也有的父母说是城里孩子的爸爸妈妈很努力,所以过上了好日子。
我们也要努力,也能过上好日子的。
还有的父母直接不回答,沉默,永远是沉默。
让孩子自己去找答案。
当一个孩子看到两种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总有一天会产生这样的疑惑。
我们不知道孩子的内心具体的影响是什么,但是当孩子这样问起的时候。
应该告诉孩子,好的生活都是靠努力拼来的,所以你必须努力读书,因为读书是我们普通人唯一的出路,爸爸妈妈愿意陪你一起奋斗。
父母不仅仅应该是孩子的衣食父母,更要成为孩子的“战友”。
为什么呢?因为人生如同战场,孩子会一次又一次地面临没有硝烟的战场。
而站在他身边的那个人,直接会关系他的结果。
有一句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如果父母本身是扶不起的烂泥,是猪一样的队友,那孩子的人生堪忧。
我们村有一个孩子,小时候活泼可爱,读书成绩非常好,在小学3年级前,每次都是考第一。
最重要的是还非常勤快努力,见到大家都是嘴巴甜甜的。
大家都觉得这个孩子会有出息。
到了4年级,他爸爸因为包工程失利,欠下几十万的债务,于是天天喝酒,醉醺醺地不务正业,母亲看到这个烂摊子,也无力挽回,于是带着孩子跑回了娘家。
后来又带着孩子回来了,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个温顺勤劳的女人像变了样。
开始在外边经常打牌,有时候还去赌钱,对孩子也是不管不问了。
因为家里没有钱,她就去借钱,以致于村里往日与她交好的姐妹都躲了起来。
一个好好的家没了。
舞蹈学期结束老师在家长群说的话
致父母!我们共勉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辈子没挣到的钱孩子一年就挣到了!
你在哪方面付出,就会在哪方面收获!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最终会变成终生的遗憾!
是啊,孩子的教育时效性太短,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孩子优秀了,你留钱做什么?孩子不成器了,你又留钱做什么!
在教育路上,家长必须与老师站在统一战线。
家长务必理解,愿意严厉管教孩子的老师,才是真正负责任的好老师!
不指望每个学生都懂这个道理,因为他们毕竟还只是个孩子~但是希望每个家长都懂这个道理,因为你们毕竟不是孩子了!在教育路上,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就是教育的希望,更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福气。
老师与家长的合作,是教育孩子最强大的合力。
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朝着最好的方向前行,到达成功的彼岸。
还要告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负责、公正、认真的老师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啊。
你现在偷的懒,将来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1、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小学的时候练书法,周末要背着墨水瓶去老师家,瓶子没拧紧,墨水把包里的文具都染脏了,生闷气,觉得书法太讨厌,难学又惹祸,学了几天再不愿意去。
后来念高中,语文作文总拿不到理想的分数,硬着头皮问老师原因,他说“文笔不错,可惜字丑了些。
”学校组织作文比赛的时候,老师甚至主动建议我,“写完找个字好看的同学帮你抄一遍,否则得奖的可能性很小。
”大二的时候考驾照,带我的教练脾气很不好,我被骂哭两次,羞辱智商N次,跟自己赌气,说过阵子再学,后来干脆就没再去驾校,如今即将毕业的我,依然没有驾照。
过年回家,我所在的小城市的出租车,春节是不开计价器的,10块钱的路程,能漫天要价地说30,不坐拉倒。
家人在忙,家中有闲置的车,可是我不会开啊,我只能去拦出租车,送上门给他们宰客。
还有半途而废的游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美术,明天再背吧的单词……它们都在后来某个猝不及防的瞬间,跳出来为难我。
因果报应真的是恒久存在的真理,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
记得蔡康永写过: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真的是这样。
2、这个社会在极严厉的惩罚不读书的人每当有人劝你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的时候,你是不是嗤之以鼻?即使为了不忤逆家长做出口是心非的应允。
你心里是不是也在想: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大学生毕业连工作都找不到,更不用说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的恢弘愿景了;在这个万众创业人人有机会改变自身阶层的时代中,大学生大多会把脑子读坏,连交际能力都堪忧,能有啥出息……总之,在你的脑子里已经将读书无用奉为圭臬,将赚钱至上视为信条。
甚至在网络上流传着各式各样的读书无用论段子,例如,XX初中辍学,然而他的小伙伴却最终考入了名牌大学,十年后,身为部门经理的XX,已经开始考虑到底要不要录用他名牌大学毕业的小伙伴……一个没读过或者没怎么读过书的人凭借自身的努力,完完全全可以获取,例如曾经有个朋友考上了985,在大二的时候出去创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现在颇有成就,已经开了几家连锁店了。
为什么你的孩子总是不省心?为人父母者都看看吧为什么你的孩子总是不省心?为人父母者都看看吧为什么你的孩子总是让你不省心?为人父母者都看看吧有很多父母认为砸锅卖铁买套学区房,把孩子送进去,万事OK,等孩子毕业就能迈向成功了,世界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学校又不是制造机器,孩子也不可能成为机器制造的完美产品。
千万别做偷懒的父母,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
你要教育好孩子,要多费心,要长远考虑,从真正为孩子好的角度考虑,而不要先想省事。
父母为孩子做得再多方向不对全白搭,所以你要结合自己孩子的特性去教育他,因人施教,才最适合。
中国老话: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父母从无远虑,所以孩子才总有近忧。
一、3岁前你觉得孩子24小时有人看管,所以作息不那么重要。
想玩玩想吃吃,睡眠没规律、饮食没规律。
如今一上幼儿园,一切都乱了,孩子该早起的时候醒不了,该午睡的时候睡不着,老师头疼,孩子辛苦,你最初的耐心最终也会化作怨气: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很快就能适应,唯独你的孩子不乖、不配合。
却没想过,因为你不曾早早培养孩子适应幼儿园的作息啊,你以为只要把他放进去,他就能自动适应。
当然,他最后也一定会适应,但是如果当初你考虑的多一点点,孩子就不必那么辛苦。
二、2岁的时候,带孩子出门,发现他非常不配合,总是让你丢人,行为一点也不得体。
你觉得还是把他留在家中更好,等懂事了再带出去吧,毕竟家人能包容他的一切。
从此亲朋聚会,出门旅行,你都不准备带孩子。
有一天你觉得他足够大了,但是带出去依然让你失望了。
要么孩子怕生表现扭扭捏捏、要么天不怕地不怕公共场合撒泼打滚。
因为你从未远虑过,好的教养不是长到一定年纪自然就有的,所谓的言行举止大方得体,都是从小到大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与形形色色的人交往中一次次习练出来的。
你之前不给他锻炼的机会,日后就只能靠他自己在一次次碰壁中慢慢学习何为得体。
三、孩子小的时候,你信奉快乐教育,发誓要给孩子最自由、最没压力的3年,所以连最基本的亲子阅读也不引导,孩子不爱绘本,没关系,等大点就好了。
爸妈越偷懒孩子越能干读后感
读爸妈越偷懒孩子越能干有感:
教育是一场斗智斗勇的修行,尤其是对于母亲来说,这场修行或许还是一场战役。
每当面对自己的小恶魔宝贝时,总在想:这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天使宝宝?答案是:有的。
同时有一种感悟,原来当妈妈适当地“懒惰”,是可以激发孩子独立的潜能的,孩子自主自理的能力就会越强。
其实,越是会包揽一切的父母,总是会养出自私自利、懒惰颓废的孩子。
反之,父母越“懒”,孩子越独立。
因为这样的父母不会纵容孩子,反而会鼓励孩子学会自理、自立、自我管控。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专心读书就万事大吉,教育孩子不只是学业上的“育”,更多是生活上的“教”。
妈妈足够“懒”,孩子的幸福感越强!
作为母亲,很多时候会用母爱束缚自己,想着孩子是自己身上的一块肉,怎么可能让他们去受苦受累呢,其实相对的偷懒和放手,反而会营造出孩子的幸福感。
父母的“懒”,无非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放手给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他们才能展翅高飞,翱翔天际。
作为父母,我们只是孩子的引路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给孩子解决就是好事,更多的是需要给孩子把控好大方向,其余的就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就好,家长请给予孩子信心,相信孩子的能力,他们可以的!
心理学作家武志红曾在《家为何会伤人》中说过:“我太爱你,所以伤害了你。
”
对啊!对孩子过度的爱,反而会让他们成为“生活白痴”,还可能会造就孩子的自私自利、懒惰无能,甚至不知感恩。
因此,父母该放手时就放手,你要相信,只要妈妈足够“懒”,孩子就是来报恩的!。
孩子,你懒惰成性,贪玩过度,游戏成瘾真的很不可爱啊!岑贝贝12-09 19:58文 slooby如果你也是老师,下面这些情形,一定没少遇到过:每当课代表汇报作业情况,总有那么几个“钉子户”要么空白要么偷工减料龙飞凤舞,最初你苦口婆心一个一个给他讲道理,他也一动不动杵在那似乎全盘接受,一副要痛改前非的样子。
没几天,“旧病复发”,你怀疑自己的大道理毫无作用,再次把他叫出来,开始飚狠话,训斥完了还不忘饱含期待地鼓励一番。
再好了没几天,一切又回到了起点,你发出几声‘孺子不可教也’的喟叹,火急火燎请家长,摆事实,讲道理,家长也表示很配合,并承诺一定履行好监督职责。
事实呢,你似乎看不到一丝转变的生机。
该写的作业没写,该背的单词没背,恶性循环,周而复始。
再比如作业本发下去以后,照例先订正,一一过目才算数。
但总有几条“漏网之鱼”,你不钦点大名,亲自索要,基本永远等不到他端端正正把订正好的作业呈上来。
还比如,有的孩子没有加标点的意识,常常句子之后看不到小尾巴,语文老师看了是非常不舒服的,你提醒他,他羞涩地呵呵一笑。
你花时间给他讲每一个标点无可取代的大作用,他也似懂非懂点点头。
可奇怪的是,考起试,他依然东少一个,西漏一个,简直让人抓狂啊!我们再把这些同学汇编在一起,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居然是同一拨人也!语文老师这边找他订正作业,数学老师又在呼叫他抄题,英语老师又念着一串不认真写作业的名单,他们在学校里好忙啊,忙得没有时间课间十分钟好好玩一场游戏,忙得上音乐美术课还有作业的困扰,忙得来不及好好欣赏校园的蓬勃生机已是日薄西山遗憾重重。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孩子身上还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活动的积极分子,生龙活虎,活泼机灵,搬书发作业扛东西永争第一!但同时也贪玩无度,频频犯懒,玩起游戏专注指数满格!他们向上向善,对新事物热情度极高,但缺乏自控力和自律精神,依赖性强,不愿思考,不爱动笔,丢三落四,行为习惯差,这也直接导致成绩不会最差但也好不到哪去。
家庭教育(经典分析---父母必读)教育路上最不应该偷懒的是父母,最不应该放养的是孩子。
一位作家说过:作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童年时,父母对于孩子而言是万能的,是唯一的依靠。
这是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等到孩子长大了,独立了,就会和父母渐行渐远。
孩子的教育是一场无法倒退的直播,一辈子只有一次。
作为父母,在教育路上,千万别放养你的孩子。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最终都会成为你无法弥补的遗憾。
父母的“怕麻烦”,每次孩子出现问题,往往是老师最先发现。
当老师联系父母,希望和家长一起商量孩子的问题时,经常得到的答复却是,老师我在上班很忙,或者是老师我现在没有在家,可以晚点吗?改天吧!父母的每一次“晚一点”,“改天”都是对孩子教育的耽误。
父母的每一次缺席,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很多家长可以扪心自问,你每次把孩子送到学校后,都会松了一口气。
在学校里,孩子有老师管,有同学帮助,还有整个学校为孩子保驾护航。
学校和老师都会竭尽全力保护和教育好孩子,可是回到家以后呢?有些家长忙,每天有时候跟孩子说不上一两句话,有的家长力不从心,几乎从来不管孩子的学习。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除了知识以外,孩子学到的绝大多数东西都是来源于家庭与父母。
有研究发现:父母越守时,孩子越会遵守纪律,父母的一致陪伴,孩子幸福感就越强。
记住,教育孩子不能“怕麻烦”,因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老师不是万能的,老师能做的很有限。
很多家长总是爱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而却很少想一想,你是不是也是“别人家的父母”?在学校里,老师讲的一样知识,孩子听一样的课。
可是回到家以后,有些孩子认真做作业,有些孩子完全把学习放在一边,或者敷衍了事完成作业。
到了周末,有的孩子也用功学习,有的孩子就只顾着玩耍。
久而久之,孩子与孩子之间就出现了很大的差距。
“我不懂教育,孩子有学校、老师教育”完全放心的交给学校老师是没有错的。
但是老师保证不了孩子的好成绩,只有父母做好家庭教育,让孩子在家里也热爱学习,勤奋苦练,孩子才可以保证不断进步。
妈妈懒孩子勤快朋友圈
1. 懒是一种习惯,勤是一种品质。
教育孩子从小培养勤奋好学、自律自立的习惯,能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事业中更有优势。
2. 不要让懒惰占据孩子的身心,尽量保持他们的精力和活力。
鼓励孩子参加运动、课外活动和社交活动,让他们多活动身体、多交朋友,让懒惰无处藏身。
3. 家长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勤劳习惯。
比如让孩子负责收拾自己的物品、洗衣服、整理书桌等等。
4. 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明白勤奋工作的重要性。
家长可以积极努力工作,让孩子看到勤劳的样子。
5. 督促孩子完成任务,但不要过多干预。
给孩子一些适当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会让孩子更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将来会加倍让你偿还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参加了香港本地一档叫做《穷富翁大作战》的真人秀节目,按节目的要求体验了一把时薪只有25港币的环卫工的生活。
田北辰在体验了两天清洁工生活、尝尽底层心酸后,一语中的:“这个社会在极严厉的惩罚读不成书的人!”
这句话说的真狠。
为人父母,应该更加心紧,因为自己不仅仅为自己的人生谋划,还要考虑孩子面对的人生。
明智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人生属于他们自己,终有一天我们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
但是在孩子羽翼未丰之前,父母和家庭的作用是关键。
如果放任不管,在成长阶段没有父母的引导和教养,能自觉成才的孩子,我想不多。
有孩子看了湖南卫视的《变形计》就问父母“为什么城里的孩子都过得这么好,而那些山区的孩子过的这么苦?”
假如是你,你将怎么回答?
有的父母说,那是他们命好,家里有钱。
也有的父母说是城里孩子的爸爸妈妈很努力,所以过上了好日子。
我们也要努力,也能过上好日子的。
还有的父母直接不回答,沉默,永远是沉默。
让孩子自己去找答案。
当一个孩子看到两种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总有一天会产生这样的疑惑。
我们不知道孩子的内心具体的影响是什么,但是当孩子这样问起的时候。
应该告诉孩子,好的生活都是靠努力拼来的,所以你必须努力读书,因为读书是我们普通人唯一的出路,爸爸妈妈愿意陪你一起奋斗。
父母不仅仅应该是孩子的衣食父母,更要成为孩子的“战友”。
为什么呢?
因为人生如同战场,孩子会一次又一次地面临没有硝烟的战场。
而站在他身边的那个人,直接会关系他的结果。
有一句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
如果父母本身是扶不起的烂泥,是猪一样的队友,那孩子的人生堪忧。
我们村有一个孩子,小时候活泼可爱,读书成绩非常好,在小学3年级前,每次都是考第一。
最重要的是还非常勤快努力,见到大家都是嘴巴甜甜的。
大家都觉得这个孩子会有出息。
到了4年级,他爸爸因为包工程失利,欠下几十万的债务,于是天天喝酒,醉醺醺地不务正业,母亲看到这个烂摊子,也无力挽回,于是带着孩子跑回了娘家。
后来又带着孩子回来了,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个温顺勤劳的女人像变了样。
开始在外边经常打牌,有时候还去赌钱,对孩子也是不管不问了。
因为家里没有钱,她就去借钱,以致于村里往日与她交好的姐妹都躲了起来。
一个好好的家没了。
这个孩子呢,从5年纪开始就逃课,也变了模样。
最后读了当地最差的一所中学。
高中上了一年就退学了,还是好说歹说花钱买进去的。
如今就待在家里,经常骑着家里的摩托车,跟当地的几个小混混在外边耍。
有一次见到他妈妈骂他:“你天天鬼混,小心在外边被人打死。
“
他直接说“你自己又在做什么,天天赌钱,小心被人剁手。
“
只见他妈咬牙切齿又无言以对。
看到这个孩子变成了这个样子,难道不是父母的责任?
你如果是一个猪一样的队友,不仅仅帮不到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在孩子身上偷的懒,将来会加倍让你偿还。
我无法想象,一个孩子不读书,今后的路将是什么模样。
很多妈妈说自己的孩子没有斗志,不想读书。
那是因为孩子不知道生活的难。
我们的耳边总是冲斥着“读书无用“的论调。
就好像我们见到富二代、拆迁户、暴发户的美好人生总是不需要起点,直接就赢得了人生的大满贯。
可是这样的人有多少?比例又有多大?
前段时间,去姑姑家做客,她的女儿刚好要考高中了。
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上第5名的样子,他爸爸跟我说,有考虑让她去读技校,因为一出来就能找工作,读大学的路太长,而且怕读出来没有用。
我跟他说读书肯定有用,可是他还是不依不饶地坚持自己的想法。
他拿他听到的一个故事来说,说他一个朋友的儿子高中毕业,做了几年销售,在北京一家很大的公司面试销售经理,小伙子一上去就直接跟面试官说,“我就是高中文凭,看你要还是不要?“
最后肯定是被录用了,而且薪资不少,话说小伙子的销售能力不错,经验丰富而且人脉很广。
当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往往是被他们添油加醋讲述出来的,他们在工地做事时,总是会流传很多这样的励志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没有读书,但是逆袭而改变命运的。
那是因为不同的阶层,接触的信息不一样,就好像你根本就不知道那些重点大学毕业出来的人都在做什么。
所幸的是他最后还是听女儿的想法,决定让女儿拼一下,说自己也只能更努力一点,少打牌,少抽烟也要送女儿读书。
这次中考孩子成了班级第二,班上唯一的6A学生,已经朝着市重点中学的大门迈进了一步。
当然,我们无法预知孩子的人生会如何,不能说入了名校就胜券在握。
但是在这为改变命运而拼搏的年龄,为什么不好好拼一把呢?
无论如何,也要将孩子送出去,只有到了那个高度才有看见更大的世界。
就好像发射卫星一样,没有一级一级的动力推进,卫星永远不能进入太空,就无法开启征服星辰的旅程。
父母往往就承担着一个这样的作用,一次又一次地激励孩子前行,放手让孩子进入更广阔的属于他自己的世界
给孩子读书吧!
曾记得一句这样的话: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合理的不公平。
我们不能甘心于生活在这个合理的平庸之中,接受那命运不公平的安排。
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读书是唯一的跳板。
田北辰在节目末尾说的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也值得各位深思:
“没有学历、技术的人,为了活下去,不是住笼屋就是要工作到半夜,但对于他们,最重要事情是下一顿吃什么,怎么会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未来怎么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
”
如果根坏了,花朵肯定会枯萎。
不想让孩子将来过得太苦,能够体面地工作,能够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
那就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
这个世界不相信软弱者的眼泪,也不相信虚妄者的鸡汤。
要知道,如果不读书,“在强弱悬殊的情况下,只有弱者越弱,越来越惨”。
穷人只会越来越穷,而且还会一代一代的穷下去,这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