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F-FDG PETCT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及全身评价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860.73 KB
- 文档页数:6
18F-FDG PET/CT 在肿瘤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发布时间:2021-07-01T11:32:24.09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4期作者:吴培琳郭敬媛渠方方王星然侯华[导读] 肿瘤已经跃居发达国家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一死因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第二死因吴培琳,郭敬媛,渠方方,王星然,侯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核医学科 100000摘要:肿瘤已经跃居发达国家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一死因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第二死因。
无效治疗不仅会使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也浪费了紧缺的医疗资源。
随着个体化治疗的兴起,疗效评价也越显重要。
传统的解剖成像方法如CT、MRI是临床上常用的疗效评估的方法,但是不适用于评价早期疗效。
代谢显像方法18F-FDG PET能够反应肿瘤的代谢情况,能够以它独特的优势监测早期疗效。
这篇综述主要阐述了18F-FDG PET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解剖显像,18F-FDG,分子影像,疗效评价肿瘤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一死因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第二死因,给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1]。
有研究报道,多数抗肿瘤药物有效率小于60%[2]。
一种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早期监测疗效的方法对于每一个肿瘤患者来说都是很必要的。
肿瘤疗效评价是决定病人继续治疗和研究项目是否继续进行的依据[3]。
传统的用于疗效评价的影像学方法包括CT、MRI、超声。
这些影像方法均是以解剖结构为基础的影像方法,难以对早期的疗效进行评价。
其次,一些肿瘤虽然对治疗方案有反应,但在早期由于水肿和坏死的出现,病灶反而会变大而被误认为是病情进展。
因此,为了克服传统影像的局限性,分子影像学应运而生。
用18F-FDG作为显像剂的PET/CT不仅能够诊断疾病、对疾病做出分期,也能够在监测早期的治疗效果。
大量关于肿瘤疗效评价的研究证明18F-FDG PET比解剖成像有更多优势。
下面就讨论一下18F-FDG PET在淋巴瘤的疗效评价中的优势。
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 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两大类,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18F-FDG PET/CT评估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董佳佳,桑士标*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江苏苏州215000;*通信作者桑士标【摘要】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7例、双表达组30例及三表达组37例,记录一般资料、Bcl-2、Bcl-6、MYC蛋白表达情况及患者化疗前后的18F-FDG PET/CT表现,并对3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研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SUVmax等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随访结束时,164例患者中死亡42例(25.61%),3组间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5,P<0.05);进展49例(29.87%),3组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24,P<0.05)。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后SUVmax界值3.42,△SUVmax界值77.16%。
SUVmax<3.42组和SUVmax≥3.42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59、19.201,P<0.05);△SUVmax<77.16%组和△SUVmax≥77.16%组的无进展生存期率和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25、17.611,P<0.05);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对DLBCL患者具有独立预后价值。
结论双表达组及三表达组化疗效果较差,在随访周期内易复发或出现新病灶,预后较对照组差;18F-FDG PET/CT 可用于评估DLBCL淋巴瘤预后;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第42卷第2期2021年3月Vol.42No.2March2021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儿童全身18F-FDG PET/CT有效剂量的临床研究庞春兰,关邵翔,杨小春,肖子正,林晓平(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核医学科,广东广州510060)摘要:【目的】评估儿童行单次全身18F-FDG PET/CT检查所受辐射的有效剂量。
【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检查的50例儿童患者,在自动曝光条件下根据ICRP102用剂量长度乘积(DLP)值估算全身CT扫描所致辐射的有效剂量(ED)及根据ICRP128推荐的方法计算18F-FDG所致辐射的有效剂量,两剂量相加得到18F-FDG PET/CT受检儿童所受辐射的总有效剂量(ED TOTAL)。
按年龄将受检儿童分为3组:1~4岁(n=10)、5~9岁(n=25)、10~13岁(n=15),用One way-ANOVA比较不同年龄段的PET和全身CT有效剂量之和(ED PET+WBCT)、PET有效剂量(ED PET)、全身CT有效剂量(ED WBCT),用Kruskal 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的DLP值。
按身高中位数(127.5cm)分为2组:身高较高者(n=25)和身高较矮者(n=25),按体表面积(BSA)中位数(0.94m2)分为2组:大BSA(n=27)和小BSA(n=23),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身高的ED PET+WBCT、不同BSA的ED PET+WBCT的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全部3组患儿18F-FDG PET/CT的ED TOTAL为(4.42~14.35)mSv,平均(9.37±2.21)mSv,其中,18F-FDG PET产生的有效剂量(ED PET)为(2.76~6.79)mSv,平均(4.49±0.96)mSv,总CT有效剂量(ED CT)为1.66~8.19mSv,平均(4.88±1.63)mSv,其中全身CT有效剂量(ED WBCT)为(1.66~6.69)mSv,平均(3.26±1.05)mSv。
18F- FDG PET/CT仪在肿瘤检查中的应用-肿瘤医学论文18F- FDG PET/CT仪在肿瘤检查中的应用刘侃峰赵葵董孟杰孙美玲林丽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PET中心,浙江杭州310000[摘要]PET-CT仪是最先进的分子影像医疗设备,配合显像剂18 F-氟代脱氧葡萄糖,及高分辨率CT,可早期准确的发现、定位肿瘤组织,其在临床中有诸多方面的应用。
[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分子影像[中图分类号]R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173-0218F - FDG PET/CT Instrument Application in T umor ExaminationLIU Kanfeng ZHAO Kui DONG Mengjie SUN Meiling LIN Lili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PET center ,Hangzhou,Zhejiang Province,310000 China [Abstract]PET-CT machine is the most advanced molecular imaging medical equipment.Cooperate with the Imaging agent 18 F-fluorodeoxyglucose and high resolution CT,we could got the accurate location of tumor tissue and early detection.It had many applications in the clinical.[Key words]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technique;T omography;X-ray computer;Molecular imagingPET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可以在分子水平反应组织的代谢及功能状态[1]。
淋巴上皮病18F—FDGPET/CT显像1例1 临床资料患者,男,82岁,因“发现唾液腺肿大5年余,纳差、消瘦伴口干5月”入院。
5年前发现左侧腮腺肿大,当时左侧腮腺约3*3cm,局部无压痛,红肿,外院就诊发现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行颈部淋巴结活检。
病理报告:(左耳下)少量破碎增生淋巴组织,内见个别异性细胞,病理切片多个医院会诊。
诊断:左上颈部见大量淋巴组织,未见肿瘤细胞,淋巴组织中间少许组织细胞,组织内有挤压,注:组织破碎。
2008.3行左侧腮腺切除术,病理报告:左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此后患者发现左侧腮腺再次出现肿大,未进一步诊治。
患者5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消瘦伴口干、乏力,体重下降12斤,胃纳较差,不想进食,进食量不多,有时有头晕,1月前入院查体发现左侧腮腺、双侧下颌下腺肿大,监测血糖基本在正常范围,免疫球蛋白+补体:免疫球蛋白G:1740.0mg/dl,免疫球蛋白M:35.9 mg/dl,补体:373.1 mg/dl。
肿瘤标志物、血常规、粪便检查、ANA、ANCA、淀粉酶、PPD实验、肝肾功能无殊。
行全身PET/CT示:胰腺体尾部略膨胀伴条片状FDG代谢增高,延迟显像FDG代谢仍增高,双侧腮腺、双侧下颌下腺片状对称性FDG代谢增高(图1),左侧颈部及左颌下淋巴结增大,FDG代谢增高。
胰腺MRI:胰腺胰尾部形态及信号改变,考虑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表现。
2012.5.4全麻下行右侧颌下腺摘除术,术后病理:涎腺组织萎缩,代之纤维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硬化明显,间质内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结论:(右颌下腺)慢性炎伴间质硬化及较多浆细胞浸润(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CK (+)。
术后查唾液腺ECT:双侧腮腺浓聚功能、泌锝功能降低,泌锝时间正常,双侧颌下腺显示不清,呈无功能表现。
2 讨论淋巴上皮病(lymphoepithelial lesion,LEL)又称肌上皮涎腺炎(myoepithelial sialadenitis),该病少见,病因尚不明确,属于自身免疫性病变[1]。
·61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MAR. 2024, Vol.22, No.3 Total No.173【通讯作者】盛玉杰Value of F-FDG PET/CT62·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3月 第22卷 第3期 总第173期值(SUV),SUV max 是最常用的指标,代表病灶中18F-FDG吸收最高的部位。
1.3 显像解读 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核医学医师独立阅片并评定。
(1)术前分期诊断:根据PET和CT图像,评估原发肺癌肿瘤的大小和局部侵犯,T分期根据肿瘤的最大径、气管和胸膜的侵犯情况来确定,对于较大的肿瘤或局部侵袭性肿瘤,18F-FDG摄取通常较高,SUV max 值可为参考;通过评估肿瘤周围和纵隔淋巴结的18F-FDG摄取情况,评估淋巴结转移,如果淋巴结显示高于背景的18F-FDG摄取,或大小增加,提示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进一步观察PET图像,查找身体其他部位的异常18F-FDG摄取,以评估远处转移,特别注意骨骼、肝脏和脑的异常信号。
(2)术后复发转移监测:手术后的3~6个月内,患者首次进行18F-FDG PET/CT复查,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的SUV max 值,关注原发部位是否有残留肿瘤或复发,同时检查淋巴结和远处是否有新的转移灶,每次随访应重复以上过程,并将当前的PET/CT图像与前一次的图像进行比较,以监测疾病进展情况。
1.4 观察指标 分别以手术病理结果、临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评估术前18F-FDG PET /CT显像对TNM分期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数据以(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术前18F-FDG PET/CT显像结果 术前18F-FDG PET/CT显像阳性72例(90%),阴性8例(10%),阴性患者中,病灶太小或位置不便于探测的有5例(6.25%),病灶FDG摄取不明显的有3例(3.75%),阳性患者原发灶SUV max 范围2.5~15.3,平均值为7.84±3.65。
18F-FDG PET-CT与CT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效果评价方面的对比研究发布时间:2022-10-27T07:19:57.462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7期作者:李金玲陈旭李佳铁盛欣[导读] 目的应用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与CT评价进行对比。
李金玲陈旭李佳铁盛欣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总医院核医学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8【摘要】目的应用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与CT评价进行对比。
方法选取60例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前后患者的PET-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测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SUVmax),比较其免疫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估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与CT评价进行对比。
结果 60例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后,PET-CT肺部病灶SUVmax降低30例,SUVmax无变化6例,SUVmax升高24例;CT评价病灶体积缩小24例,病灶体积无变化6例,病灶体积增大30例。
其中3例病灶体积无变化,但是PET显示病灶代谢减低,3例病灶体积增大,但是PET显示病灶代谢减低。
结论 PET-CT可以对肺癌免疫治疗的效果进行很好的评价,对病灶代谢情况(即SUVmax变化情况)进行评估,与CT常规评价方法相比,PET-CT对病灶变化的评价更加精准。
【关键词】肺癌;免疫治疗;效果评价A comparative study of 18F-FDG PET-CT and CT in the evaluation of immunothera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mmunotherapy o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PET-CT and compare with CT. Methods PET-CT images of 60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before and after immunotherapy were analyzed to measure 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SUVmax) 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immunotherapy. Compared with CT evaluation. Results After immunotherapy in 60 cases of NSCLC, SUVmax was decreased in 30 cases, unchanged in 6 cases, and increased in 24 cases. CT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lesion volume decreased in 24 cases, remained unchanged in 6 cases, and increased in 30 cases. In 3 cases, there was no change in lesion volume, but PET showed decreased lesion metabolism, and in 3 cases, the lesion volume increased, but PET showed decreased lesion metabolism. Conclusion PET-CT can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mmunotherapy for lung cancer, and evaluate the metabolic status of lesions (i.e.the change of SUVmax).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T evaluation method, PET-CT can evaluate the changes of lesions more accurately.【 Key words 】 Lung cancer; Immunotherapy; Effect evaluation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患病率高,死亡率高。
18F—FDGPET—CT与增强 CT在胰腺病变良恶性鉴别及胰腺癌分期中的价值对比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在对胰腺病变良恶性鉴别及胰腺癌分期诊断过程中选择18F—FDGPET—CT与增强CT诊断的效果。
方法结合对比观察的方式展开分析,选入患者共计为50例,为本院在2021年2月至12月所接诊的胰腺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18F—FDGPET—CT检查以及增强CT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进行对比。
结果结合对比可见,在18F—FDGPET—CT诊断中对于胰腺病病变良恶性鉴别具备有较高的价值,而在增强CT检测中对于胰腺癌分期诊断的准确性较高,P<0.05。
结论 18F—FDGPET—CT与增强CT在诊断胰腺病变中各具备优势,在实际诊断中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选取。
关键词:18F—FDGPET—CT;增强CT;胰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胰腺癌分期胰腺病变属于临床最为常见的病症类型,在临床一直存在有较高的发生率,对患者健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
该症存在有一定的隐匿性,在病症早期通常不会促使患者存在有明显的不良症状,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出现局部扩散的情况。
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更需要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促使该部分患者可以尽快得到确诊[1-2]。
选择18F—FDGPET—CT与增强CT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检查迅速在临床得到推行。
本次研究就侧重对两种诊断方式的价值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结合对比观察的方式展开分析,选入患者共计为50例,为本院在2021年2月至12月所接诊的胰腺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18F—FDGPET—CT检查以及增强CT检查。
在患者组成方面,本组患者中存在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分布在32—67岁间,均值为(48.13±1.38)。
1.2方法本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18F—FDGPET—CT与增强CT检查。
在进行18F—FDGPET—CT检查的过程中,所选用设备为西门子Biograph 64 PET/CT,在检查前需指导患者禁止饮食6小时左右。
18 F-FDG PET/CT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及全身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张建, 余仲飞, 胡胜平, 汪建华, 冯菲, 程超, 孙高峰, 杨剑, 崔斌
作者单位:张建,胡胜平,冯菲,程超,孙高峰,杨剑,崔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0433), 余仲飞(解放军411医院PET-CT中心), 汪建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
刊名:
中华胰腺病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ancreatology
年,卷(期):2014,14(4)
引用本文格式:张建.余仲飞.胡胜平.汪建华.冯菲.程超.孙高峰.杨剑.崔斌18 F-FDG PET/CT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及全身评价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