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 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83.91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教材和学情分析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材简析】学生在三年级是已经发现有时物体是相对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
那么这样让不同类型的车运动起来,本课的研究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本课共设计了2个主要活动:一是聚焦环节,调查不同类型的小车动力来源;二是探索环节,用垫圈作为动力,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包括用多大的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用不同大小的力小车的运动速度会有什么变化。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小车用不同的动力类型;而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见过并体验过各种各样的运动的车辆,也对这些车如何运动起来有一定的了解。
在前面的科学学习中,他们初步认识过“力”,初步知道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但是他们并没有从科学实验的角度研究小车运动与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材简析】本课的活动,是帮助学生加深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指向核心概念“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建构。
学生从感受气球喷气时所产生的气流和气球的推力开始,体会气流方向和气球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再测试组装的气球小车能行驶多远,用更多的办法使小车行驶得更远,体会改变喷气装置会影响小车的运动速度。
这样一方面可以认识“反冲力”,另一方面加深对“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理解。
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反冲力的例子。
课文安排了学生在生活中常玩的气球,把气球吹足气,气球怎样运动中展开,然后让学生动手安装一辆喷气小车,让学生解释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最后让学生明白了要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
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用更大的力。
【学情分析】由于本课是关于气球驱动小车的问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玩气球,也玩过小车,学生在玩中看到了气球吹足了气以后,会向相反方向运动,部分细心的孩子感受过气球喷出气体的方向和气球运动的方向是相反的,但没有考虑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孩子没有注意或考虑过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过程:
1.组装小车(棉线两端分别系在小车和回形针上,回形针完成挂钩状);
2.定好小车行驶路程(起点A——终点B),保持直线行驶;
3.将小车前轮对齐A点,将棉线拉直,回形针挂钩自然垂在桌边;
4.开始时按住小车,往挂钩上添加一个垫圈,准备好后开始释放,观察小车运动快慢;
5.同样的方法,观察挂钩上有2、3、4个垫圈时,小车运动快慢(写在实验表格中)
【观看微课后进行小组实验】
根据实验得到:拉力太小,小车不会动;拉力大到一定程度,小车开始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第三单元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1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科学探究目标1.调查了解不同类型车的动力系统。
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3.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4.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教学重点】通过让小车运动起来,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是运动的物体静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车、绳子、曲别针、垫圈、计时器第三单元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1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就要对物体施加力。
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
科学探究目标1.会组装用气球反冲力作动力的小车。
2.会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把实验现象转化为支持观点的证据。
3.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可以用反冲力作为动力驱动车辆、火箭、飞机等物体运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2.改变喷气管粗细和气球充气量会影响小车的动力大小。
【教学重点】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大气球、小气球、打气筒、小车、粗吸管、细吸管、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
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科学探究目标1.会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材简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发现有时物体是相对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
那么怎样让不同类型的车运动起来,本课的研究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本课共设计了2个主要活动:一是聚焦环节,调查不同类型的小车动力来源;二是探索环节,用垫圈作为动力,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包括用多大的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用不同大小的力小车的运动速度会有什么变化。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小车用不同的动力类型;而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见过并体验过各种各样的运动的车,也对这些车如何运动起来有一定的了解。
在前面的科学学习中,他们初步认识过“力”,初步知道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但是他们并没有从科学实验的角度研究小车运动与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科学探究目标1.调查了解不同类型的车的不同动力系统。
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3.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4.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之间的兴趣。
2.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难点:有序地进行合作探究,并用实验数据说明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车、垫圈,棉绳、秒表、班级活动记录单。
小组:小车、垫圈,棉绳、秒表、计算器、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出示划艇图片。
提问:怎样让静止的划艇运动起来?怎样让划艇运动更快?怎样让它停下?(预设:学生关注到是力影响了物体的运动)2.图片一次展示马车、推车、火车、汽车、自行车、太阳能小车。
提问:它们都是怎么动起来的?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类型的车?都是怎么动起来的?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一、我们的小缆车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绳子拴在小车车头的正中,防止小车跑偏。
拉小车的绳子的长度约等于桌子的高度。
注意要用手或其他物体挡住小车,防止小车冲出桌面。
拉力的大小可以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
4、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实验有了相同的起点和终点才可以用计时的方法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
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的增加,这样能准确地找到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的力。
每次增加多个垫圈,这样可以使小车的动力变化更明显,能更容易地用秒表测量和目测出小车运动的快慢。
使小车运动的外力是垫圈的重力小车由静止到运动是由于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实验结论是垫圈重力或拉力达到一定程度,小车才会运动起来。
垫圈少,重力小,拉力就小,小车运动得慢。
垫圈多,重力大,拉力就大,小车运动得快。
5、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
我们背书包,感到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
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最终要落回到地上,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处流等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补全解134 135 136实验二、用橡皮筋作动力1、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2、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3、汽车是用汽油或柴油来驱动的,火车是用电力来驱动的(教科书72页图片)。
4、橡皮筋往后绕时,带动车轴向前转动,小车前进。
橡皮筋往前绕时,带动车轴向后转动,小车后进。
5、在一定的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它的弹力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小车行驶得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少,它的弹力小,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小车行驶得近。
6、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在撤去外力时又会恢复原来的状态,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7、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态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目标1.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2.了解车的发展历史,调查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3.通过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4.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教学重点通过让小车运动起来,体会力的作用。
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小车、绳子、曲别针、垫圈、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这些物体有的是静止不动的,有的是处于运动中的。
学生分别列举静止不动的物体和运动中的物体。
物体的状态也不是始终不变的,有的物体会从静止状态变成运动状态,有的物体会从运动状态变成静止状态。
那么怎样才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呢,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并回答问题。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以小车为例,想办法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板书课题:3.1让小车运动起来二、聚焦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车,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它们都是怎样动起来的,学生观察各种车的样式,思考它是怎样动起来的。
三、探索活动一:让小车动起来教师引导:接下来我们试一试如何利用材料让小车运动起来。
怎样利用垫圈、绳子让小车运动起来,学生想一想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
全班交流,总结方法:将绳子和垫圈安装在小车上,将垫圈垂在桌面下方。
运用垫圈重力,转化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使它运动起来。
活动二: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预测。
教师指导:增加垫圈数量使拉力变大,用计时器记下小车运动相同距离的时间,比较不同垫圈数量时,小车运动的时间长短。
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如何使小车在终点处停下来呢,(用手挡住小车,可以让它停止。
)2.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小车可以动起来3.再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41、我们的小缆车一、教学内容:教科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我们的小缆车》二、教材分析:《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通过让学生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同时,了解重力小车的装置中,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也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改变了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之后,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教材主要有两个内容:第一,安装一个小缆车。
通过组装一个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使学生发现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
铁垫圈又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引出重力的概念。
改变铁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也就改变了小车拉力的大小。
第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
主要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通过这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重力的产生,小车又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及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为后面深入研究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运动和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有着一定的感性经验,在他们看来,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因为力的持续作用而保持运动,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而慢慢停止下来……本节课,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实践的操作中,研究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
学生通过亲手安装小缆车,从而认识重力并了解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2)会经历“推测——实验验证——结论”这样一个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够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3)会学习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方法。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库: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附评分标准)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1)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方案。
(2)能利用所给材料,组装出实验装置。
(3)根据实验装置,探究当拉力大小分别为1个勾码、2个勾码、3个勾码时,小车在相同距离前进的时间,并归纳结论。
供选器材
小车1辆,桌面,勾码3个,滑轮1个,秒表1个,笔,纸,细线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实验报告
姓名: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评分标准实验时间:18分钟分值:12分。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的实验
教学目标: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科学概念: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1.安装重力拉动的小车。
2.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3.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教学准备:小车一辆、粗线一根、回形针弯制、铁垫圈若干、秒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实验与思考:
1、如何让小车在桌面上平稳行驶,不跑偏?
绳子挂在车头的中间,行驶时绳子和车头,桌沿保持垂直。
2、如何不让小车掉下桌子去?用手挡住
3、至少要几个垫圈才能让小车动起来?2-3个
4、在装置中,铁垫圈起了什么作用? 拉动小车
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有关吗?
假设:拉力大,小车运动快;拉力小,小车运动慢
改变的条件:垫圈的数量
(1)控制好小车运动的距离, 每一次实验以透明胶带为起点,桌沿为终点。
(2)一个一个的增加铁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怎样变化,并记录时间。
结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慢。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调查理解不同类型车的动力系统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3.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4.学会科学词汇:静止运动启动停止动力阻力教学重点:1.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2.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相关:拉力大,运动快;拉力小,运动快一、导入新课师:谈话导入,出示课件(一张静止的小车,一张运动的小车)请同学们观察两幅图,说出区别。
生:一个是不动的,一个是动的师:那么我们将不动的小车称为静止的,将动的小车称为运动的。
通过两张图片的比照我们发现,物体有时是相对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
二、聚焦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那么同学们都知道那些类型的车?看图片回答(出示PPT)那么它们分别是怎样动起来的呢,动力分别是什么呢? 这节课让我们来探究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让小车运动起来出示动力类型表,引导学生说出动力类型。
想让小车运动起来就要给小车施加一个动力。
三、探究1.师:(出示图片)我们怎么利用手中的材料动起来呢?(交流探究,总结方法)生:能够将绳子和垫圈安装在小车上,将垫圈垂在桌子下方。
师:为什么将垫圈垂下来小车就动起来了呢?生:垫圈太沉,把小车坠得运动了师:(出示图片)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小球总会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来,水往低处流,都是因为重力的作用,重力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像地面。
板书:重力方向示意图我们使用垫圈的重力,转化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启动了小车,从而使它运动了起来。
2.师:那么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没相关系呢?生:有师:二者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用实验来实行研究,并将你的实验记录在表格中。
3.我们来预测一下,用多大的拉力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我们把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
我们从表格能够看出用多大的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呀?(生:……)用更大的拉力拉动小车,小车运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生:逐渐加快),再增大拉力呢?(生:运动更快)我们发现:(出示总结图片)垫圈少,重力小,拉力就小,小车运动的慢;垫圈多,重力大,拉力就大,小车运动就快。
《4.1.我们的小缆车》练习一、判断题1.车可以使用不同的动力,缆车是用缆绳拉着前进的车,它可以轻松地爬上陡坡,是很有特色的运输工具。
(对)2.重力是一个向上的力。
(错)解析:物体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所以重力是一个向下的力。
3.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最终要回到地面,我们从滑梯往下滑,水往低处流,这都是因为物体受到拉力的作用。
(错)解析: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最终要落回地面上,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处流等等都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4.一定的拉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对)5.重力产生拉力使小车运动,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对)二、选择题1. 细绳一般拴在(A)位置,拉力的方向与车轮滚动前进的方向一致,否则会跑偏。
A.车头正中B.车尾C.车头的随意位置D.车身的任何位置解析:细绳只有拴在恰当的位置,一般是在车头正中,拉力的方向才与车轮滚动前进的方向一致,所以小车才不会跑偏。
2.拉小车的绳子的长度不能是随意的,应该(C)。
A.大于桌子的长度B.小于桌子的长度C.等于桌子的长度D.等于车身的长度解析:拉小车绳子的长度不能是随意的,应该等于桌子的高度,这样,小车在桌子上运动的距离也不会超过桌子的高度。
3.拉力太小,下车(C);拉力大到一定程度,小车();拉力越大,小车()。
A.运动慢运动快运动越快B.运动慢运动快运动快C.不会动开始运动起来运动越快D.不会动不会动运动快解析:会发现:拉力太小,小车不会动;拉力大到一定程度,小车开始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B.改变垫圈的数量,就改变了重力的大小C.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是有关系的D.用重力拉动小车,拉力的大小是不可以测量的解析:拉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而且容易控制。
5.在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之间的关系实验中,拉力的大小用(A)来表示。
A.垫圈个数B.细绳的长度C.重力D.力三、连线题马车电力缆车缆绳的拉力汽车发电机的动力电瓶车马的拉力马车运动的动力是马的拉力;汽车是发动机的动力;电瓶车是电力;缆车是缆绳的拉力。
1、研究的问题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2、研究的准备
实验小车、细绳、铁垫圈。
3、研究的假设
我们的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的步骤
1、清点器材是否齐全
2、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
点结束
3、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小车可以动起
来
4、再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时怎样变化
的,重复操作,减少误差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6、拆卸装置放回原位,整理器材。
5、研究记录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的记录
挂________几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拉力大小(垫圈个数)实验次数小车运动的快慢
从起点到终点时
间
快慢顺序1
2
3
1
2
3
1
2
3
6、研究结论
我们的发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