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盛唐两大诗派
- 格式:ppt
- 大小:529.50 KB
- 文档页数:10
唐朝诗歌发展流派唐诗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不同阶段的变换。
每个阶段对它来说都具有不同意义的。
唐诗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末五代5个阶段:(一)初唐:诗歌仍受到前六朝的影响。
除了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
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依旧浮艳柔丽直到初唐四杰的出现才将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开拓出行的面貌。
可惜的是他们的创作依然带着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
直到武后时期的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唐诗才开始走向自己独有的风格,摆脱以往的旧框架。
与他同时而不同流派的,如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虽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在律体完成方面也贡献不少。
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二)盛唐:在唐朝的鼎盛时期诗人在创作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各种体裁和形式的同时也开创了很多的流派。
不同的流派在诗歌创作上表现了多钟头面貌的风格而让唐诗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壮观。
(i)边塞派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等等(边塞诗人)。
王翰、王之涣、崔颢、刘湾、张谓等。
他们的边塞之作将边塞沙场奔驰、建功伟业的英雄壮志,爱国的思想和西北的奇异壮丽之色都生动的表述出来。
同时也抱怨战争对夫妻、民族之间、将军和兵士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当时社会在战争的现实面貌。
(ii )田园派诗人代表:孟浩然、王维、储光羲、陶渊明、谢灵运等等。
这些诗歌的作品都以描写山川的自然和田园的闲适生活。
通过他们的笔锋生动将壮阔的山河、有恬静的村庄和秀丽的园林灵活灵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不过这些诗人中也有描写边塞的作品' 如王维的边塞名篇《老将行》。
所以,虽为同派同人但却又展现独自的风格和特点。
(iii )浪漫主义派代表诗人:李白等等。
李白的诗很多在他被流放时写出了当时唐朝政治、社会开始走向腐化、黑暗的抨击,表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热烈追究光明的理想。
通过笔力的变化极于七古杂言歌行。
一.盛唐的诗歌流派有哪些?
1、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所以也叫王孟诗派,其诗作以描写秀丽山水各恬静田园风光,表达自己淡泊闲适的生活情趣为主,风格清新舒雅,写景状物工细传神,形式上大力写作五言律诗和绝句。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2、边塞诗派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3、浪漫诗派
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试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二版)黄钧由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袁著),自从1999年问世以来,迄今已满十年。
这部著作曾经被当作“国家级重点教材”,有关方面也不遗余力地加以推广,甚至不惜滥用公权力,以评估扣分的行政手段,在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强制推行,目的是想一统天下,垄断全国高校讲坛。
这种做法与改革开放,鼓励竞争,承认多元化的基本政策,完全背道而驰。
理所当然地受到不少高校师生的反感和抵制。
而现在,这一套强制性的做法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袁著高高在上的特殊地位终于淡化,各地高校对教材选择的自主权开始得到尊重,多元化的局面正逐步形成。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以前的那种“定于一尊”的做法和想法仍然严重地存在着。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袁著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它值不值得花那么大的力量去推广?在满足广大师生需求、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方面,它究竟能够起到一些什么样的作用?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应该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一有人说:袁著是“近二十年来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中最为突出的一种”。
袁著还“体现了当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最新成就”(《文学遗产》2000年第一期)。
这些评价虽略嫌夸大,但大体符合事实。
就学术性而言,用“最为突出”来评定袁著,恐不当;如称之为第一流的文学史,还是可以的。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第一流的著作并不就等于第一流的教材,而且,第一流的著作完全有可能成为第二流、第三流,甚至不入流,即不合格的教材。
这原因就在于:评价教材有评价教材的一套标准,而不能以评价一般著作、特别是个人学术性著作的标准来替代。
无论大中小学,教材的主要任务都应该是传授知识。
所谓知识,决不限于“最新成就”,还应包括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一切有用的经验。
例如数学,首先要传授的是加减乘除这样一些初级基础知识,其次才是微积分之类较高较新的研究成果。
中国文学史是中文系及有关科系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所面对的是刚刚踏进专业门坎的大学生,这门课程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传授中国古代文学领域内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1、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杨擅长五律,卢骆擅长七言歌行体。
3、吴中四士: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4、沈宋:指初唐时期的沈佺期,宋之问,他们的诗在诗律和艺术方面有很大进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
完成“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工作。
五律的定型是由二人最后完成的。
同时又与李杜等人成功的把这种律诗的粘对法则应用于七言诗,完成了七言诗的定型,为诗歌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5、唐代最早出现的比较成熟的古文---王勃《野望》6、初唐诗人的核心旗手,盛唐诗坛的奠基人和揭幕人—-陈子昂7、唐代第一本当代诗歌集—-殷璠《河岳英灵集》8、南宗写意山水画的创始人---王维11、大历十才子:主要有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韩翃等,诗多写应景献酬,流连光景。
13、郊岛:孟郊,贾岛的并称,“郊寒岛瘦”14、百代游记之祖---柳宗元15、张王乐府:张籍,王建的合称。
两人长于乐府诗。
16、韦柳:韦应物,柳宗元的合称,皆善于山水田园诗。
17、刘禹锡、柳宗元的不同: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18、晚唐七律第一---李商隐19、唐传奇的开篇—-王度《古镜记》20、词---是合乐而歌的新体诗。
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
21、小令---58字以下,中调---58~90字,长调(慢词)---91字以上。
上阕最后一句---歇拍(过片),下片第一句---换头22、易安体:李清照创作的词风。
23、词中之帝---李煜24、宋代初期词坛的领军人物---晏殊25、宋代以诗论诗的开山之作---欧阳修《六一诗话》26、总结江西诗派的创作---陈师道《后山诗话》27、诗话成就最高---严羽《沧浪诗话》28、词学理论的代表作---张炎《词源》29、开词创作的先河的作品---李清照《词论》30、北宋词史的三座历程碑---柳永,苏轼,周邦彦31、北宋婉约词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32、周姜:周邦彦、姜夔的并称。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1. 北朝作家如卢思道《从军行》、杨索《出塞》、薛道衡《昔昔盐》2. 上官体上官体是在贞观诗坛的后期,山上官仪形成的一种诗风。
上官体工于格律,与宫廷诗发展相适应。
上官体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上官体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Z气。
3. 初唐四杰: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1. 文章四友:崔融、苏味道、李娇、杜审言。
5. 五律定型是山宋之问和沈徐期最后完成的。
他们活动的时代大致匝合,彼此之间有很多交往。
他们一起为五律的定梨做出了重要贡献。
所谓五律定型,主要是约句准篇,冋忌声病,即确定五律的句数和篇幅,共八句,整齐的五言句。
避免各种声病,主要指确立了五律的声律规范,即粘对律。
五律定型了,七律的定型就顺水推舟。
因此在五律定型后不久七律也定型了。
6. 陈子昂的代表作:是他创作的38首《感遇》。
他的理论主张主要表现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屮。
7. 陈子昂的诗歌主张:%1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來,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
%1提出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來,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8.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9. 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1. 盛唐的诗人群体:%1王维、孟浩然与创适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1王翰、王昌龄、李硕、崔颍、祖咏等创适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1高适、岑参等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
2. 王维的诗被苏轼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名的《網川集二十首》,是王维晩年隐居辎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
3. 王维的诗歌与孟浩然诗歌的不同:%1王维诗歌题材和风格都很丰自。
边眾诗、游侠诗、女性诗都有将彩之作。
这些作品多数写于早年,表现出生命的激情,被入谷仙介称为“充满年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