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81 MB
- 文档页数:10
少数民族文化--鄂温克族鄂温克族,有人口26315人。
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
其他散居在陈巴尔虎旗、额尔古纳左旗、莫力达瓦旗、阿荣旗、扎兰屯市和黑龙江省讷河县等地。
多与蒙古、达斡尔、汉、鄂伦春等民族交错杂居。
鄂温克族生活的地区,处于大兴安岭支脉的丘陵山区。
这里有广袤的草原,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众多的江河湖泊。
资源丰富、山河秀美。
但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各地区鄂温克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聚居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和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讷河县的鄂温克族从事农业;居住在莫力达瓦旗、阿荣旗、扎兰屯市等地的鄂温克族则以半农半猎为生;而额尔古纳左旗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鄂温克族还从事着传统的狩猎业。
因为他们狩猎时使用驯鹿,常被称为“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
“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过去是因居住地不同,鄂温克族曾分别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统称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多信萨满教,牧区居民同时信藏传佛教。
有自己的语言。
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分辉、伊敏河、莫尔格河、熬鲁古雅三种方言。
牧区通用蒙古文,农区和山区通用汉文。
尊老待客与敬火之俗鄂温克族重礼好客,长幼之间恪守着严格的礼节。
无论何时何地,老人都受到普遍的尊重。
听到长辈呼叫时,必须立即站起来答应。
吃饭时,必须老人动筷后晚辈才能吃。
年轻人遇到长辈,必须施礼问安、敬烟等,如果是骑在马上,必须下马;有客临门,他们认为是家里的喜事,必须热情相待。
他们说:“外来的人不会背着自己的房子,你出去同样不能背走你的家。
如果不招待外来的客人,你出门也没人照顾你。
有火的屋才有人进来,有枝的树才有鸟落。
”所以,当你走进鄂温克牧民的蒙古包时,主人准会给你端出香甜的奶茶,当你走进鄂温克猎民的撮罗子时,你就会大饱口福,尝到鹿或麋鹿的胸口肉、脊骨肉、肥肠及驯鹿奶等山珍野味。
鄂温克族的礼仪知识鄂温克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由于历史上的迁徙和居住地区的不同,过去先后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
20xx年开始统一称为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的礼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鄂温克”是通古斯语,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限制,鄂温克人从事生产的内容和方式各不相同。
居住在鄂温克自治旗和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居住在嫩江平原上的布特哈旗、阿荣旗等地的鄂温克人从事半农半猎生产;散居在黑龙江省讷河的鄂温克人主要进行农业生产;而生活在额尔古纳在旗大兴安岭密林中的鄂温克人则以狩猎为主。
由于这部分人饲养和使用驯鹿,因此常常被称作“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
鄂温克族非常讲究礼仪。
老年人在社会上受到普遍尊敬。
年轻人出远门归来或在外遇见老年人或长辈时,要行屈膝请安礼,并敬烟。
如果路上相遇,要下马或下车向老人请安问好。
无论是在“撮罗子”里、在蒙古包里,还是在土木结构的住房里,坐位铺位都讲究长幼有序,以长者为尊。
平时长辈老人来串门访问,年轻人要起立让座,行装烟礼。
长辈们交谈时,年轻人不得随便插话。
平时出入屋门,要礼让长辈老人在先。
吃饭时,在长辈老人动筷后,晚辈才可动筷用餐。
鄂温克族还把平辈人之间和睦相处,关心爱护幼儿,邻里互相帮助,对于有困难的人给予照顾,作为传统美德和礼仪习惯。
鄂温克族讲究热情礼貌待客,常说“外来的人不会背自己的房子走”。
客人来到时,出门相迎,向客人问候并热情地让进屋里。
对外来客人,无论是年轻的还是长者,都要倒茶敬烟。
在牧区,要向客人敬奶茶,用奶食品、酒肉招待。
在敖鲁古雅乡居住的鄂温克人,习惯上用鹿、(犭罕)的胸口肉、脊骨肉、肥肠和驯鹿奶招待尊贵客人。
鄂温克族不仅对客人热情招待,希望来客不要见外、客气。
到别人家做客时,也要考虑自己的身份,问候主人家的长辈老人,尊重主人的习惯。
中华各民族简介——鄂温克族鄂温克族概况历史:“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过去是因居住地不同,鄂温克族曾分别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统称鄂温克族。
人口:鄂温克族现有人口约2.7万人。
分布:鄂温克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
经济: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
驯鹿曾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
鄂温克族风俗图腾:礼仪:鄂温克族好客并讲究礼节,到鄂温克族家里做客,主人把皮垫摆在哪里,客人就在哪里落座,不得随意挪移皮垫。
客人落座后,女主人随即端上奶茶,然后煮兽肉,肉煮好后,女主人拿出猎刀切一小块肉投入火堆里,然后再给客人们吃。
如果来者是贵客,通常还要献上驯鹿的奶。
鄂温克族待客必须有酒,除饮用白酒外,家家都能自酿野果酒。
敬酒时主人要高举酒杯先往火中倾注点滴,自己先呷一口再请客人喝。
鄂温克族认为:外出的人谁也不会背着房子走,如果自己不招待别人,自己出门后也不会有人照顾。
禁忌:鄂温克族产妇未满月前,忌外人带枪或钥匙进屋,以防产妇断奶。
父母在世时,儿子不得蓄胡须;下午忌理发、刮脸,带孝者尤忌;忌说“死”,若老人死,要说“成佛了”;小孩死,要说“小活了”;搬家时,忌在曾死人的地点留下不洁之物,如指甲、头发、破布包、包脚布等;忌谩骂牲畜;忌抛撒奶类食品,若不慎撒落,应将所撒的奶少许于前额;忌宰杀或出卖未停奶的母畜;禁止夫妻互换衣帽穿戴,否则以为狩猎将无所获;禁止女人摸男人的头,俗信男人头上有佛,摸男子头是对佛的亵渎。
除此之外,该族还有诸多狩猎禁忌以及火神忌、入门忌等。
信仰:鄂温克族多信萨满教,牧区居民同时信藏传佛教。
婚俗:鄂温克猎民的婚姻一般包括求亲、订婚、结婚几个阶段。
临近婚期,男方家不管离女方家多远,都要迁到女方家附近。
结婚之日,新郎在父母亲友的陪同下,带上送给女方的10只驯鹿到女方家去,女方也以同样的队伍到路上来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