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海岸线变迁分析与评价(张云等著)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5.54 KB
- 文档页数:2
思维导图:海岸地貌【思维导图】[考点精析]1.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2.常见的海岸地貌【典题精研】“女王头”位于我国台湾省野柳地质公园,野柳为大屯山余脉伸出海中的岬角。
由于其颈部修长、脸部线条优美,外型宛如一个凝视远方的女王,故得“女王头”的美名。
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女王头”()A.属于风蚀蘑菇地貌B.主要受西北季风影响C.形成与海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密切相关D.形成与岩性无关2.随时间的推移,“女王头”()A.头部大小不变B.颈部越变越细C.岩石越来越硬D.不受地震、强风的影响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海滩、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台地等奇特地貌应有尽有,堪称海岸地貌博物馆。
下面右图示意海坛岛某处海岸地貌,③地分布有较多沙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左图中的景观进一步演化,向陆向海可能演化为右图中的()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海坛岛①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C.海浪侵蚀D.海浪沉积位于青岛海岸、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是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岩石表面有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
2022年10月2日晚,青岛遭遇数小时的雷雨大风天气,次日清晨人们发现“石老人”上半部分已经坍塌。
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石老人”与海蚀崖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是()A.逐渐变近B.逐渐变远C.先变远,后变近D.先变近,后变远6.“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A.海蚀柱—海蚀陡崖—碎屑堆积物B.海蚀柱—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C.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D.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海蚀柱7.造成“石老人”坍塌的原因可能是①常年风化①地壳运动①风雨侵袭①海水侵蚀()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二、综合题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岸类型有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
基岩海岸是由岩石组成的海岸,深水逼岸,经过海水的长期作用,加上基岩海岸本身的地质作用及岩石性质、结构特征,形成了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由海蚀拱桥演化而来)等各种形态的海蚀地貌。
中国海域概览中国海域中国近海由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东侧太平洋海区5个部分组成,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其中东中国海123万km²,南中国海350万km²。
它们南北相连,属北太平洋西部陆缘海。
中国领海示意图中国近海是因邻近我国大陆而得名,并非全部是我国的领海和管辖区(就像日本海不是日本的一样)。
我国主张归我国管辖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海域总面积(如上图)约300万km²,但其中有约150多万km²与邻国有争议或为邻国所占领,目前我国只与越南谈判划定了北部湾的界线(专属经济区的界线)。
中国海域总览思维导图各大海域分界线渤海——黄海: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群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连线。
黄海——东海:长江口北侧启东角与朝鲜半岛西南侧济州岛西南角连线。
东海——南海:广东南澳岛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连线。
台湾以东海区:琉球群岛以南,巴士海峡以北的太平洋水域。
东中国海渤海1、概述渤海是近乎封闭的大陆架浅海,也是我国五大海域中唯一的内海。
位置范围:北接辽宁省,西到河北省、天津市,南邻山东省,东部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
可分为五个部分:北部的辽东湾、西部的渤海湾、南部的莱州湾、中部的中央盆地和东部的渤海海峡。
其中中央盆地是渤海的主体,海底地势从边缘的三个海湾向中央盆地缓缓倾斜,平均坡度为0°0′28″。
渤海海峡位于渤海东部的出口,介于老铁山角和蓬莱角之间,南北宽约100多千米。
散布其间的庙岛群岛将海峡分割成若干水道,北部的老铁山水道深度最大,是黄海海水进入渤海的主要通道。
渤海海峡2、地理环境经纬度:北纬36°58.0′-40°59.0′、东经118°42.0′-122°17.0′。
渤海的大陆海岸线2278km,包括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和天津市。
分为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盆地和渤海海峡五个组成部分,面积7.7万km²。
思维导图:海岸带【思维导图】[考点精析]一、海岸线与海岸带1、海岸线海岸线(coastline)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更确切的定义是海水到达陆地的极限位置的连线。
随潮水涨落而变动。
由于受到潮汐作用以及风暴潮等影响,海水有涨有落,海面时高时低,这条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2、海岸带海岸带(包括海岸和水下岸坡两部分,范围为海平面上下10~20m,宽约几公里至几十公里)3、海岸的类型(1)基岩海岸(山地丘陵海岸)(2)平原海岸(粉砂淤泥质海岸)(3)生物海岸①珊瑚礁海岸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海水温暖透明、盐度正常、深度适中的基岩岸段。
珊瑚礁由珊瑚虫的石灰质遗体积聚而成,常常环绕大陆或海岛分布。
主要有岸礁、堡礁、环礁和珊瑚海等类型。
②红树林海岸发育在某些滩涂岸段,其根系发达,种类较多。
既有乔木(有的高达40m),也有低矮的灌木;红树林具有独特的“胎生”现象。
发育成片的红树林称为“海上森林”、“海上绿色长城”。
我国红树林海岸分布在福建福鼎以南。
海洋营力:波浪、潮流、沿岸流等二、海蚀作用及其地貌1、海蚀作用包括:冲蚀、磨蚀、溶蚀。
①波浪的机械侵蚀:冲蚀&磨蚀②波浪的化学侵蚀:溶蚀2、海蚀地貌:由海蚀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
如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等。
①海蚀崖海蚀穴被拍岸浪冲蚀扩大,顶部基岩崩塌,海岸后退时形成陡壁,称为海蚀崖。
②海蚀平台波浪冲淘崖壁形成海蚀穴,悬空的崖壁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崩塌的石块遭受侵蚀搬运,海浪重新冲淘崖壁下部,形成新的海蚀穴。
这种过程不断进行,即形成海蚀台。
③海蚀穴在有潮汐的海滨,高潮面与陆地接触处,波浪的冲淘作用形成槽形凹穴,断续沿海岸线分布,称为海蚀穴。
④海蚀拱桥两个相反方向的海蚀穴被蚀穿而互相贯通,称为海蚀拱桥。
⑤海蚀柱海蚀崖后退过程中遗留的柱状岩体,称为海蚀柱。
三、泥沙流及其地貌在长时期之内,具有一定总方向的沉积物总体沿海岸纵向移动现象称为沉积物流或泥沙流。
干货丨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附重要知识点详细梳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梳理(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历史时期海岸线的变迁(changes of coastline in Chinesehistory)中国东部大陆自全新世以来海岸线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
各具体岸段的历史变迁各具特殊性。
几千年来,山地丘陵海岸的变迁幅度不大,而平原海岸则由于河流来沙丰富,变化极为显著。
辽东湾海岸辽东湾北部下辽河(东西辽河会合以下的辽河河段)平原在第四纪冰后期海侵后,滨海部分受到淹没,未被淹没的近海部分,因排水不良,形成大片沼泽。
就西汉时代辽东郡所属各县的方位而言,今辽宁黑山以南、台安以西、北镇以东的近海地区空无城邑,其时应为大片沼泽化滩地。
这一情况,从晋末,唐初辽西、辽东间往返的记载中有所反映。
唐人描述辽河下游有“辽泽泥潦,车马不通”,“辽东以西水潦坏道数百里”,12 世纪许亢宗使金,途经下辽河地区,“地势卑下,尽皆萑苻,沮洳积水。
是日凡三十八次渡水,多被溺,名曰辽河。
濒河南北千余里,东西二百里,北辽河居其中其地如此”。
但当时海岸线的确切位置,今已无考。
通过微地貌分析和钻孔资料,有人认为,自盖县、大石桥(今营口县)向西北,经牛庄达沙岭一线为公元前开始形成的古海岸线。
这条古岸线在很长时间内无明显延伸。
大约至10 世纪契丹兴起,在西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利用俘掠来的汉人进行开垦,草原变成农田,使辽河含沙量渐增,海岸伸展逐渐显著。
明代辽河河口在梁房口关,即今营口附近的大白庙子。
岸线由此向西,经沙岭以南约25 公里,至吴家坟附近。
营口在明末清初原为辽河口外一沙岛。
以后泥沙淤积,至19 世纪20~30 年代与大陆相连,辽河口才延伸至营口之外。
辽东湾西部为大凌河三角洲。
大凌河输沙量不及辽河,三角洲伸展缓慢,与辽河三角洲之间形成了北面至闾下辽河平原海岸历史变迁图阳今北镇县西南的浅海湾,现名盘锦湾。
海湾以北的沼泽,后来一直存在。
隋时大凌河口为望海顿,即今锦县右屯卫,岸线大约在此附近。
明代后期三角洲岸线已推进至今锦州东南的蚂蚁屯、四合浦、文字官一线。
思维导图:海洋专题【思维导图】考点二我国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典题精研][典例2](2019·天津高考)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渔家乐”码头图1图2(1)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图1),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A.船舶制造与维修B.海洋文化旅游C.水产养殖与捕捞D.远洋货物运输(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图2),其目的主要是()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图解思路][答案](1)____B____(2)____A____区域结合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图,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象,明确地理特征,判断区域开发利用的方式认知人地协调观结合天津沿海滩涂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的位置示意图,认识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考点精析](一)海洋空间资源的特点及主要应用领域1.海洋空间资源的特点特点内容影响优点海洋空间广阔,便于立体利用对于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海底隐蔽性能好温度、压力比较稳定缺点海上具有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海洋开发具有高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高风险的特点深海具有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海水腐蚀性强,海冰破坏性大应用领域内容交通运输空间海洋交通运输的优点是连续性强、成本低廉,适宜对各种笨重的大宗货物作远距离运输。
缺点是速度慢,运输易腐食品需要辅助设备,航行受天气影响大海上生产空间海上生产项目建设的优点是可大大节约土地,空间利用代价低,交通运输便利,运费低,能免除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冷却水充足,取排方便,价格低廉,可免除污染危害。
缺点是基础投资较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海底电缆空间通信电缆包括横越大洋的洲际海底通信电缆、陆地和海上设施间的通(通信、电力输送)信电缆,电力输送主要用于海上建筑物、石油平台等和陆地间的输电储藏空间利用海洋建设仓储设施,具有安全性高、隐蔽性好、交通便利、节约土地等优点文化、生活、娱乐空间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各沿海国家和地区纷纷重视开发海洋空间的旅游和娱乐功能,利用海底、海中、海面进行娱乐和知识相结合的旅游中心综合开发建设(二)我国海洋空间开发面临严峻形势严峻形势内容围填海规模过大沿海地区在受土地制约的情况下,围填海规模逐渐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