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针治疗腕管综合症208例-发中医临床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98例
陈宁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
【年(卷),期】1995(016)002
【摘要】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98例姜堰市中医院针灸科(225500)陈宁腕管综合征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而产生的手指麻木、疼痛或鱼际肌麻痹等神经刺激症状。
本病在临床并不少见。
近年来,我院应用针灸方法治疗本病98例,收效良好,兹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98例患...
【总页数】1页(P28)
【作者】陈宁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6
【相关文献】
1.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证据 [J], 张议元;杜元灏
2.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 [J], 王青松;张军;陈华先;丁旭东
3.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效果 [J], 冯淑兴;吴加利;林楚欣;黄树勇
4.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选穴规律分析研究 [J], 袁月;赵树明;李萍
5.正中神经超声显像在温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J], 李吉胜;程俊伟;高峰;陆海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年1月第26卷第1期温针灸联合夜间腕关节制动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38例珺郎翔朱敏杰施岚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迫,导致其所支配的手指感觉功能异常,症状包括拇指、示指和中指麻木、疼痛、发凉或烧灼感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
笔者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采用温针灸联合夜间腕关节制动治疗本病38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针灸科门诊就诊腕管综合征患者38例,均符合腕管综合征诊断标准(手腕有劳损史,手掌桡侧包括拇指、示指、中指麻木、疼痛,夜间加重,腕部叩击试验及屈腕试验阳性,未出现大鱼际肌无力萎缩、拇指外展、对指对掌功能障碍等重度症状;肌电图诊断为正中神经不完全完全损伤)。
男8例,女30例;年龄23~56岁,病程0.5~6.0个月;轻度18例(47.4%),中度20例(52.6%)。
1.2 治疗方法1.2.1 温针灸取患侧大陵、间使穴,穴位常规消毒后,大陵穴用0.25mm×25mm针灸针,以与皮肤呈30°角进针,向掌根方向斜刺约10mm,出现触电感即留针。
间使穴用0.25mm×40mm针灸针,直刺10~15mm,捻转得气局部有酸胀感即可,然后把长约2cm的艾条插入间使穴针柄约1cm,艾条底部距离皮肤约2cm,从艾条下方点燃,为防止艾火烧灼皮肤,在穴位上隔一厚纸片,灸2壮,燃尽后即可取针。
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1.2.2 夜间腕关节制动嘱患者每晚睡觉时,用长约10cm 的硬纸板跨腕关节置于腕关节掌侧面,用弹力绷带固定(不宜过紧),防止腕关节在夜间不自主屈曲。
晨起时,取下硬纸板。
1.3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手掌麻木及手腕僵硬无力症状消失;显效:手掌麻木及手腕僵硬无力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手掌麻木及手腕僵硬无力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手掌麻木及手腕僵硬无力症状无改善或加剧。
2 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13例(34.2%),显效13例作者单位:311100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城南分院针灸科通信作者:郎翔,Email:lang8848@ (34.2%),有效8例(21.1%),无效4例(10.5%)。
齐刺法配合电针治疗腕管综合症58例目的探讨齐刺法联合电针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效果。
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58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齐刺法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30例治疗后完全恢复,6例患者部分恢复,治疗总有效率为89.6%优于对照组(65.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为93(38/40)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住院天数为(12.8±6.7)d,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腕管综合征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齐刺法联合电针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病情,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齐刺法联合电针;腕管综合征;临床效果腕管综合症是临床的常见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且这种疾病从大的角度来说属于常见的嵌压性周围神经病,可因腕横韧带增厚,腕管内滑膜增生,腱鞘囊肿等凡是挤压或缩小腕管容量的各种原因导致的腕管内容积变小、正中神经受到挤压所引起,多表现为桡侧3个半手指的麻木、刺痛,感觉异常,晚期因皮肤血管运动和营养改变而导致功能障碍及肌肉萎缩,属于慢性累积性损伤病症。
患者发病时临床症状较多,且更趋于个体性。
目前,哟削减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效果不好,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近年来,齐刺法联合电针在临床上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
为了探讨齐刺法联合电针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效果。
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58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来我院诊治的58例患者病历资料等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有29例,其中男13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49~84岁,平均年龄为(59.3±1.2)岁,病程在1~6个月,平均病程为(3.5±2.4)个月;对照组有29例,其中男14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40~66个月,平均年龄为(56.7±0.8)岁,病程在1.2~6.5个月,平均病程为(4.2±3.1)个月。
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证据张议元;杜元灏【摘要】目的:评价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汇集与针灸临床实践高度相关的高质量证据,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围绕针灸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重要问题,全面检索当前可得的临床研究,按照循证医学5级标准从高到低选用能够回答对应临床问题的证据,采用RevMan5.0.20统计结局指标。
结果:有18篇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目前仅有1项B级证据证明针刺治疗腕管综合征具有肯定疗效;C级证据表明针刺可能优于弥可保或与其相当,但副作用少,安全性高;C级证据表明针刺疗效优于推拿;1项B级证据表明温针灸优于单纯毫针;1项B 级证据表明针灸结合西药优于单用西药。
结论: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肯定有效,针灸和西药相比很可能等效,目前单纯使用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今后可设计严格的等效性或非劣性试验来验证;针药并用的效果也有一定优势,尚需要高质量试验的证实。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年(卷),期】2016(048)004【总页数】4页(P52-54,55)【关键词】腕管综合征;针灸疗法;临床证据;循证医学【作者】张议元;杜元灏【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311.1 针灸临床问题研究者采用定性访谈法归纳临床问题,访谈对象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采用针灸疗法第一手诊治过腕管综合征患者的5名主任医师,经过两轮访谈,选择有代表性的针灸临床问题如下:(1)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本身是否有效?(2)针灸与常规营养神经药物(如弥可保、维生素等)相比是否有治疗优势?(3)针灸与推拿疗法相比是否有治疗优势?(4)不同刺法灸法之间是否存在疗效差异,应该如何选择?(5)针灸结合西药是否能增效减毒?1.2 临床证据检索1.2.1 检索来源采用计算机检索,国内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WF),其中中国知网包括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国外有Pubmed、Embase 和Cochrane Library。
腕管综合症腕管综合症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引起的手指麻木等症状。
当局部骨折脱位、韧带增厚或管内的肌腱肿胀、膨大引起腕管相对变窄,致使腕部正中神经慢性损伤产生腕管综合症。
腕管综合症又称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属于“累积性创伤失调”症,好发于30~50岁年龄段的办公室女性,是指人体的正中神经进入手掌部的经络中,受到压迫后产生的食指、中指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无力感等症侯。
疾病简介腕管综合症又称为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腕管综合症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属于“累积性创伤失调”症,好发于30~50岁年龄段的办公室女性,是指人体的正中神经进入手掌部的经络中,受到压迫后产生的食指、中指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无力感等症候。
腕管为一骨性纤维管,其桡侧为舟状骨及大多角骨;尺侧为豌豆骨及钩状骨;背侧为头骨、舟状骨及小多角骨;掌侧为腕横韧带。
在腕管内有拇长屈肌腱、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及正中神经。
凡是挤压或缩小腕管容量的任何原因都可压迫正中神经而引起腕管综合征。
Coles骨折畸形愈合、月骨前脱位、感染或外伤致软组织水肿,腕横韧带增厚、腱鞘囊肿、脂肪瘤、黄色瘤,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肥胖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紊乱、淀粉样变性或Reynaud病有时可合并腕管综合征。
在病变的初期表现为正中神经的水肿和充血,逐渐由于压迫性缺血而造成神经内的纤维化,神经轴突压缩和髓磷脂鞘的消失,最后神经组织转为纤维组织,其神经内管消失并被胶原组织代替,成为不可逆的改变。
这种病症之所以已迅速成为一种日渐普遍的现代文明病,主要原因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急剧改变,愈来愈多的人每天长时间接触、使用电脑所致。
主要病因是由于使用电脑人群如上网族每天长时间接触电脑,重复着在键盘上打字和移动鼠标,手腕关节因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的活动,逐渐形成腕关节的麻痹和疼痛。
若对这种症候长期置之不理,可能会导致神经受损,手部肌肉萎缩。
易患人群腕管综合症不但电脑族易患,其它一些频繁使用双手的工作者如音乐家、教师、编辑、记者、建筑设计师、矿工等都可能患此种病。
针刺治疗腕管综合征50例封一平;石雷【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腕管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接受针刺治疗、肌注VitB12治疗,对2组患者给予疗效评价.结果:针刺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优于肌注VitB12疗法.结论:针刺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17)006【总页数】2页(P670-671)【关键词】针刺疗法;腕管综合征【作者】封一平;石雷【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1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被卡压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其病因较多,大多由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1],临床较为常见。
笔者自2008年以来利用针刺疗法治疗腕管综合征25例,同时与临床常用的肌注VitB12疗法进行比较,发现针刺治疗本病具有明显优势,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腕管综合征患者符合诊断标准,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针灸科门诊的腕管综合征患者50例,年龄22岁~67岁,平均41岁;病程0.5年至2年;其中女性27例,男性23例;由慢性劳损引起本病者25例,腕管内腱鞘囊肿引起者9例,既往腕部扭伤引起者7例,既往腕部骨折引起者5例,外伤后瘢痕形成所致者4例。
5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
1.2 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筋伤学》[2]确定诊断。
临床表现主要为正中神经在腕横韧带以下被卡压,患手桡掌侧3个半手指感觉异常,麻木或刺痛,夜间加剧,有时疼醒,温度增高时疼痛明显,活动或甩手后可减轻。
患手握力减弱,握物或端物时偶有失手的情况。
寒冷季节患者可有发冷、发绀,手指活动不便,拇指外展肌力差。
腕管综合症针刀医学治疗操作技巧浅谈(附86例临床报告)福建省惠安县东桥卫生院陈日含352141福建省泉州泉港前黄卫生院陈日立362801腕管综合症,患者表现为腕部损伤史,手掌麻木,腕关节无力,腕部掌侧稍偏尺侧有压痛,腕关节僵硬。
腕关节背屈可使局部疼痛和手掌麻木加剧。
多数患者被误诊为末梢神经炎,临床上骨科门诊亦多见,患者往往经多方治疗无效。
自从针刀医学问世以来,医针刀杂志及相关针刀书籍报道针刀医学治疗对本病有着良好的疗效。
本人自2006年3月开展针刀医学治疗至2007年1月。
经门诊收治腕管综合症86例,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现经总结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86例,男55例,女31例。
年龄27-65岁间,病程2个月到15年不等。
诊断标准:参考《针刀医学》《2》教科书上的诊断标准针刀医学治疗:定点:按照《针刀医学》〈2〉腕管综合症定点方法定点。
《针刀医学》腕管综合症一章节中对腕管综合症定点讲法如下:让患者用力握拳屈腕,在腕部掌侧可有3条纵行皮下的隆起,中间为掌长肌腱,桡侧为桡侧腕屈肌腱,尺侧为尺侧腕屈肌腱。
在远侧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定一进针刀点,沿尺侧腕屈肌的内侧缘向远端移2。
5cm左右再定一点;在远侧腕横纹上的桡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定一点,再沿桡侧屈肌腱向远端移动2。
5cm左右,再定一点。
在此4点上分别进针刀。
笔者反复研读,最终才理解其定点具体位置。
所不明白的地方就是:“在远侧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
在远侧腕横纹上的桡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定一点。
”两者均说是内侧缘,而现代解剖学术语表达方面“内侧”的定义是:接近正中面,例:尺骨在桡骨的内侧。
《1。
》如按上述术语原则理解,则尺侧腕屈肌腱的定点则在尺侧腕屈肌腱的尺侧缘!这分明与其示意图不符合:《3》如上图所示应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桡侧腕屈肌腱尺侧缘。
笔者如上理解望针刀师长们斧正!针刀治疗操作:先治疗腕横纹上的两个近端治疗点后远端两个治疗点。
拨针治疗腕管综合征208例疗效观察
石平清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石洞镇卫生院甘肃皋兰730299
[摘要]目的:拨针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观察。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腕管综合征20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采取拨针治疗。
结果:208例,治愈118例,治愈率100%,其中64例患者当时症状消失,14例患者2天后症状消失,12例患者随访5个月内无复发。
结论:运用拨针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显著,不易复发。
[关键词] 拨针;腕管综合征;疗效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患者表现为腕部损伤史,手掌麻木,腕关节无力,腕部掌侧稍偏尺侧有压痛,腕关节僵硬。
腕关节背屈可使局部疼痛和手掌麻木加剧。
多数患者被误诊为末梢神经炎。
本人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7月~2014年1月经门诊收治腕管综合征208例的临床资料,开展针刀医学治疗,疗效显著,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08例,其中男86例,女122例,年龄35~55岁间,病程2个月到5年不等。
其中163例患者接受过药物及针灸治疗,平均治疗2~3个疗程,每个疗程为7天,治疗期间症状缓解,33例患者在治疗前半年接受过小针刀治疗,但维持2个月,12例患者未接受过任何治疗。
1.2方法(1)术前准备: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患肢外展于平台上),
手心向上,放平于治疗台上(腕下可垫一小脉枕),手指自然伸开。
选三条腕横纹之远处腕横纹中点,用定点笔做一标记;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范围稍大,包括手掌部位;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局麻。
(2)拨针治疗操作:先用破皮针切开定点处皮肤,切口于腕横纹垂直,用短拨针沿掌长肌腱两侧(掌长肌腱与尺、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向上通透剥离浅层和深层4针,推出拨针致进针处,点刺腕横纹韧带2~3次,然后调转针尖方向,分别向掌侧拇指、食指、中指屈肌腱方向通透剥离1次(一般为桡侧3个半指头麻木)出针。
如患者诉有如触电感则疗效更好。
无菌干棉球或纱布块按压针孔1 min。
创可贴保护针孔。
术后即刻感觉手指麻木缓解,松解腕横韧带,增加腕管空间,缓解腕管挟窄的病理状态,从而缓解了尺神经、正中神经受压导致的临床征状。
患者有明显肿胀者,可术后从针孔注入消炎液(曲安奈德0.5 mg,胎盘组织液4 ml,2%利多卡因1 ml,0.9%生理盐水5 ml)5 ml左右,以注入腱鞘内为佳。
防止腕管内水肿与再次粘连,拨针治疗1次为1个疗程,不愈者,15 d后再行治疗,本人治疗3例病人,至今未复发。
1.3疗效评价标准痊愈:针刀治疗后手掌麻木及手腕僵硬无力征状消失,随防6个月以上无复发。
显效:针刀治疗后手掌麻木及手腕僵硬无力征状基本消失,在6个月内无明显加剧。
有效:针刀治疗后手掌麻木及手腕僵硬无力征状有所绶解,或痊愈后在6个月内复发。
无效:针刀治疗后手掌麻木及手腕僵硬无力征状无改善或加剧。
2结果
208例,治愈118例,治愈率100%,其中64例患者当时症状消失,14例患者2天后症状消失,12例患者随访5个月内无复发。
3讨论
腕管综合征在临床上多见,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CTS 不及时防治,可发生鱼际肌无力和萎缩,严重者患手致残,丧失劳动能力,影响工作与生活。
腕管综合征治疗原则:消除病因,尽早消除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营养,减轻神经损害,促进神经再生,防止肌肉萎缩,使神经功能、肌力等恢复。
由于肌肉萎缩呈不可逆性,必须早诊断和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针对轻中度患者,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重度患者。
拨针又被称为拨松针,是集中医针刺和外科手术松解相结合的一种新疗法。
长度18cm-30cm不等,包括针柄和针体,针柄一般为2cm ×12cm扁平状,便于操作。
针体为长6cm×28cm圆柱状,尖端较钝。
拨针是一种疗效十分显著地微创治疗方法,它是在无菌条件下操作,类似于针灸,但又不同于针灸的针,较粗,它可以进入组织中深层但有不损伤神经、组织、血管。
拨针用于软组织钝性分离,舒通经筋、肌筋膜、松解软组织粘连、减压、减涨,解除粘连、使卡压的血管、神经,恢复正常的解剖生理状态,达到治愈颈肩腰腿痛的目的。
安全可靠(不伤血管、神经)疗效迅速,不易复发。
专治久治不愈的腕管综合征、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疤痕粘连后遗症等。
以前治疗手段为腕管神经组织针炙、理疗、中药、小针刀等等疗效不尽人意。
但手术治疗损伤较大,拨针刀医学的出现改善了以前治
疗腕管综合征依靠手术的局面,同时提高了保守治疗的效果。
针刀医学治疗虽是微创治疗,但再微创也是一种手术。
在拨针过程中要注意:①消毒一定要严格,若治疗部位有皮肤感染、手癣等,不宜采用拨针治疗。
术后治疗部位不宜接触水。
②定位准确,由浅入深,点到为止,以损为度。
③拨针治疗一定要注意松解部位点到解剖层次,不可盲目乱扎。
④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3 d抗感染。
熟练的局部解剖,熟练的针刀操作技巧,是减少堪至避免并发征并最终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的关健与保证。
参考文献:
[1]朱汉章,主编.小针刀疗法.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73-176. [2]王怀经,张绍祥,主编.局部解剖学.北京: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9-317.
[3]庞继光,主编.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267-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