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4
[《师恩难忘》教案设计5(第二课时)]师恩难忘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田老师是一位教学有方的老师。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1、感悟田老师是一位教学有方的老师。
2、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词语。
炊烟歇脚念叨恍如惊醒滋润拐杖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1、感悟人物形象。
引导深思: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有关描写田老师讲故事和我当时表现的词语或句子。
想一想,从这些词语或句子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A、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娓娓动听是什么意思。
B、给娓娓动听换个词语。
(绘声绘色、有声有色、眉飞色舞)C、从这个词你能感受到什么。
(2)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A、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怎样的故事就叫引人入胜。
B、如果你听了这样引人如胜的故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3)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引导学生抓住入了迷、身临其境、仍在发呆、捅、惊醒体会。
(4)作者用有如春雨点点的比喻是要说明什么(5)用上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等词语来说一说田老师讲课的情景。
总结写法:作者为了写清田老师故事讲得精彩,不但用了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等词语直接写出,还通过我沉醉其中的反应衬托出来了。
这个方法值得学习、运用。
指导朗读。
在几个自然段的阅读中,你觉得田老师教课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样读?2、体会感恩情怀。
过渡: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作者难忘的仅仅是这些吗?还有什么?交流:(1)哪些语句写出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教诲之恩指的什么?(2)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恩难忘课文教案师恩难忘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课后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恩师的关爱,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积累好词好句。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作者为什么说“师恩难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课文朗读与讲解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表情。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恩师如父,教诲如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4.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恩师的点滴往事,感受恩师的关爱。
5.写作训练教师给出写作任务:以“我的恩师”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学生讨论写作思路,教师给予指导。
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6.课堂小结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所学,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2.深入了解恩师的生平事迹,为下一节课的分享做准备。
五、教学反思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体验,提出建议和意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才算得上是恩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作者在课文中通过哪些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恩师的特质?”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如:“恩师的眼睛总是透着关爱,即使在最严厉的批评中,也饱含着期待。
1师恩难忘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在语文品味中感知作者对教师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1、课文是怎样描写田老师是怎样给我们上课的?轻读课文第二段,结合插图找一找哪句话概括了图上的意思。
1、出示“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1)读。
(2)这首诗指哪首诗?(3)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田老师编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4)田老师讲的故事与所学的古诗有什么关系?(5)田老师是怎样讲故事的?(6)先理解“娓娓动听”,再指导用词造句。
2、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1)理解“身临其境”并造句。
(2)体会“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3、指导朗读。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2、学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突出重点词“恭恭敬敬”、“深深感谢”、“终生难忘”。
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
3、引导学生理解“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简介“刘绍棠”。
)4、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①同桌讨论;②自由练读;③指读,相机引导。
5、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五、总结全文,升华认识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六、布置作业1,小练笔写一写师生相逢会是怎样的一个动人情景,我会对田老师说些什么样的感谢的话。
《师恩难忘》的教学设计和反思师恩难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师恩难忘》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够正确朗读《师恩难忘》这首诗,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3.能够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1.朗读《师恩难忘》这首诗。
2.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三、教学准备1.课件电脑和投影仪。
2.诗歌《师恩难忘》的课文。
3.学生的课本和笔。
四、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上面展示着《师恩难忘》这首诗的标题。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师恩难忘”这个词组的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老师的见解和感受。
Step 2:诗歌朗读•教师模范朗读《师恩难忘》这首诗,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学生跟读两遍,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和理解诗歌的意义。
Step 3:诗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词汇、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释诗歌中的隐喻、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并分享给全班。
Step 4:师恩的铭记•教师讲述《师恩难忘》这首诗是作者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并举例说明自己在成长中受到老师的帮助和影响。
•学生各自思考并写下自己对老师的感谢和铭记,可以写成短文或诗歌的形式。
Step 5:展示与分享•学生互相交换自己写的感谢短文或诗歌,并从中选取一篇进行展示和分享。
•学生可以自愿表演自己写的诗歌或短文,展示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五、教学延伸1.邀请一位老师来班上进行讲座,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对学生的期望。
2.组织学生写感谢信或制作感谢卡片给自己的老师,并在合适的时候送给老师。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师恩难忘》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增强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通过学习诗歌,学生不仅培养了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的能力,还增强了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通过分享和表演,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并且激发了他们对老师的深思和感悟。
《师恩难忘》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一、读词悟句。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生读: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深深感谢春雨点点恭恭敬敬师:说说这些词有什么特点?生:其中四个词语有叠词生:娓娓动听和深深感谢是aabc型,春雨点点是abcc型,恭恭敬敬是aabb型的。
师:你们能说几个这类的词语吗?生:aabc型的有津津有味、津津乐道、恋恋不忘生:abcc型的有得意洋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清风习习生:aabb型的有干干净净、规规矩矩、大大方方、整整齐齐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如果把这些词语放在句子中读,同学们会读得更好出示:(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地讲起来。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的故事。
(2)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地向他行礼。
生:自由读。
生:(指名读。
)师:让我们把这两段话一起读读看。
生:(齐读。
)师: 40年前的小学生是这样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礼的,而40年后的刘绍棠已经年近半百,此时的他已经很有名气了,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呢?【篇课文通俗易懂,在感受、理解方面难度不大。
因此,我以为没有必要逐段讲读,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如: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深深感谢、春雨点点这几个四字词语很有代表性。
寥寥数笔生动形象地勾勒出田老师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情景,引导学生去体会这些词语,感悟其中蕴藏着的作者的感情。
】二、探文,读文悟理。
师: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认真地读一读三到五自然段,可能就能找到答案。
下面请大家仔细读读三到五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圈画出文中让你最有感触的语句,并一边写写自己的读书感受。
生:(默读课文,且边读边写读书感受。
)师:下面我们就来交流,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师出示提示:(1)田老师的故事(一个小孩子————————变成了一座大花园)(2)这首有趣的小诗(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3)田老师教课的方法(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娓娓动听地讲起来)生:我感受最深的是田老师上课很有趣,他每上一课都要编一个故事来讲给学生听。
生:读了这段文字,我发现像田老师这样的老师我也喜欢,我特别喜欢田老师的故事,如果老师天天都讲故事,那课堂就太有吸引力了。
生:我感觉田老师真有水平,每篇课文他都能编一个故事,太了不起了。
师:田老师那个年代老师教师很是乏味,私塾先生教学的方法是单调的读书,相比之下他的课是很有吸引力的。
人人都喜欢听故事,老师有时间也给同学们讲写故事,但不能冲淡课堂主题。
生:田老师的课教得特别的好。
一首小诗被他这么一讲,连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听懂了。
生:田老师教学太有方法了,他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时时刻刻地吸引住。
生:是的,我也觉得。
我们这样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像田老师这样上课没有人不喜欢听。
生:从这段文字中,我还读出了,田老师工作很认真,因为要将每篇课文都编成一个故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需要花费很多时间,那田老师一定得提前认真去想这个故事的。
师:你真了不起,能透过文字感受到文字背后所隐藏的内容,真不简单,把掌声送给她。
(全班学生热烈鼓掌,并向该生投去敬佩的目光)师:大家继续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我觉得田老师教学很有条理,你看,他教学这首故事时先让学生读读,然后再讲解意思。
生:我觉得,田老师不仅故事讲得好听,还通过故事告诉学生们一些道理。
师:你的理解很深刻,具体说说看。
生:田老师在讲这首小诗时编的故事中就说路边的花很好看,但我们只能观赏,不能随便乱摘。
如果你摘一朵,他摘一朵,后来经过的人就欣赏不到了。
这就说明,我们在欣赏这花时也要心中想着别人。
师:你说得真好,来,捧起书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大声地读出来。
师:现在,谁来说说田老师是一个怎么样的老师?生: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生:他教书很有方法生:他的课引人入胜,而且故事里还蕴涵着做人的道理。
师:是的。
田老师的确是一位教学有方的老师。
他口才、文笔都那样好。
尤其是上课特别吸引学生,每上一课都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学到了知识,还懂得了一些人生道理,真是一举多得。
像这样的课哪个学生不爱上呢?像这样的老师谁不喜欢呢?让我们满怀敬佩之情读读这段话。
(出示语句)生:齐读。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应该珍视学生特有的读书感受,没有必要机械地讲解,田老师是什么样的老师,孩子们心中有一把尺子。
】三、读图悟景。
师:我们打开书本一起来看课文插图,这就是田老师的语文课,我们一起和作者走进这引人入胜的课堂。
师(指图):看,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娓娓动听的讲着故事,孩子们听着他的故事甜甜的笑了。
从田老师的故事中,我究竟得到了些什么呢?生:田老师的故事生动有趣,我不知不觉地就记住了那首小诗。
生:田老师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生: 田老师的故事让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
生:田老师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师:田老师的故事很精彩,课堂更精彩。
生:听田老师的课一点都不觉得累,是一种享受。
生:能做田老师的学生真是三生有幸啊!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田老师的故事生动有趣,让我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快乐,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所以,在我的心中,田老师的故事好像是什么?生: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出示: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师:田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获得了一份知识,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获得了--生:上千份知识!师: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么上千个故事就让我懂得了——生:上千个人生的道理!师:从图中你看出同学们听得怎样?生:很认真。
生:一个个听得全神贯注。
生:同学们听得专心致志。
生: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师:你从文中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生:身临其境生:发呆生:捅生:才生:惊醒师:田老师的课就是不一样,这就是田老师的课堂!一起来读读文章的第五小节。
生:齐读课文第五小节。
师:也正是这样的痴迷劲,使我爱上了语文,使我走上了文学之路——刘绍棠,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13岁开始就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
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
《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
《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多部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
(生对刘绍棠取得的成就不断发出赞叹)师:你还想说什么吗?生:刘绍棠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许和田老师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田老师讲了这么多的故事,才使他对文学这么感兴趣。
生:是田老师为我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生:是田老师带我进入了文学的殿堂。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刘绍棠给自己的这篇文章原来取什么题目?生:《老师领进门》。
师:什么意思?生:是老师为他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生:是老师领他进入了文学这扇大门。
生:是老师引领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师:所以,想起田老师,想起田老师的故事,那是感激、是幸福,更是四十年来不能忘记的田老师的教诲之恩!你能再读读这句话吗?(出示句子)生(齐读):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
】四、读恩悟情师:(引读)田老师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一直伴随着我。
这些故事就像是阳光,就像是雨露——滋润着我,感染着我!至今,我还深深怀念着田老师那富有诗意的课堂——生: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师:那个时候,我还不满6岁,可是田老师却引我走进了知识的海洋,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所以很多年过去了——生: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师:正因为这样,四十年后的作者当再见到田老师时,他还要——生: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师:现在谁说说,40年后,作者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呢?生: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生: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师: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看。
生:是田老师上课生动有趣,从而让我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生:是因为田老师教学有方,他引领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生:我也这么认为,如果不是田老师没上一节课,就编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作者不可能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生:是的,这句话就是说田老师是他的文学启蒙老师,没有田老师,有可能就没有这个作家诞生。
生:我还想在这里补充一点说,田老师,也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做人的种子。
因为田老师不仅教给我许多知识,还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道理。
师:这就是田老师给我的教诲之恩,它使我终身难忘,正如文章中所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板书)【引读是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的朗读,它是在老师的提示下的齐读,它有利于对文章重点内容或情感的体验。
它是一种知识的再现。
知识再现是一个有效的巩固学习的方法。
因此,必须在课堂上让知识重现,尤其在重点段落,重点词句上。
】五、迁移表达。
师:作者刘绍棠就选取了四十年前的一堂课以此来表达对田老师的敬重和怀念。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平平凡凡、点点滴滴,请你也选取一件平凡的小事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吧。
……生:(练笔。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根据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学会积累词语,鼓励学生爱好写作,体现了学以致用。
】六、课外拓展延伸1.读刘绍棠的书。
2.写完整你难忘的师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