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单元集体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历史初一下人教新资料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案目录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4)第2课“贞观之治” (7)第3课“开元盛世” (10)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13)第5课“和同为一家” (16)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19)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22)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22)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8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隋朝相关多媒体、大运河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4.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学习目标1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促使“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2.唐玄宗统治前期,形成“开元盛世”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3.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完善科举制度。
4.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5.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促进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6.《金刚经》;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隋朝大运河;赵州桥;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甘肃敦煌莫高窟。
二、活动方案识梳理。
(一)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1)时间:唐太宗在位期间。
(2)措施:汲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减轻;注意和。
(3)结果:政治,经济,国力的局面。
(4)得名:因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因此被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1)时间:统治前期。
(2)盛况:清明,空前繁荣,充实,增加。
(3)得名: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是“开元”,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意义: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三)科举制度(1)诞生: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完善:即位后,扩充国学规模,严格控制录取率;创立殿试和武举;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
(1)目的:为加强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2)时间:唐太宗时。
(3)措施:将嫁给吐蕃赞普。
后来唐朝又将嫁到吐蕃。
(4)意义: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五)遣唐使(1)时间:从唐贞观年间开始。
(2)批次:日本先后派批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
(3)结果: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
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还参照汉字创制了。
(六)鉴真东渡在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
他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到第次才成功。
他在日本年,。
他精心设计的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七)玄奘西行(1)时间:唐朝贞观年间。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魏晋南北朝,下启经济中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宋元时期的过渡史。
从公元581年隋朝的建立,到907年唐朝的灭亡,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高度发展、繁荣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本单元从政治、经济、民族、对外交往、科技文化等几个方面全面建构了这一时期出现的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从逻辑上建立了知识的系统性。
二、单元整体理解:1、如何理解“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为唐朝的特点?隋唐时期也有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武功辉煌的成就,但它与其他历史时期区别最大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繁荣和开放这两个方面。
《标准》选择这两点,可谓擒住了要害。
2、什么是“繁荣”?如果把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比作一棵大树,唐朝就是它的鲜花繁盛的时期,也是它上升的顶点(当然暗含着由最高点转向下降的转折意味)。
转变虽然已经开始,但表现在文化上,仍然让人感到它的繁盛和强大。
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有充分表现。
阅读这部分内容要充分体会“繁荣” 的含义。
3、什么是“开放”?“开放”与“繁荣”是一体的,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文学艺术,莫不如此。
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三、学习目标:1、如何理解“科举制”这项内容标准与“开放”的学习主题的关系?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事实”。
5、如何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6、了解辉煌的隋唐文化的重要体现,懂得这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与当时的繁荣分不开。
四、教学重点:(1) 隋唐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2) 隋唐的民族关系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教学难点:(1) 对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2) 对开通大运河、科举制等事件历史作用的评价;(3) 懂得隋唐的统一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隋唐的繁荣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隋朝盛衰的历史,包括隋朝的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的暴政及其隋亡的原因。
2、能够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3、能够客观地分析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
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学习难点:①隋初经济的繁荣。
这一内容教材写得比较概括,学生较难感受和理解,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史料和数据,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繁荣表现”的基础上对“繁荣原因”进行理性分析。
②评价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
初一年级学生要辩证、全面地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通过问题的设置、史料的提供、方法的传授、正确的引导、到位的总结等途径突破难点。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一单元第一课,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了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隋朝在我国的古代历史长河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求知欲较强,形象思维活跃,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是,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较低,同时学生在学习上无法保持长时间的注意。
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讲练结合教学法导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大运河图2.南北贯通的大运河是在隋朝开始形成的。
提问:隋朝大运河是怎样开通的?观察课件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代表发言展示研讨成果。
(四)课堂总结,促进迁移师板书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强化学习效果。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做《课时练》本课的能力训练1——2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能力。
(六)课堂反思1.成功之处:2.失败之处:1.掌握的知识:2.存在的困惑:只有反思,才有进步;。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前六课)》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课标要求)——自主温故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2、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3、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二、知识疏理——自主与合作温故起止时间及皇帝、目的隋最大贡献——开凿大运河时间作用吸取隋亡教训,实行,发展生产提倡,合并唐太宗统治措施任用,虚心政治清明实行, 选拔人才武则天统治措施:继续推行唐玄宗统治措施经济繁荣农业:出现新农具、唐手工业:业和业(青白彩)商业:唐都民族关系政策唐与吐蕃的关系唐蕃“”对外关系政策史实中外交流频繁文化昌盛(下节课复习)三、疑难突破——知新探索1、试一试:识读下列图,自己设计、提出问题并回答。
图一(隋大运河)图二(元朝运河)2、议一议: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秦汉以来,官员的选拔主要采用推举的方式,在汉代,推举的对象多是公卿或郡县的属吏,或是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
魏晋以后,选举之权更是逐渐被子地方上的高门贵族把持。
一般子弟多受到排挤。
材料二科举取士不重家世门第,一律取决于考试,间在为大批出身门第低的人参政广开门路。
科举制度实行后,用人之权收归中央,并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
材料三“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请回答:⑴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是不同时期两种不同的选拔官员的方式,这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⑵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制度的结果?当年唐太宗看到这种情况时,为什么会感叹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⑶请你简述图三所反映的这种制度的发展历程。
3、比一比:四、检测巩固———合纵连横2006年10月15日上午10时,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庆祝大会在拉萨火车站进行,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中国再次创造了世界奇迹。
回答1---4题:1、藏族民歌唱到:“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您,……”这表达了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怀念,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A、唐高祖时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时2、文成公主是嫁给当时哪一民族的首领?A、吐蕃B、南诏C、回纥D、突厥3、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是A、秦B、汉C、唐D、元4、唐朝在加强少数民族关系时,采用了多种形式:①和亲②册封③设机构管辖,下列答案中说法准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5、“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表明唐太宗认识到A、君民关系的重要B、君臣关系重要C、臣民关系重要D、统治阶级重要6唐朝时为中日友好交流作出贡献的高僧A、遣唐使B、玄奘C、鉴真D、晁衡7、开放与交流是我国古代大多数王朝采取的基本政策,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我国为中外交流做出贡献最早的友好使者是谁?他打通了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陆路交通线是什么?(2)唐朝时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点表现在人物交流方面,请说出两位为中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名称及贡献。
人教统编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隋朝的建立、统一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隋朝强盛的原因及表现;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了解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作用;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等问题,培养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视频、材料及阅读教材等手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
(2)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2)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他的开通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见证,至今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
(3)科举制度的出现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是促成隋朝繁荣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及作用;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掌握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的秦汉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概况。
这些知识对于本单元的学习起了铺路搭桥的作用,使学生具备了学习隋唐历史知识的条件。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不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正确的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培养关注历史发展的广泛性和持续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图片)一支《玉树后庭花》,成了一个没落政权的亡国之音;一首《泊秦淮》,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这里的繁盛帝国指的就是繁盛一时的隋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隋朝来了解它的历史。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政权的建立、发展;2 了解隋唐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能简要分析大运河开通的意义以及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正确评价唐太宗;3 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完善的过程,初步分析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 了解隋唐的民族关系及对外友好交流,理解和睦的民族关系、积极的对外交流是隋唐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5 了解辉煌的隋唐文化的重要体现,懂得这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与当时的繁荣分不开。
教学重点:1隋唐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2隋唐的民族关系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教学难点:1对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2对开通大运河、科举制等事件历史作用的评价;3懂得隋唐的统一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隋唐的繁荣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隋唐两代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又一次大一统时期,在此期间,经济空前发展,文化空前繁荣,民族团结,对外交流密切。
这一时期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影响了中国其后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
二、复习过程(一)隋唐时期民族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发展出现几个高潮,学生容易混淆。
教师设计一张表格展示出来,让学生回忆,并请几位学生填写;(二)以表格形式简要回顾对外交流基本史实,并就鉴真、玄奘的优秀品格展开讨论;(三)在学生填写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四)以投影、表格形式展示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发展,并要求学生对上述事件进行简要评析;(五)先展示四张反映近期发生在西藏拉萨的“打砸抢杀”事件的照片,联系现实,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民族融合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什么史实来说明这一点(六)以连线题的方式,复习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
三、当堂练习(见《中考总复习》)四、总结本课。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学习目的】1、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的原因,科举制的诞生、影响。
理解隋唐繁盛的社会风貌。
2、梳理单元重点知识,逐步学会发掘知识内在联系、学习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的原因,科举制的诞生、影响。
【难点】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及历史复习的基本方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第1~4课,自主完成知识梳理)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年,建立隋,都城。
(2)隋朝的统一: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政权,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的繁荣:①原因:、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③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2、大运河的开通①目的:,。
②时间人物:年,征发几百万农民,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③三点四段五大水系: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起,南至,由北向南,分为、、和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
④地位和作用:大运河是。
(地位)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
(作用)第二课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概况:年,隋朝灭亡。
同年,建立唐朝,都城。
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他就是,年号。
2、贞观之治的措施①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力量的伟大,吸取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皇帝要,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
②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
例如:,和最著名的谏臣。
③重视,注意,合并,的弊政。
3、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第3课开元盛世1、唐玄宗的统治措施:①任用贤才如:;②重视;③注意。
这些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史称“开元之治”。
2、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方面:①兴修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
③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从西域传入蔬菜新品种。
④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①
遣唐使:早在________朝代,中日就有交往。
________(皇帝)时,鉴真_____次东渡日本. 。
鉴真东渡: _________________ 称为“________”。
第四步:探究释疑(5分钟)
1、经过讨论:你知道隋朝类似于学过的哪个朝代吗?试着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2、讨论:汉朝时也出现过类似于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你能说出是什么局面吗?然后比较一下这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点有哪些?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句诗赞颂的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什么盛世局面?你能归纳一下该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
第四步:拓展探究(学生讨论,师生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
拓展升华你从玄奘、鉴真法师的身上学到了什么?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同我国现在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区别?
都有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传播佛经的精神。
为了理想不畏艰险,值得学习唐僧翻雪山过大漠,经历重重险阻,终取回真经。
鉴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六次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
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都为汉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五步:巩固小结(2分钟)
第六步:当堂检测(独立完成,限时:8分钟)
1.隋朝在历史上重新统一了分裂的中国,但它却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其统治类似于历史。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魏晋南北朝,下启经济中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宋元时期的过渡史。
从公元581年隋朝的建立,到907年唐朝的灭亡,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高度发展、繁荣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本单元从政治、经济、民族、对外交往、科技文化等几个方面全面建构了这一时期出现的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从逻辑上建立了知识的系统性。
二、单元整体理解:
1、如何理解“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为唐朝的特点?隋唐时期也有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武功辉煌的成就,但它与其他历史时期区别最大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繁荣和开放这两个方面。
《标准》选择这两点,可谓擒住了要害。
2、什么是“繁荣”?
如果把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比作一棵大树,唐朝就是它的鲜花繁盛的时期,也是它上升的顶点(当然暗含着由最高点转向下降的转折意味)。
转变虽然已经开始,但表现在文化上,仍然让人感到它的繁盛和强大。
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有充分表现。
阅读这部分内容要充分体会“繁荣” 的含义。
3、什么是“开放”?
“开放”与“繁荣”是一体的,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文学艺术,莫不如此。
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三、学习目标:
1、如何理解“科举制”这项内容标准与“开放”的学习主题的
关系?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事实”。
5、如何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6、了解辉煌的隋唐文化的重要体现,懂得这既是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智慧的结晶,也与当时的繁荣分不开。
四、教学重点:
(1) 隋唐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
(2) 隋唐的民族关系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教学难点:
(1) 对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
(2) 对开通大运河、科举制等事件历史作用的评价;
(3) 懂得隋唐的统一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隋唐的繁荣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教学方法:
1、线索勾勒法:教学生把所学每课的大体内容用线索表示出来。
2、归纳分析法:教学生归纳本单元内容,并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
3、比较分析法:教学生对所学的相似知识点进行比较。
4、习题巩固法:利用典型习题巩固本单元重点知识。
六、单元知识梳理:
(1)建立:年,北周外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
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2)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南至,自北向
南分为四段,连接
第1课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3)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
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1)吸取隋亡的教训,虚怀纳柬,任用贤人,敢于
直言,前后上柬200余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
一面镜子。
第2课(2)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①经济上②政治上
③法律上
(3)唐朝“三省六部”的三省中替皇帝起草政令
负责审核是政令执行机构。
(4)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1)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发展了科举制度,并创立了,亲自面试考生。
第3课(2)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被誉为“”
(3)唐朝时期,在农业生产方面,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推动了
农业生产发展。
(1)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
(2)科举制度是通过的制度,强调以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科举中常设的主要
第4课科目有。
实行科举制度,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
选拔人才,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3)唐朝物质生活丰富多彩,风靡全国,出行变的普遍而富有情趣。
嫁给了吐蕃赞普,,带去许多工艺品、
第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类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3)唐中宗时,出嫁吐蕃赞普,从此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1)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盛况空前,是日本政府派谴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他们把唐朝的
以及带回日本,对日本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2)“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给
的悼念诗。
第6课(3)唐玄宗时,高僧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文学、
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杰
出贡献。
(4)唐太宗贞观初年,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天竺,研习佛法,后经弟子整理留下著名的一书,
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
介绍到中国的人。
(5)唐朝都城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它的建筑布局对周边邻国的城
市建筑与都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1)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时间记载的印
刷品是。
第7课(2)唐初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在他的一
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年,火药
开始运用于军事。
(3)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它的设计者是
著名工匠。
(1)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
的诗雄奇飘逸,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
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称“”。
的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忧国忧
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后人称他为“”,
第8课称他的诗为“”。
(2)唐朝时期的乐舞十分发达,相传唐太宗创作的和唐玄宗创作的很有名。
(3)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
其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以为主。
七、课时分配:
共8课时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课时
第2课贞观之治1课时
第3课开元盛世1课时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1课时
第5课合同为一家1课时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1课时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1课时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1课时
八、巩固练习:
探究同步1-----8课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