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2013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
- 格式:doc
- 大小:123.50 KB
- 文档页数:7
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选择题(共50分)1.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绘画作品《蒙娜丽莎》的作者是()A、但丁B、米开朗琪罗C、达·芬奇D、莎士比亚2.在开辟新航路过程中,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最先到达美洲,却误认为到达了印度的航海家是()A、麦哲伦B、哥伦布C、达·伽马D、迪亚士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法律文献是()A、《法典》B、《独立宣言》C、《宅地法》D、《权利法案》4.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上著名的文献()①《人权宣言》②《独立宣言》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④《共产党宣言》⑤《权利法案》⑥《法典》A、①②③④⑤⑥B、⑤②①⑥④③C、①⑤⑥③④②D、⑤②①④⑥③5.在美国历史上曾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最大贡献的总统是()A、华盛顿B、林肯C、杜鲁门D、布什6.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的人物是()A、列夫·托尔斯泰B、阿·托尔斯泰C、莎士比亚D、高尔基7.俄国1861年改革区别于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点是()A、自上而下的改革B、受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C、引起社会性质的变化D、代表农奴主阶级利益8.1861年改革后,俄国的农民()A、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B、成为新兴的资产阶级C、必须直接支付所有赎金D、得到了原先耕种的全部土地9.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中最尖锐的问题是()A、争夺劳动力B、提高与降低关税问题C、争夺联邦政府的领导权D、在新增加的领土上是否实行奴隶制问题10.下列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中,不属于爱迪生的是()A、留声机B、电灯C、油印机D、发电机11.由南美各国足球俱乐部冠、亚军参加的足球联赛冠名为“解放者杯”,这是为了纪念“南美的解放者”()A、伊达尔哥B、玻利瓦尔C、圣马丁D、查巴塔12.日本开始进行明治维新的时候,中国正在进行()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洋务运动13.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点是()A、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C、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D、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14.强迫日本签订了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美国人是()A、巴顿B、佩里C、岩仓俱视D、艾森豪威尔1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盟国成员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这反映了实质问题是()A、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性质的战争B、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C、意大利不讲信誉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转移16.三国同盟指的是哪三个国家组成的同盟集团()A、英、法、俄B、德、意、奥C、英、意、奥D、英、俄、奥17. 从客观上说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它没有改变,所以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仍然相当缓慢。
I. 单项选择(30%)1. By the time I ______ outside, the bus _______already.A. get ; leftB. got ; had leftC. got; has leftD. get, has left2. My alarm clock didn’t _____ yesterday morning, so I woke up very late.A. go upB. go byC. go offD. go down3. --There will be an important meeting in our class. The meeting will start at8:00 a.m. Please be here _____.--Yes, Mr. Li.A. in timeB. on timeC. for timeD. by time4. --______ you ever _____ late for school ?--Yes, I ______.A. Are, be; amB. Do, be; doC. Did, were; did.D. Have, been; have5. --Don’t forget ______ your homework to school when you come tomorrow, Mike. --No, I won’t.A. bringingB. takeC. will fetchD. to bring6. --______ Dave yesterday ?--He fell down from his bike.A. What did happenB. What happened toC. What was happening onD. What happened for7. Last Friday night my friend invited me _____ some videos.A. to watchB. watchingC. watchedD. watch8. --Don’t______ too late, or you’ll feel tired tomorrow.-- No, mum. Good night.A. get upB. wake upC. eat upD. stay up9. Mrs. Green ______ in 2000 , so she ______ for about 11 years.A. has got married; has been marriedB. got married ; marriedC. got married; has been marriedD. married; married10. The story was so wonderful that _________ people have believed it.A. hundred ofB. hundreds ofC. hundredsD. hundred11. Mr. Smith drove by and gave me a _______ on the way.A. flightB. runC. walkD. ride12. ________ his farther and his mother want him to be a doctor in the future.A. NeitherB. EitherC. AllD. Both13. Now people has realized that it’s importan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sothey stop ______ down the trees.A. to cutB. cuttingC. cutD. will cut14. His father kept working for 12 hours. Now he is _________ and needs a good rest.A. embarrassedB. exhaustedC. luckyD. energetic15. Percy called me to come to the party, but she herself didn’t ______.A. show aroundB. show upC. put upD. come up with16.--Excuse me, can you please tell me _______ ?-- Sure.A. where can I get a dictionaryB. where I can get a dictionaryC. Can I where get a dictionaryD. I can where get a dictionary17. --Excuse me . how can I get to the bank ?-- There is a bank on _____ second floor. Take _____ escalator to the second floor and turn _____ right. The bank is next to it.A. the; the; /B. /, the, theC. the; / ; theD. /; / the18. --Could you tell me how _______ the post office ?--Sure.A. getB. gettingC. gotD. to get to19. There is a drugstore ____ the furniture store and the bookstore.A. amongB. onC. overD. between20. --Excuse me, can I buy some shampoo nearby ?--Yes, there is a store here. You should ______ get shampoo here.A. canB. be able toC. couldD. might21. She often goes to the mall because her friends _____ there.A. come outB. go outC. run outD. hang out22. Yu Yue doesn’t like going to the shop because she always spends ______when she goes into a shop.A. many tooB. too muchC. much tooD. too many23. I like going to the Square because it’s fun ______ beautiful girls passing by.A. watchB. watchesC. watchingD. to watch24. --Do you know _____ there are any public restroom around here ?-- Yes.A. ifB. whereC. whenD. how25. _____ you please ____ me with my English ?A. Could ; to helpB. Could ; helpC. Can ; to helpD. Would ; to help26. The games have been organized very well and all the staff _____ clowns.A. wearB. put onC. dressD. dress up as27. Mr. Smith loves collecting stamps and he _____ stamps for many years.A. has been collectingB. collectedC. is collectingD. collects28. I’m new here. So I don’t know where there’s a good place _____.A. playedB. playingC. to playD. play29. I like fishing and playing computer games, but I prefer ______ to ______.A. going fishing , playing computer gamesB. to go fishing ; play computer gamesC. go fishing; play computer gamesD. going fishing; to play computer games30. Your plan _____ very good and we’ll think about it right away.A. hearB. listens toC. soundsD. looks atⅡ. 完形填空(10%)Do you have a lucky number? What is it? Many people have a special ___1___ that they hope will ___2___ them good luck.In Chinese culture, some numbers ___3____ to be lucky or unlucky based on the Chinese word that the number ___4___ similar to. ___5___, the word for the number 8 sounds similar to the word for “making a fortune”. So, people consider(认为) ___6__ a very lucky number. Some people will even spend a lot of money ___7__ 8s in their phone numbers __8__ vehicle license plate (车牌照) numbers. The opening ceremony(典礼)of the Beijing Olympics ___9___ at 8:08 pm ___10___ August 8, 2008.1. A. name B. date C. number D. time2. A. take B. get C. carry D. bring3. A. believed B. is believing C. believes D. are believed4. A. sounds B. hears C. listens to D. sees5. A. Like B. Such as C. As for D. For example6. A. these B. it C. this D. one7. A. to have B. having C. have D. had8. A. and B. but C. yet D. or9. A. begins B. began C. will begin D. has begun10. A. in B. at C. on D. sinceⅢ. 阅读理解(30%)ALast night there was a knock at our door at about 10 o’clock . Nobody was more amused(快乐的) than my mother when she opened the door. My uncle Jim was standing there. He went to America twelve years ago and as far as we knew(就我们所知), he had never been back to Hong Kong since then. We were all pleased to see him because he was such a jolly(高兴的,愉快的)man. During supper he told us all about his journey. “Did you come by train?” asked little Tom, and we all laughed. Uncle Jim said he was a businessman and had made enough money to be ableto take a holiday. He was traveling round the world and had called in at Hong Kong on the way before going back. “Do you notice many changes here?” asked my mother. “I don’t know yet,”replied Uncle Jim. “I arrived only tonight and haven’t had a chance to look around. I think it will all be different. I want to see the new City Hall and other places during the next day or two.” We were glad with our new uncle whom we had never seen before.1. Uncle Jim came to the writer’s house at _____.A. 10:00 a.mB. 10:00 p.m.C. a little before or after 10:00 p. mD. 10:00 o’clock2. The children liked Uncle Jim because _____.A. he was richB. he was a busy manC. he was cheerfulD. he had been to America.3. When did uncle Jim tell about his journey?A. during the supperB. after the supperC. before the supperD. when my mother opened the door4. Uncle Jim _______.A. has seen many changes in Hong KongB. liked the City HallC. wanted to change the City HallD. is a writer5. They all laughed at Tom because ______.A. they were very happyB. he asked a silly questionC. he was a littleD. he was always asking about the trainBThe most unhappy day in my life was that day my father was in bed forever. On that day before going to work, I was a little surprised that father was still asleep. I thought to myself, “Is he okay?” I came to his bed and called him, but there was no answer. I was terrified, and I shook his hands and discovered that he was not breathing(呼吸). My heart was broken and I cried out. Soon many people rushed into the house ---they couldn’t believe my father was dead. Just the evening before, they still saw my father taking his usual walk in the rice field. I held his cold hand and I didn’t want to leave him. I knew it was the last time I could sit beside him. My father was my best friend. When I felt sad, he was always there for me. He provided me with all I could ever ask for. Until my father’s death I realized nothing made me happier than a peaceful day, both my parents by my side. My family is my happiness. I’ll never forget the happiness my father brought to me. Whenever I feel sad or think about something, I whisper to him, “Daddy, where are you ? Are you here?” It brings me peace because I know somewhere he is listening.6.The writer thought the most unhappy day in his life was_____.A. that he didn’t go to workB. that his father died .C. that his father didn’t get up in the morningD. people rushed into his house.7. The writer thought _____.A. his father was his best friendB. his father was strict with himC. his father often took him for a walkD. his father didn’t like talking8. The writer lived ______when his father is around him.A. a happy lifeB. a sad lifeC. a busy lifeD. a wonderful life9. What does the sentence “ My heart was broken” mean?A. the writer’s heart was wrongB. the writer’s heart was cut into piecesC. the writer was rather sadD. the writer’s hear wasn’t good10.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the writer _________in the past.A. got on well with his fatherB. often quarreled with his fatherC. was often mad at his fatherD. fought with his fatherCMany students in China are learning English. Some of these students are small children. Others are teenagers. Many are adults(成年人). Some learn at school, others study by themselves. A few learn English language over the radio, on television, or in films. One must work hard to learn another language.Why do all these people want to learn English? It is difficult to answer that question. Manyboys and girls learn English at school because it is one of their subjects. They study their own language and maths and English ... Some people learn English because it is useful for their work. Many people often learn English for their higher studies, because at college or university, some of their books are in English. Other people learn English because they want to read newspaper and magazines in English.11. Many students in China are learning English, aren't they? ____.A. No, they aren't.B. No, they are.C. Yes, they areD. Yes, they aren't12. If one wants to learn another language well, he must ____.A. learn at schoolB. study by himselfC. work hardD. study hard13. The sentence "It is difficult to answer that question" means ____.A. that question is not difficult to answerB. that question is easy to answer itC. it is difficultly to answer that questionD. it is hard to answer that question14. "Their own language" means ____.A. ChineseB. EnglishC. FrenchD. Japanese15. What's the Chinese of "study by themselves"?A. 和他们一起学习B. 自学C. 向他们学习D. 通过学习Ⅳ. 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20%)1. We _________ (paint) the house before we ______________ (move) in.2. That rich old man __________ (make) a will before he ____________ (die).3. They __________ (study) the map of the country before they _______ (leave).4. The robbers __________ (run away) before the policemen _______ (arrive).5. I _________ (turn off) all the lights before I __________ (go) to bed.6. Paul ________ (go) out with Jane after he ________ (make) a phone call.7. Tom ________ (say) he _________ (read) the book twice.8. Our plan __________ (fail) because we ____________ (make) a bad mistake.9. When the chairman _________(finish) speaking, he_________ (leave)the hall.10. When I ________ (arrive) at the station, he ________ (leave).Ⅴ.书面表达(10%)以“My bad morning”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3年下学期初三历史期中考试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在答案栏内。
)1、从“意大利”、“航海家”、“发现新大陆”、“西印度群岛”这几个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人物是( ) A.哥伦布 B.达•伽马 C.迪亚士 D.麦哲伦2、据新华社伦敦2010年5月12日电: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任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为首相,并授权他组建新一届政府。
伊丽莎白二世虽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这种政治制度源于(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人民宪章》3、有人这样评价一位美国总统:“他是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中的第一人。
”这位总统应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奥巴马4、“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
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经跨人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里“新的时代”是指( )A.信息时代B.电气时代C.蒸汽时代D.生物时代5、人们把18世纪60年代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这里的“革命性变化”首先开始于( ) A.制呢业 B.棉纺织业 C.交通运输业 D.采矿冶金业6、同学们喜欢的NBA球星中有许多都是黑人,他们的祖先来自非洲大陆。
历史上与非洲黑人大批来到北美有关的史实是 ( )A.三角贸易B.独立战争C.南北战争D.非洲独立年7、《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运动中意大利著名的画家谁的代表作? ( )A、但丁B、莎士比亚C、达•芬奇D、弗朗西斯培根8、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
有一天,他去参加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
这一情景应出现在 ( ) A.古代雅典 B.古代中国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9、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2010-2023历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学校初一下期期末历史卷B(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8题)1.元朝的中书省是()A.征收赋税的机构B.草拟国家政令的机构C.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D.全国最高行政机构2.“康乾盛世”是指( )A.康熙帝在位B.康熙和乾隆在位C.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D.整个清朝前期3.(18分)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的两个朝代,也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明朝和清朝前期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6分) (2)为加强与外国的联系,明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6分) (3)清朝前期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措施?(2分)你认为这一对外政策的实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4.“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在科举考试中开始规定八股取士的是( )A.南宋B.元朝C.明朝D.清朝5.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这说明()A.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B.洞庭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C.黄河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D.珠江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6.清朝民族政策特点是( )A.以武力镇压为主B.恩威并重C.妥协退让D.和亲7.2008年的奥运会在北京胜利召开。
假如你作为一名小导游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古代建筑奇观,在下列各项你可以选择的是()A.赵州桥B.大雁塔C.大明宫D.故宫(紫禁城)8.17世纪中期,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国家是( )A.沙俄B.日本C.荷兰D.英国9.孙悟空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位神话英雄。
他是哪部名著中的主人公()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10.中俄双方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的时间()A.1685B.1686C.1688D.1689《尼布楚条约》11.指南针的发明和开始用于航海是在(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1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豪言壮语( )A.霍去病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13.要想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情况,最值得参考的资料是A.《荷马史诗》B.《俄底浦斯王》C.《天方夜谭》D.《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14.郑成功打败殖民者,收复台湾。
2010-2023历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学校初三下期期末历史卷A(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8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年份1951-19601961-19701971-19801981--19861987-1990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8.010.64.93.84.7(1)请你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制成一个示意图。
(6分)(2)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一个简单的描述。
并对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
(8分)2.20世纪60年代初对于非洲来说是一段值得纪念的历史,因为就是在其中的一年中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这一年也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是在()A.1960年B.1961年C.1962年D.1964年3.笼罩了世界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苏联解体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4.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轰炸,这一次所打出的幌子是()A.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B.人道主义干涉C.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D.清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5.下列关于欧洲共同体成立后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A.促进西欧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洲共同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B.新的战争策源地在欧洲形成C.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D.引发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6.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已经小到用“地球村”来称呼了,而人类也因此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下列不属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是()A.恐怖主义B.资源问题C.环境问题D.种族主义冲突7.日本经济曾经以持续高速增长态势,最终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的时间是在()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8.(12分)20世纪同属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请问苏联赫鲁晓夫的改革主要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9.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经济发展都得到了强有力的外来援助,给它们提供市场、技术和资金的国家主要是()A.美国B.苏联C.英国D.法国10.这是一种20世纪人类重要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文学、戏剧、舞蹈、绘画等艺术,请问这是()A.广播B.电视C.电影D.电脑多媒体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B.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经济全球化C.保护大自然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D.国际恐怖主义需要各国之间的共同打击12.(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音乐学院附中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题两分,共50分)1.抓住关键词,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五月流血周”C.俄国二月革命 D.苏联成立2.如图为苏俄(苏联)1913﹣1925 年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其中1921﹣1925 年粮食作物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3.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俄国“能拄着拐杖走路了”得益于()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土地法令》的颁布D.新宪法的颁布4.下列对图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苏俄新经济政策发挥了直接作用B.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C.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已超越美国D.苏联在列宁领导下取得的成就5.如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A.①B.②C.③D.④6.《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显示了“斯大林模式”()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B.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了民生的改善C.有利于苏联工业的迅速开展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7.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雨同学整理的巴黎和会的资料卡片,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历史背景 B.召开时间 C.主要内容 D.主要影响8.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会议分赃性质的是()①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D.①④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有关该“和约”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是对德国的一次宰割B.计划了德国与英国的矛盾C.为世界和平埋下了隐患 D.能够保障世界持久和平10.“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根据乔治泰勒的这一“裙边理论”,美国最有可能流行长裙的时期是()A.20世纪初B.经济大危机时期C.20世纪五、六十年代D.20世纪九十年代11.“在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大国崛起》这段解说词评论的是()A.“科技立国”政策B.罗斯福新政C.斯大林模式D.改革开放12.1931年凯恩斯说:“几天前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人们靠救济津贴来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境地就好些昵?当然不是.”下列举措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A.大力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B.缩减农业产量,稳定产品价格C.发放蓝鹰标识,干预工业生产D.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13.如图所示,反映的事件发生在1970年冬,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波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他的这一举动()A.对德国人的国际形象产生了不良影响B.赢得了波兰人和全世界的理解和信任C.使德国从此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D.使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实现了统一14.名画《格尔尼卡》展出时,现场一位德国将领问画家:“这是您的杰作吗?”画家回答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这位画家是()A.达芬奇B.凡高 C.毕加索D.德莱塞15.《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英国首相张伯伦返回伦敦,向簇拥着他的人群高声宣布:“我们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事实上,《慕尼黑协定》的签订()A.延缓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B.加快了二战的全面爆发C.遏制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D.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16.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的共同点是()A.会议都被英、法、美操纵B.促进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形成C.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D.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17.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欧洲形势.图中“让他进攻苏联”中的“他”指的是()A.德国的希特勒 B.英国的张伯伦C.法国的达拉第 D.意大利的墨索里尼18.2014年6月6日,法国、俄罗斯、美国等19国的政要和1800名老兵齐聚法国,参加某历史事件70周年纪念活动,他们纪念的这一历史事件是70年前曾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A.凡尔登战役B.诺曼底登陆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D.斯大林格勒战役19.“我们已经研究并且决定了三个同盟国最后击败共同敌人的军事计划…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这段材料应该出自()A.雅尔塔会议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波茨坦会议20.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2年、1934年和1941年三次获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他1941年获选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带领美国人民开始实行新政 B.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C.领导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D.创立了重要国际组织联合国21.设计知识简图也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下图反映的是世界史上的一些重要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是()A.A B.B C.C D.D22.图示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面是不同时期世界形势示意图,其中能够反映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世界格局的是()A.B.C.D.23.有人说:“美国今天正处于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材料中的“今天”是指()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罗斯福新政时期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4.观察右面有关二战后初期国际形势的图示.企图“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的国家是()A.美国 B.法国 C.苏联 D.英国25.爵士乐是现代音乐的一个代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起源于黑人音乐B.即兴演奏使其形成了多种风格C.它先在欧洲流行,而后传入美国D.它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具创新风格”的音乐二、材料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姓名:班级:考号:第I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所选答案(字母)填写到答题栏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得分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1、我们从哪里来?很多同学都曾提出过这个人生的基本问题。
关于人类的起源,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我国流传女娲抟土捏人,西方则流行上帝造人……就科学而言,人类最早起源于:()A、元谋人B、南方古猿C、蓝田人D、北方古猿2、今天生活在云南丽江泸沽湖畔的纳西族人(摩梭人),有一部分还过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氏族生活,这属于:()A、原始人群时期B、母系氏族社会C、父系氏族社会D、奴隶社会3、“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些歌词引自( )。
A.《国际歌》B.《宅地法》C.《复活》D.《英雄交响曲》4、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无法调和,主要是围绕下列哪一问题?( )。
A、工业品进出口问题B、是否开放国内市场问题C、奴隶制的存废问题D、是否提高关税问题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会晤6、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它是谁的赠与?()A、法老B、尼罗河C、胡夫D、印度河7、亚非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欧洲文明又称“蓝色的地中海文明”,欧洲文明起源于:()A、古代希腊B、古代罗马C、古代英国D、古代法国8、标志日本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事件是:()A、梭伦改革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D、采邑制改革9、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与阿拉伯数字“0、1、2、3、4……”打交道。
陕西省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班级姓名一、单选题(50分)1、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法道两家思想,形成“外儒内法、辅之以道”。
可是同时期的墨家思想却湮没了,这是因为( )A.儒、法、道三家在战国时期都代表同一阶级B.儒、法、道三家都有与时俱进的特点C.墨家代表的平民阶级被地主阶级消灭了D.儒、法、道三家思想先进,墨家思想落后2、中国的封建社会与西欧的封建社会有很大不同,如在教育制度方面,西欧的学校由教会控制,只讲授思想。
中国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由官府创办,主要学习( )A.儒家经典 B.法律法规 C.诸子百家 D.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朱子家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 A.礼制规范B.家族制度C.道德教化D.礼仪制度4、某古代著名思想家,理学之大成者,其子早丧,儿媳年轻美丽而守寡,邻人劝之曰:“父壮叔大,瓜田李下多有不便,不若找好人家而遣之。
”其人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三纲五常岂不守之?”终不嫁,儿媳郁郁而终。
此思想家为( )A.孔子B.韩非子 C.朱熹D.黄宗羲5、黄宗羲认为:“然则其 (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由人治转向法治 B.深刻批判了封建制度C.建立君主立宪制 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制6、唐太宗李世民完善了隋代创立的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手段,当时考试科目以儒家经典为主,如果某人要参加当时的科举考试,需要准备( )①《春秋》②《四书》、《五经》③《诗》、《书》④《论语》⑤《孟子》⑥《礼》、《易》A.②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⑥7、他和一位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试题B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1924年列宁逝世,在莫斯科留学的中国留学生通过信件把这一事件告诉中国的朋友,他在寄信栏中应写的国名是()A 沙俄B 苏联C 苏维埃俄国 D俄罗斯2、下表格是斯大林l926~1940执政时期经济数据,可以看出斯大林执政时期有什么特点()增长年均增长速度重工业18.4倍21.2%轻工业6.2倍14.1%农业26%1.5%A 重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B 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C 国民经济发展迅速D 经济部门发展严重失调3、下列事件中,与中国五四运动爆发有直接关系的是()A 巴黎和会的召开B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C 慕尼黑阴谋D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4、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在一战后初期再次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A 《凡尔赛和约》B 《九国公约》C《四国条约》 D 《五国海军条约》5、下面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A 法西斯的暴行B 德国侵略者的罪行C 欧洲战场的残酷D 封建统治者的残暴6、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开始全面衰退。
为解决此危机,可以供我们借鉴的历史经验是()A 罗斯福新政B 赫鲁晓夫改革C 匈牙利改革D 建立反法西斯联盟7、二战后期,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的国家是()A 苏联B 英国C 美国D 法国8、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是()A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B 《开罗宣言》发表C 诺曼底登陆D 雅尔塔会议召开9、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国际会议中,把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是()A 雅尔塔会议B 巴黎和会C 华盛顿会议D 慕尼黑会议10、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的方案被称为()A 白色方案B 巴巴罗萨计划C 霸王计划D 沙漠风暴行动11、20世纪,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国家是()A 英国B 意大利C 德国D 日本12、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共同原因是()①建立了区域合作②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③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④美国的经济援助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3、欧洲联盟成立的时间是()A 1967年B 1968年C 1991年D 1993年14、下列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性组织的徽标图案,属于“欧洲联盟”的是()15、“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另一个“被削弱”的“超级大国”是()A 苏联B 英国C 德国D 美国16、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由于不符合国情而日益陷入经济政治的危机。
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选择题:(50分)1.历史上最早把世界目光引向海地的人是()A.麦哲伦 B .达·伽马 C .迪亚士2.一位美国青年依据独立战争的进度进行观察,路线正确的选项是(①来克星顿②华盛顿③萨拉托加④约克镇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 C .①③④②D .哥伦布)D.②①④③3.经过抓住重点词认识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与“三个等级、民主、共和”三个重点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美国独立战争B.辛亥革命C.英国财富阶级革命D.法国大革命4.以下历史事件,准时间先后序次摆列应当是()①凡尔登战斗②五四运动③巴黎和会的召开④三国协约的形成A.②③①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④①③②5 .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财富阶级革命获得的最重要成就是()A.博得了国家的独立 B.创始了民主政治制度C.保护了国家一致 D.使美国成为世界强国6 .牢固法国大革命成就,为资本主义社会确定立法例范的文件是()A.《权益法案》 B.《独立宣言》 C.《拿破仑法典》D.《人权宣言》7.《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的内容中所表现的共同之)处是(A.人生来就是不同样样的B.人生来就是同样自由的C.限制国王的权益D.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精神8.以下四国中,哪一个国家与其余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门路不同样()A.俄国B.英国C.美国D.法国同学们计划举行一次专题展览,展出的内容是19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国财富阶级改革相关知识。
以下选项中切合本次展览要求的是()①中国戊戌变法②美国南北战争③日本明治维新④俄国1861年改革⑤英国工业革命A.①③④B .②④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来10.美国某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为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今后引爆“火药桶”的“火星”是()A.美苏争霸的形成 B. 三国缔盟的形成C.萨拉热窝事件 D. 三国协约的形成老师在课堂讲课中讲到:“子代和亲代间的变异是广泛存在的,是进化的基础”这一讲课内容是以下哪一看法的表现()A.生物进化论B.广义相对论C.天体运转论D .女娲造人论12.三国缔盟指的是()A.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B.英国、德国、意大利C.德国、奥匈帝国、俄国D.法国、德国、意大利13.名画《向日葵》的作者是()A.达·芬奇B.梵·高C.莫奈D.毕加索14.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A.煤与蒸汽B. 水力与太阳能15.以下选项与巴黎公社没关的一项为哪一项(C. 电力与石油)D. 原子能A.《国际歌》的创作 B .工兵代表苏维埃C.普法战争 D .“五月流血周被称为“汽车大王”的是:()A.卡尔·本茨 B .亨利·福特 C .莱特兄弟 D .法拉第他的理论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建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50分)
1.俄国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的首要不同点是()
A.是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
C.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革命
D.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的革命
2.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开始于()
A.1917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25年
3.列宁曾用“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发展问题。
这里“改良主义的方法”是指()
A.工业化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1918年列宁曾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法令,在一个小农国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为改正这一“错误”,苏联开始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5.1936年以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其主要特点是()A.高度集中 B.广泛民主 C.新经济 D.高度自治
6.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有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 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
C.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7.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重新确立了他们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对确立这一秩序有直接影响的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五国条约》
D.《联合国家宣言》
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世界的新秩序称为()
A.两极格局 B.多极化格局
C.“一超多强”格局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华盛顿会议上与会各国签订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是()
A.《九国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慕尼黑协定》
D.《联合国家宣言》
10.1933年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你知道他所描述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经济大危机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自然灾害
11.下列革命和改革引起社会性质变化的是()
①法国大革命②俄国1861年改革③中国辛亥革命④俄国十月革命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有人说:“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他的依据是()
A.实行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B.实行“马歇尔计划”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采取“冷战”政策
1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鼓励企业的自由竞争D.建立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
14.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对农业的调整 B.对工业的调整
C.整顿银行 D.兴建公共工程,扩大就业
15.1935年意大利入侵()
A.保加利亚
B.捷克斯洛伐克
C.西班牙
D.埃塞俄比亚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出卖别国利益换来自己的“和平”。
这是指()
A.幕尼黑阴谋 B.国会纵火案 C.华盛顿会议 D.珍珠港事件
17.“慕尼黑协定”的主要教训是()
A.要警惕侵略者发动突然袭击 B.要尊重民族自决的权利
C.对战争狂人不能姑息纵容 D.恐怖手段难以制止战争
18.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是()
A.中途岛战役
B.柏林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莫斯科战役
19.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是在()
A.英法对德宣战 B.苏德战争爆发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北非战役爆发
20.1944年6月6日凌晨,美英盟军的2390架运输机和846架滑翔机,载着3个伞兵空降师在某地成功登陆。
此后,德国陷入了苏联和美英盟军东西夹击的铁钳之中。
这一登陆地点是()
A.诺曼底 B.柏林 C.凡尔登 D.斯大林格勘
21.联合国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决定建立这一国际机构的会议是()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2.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台儿庄战役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凡尔登战役④诺曼底登陆
A.③①②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23.1945年的某一天,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重型战舰“密苏里号”甲板上,日本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一天是()
A.5月8日 B.8月15日 C.9月2日 D.9月9日
2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和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
B.英法等国家放弃了绥靖政策
C.美苏等大国的参战
D.意大利的投降削弱了法西斯的势力
25.两次世界大战的相似点中,不包括()
A.德国都是罪魁祸首 B.美国都参加了战争
C.中国都参加了战争 D.日本都是战败国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历史期中试题
答题卡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50分)
1、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道“夜间敲门讨饭的人,可能是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是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
材料二:“值此我就职之际,同胞们肯定期望我以我国当前情势所要求坦率、果断来发表演说。
……我们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今后还会经得起考验,复兴起来,繁荣下去……”材料三: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同样沉重,日本的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农民大批破产,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
——《世界历史》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从何时何地爆发的经济危机的状况?经济危机造成哪些影响?(8分)
(2)材料二是谁发表的演说?表明了他什么意图?他所实行的政策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何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日本经济危机发生后对中国发动了哪两次重大的侵华事变?(4分)
2、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应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困阶层对粮食的需求。
所征集的粮食不应移走,而应留在当地。
所有贯其余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
材料二: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
”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经济政策的具体内容?为什么要采取这一政策?(4分)
(2)材料二“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是哪一经济政策的做法?该政策的实施有何作用?(6分)
(3)从苏俄经济政策转变过程中,你能得到哪些思想认识?(4分)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为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一定要牢记战争的危害。
请根据学过的知识简述二战的全面爆发、扩大、达到最大规模,战争出现转折和大战最终结束的过程之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及时间。
(1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训?(4分)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历史期中试题
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50分)
1.(1)1929年,美国,危机造成工业生产严重下降,国际贸易大幅缩减;工人大量失业,人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并引发政治危机。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8分)(2)罗斯福,实行“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经济尽快复苏。
作用:罗斯福新政增强了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6分)
(3)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