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及干预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265.27 KB
- 文档页数:2
外科手术室等常用医疗器械生锈的机理分析及处理方法医疗器械生锈机理分析清洁不完全,有机物腐蚀,自然氧化。
不锈钢的防锈主要是铬,铬就好像一层一层薄薄的膜,除了少量闲臵的器械长时间与空气接触所造成的自然氧化生锈外,最主要的生锈来自有机污染物血液脂肪蛋白质等所含的盐类与碘类附着在不锈钢的表面,这些污染物从开始接触不锈钢那一刹那,就开始破坏不锈钢表面这一层一层的铬,因此有了污染物的器械必须要尽快地去除,时间愈久所造成的破坏自然也就愈大。
干凅的有机污染物所造成的伤害更大,因为这些盐类没有了液体阻隔,直接与不锈钢接触,扩大了对不锈钢的伤害,同时也因为干凅会造成清洗困难,往往残留在器械或是内镜上,形成长时间的腐蚀,加上后续的高温高压消毒灭菌过程更加速了腐蚀作用,或是与戊二醛结合在内镜上堆积成黄色结晶体。
归根究底,生锈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清洁不完全,根据国外各类的文献规范表示,有三种情况会造成清洁不完全:不恰当的清洁剂。
没有经验的清洁手段器械本身设计复杂性。
当然避免了这三个原因的发生,并不代表可以100%的安心,因为更重要的是如何维持长时间符合上述要求的操作,这就需要观察与监督,但是如果一但发现有生锈的器械,就可以证明清洗的操作发生了瑕疵,甚至监督系统也出现了漏洞,此时应当以此三项为观察重点,找出操作环节上的缺失并加以改正,例如是否清洁剂选用错误,清洁操作人员有没有按章操作,器械是否适当分类等等。
如何避免器械生锈?使用后尽早清洗,多酶清洗,防锈处理,水质控制等。
因为当血液脂肪蛋白质与器械接触,腐蚀就已经开始,所以避免生锈的最上策就是尽快将有机污染物清除,如果已经生锈的器械,就要做除锈的处理,已经清洗与除锈的器械就应该要做防锈保养的处理,这样才是正确的保养器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带给病人安全的器械。
如何做到尽快把有机污染物清除呢?就是尽早清洗。
而第一步就是避免有机污染物凝固,或者称为干凅,因为血液脂肪蛋白质一旦凝固就会增加清洗的困难,同时污染物在器械上愈久自然对不锈钢的腐蚀也就愈大,加上清洗不完整而残留在器械上的污染物,经过高温高压消毒的过程,更加速了腐蚀的速度,也就是生锈。
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及干预措施发表时间:2015-11-16T16:18:56.2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作者:臧梦兰[导读]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山东淄博手术器械在清洗过程中,违章操作较普遍,如擦洗器械上干涸污染物时使用硬毛刷、钢丝清洁球等,导致器械铬层损伤。
臧梦兰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山东淄博 255000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手术器械生锈。
方法:通过对使用后的手术器械采取及时回收,高效清洗,正确使用清洗剂、润滑剂、除锈剂和清洗工具,选择防锈性能好,表面处理到位的器械。
结果:生锈器械明显减少。
结论:采取正确的预处理方法,及时回收彻底清洗,重视器械的维护与保养工作等干预措施有利于防止器械生锈。
关键词:手术器械生锈,原因分析,对策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种类多,使用频率高,部分器械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其轴节、齿槽和管腔壁等难以清洗的部位,常发生生锈的现象,不但会缩短器械的使用寿命,而且还有较大的医院感染隐患。
为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减少器械的损耗,通过分析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器械生锈。
1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1 1 器械清洗流程中处理不正确1 1 1 手术器械使用后未及时清洗且未做保湿处理器械使用后沾染大量血液或组织液类的有机污物未能及时清洗,血液中的氯化物和血红蛋白对手术器械表面造成即时腐蚀。
且干涸的有机污染物直接与不锈钢接触,加重了对不锈钢的损害。
同时器械上的有机污染物因为干涸造成清洗困难,形成长时间的腐蚀。
加上后续的高温高压消毒灭菌过程更加速了腐蚀作用。
1 12 器械清洗方法不正确手术器械在清洗过程中,违章操作较普遍,如擦洗器械上干涸污染物时使用硬毛刷、钢丝清洁球等,导致器械铬层损伤。
1 1 3 手工清洗时,忽视手术器械关节、咬齿、缝隙、管腔内壁等关键部位的清洗,清洗机清洗时关节型器械轴节处未全部打开,甚至处于闭锁状态,致使清洗不彻底。
不锈钢手术器械生锈的分析1 什么叫不锈钢?在铁中加入铬或镍,在铁上会形成一层薄薄的、不易发生作用的皮膜,覆盖表面。
这层不易发生作用的膜,是一种氧化膜。
它会紧紧地覆盖在钢的表面,即使钢表面和空气中的氧接触,也不会发生任何反应。
换句话说,这层由氧化物形成的一片紧密的膜,隔绝了氧。
有时根据不同的用途,还会加入钼等不同的元素。
所有的钢材都会生锈,关键决定于保护性氧化膜的材料和质量。
因为某些钢材由于含有高于13%的铬,所以具有比一般钢材高得多的抗锈能力,这时称之为不锈钢。
根据氧化膜的材料和质量不同,不锈钢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详见附录1)2不锈钢“不生锈”的原因铁生锈是因为它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脆性的红色氧化铁。
不锈钢耐腐蚀,即“不生锈”是因为表面有一层富铬氧化膜。
下为示意图:3 手术器械是什么“不锈钢”?中,防止不锈钢生锈的主要是铬,铜,钼和镍。
(详见附录2)。
医疗器械为保持高硬度及锋利,多采用仅含13%Cr的不锈钢作为材料,但却相对容易生锈。
4 造成金属生锈的外部主要因素:(1)大气相对湿度在相同温度下,大气的水蒸气含量与其水蒸气饱和含量的百分比,叫做相对湿度。
在某一相对湿度以下,金属锈蚀速度很小,而高于这一相对湿度后,锈蚀速度陡然增加。
这一相对湿度称为临界湿度。
很多金属的临界湿度在50%一80%之间,钢铁约是75%。
大气相对湿度对金属锈蚀的影响最大。
当大气湿度高于临界湿度后,金属表面便出现水膜或水珠,若是大气中含有的有害杂质溶解于水膜、水珠,即成电解液,加剧锈蚀。
(2)气温与湿度大气温度与湿度两者关联影响金属锈蚀。
这有以下一些主要情况:第一,大气的水蒸气含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大;第二,气温高促使锈蚀加剧,尤其在潮湿环境里,气温越高,锈蚀速度越快。
在相对湿度低时,温度对锈蚀的影响还不太明显,但在高于临界湿度时,随着气温升高,锈蚀量急剧增大。
另外,如果大气与金属间有温差,则在温度低的金属表面形成冷凝水、也导致金属生锈。
手术刀的防锈措施引言手术刀是医疗器械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其质量和安全性对于病患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手术刀作为一种经常使用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腐蚀和生锈的影响。
因此,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手术刀的防锈措施,以保证手术刀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1. 使用不锈钢材质为了防止手术刀产生锈蚀,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使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手术刀。
不锈钢具有抗氧化和耐腐蚀的特性,能够有效地防止手术刀产生锈蚀。
在选择手术刀时,应该选择由高质量不锈钢制成的手术刀,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锈蚀问题的发生。
2. 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手术刀在使用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体液和污物,如果不及时清洁和消毒,这些物质可能会导致手术刀生锈。
因此,定期进行手术刀的清洁和消毒非常重要。
清洁过程中应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并且需要通过充分冲洗来确保手术刀的彻底清洁。
在清洁后,还需要对手术刀进行干燥,保证其表面没有任何水分存在,防止手术刀发生锈蚀。
3. 储存环境的控制手术刀的储存环境也是防止手术刀锈蚀的关键因素之一。
应该确保手术刀储存的环境干燥、通风,并且远离湿气和腐蚀性物质。
在储存过程中,手术刀应该单独存放,避免与其他金属器械接触,以免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锈蚀。
如果手术刀长时间不用,还应该进行防潮处理,以确保其表面干燥。
4.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手术刀也是防止锈蚀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该定期检查手术刀的表面是否有锈迹,如果发现锈蚀问题应该及时处理。
对于轻微的锈蚀,可以使用特殊的清洁剂进行清洁和护理。
如果锈蚀情况较严重,应该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如修复或更换手术刀。
5. 培训医务人员除了以上的措施之外,培训医务人员也是防止手术刀锈蚀的重要环节。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手术刀的使用方法和保养知识,掌握正确的清洁和消毒步骤。
培训医务人员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地使用和维护手术刀,减少手术刀锈蚀的可能性。
结论手术刀是医疗手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手术刀使用过程中,防止手术刀生锈是非常重要的。
手术器械锈蚀原因分析及防锈措施作者:陈玉苹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4年第12期【摘要】目的:分析复用手术器械变色,锈蚀原因,制定解决措施,保证器械的安全使用,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采用对日常使用的复用手术器械进行分类清洗,除锈处理,润滑保养,陈旧更换等规范流程进行器械处理,对发生黑斑锈蚀的器械分析原因,实施防锈措施。
结果:锈渍明显消失,器械恢复一定光泽,提高手术器械使用满意度。
结论:手术器械及时清除黑斑除锈,规范的清洗和保养是保障手术器械清洁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手术器械;锈蚀原因;防锈措施【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001-02手术器械使用后进行彻底清洁处理,去除附着在上面地血液、黏液、体液等有机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重视,手术器械清洁处理方法不断地进行改进。
但因手术器械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使用频率高等因素,部分器械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其轴节和齿槽等部位常出现生锈现象,这不仅会缩短器械的使用寿命,而且存在着较大的医院感染隐患,因此锈蚀乃是影响消毒与灭菌效果的主要原因。
1 现状调查我院在手术器械使用管理中,从接收、清洗、保养、灭菌等环节分阶段进行流程环节把控,对部分器械未洗净,灭菌后个别手术器械不够光洁,以及器械有变色锈蚀现象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解决措施规范处理。
2 器械锈蚀原因2.1 清洗不彻底手术器械每次使用后可能沾染大量的血液、组织液等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中所含的盐类与碘类对铬层有一定的腐蚀破坏作用。
器械使用后若未及时擦去血迹或清洗,使用之后预处理不及时,会加重器械的腐蚀,出现器械黑斑锈迹,使器械出现不同程度的生锈。
器械表面的有机污染物残留中所含的盐类与碘类附着在不锈钢的表面,腐蚀器械的金属铬层,污染越久所造成的破坏越大,干涸有机污染物所造成的损害更大,造成清洗困难。
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关键词】手术器械生锈;原因分析;对策在医院工作过程中, 手术器械属关键性医疗器械,它基础材质多为碳素钢(Fe),碳素钢在空气暴露下容易氧化锈蚀,为了防止器械生锈,生产商在其表面覆盖一层防锈功能和金属光泽度好铬,有效阻止器械的铁(Fe)原子与氧气接触,使器械可以重复安全使用;只有在铬层受到破坏后,器械才有生锈可能。
日常中除了少数闲置器械长时间与空气接触所造成自然氧化生锈外,最主要生锈来自有机污染物、血液、蛋白质等所含盐类与碘类附着在不锈钢表面,这些污染物从开始接触不锈钢的那一刹那,就开始破坏不锈钢表面这一层层的铬,器械就出现锈斑。
手术器械由于使用频率高, 部分器械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其轴节和齿槽等部位常有生锈的现象。
不但会缩短器械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存在较大的医院感染隐患【1】。
而在重复使用处理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是造成器械铬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2】。
1 器械生锈原因1.1 器械使用后没能及时冲洗,血液中的氯化钠和血红蛋白对手术器械表面造成即时腐蚀。
1.2 使用后器械没有及时回收,导致器械暴露于空气中过久,引起氧化生锈。
1.3 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生理盐水以防止血液凝固,生理盐水中氯离子对器械造成腐蚀。
1.4 在器械处理过程中,纯水氯含量过高或冲洗不干净具有腐蚀性。
1.5 清洗不彻底:器械使用后都可能沾染大量的血液或组织液类的有机污染物,血液中含有血色素,是铁的化合物。
血液中还有氯化钠,它对所有的不锈钢都是强烈的侵蚀化合物。
这两种物质一旦接触器械,都会马上开始造成侵蚀。
同时器械上有机污染物因为干沽造成清洗困难,形成长时间的腐蚀,后续的高温高压灭菌过程更加速了腐蚀作用。
据统计,此类腐蚀占手术器械生锈总量的50%以上【3】。
1.6 器械清洗方法不正确:在现实操作中,违规操作比较普遍,如擦洗器械上干涸污染物时使用钢丝球或硬毛刷,导致器械铬层被损伤;再就是在使用除锈剂进行除锈后,又未做有效的防锈处理,结果造成器械产生更严重二次锈蚀乃至报废【4】。
不锈钢手术器械生锈的分析1 什么叫不锈钢?在铁中加入铬或镍,在铁上会形成一层薄薄的、不易发生作用的皮膜,覆盖表面。
这层不易发生作用的膜,是一种氧化膜。
它会紧紧地覆盖在钢的表面,即使钢表面和空气中的氧接触,也不会发生任何反应。
换句话说,这层由氧化物形成的一片紧密的膜,隔绝了氧。
有时根据不同的用途,还会加入钼等不同的元素。
所有的钢材都会生锈,关键决定于保护性氧化膜的材料和质量。
因为某些钢材由于含有高于13%的铬,所以具有比一般钢材高得多的抗锈能力,这时称之为不锈钢。
根据氧化膜的材料和质量不同,不锈钢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详见附录1)2不锈钢“不生锈”的原因铁生锈是因为它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脆性的红色氧化铁。
不锈钢耐腐蚀,即“不生锈”是因为表面有一层富铬氧化膜。
下为示意图:3 手术器械是什么“不锈钢”?因素:(1)大气相对湿度在相同温度下,大气的水蒸气含量与其水蒸气饱和含量的百分比,叫做相对湿度。
在某一相对湿度以下,金属锈蚀速度很小,而高于这一相对湿度后,锈蚀速度陡然增加。
这一相对湿度称为临界湿度。
很多金属的临界湿度在50%一80%之间,钢铁约是75%。
大气相对湿度对金属锈蚀的影响最大。
当大气湿度高于临界湿度后,金属表面便出现水膜或水珠,若是大气中含有的有害杂质溶解于水膜、水珠,即成电解液,加剧锈蚀。
100622641.doc 1/6 4/29/2013 在氧化膜的各种化学元素中,防止不锈钢生锈的主要是铬,铜,钼和镍。
(详见附录2)。
医疗器械为保持高硬度及锋利,多采用仅含13%Cr的不锈钢作为材料,但却相对容易生锈。
4 造成金属生锈的外部主要(2)气温与湿度大气温度与湿度两者关联影响金属锈蚀。
这有以下一些主要情况:第一,大气的水蒸气含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大;第二,气温高促使锈蚀加剧,尤其在潮湿环境里,气温越高,锈蚀速度越快。
在相对湿度低时,温度对锈蚀的影响还不太明显,但在高于临界湿度时,随着气温升高,锈蚀量急剧增大。
手术器械锈蚀原因分析及防锈措施目的:分析复用手术器械变色,锈蚀原因,制定解决措施,保证器械的安全使用,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采用对日常使用的复用手术器械进行分类清洗,除锈处理,润滑保养,陈旧更换等规范流程进行器械处理,对发生黑斑锈蚀的器械分析原因,实施防锈措施。
结果:锈渍明显消失,器械恢复一定光泽,提高手术器械使用满意度。
结论:手术器械及时清除黑斑除锈,规范的清洗和保养是保障手术器械清洁质量的关键。
标签:手术器械;锈蚀原因;防锈措施手术器械使用后进行彻底清洁处理,去除附着在上面地血液、黏液、体液等有机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重视,手术器械清洁处理方法不断地进行改进。
但因手术器械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使用频率高等因素,部分器械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其轴节和齿槽等部位常出现生锈现象,这不仅会缩短器械的使用寿命,而且存在着较大的医院感染隐患,因此锈蚀乃是影响消毒与灭菌效果的主要原因。
1 现状调查我院在手术器械使用管理中,从接收、清洗、保养、灭菌等环节分阶段进行流程环节把控,对部分器械未洗净,灭菌后个别手术器械不够光洁,以及器械有变色锈蚀现象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解决措施规范处理。
2 器械锈蚀原因2.1 清洗不彻底手术器械每次使用后可能沾染大量的血液、组织液等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中所含的盐类与碘类对铬层有一定的腐蚀破坏作用。
器械使用后若未及时擦去血迹或清洗,使用之后预处理不及时,会加重器械的腐蚀,出现器械黑斑锈迹,使器械出现不同程度的生锈。
器械表面的有机污染物残留中所含的盐类与碘类附着在不锈钢的表面,腐蚀器械的金属铬层,污染越久所造成的破坏越大,干涸有机污染物所造成的损害更大,造成清洗困难。
尤其在器械的轴节、齿轮、管腔内壁、缝隙等难以清洗的部位更容易发生腐蚀现象。
据统计,此类腐蚀占手术器械生锈总量50%以上?〔1〕2.2 化学消毒液浸泡消毒不当特殊感染手术器械处理使用的含氯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对器械腐蚀较大,含氯消毒剂会将不锈钢中的铁元素氧化成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使不锈钢腐蚀。
手术器械锈蚀的原因分析与控制对策摘要】目的:分析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变色、锈蚀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控制对策,保证器械的安全使用,以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医院资产质量,降低医院器械更新成本,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采取对日常使用的复用手术器械,进行分类清洗、除锈处理、润滑油保养、陈旧更换等规范流程进行器械的处理,对发生黑斑锈蚀的器械分析原因,实施环节把控措施。
结果:改进规范流程后,确保了器械的清洗质量,手术器械的处理后锈蚀明显消失,器械的清洁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提高了手术器械使用满意度。
结论:手术器械及时清除黑斑锈蚀,是保障手术器械清洁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手术器械;锈蚀原因;对策随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不断发展和卫生行业标准《WS310 -2012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的实施,,对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结果要求越来越高,器械的质量控制对保障医疗安全尤为重要,而器械的有效维护和保养成为医院管理者、消毒供应中心操作者及医院科室使用人员关注的焦点。
手术器械在使用后,从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的检查和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处理步骤,涉及到许多复杂循环操作过程,在器械的轴节、齿槽、管腔和缝隙等部位,会有变色锈蚀现象,对锈蚀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总结出器械发生变色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或减少器械锈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我院在手术器械使用管理中,从接收、清洗、保养、灭菌等环节分阶段进行流程环节把控,对部分器械未洗净,灭菌后的个别手术器械不够光洁,有器械锈蚀现象的器械进行规范处理。
为此,我们将可重复使用的全部不锈钢器械逐件进行检查,抽查的2496件器械,剔出不够光洁、有锈迹、黑斑的不锈钢器械50件,阳性率为1.1%。
根据器械使用特点,进行生锈原因的分析并处理。
2、原因2.1有机物的影响医疗器械虽然大部分是不锈钢材质, 具备较强的抗腐蚀性, 但仍较容易被离子含量较高的弱酸性物质如血液、黏液及体液等腐蚀。
手术器械锈蚀原因分析及环节质量控制措施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器械锈蚀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分析手术器械锈蚀的原因,提出环节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锈蚀主要由氧化、酸碱作用和湿度等多种因素引起。
其次,提高器械材质的抗锈蚀性能、加强清洗消毒工艺、优化贮存条件是关键的质量控制措施。
通过系统性的监测和评估,可以更好地保证手术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手术器械;锈蚀原因;环节质量;控制措施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器械在医疗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手术器械锈蚀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手术器械锈蚀不仅影响其使用寿命,还可能导致手术感染和患者安全风险。
因此,深入探究手术器械锈蚀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分析氧化、酸碱作用和湿度等因素引起的手术器械锈蚀原因,并就材质性能提升、清洗消毒工艺改进和贮存条件优化等方面提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手术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原因分析手术器械锈蚀手术器械锈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氧化作用是常见的引起锈蚀的原因之一。
当手术器械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时,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层,进而导致器械的锈蚀。
酸碱作用也是引起锈蚀的重要因素。
当手术器械接触到强酸或强碱溶液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器械表面的保护层,加速锈蚀的发生。
湿度也会对手术器械的锈蚀产生影响。
高湿度环境下,水分可以与氧气和其他物质反应,加速器械的腐蚀和锈蚀。
手术器械锈蚀是氧化、酸碱作用和湿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了解这些原因对于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环节质量控制措施2.1.提高器械材质的抗锈蚀性能为了提高手术器械的抗锈蚀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具有良好抗锈蚀性能的材质作为手术器械的制造材料,如不锈钢、钛合金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有效防止氧化和腐蚀的发生。
医疗器械腐蚀的主要原因及处理原则一、定义:金属(通常是铁)由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或者是被水中的氧元素侵蚀而生成红色氧化物的过程,称作为腐蚀。
二、种类:表面腐蚀、外来腐蚀、摩擦腐蚀、点状腐蚀和应力裂纹腐蚀。
(一)表面腐蚀1.概念及主要原因由于与湿气、冷凝水、血液残留或酸性/碱性液体长时间接触,而造成手术器械表层开始出现红色到红棕色,斑点状或片状腐蚀的现象通常称为表面腐蚀。
2.危害表面腐蚀如不做合适的处理则会进一步发展称为点状腐蚀和应力裂纹腐蚀。
3.处理原则清洁润滑(二)外来腐蚀1.概念及主要原因当生锈的器械或设备上的锈(硫松的氧化铁),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另一个没有生锈的器械表面时,凹凸不平、易吸收水分的氧化铁颗粒会在器械表面营造处一个潮湿的环境,不锈钢表面的氧化铬钝化层会因此收到破坏,从而使器械表面及内部开始形成新的腐蚀。
2.危害外来腐蚀如不做合适的处理则会进一步发展称为点状腐蚀和应力裂纹腐蚀。
3.处理原则清洁润滑或专业维修机构处理;更换(三)摩擦腐蚀1.概念及主要原因润滑不足或夹带杂物,导致其使用活动时金属面与金属面直接相互摩擦,从而造成金属面的严重磨损并损坏表面钝化层。
2.危害不做合适的处理则会进一步发展,并严重影响器械的正常使用(如手术剪无法正常剪切)。
3.处理原则初期——润滑保养;严重——专业处理。
(四)点状腐蚀1.概念及主要原因手术器械表面出现针孔状的黑色小洞。
2.危害易藏有细菌和细菌芽孢,因此存在卫生学的风险;降低器械的金属机械强度。
3.处理原则及时更换;原因排查(五)应力裂纹腐蚀1.概念存在有腐蚀情况(通常为点状腐蚀)的手术器械因为施加应力的原因,在原有的腐蚀点处出现裂纹或断裂的情况,称为应力裂纹腐蚀。
2.危害手术器械功能的完全丧失;术中器械残片的脱落。
3.处理原则必须立即更换,以避免在术中产生意外风险。
【亚非专业】外科器械生锈分析及管理措施1、外科器械生锈原因分析氯化物可引起金属点状锈蚀和应力裂纹。
氯化物来源很多:(1)目前临床仍常规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器械;(2)饮用水中含有天然氯;(3)蒸汽灭菌用水及终末漂洗用水因处理不合格使水中氯离子超标;(4)手术中使用生理盐水纱布擦拭器械;(5)接触器械的血液中含氯化钠,它对所有的不锈钢都具有侵蚀性,且干涸的有机污染物对器械造成的伤害更大,因为这些盐类没有了液体阻隔。
直接与不锈钢接触,加重了对不锈钢的损害。
1.2酸的作用清洗剂、除锈剂、消毒剂对器械有不同程度的酸性腐蚀:(1)酸性清洁剂pH<>,最适合无机污物的去除,如尿垢或硬水垢:碱性清洁剂pH>7,最适合有机污物的去除,如血、脂肪、大便等;酸性清洁剂易腐蚀器械,对于精细的不锈钢外科器械一般建议使用弱碱性的清洁剂,pH值一般在7~10范围内。
(2)有锈迹的器械应除锈:除锈剂为酸性,使用过程中易腐蚀器械,因此若在生锈器械的局部进行涂擦是可达到除锈效果的,不建议采用除锈剂浸泡,以免加重器械损坏。
经除锈处理效果不满意的,建议报废。
(3)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等酸性消毒剂对金属器械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
1.3水的作用在清洗消毒过程中,水起到很多作用:(1)作为清洗剂、消毒剂及除锈剂的溶剂。
(2)用于蒸汽灭菌。
(3)用于预洗、漂洗及终末冲洗。
水的性质也是影响器械腐蚀的因子,水的质量越高,最后冲洗的器械生物负载量越低,色斑、水垢形成的概率越小。
纯水氯含量过高或冲洗不干净都会腐蚀器械。
(4)器械上残留的水膜会吸收空气中的有害化学物,如常见的氯化物,吸收后立刻形成化学电解液,使氧化膜保护层被破坏,失去保护的钢材裸露于空气中,引起器械腐蚀。
1.4环境因素大气温度与湿度两者关联影响金属锈蚀。
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大,气温高促使锈蚀加剧,尤其在潮湿环境中,气温越高,锈蚀速度越快。
在相对湿度低时,温度对锈蚀的影响还不太明显,但当高于临界湿度时,随着气温的升高,锈蚀量急剧增大。
不锈钢医疗器械生锈的原因分析与质量控制对策摘要】随着卫生行业标准《WS310-2009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的实施, 对不锈钢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越来越重视,但器械生锈仍是一个棘手问题,如何做到防锈及有效维护和保养是护理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作者通过分析不锈钢医疗器械生锈的原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生锈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最大程度提高其耐腐蚀性,降低器械报废率,减少医院感染风险。
【关键词】不锈钢医疗器械生锈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A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全院重复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物的消毒灭菌和一次性物品供应[1],常被比喻为医院的“心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
器械生锈是工作中常见的现象,是一个极具挑战的棘手问题,它好像给器械表面的微生物穿上了“盔甲”,极易藏污纳垢不易清洗,妨碍微生物与灭菌介质接触,导致灭菌失败,造成医院感染暴发及患者群死群伤等,使器械损坏,如何做到防锈是护理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作者通过分析生锈原理,对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提高其耐腐蚀性,降低器械报废率,提高医疗质量。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不锈钢医疗器械生锈的原理[2]医疗器械为不锈钢材质,是一种合金,其耐腐蚀性主要是因为添加了较高含量的Cr元素,防锈能力以含铬量的多少而定,含铬量越低越容易生锈,铬元素含量达到大于12%与镍元素共同作用才能真正防腐蚀,好的不锈钢Cr 含量一般都要超过15%,Cr元素易于氧化,能在钢的表面迅速形成致密的 Cr2O3钝化膜,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主要依靠表面覆盖的这一层极薄的(约 1mm)致密的钝化膜,钝化膜与腐蚀介质隔离,是防护的基本屏障。
对不锈钢手术器械来说,划伤、污垢、盐类、外来铁锈都会破坏表面钝化膜,降低器械耐腐蚀性,还易与以后接触的化学品中的腐蚀介质共同作用,引发点蚀,甚至会导致应力腐蚀开裂。
也就是说不锈钢也会生锈。
铁锈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以氧化铁为主,还可能含有少量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
消毒供应中心除锈剂使用标准医疗器械生锈腐蚀是器械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器械生锈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器械的光亮度及使用寿命,对灭菌效果也会有影响。
因此,为了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和洁净率,减少器械的损耗,保证灭菌效果,除锈剂在日常医疗器械清洗工作中尤为重要。
(一)器械生锈的原因(1)医用器械尤其是手术器械通常为磁性不锈钢,为了保证其硬度和锋利度,铝含量只有13%,即刚好达到不锈钢材料辂含量的要求,而辂为不锈钢获得耐腐蚀性的最基本元素,因此医用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较弱。
(2)引起器械锈蚀的一部分原因是临床医务人员操作不当,使用后没有及时冲洗,血液中有机物氯离子和血红素对器械造成腐蚀,并且有机物干涸在器械表面还会增加清洗难度。
器械经过高温、高压消毒过程,造成残留在器械上的有机污染物对器械的加速腐蚀,造成生锈。
(3)另一部分原因是临床科室使用后的器械预处理不当,造成对器械的腐蚀作用。
(一)除诱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使用方法(1)擦拭法:对于器械除锈首先是要选择适合医用的除锈产品,清洗工作需要戴防护手套,用布或棉絮蘸稀释液擦拭1〜3分钟。
除锈剂在外动力及机械力的作用下,除锈效果很好。
刷洗的刷子一定是软毛的,不能使用金属清洁球和硬毛刷,这种摩擦会大大伤害不锈钢手术器械表面,造成不可挽回的刮伤,增加生锈的效率。
(2)浸泡法:将器械完全打开,放入除锈剂应用液中,根据器械的锈蚀程度,分类、分批处理。
可以将待处理的器械放入器械托盘中,再放入应用液中。
浸泡3〜5分钟,锈蚀严重的器械可酌情延长浸泡时间,如15〜30分钟。
浸泡时,应认真观察,锈迹基本去除或松动即可,取出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用清洁布轻轻擦拭,去除残留污迹,即可达到光亮的程度。
以免浸泡时间过长给器械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超声法:超声频率在40kHz内,功率在500牝即能达到除锈效果,不会破坏器械的镀辂层。
同时要注意除锈后的润滑,润滑保养可以隔绝干燥器械表面与空气中的其他有害化学物质接触,避免器械的迅速返锈。
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及干预措施
发表时间:2015-11-16T16:18:56.2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作者:臧梦兰
[导读]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山东淄博手术器械在清洗过程中,违章操作较普遍,如擦洗器械上干涸污染物时使用硬毛刷、钢丝清洁球等,导致器械铬层损伤。
臧梦兰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手术器械生锈。
方法:通过对使用后的手术器械采取及时回收,高效清洗,正确使用清洗剂、润滑剂、除锈剂和清洗工具,选择防锈性能好,表面处理到位的器械。
结果:生锈器械明显减少。
结论:采取正确的预处理方法,及时回收彻底清洗,重视器械的维护与保养工作等干预措施有利于防止器械生锈。
关键词:手术器械生锈,原因分析,对策
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种类多,使用频率高,部分器械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其轴节、齿槽和管腔壁等难以清洗的部位,常发生生锈的现象,不但会缩短器械的使用寿命,而且还有较大的医院感染隐患。
为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减少器械的损耗,通过分析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器械生锈。
1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
1 1 器械清洗流程中处理不正确
1 1 1 手术器械使用后未及时清洗且未做保湿处理器械使用后沾染大量血液或组织液类的有机污物未能及时清洗,血液中的氯化物和血红蛋白对手术器械表面造成即时腐蚀。
且干涸的有机污染物直接与不锈钢接触,加重了对不锈钢的损害。
同时器械上的有机污染物因为干涸造成清洗困难,形成长时间的腐蚀。
加上后续的高温高压消毒灭菌过程更加速了腐蚀作用。
1 1
2 器械清洗方法不正确手术器械在清洗过程中,违章操作较普遍,如擦洗器械上干涸污染物时使用硬毛刷、钢丝清洁球等,导致器械铬层损伤。
1 1 3 手工清洗时,忽视手术器械关节、咬齿、缝隙、管腔内壁等关键部位的清洗,清洗机清洗时关节型器械轴节处未全部打开,甚至处于闭锁状态,致使清洗不彻底。
器械装载量过大,影响清洗质量和漂洗效果。
1 1 4 搬运器械的过程中,器械互相碰撞,导致器械表面出现损伤。
1 1 5 超声波清洗器械时间过长,对于锋利、尖锐器械造成损伤。
管腔器械内部未清洗彻底。
1 1 6 生锈器械与未生锈器械混放清洗,导致锈迹传染。
1 2 清洗剂、润滑剂、除锈剂、消毒剂使用不当
1 2 1 选用了不当或劣质的清洗剂。
酸性清洁剂PH<7,最适合无机污物的去除,碱性清洁剂PH>7,最适合有机污物的去除,酸性清洁剂易腐蚀器械,对精细的不锈钢外科器械建议使用弱碱性的清洁剂,PH值一般在7—10范围内为宜。
1 2 2 润滑剂使用不当或选用了劣质的润滑剂,致使器械润滑不到位。
器械关节部位每次开合都会产生摩擦,多次的硬摩擦,会将关节部位的氧化层或者镀层破坏,破坏处接触酸、碱、盐或者血液就会产生锈蚀,引起器械生锈。
1 2 3 除锈剂使用不当或使用劣质除锈剂。
除锈剂为酸性,使用过程中易腐蚀器械,应对生锈器械的局部进行涂擦除锈,不宜采用除锈剂浸泡器械,避免除锈剂对器械无锈部位的损伤,影响器械的使用寿命。
1 2 4 化学消毒液通常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如含氯消毒液、过氧乙酸、酸性电位水等,器械在化学消毒液中浸泡的时间必需严格控制,否则器械的铬层乃至铁质都可能受到氧化腐蚀。
1 3 器械本身的材质及新旧程度。
器械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器械表面处理不当,钝化层不均匀,甚至无钝化。
局部处理不到位,如关节部位、缝隙、管腔内部等,部分器械经长时间使用,关节部位的钝化层磨损严重,导致生锈。
亚光器械的生锈率远高于亮光器械。
1 4 环境因素
大气温度与湿度两者关联影响锈蚀。
气温高促使锈蚀加剧,尤其在潮湿的环境中,气温越高,锈蚀的速度越快。
在相对湿度低时,温度对锈蚀的影响还不明显,但当高于临界湿度时,随气温升高,锈蚀量急剧增大。
钢铁的临界湿度75%,当大气湿度高于临界湿度时,金属表面便出现水膜和水珠。
另外,如果大气与金属间有温差,则在温度低的金属表面形成冷凝水,也会导致生锈。
大气中的氧对金属锈蚀最为常见,而且随时随地都会发生。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空气中的污染颗粒,如烟雾、酸、碱、盐等也是腐蚀因素,而氯化物则被认为是腐蚀金属的主要因素。
2手术器械生锈的干预措施
2 1 做好手术器械使用后的清洗工作。
2 1 1 器械使用后及时进行高效清洗,将有机污染物对器械的影响降低到最大限度。
如果客观原因不能及时清洗的,应将器械应用多酶洗液进行保湿处理,防止有机污染物干涸后增加清洗难度和加速对器械的锈蚀。
2 1 2 在清洗器械时,严格按规程操作。
避免损伤器械的铬层,应使用损伤性小的专用清洗工具。
如软毛刷等,禁用硬毛刷、钢丝清洁球等清洁工具,并注意清洗操作的力度。
2 1
3 清洗关节型器械时,关节部位要完全打开,器械装载量适中,避免器械紧密叠压,便于清洗和漂洗。
2 1 4 搬运器械过程中要轻拿轻放,精密器械建议使用硅胶垫,避免器械相互碰撞。
2 1 5 超声波清洗时间5分钟为宜,不能超过10分钟。
管腔器械在超声清洗时需保证管腔内充满清洗液。
2 1 6 进行器械分拣时,需将有锈迹的器械取出进行单独处理,防止锈迹传染。
2 1 7 定期监测水质。
定期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用水质量,冲洗、洗涤、漂洗时应使用软水,终末漂洗、消毒时应使用纯化水。
2 2 正确使用清洗剂、润滑剂、除锈剂、消毒剂
2 2 1选用合适的多酶清洗剂,以中性多酶、碱性多酶为宜。
2 2 2器械清洗后一定要做好润滑保养工作,选用水溶性润滑剂,针对器械的关节、咬齿、缝隙等部位进行保养,管腔器械内部也要进行保养。
2 2
3 慎用,少用除锈剂,有针对性地除锈。
选用医用级的除锈剂,严禁用工业除锈剂处理器械,严格按使用说明书控制好器械除锈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只对器械有锈迹的部位进行除锈处理,不可将整件器械浸泡于除锈剂中,避免除锈剂对器械无锈部位的损伤。
除锈后的器械应用清水彻底漂洗,以去除除锈剂的残留,并应及时进行润滑处理,目的是在器械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避免器械二次生锈。
2 2 3做好器械的化学浸泡消毒操作,根据器械有机污染物的特点和污染程度,严格按消毒管理规范要求控制化学消毒液的浓度、温度和作用时间,禁止将器械长时间浸泡在化学消毒液中。
2 3 选择表面处理好,钝化层均匀的手术器械,尽量选用亮光器械,对已经达到使用寿命且使用性能达不到要求的器械进行报废处理。
2 4 器械的存放环境不佳也是造成锈蚀的原因之一。
调节消毒供应中心的温湿度使其保持相对恒定,使器械在干燥无尘的环境中存放。
器械包应规则放置,避免叠放,并分类存放,不能同化学药品放在一起。
3总结
手术器械的基础材质多为碳素钢(Fe),碳素钢在空气暴露下容易氧化锈蚀,为了防止器械生锈,生产商在碳素钢中添加了较高含量的铬元素,铬元素易于氧化,能在钢的表面迅速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与腐蚀介质隔离,是不锈钢防护的基本屏障。
对于各种手术器械来说,各种污垢、划伤、盐类、外来铁锈,都会破坏不锈钢的氧化膜,降低器械表面的耐腐蚀性,而易引起器械生锈。
因此,使用后的手术器械应尽早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器械清洗质量,而清洗除锈后的器械进行防锈润滑保养的处理,能保障器械在操作过程中的灵活性,延长手术器械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同时也能够保证提供合格的灭菌器械,是减少医院感染,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
作者简介:臧梦兰,大学本科学历,山东省淄博市消毒供应中心主管护师,从事护理工作三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