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器械生锈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69.83 KB
- 文档页数:2
外科手术室等常用医疗器械生锈的机理分析及处理方法医疗器械生锈机理分析清洁不完全,有机物腐蚀,自然氧化。
不锈钢的防锈主要是铬,铬就好像一层一层薄薄的膜,除了少量闲臵的器械长时间与空气接触所造成的自然氧化生锈外,最主要的生锈来自有机污染物血液脂肪蛋白质等所含的盐类与碘类附着在不锈钢的表面,这些污染物从开始接触不锈钢那一刹那,就开始破坏不锈钢表面这一层一层的铬,因此有了污染物的器械必须要尽快地去除,时间愈久所造成的破坏自然也就愈大。
干凅的有机污染物所造成的伤害更大,因为这些盐类没有了液体阻隔,直接与不锈钢接触,扩大了对不锈钢的伤害,同时也因为干凅会造成清洗困难,往往残留在器械或是内镜上,形成长时间的腐蚀,加上后续的高温高压消毒灭菌过程更加速了腐蚀作用,或是与戊二醛结合在内镜上堆积成黄色结晶体。
归根究底,生锈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清洁不完全,根据国外各类的文献规范表示,有三种情况会造成清洁不完全:不恰当的清洁剂。
没有经验的清洁手段器械本身设计复杂性。
当然避免了这三个原因的发生,并不代表可以100%的安心,因为更重要的是如何维持长时间符合上述要求的操作,这就需要观察与监督,但是如果一但发现有生锈的器械,就可以证明清洗的操作发生了瑕疵,甚至监督系统也出现了漏洞,此时应当以此三项为观察重点,找出操作环节上的缺失并加以改正,例如是否清洁剂选用错误,清洁操作人员有没有按章操作,器械是否适当分类等等。
如何避免器械生锈?使用后尽早清洗,多酶清洗,防锈处理,水质控制等。
因为当血液脂肪蛋白质与器械接触,腐蚀就已经开始,所以避免生锈的最上策就是尽快将有机污染物清除,如果已经生锈的器械,就要做除锈的处理,已经清洗与除锈的器械就应该要做防锈保养的处理,这样才是正确的保养器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带给病人安全的器械。
如何做到尽快把有机污染物清除呢?就是尽早清洗。
而第一步就是避免有机污染物凝固,或者称为干凅,因为血液脂肪蛋白质一旦凝固就会增加清洗的困难,同时污染物在器械上愈久自然对不锈钢的腐蚀也就愈大,加上清洗不完整而残留在器械上的污染物,经过高温高压消毒的过程,更加速了腐蚀的速度,也就是生锈。
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及干预措施发表时间:2015-11-16T16:18:56.2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作者:臧梦兰[导读]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山东淄博手术器械在清洗过程中,违章操作较普遍,如擦洗器械上干涸污染物时使用硬毛刷、钢丝清洁球等,导致器械铬层损伤。
臧梦兰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山东淄博 255000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手术器械生锈。
方法:通过对使用后的手术器械采取及时回收,高效清洗,正确使用清洗剂、润滑剂、除锈剂和清洗工具,选择防锈性能好,表面处理到位的器械。
结果:生锈器械明显减少。
结论:采取正确的预处理方法,及时回收彻底清洗,重视器械的维护与保养工作等干预措施有利于防止器械生锈。
关键词:手术器械生锈,原因分析,对策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种类多,使用频率高,部分器械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其轴节、齿槽和管腔壁等难以清洗的部位,常发生生锈的现象,不但会缩短器械的使用寿命,而且还有较大的医院感染隐患。
为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减少器械的损耗,通过分析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器械生锈。
1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1 1 器械清洗流程中处理不正确1 1 1 手术器械使用后未及时清洗且未做保湿处理器械使用后沾染大量血液或组织液类的有机污物未能及时清洗,血液中的氯化物和血红蛋白对手术器械表面造成即时腐蚀。
且干涸的有机污染物直接与不锈钢接触,加重了对不锈钢的损害。
同时器械上的有机污染物因为干涸造成清洗困难,形成长时间的腐蚀。
加上后续的高温高压消毒灭菌过程更加速了腐蚀作用。
1 12 器械清洗方法不正确手术器械在清洗过程中,违章操作较普遍,如擦洗器械上干涸污染物时使用硬毛刷、钢丝清洁球等,导致器械铬层损伤。
1 1 3 手工清洗时,忽视手术器械关节、咬齿、缝隙、管腔内壁等关键部位的清洗,清洗机清洗时关节型器械轴节处未全部打开,甚至处于闭锁状态,致使清洗不彻底。
【关键词】手术器械;锈蚀;防锈管理手术器械种类多,使用频率高,部分器械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其轴节和齿槽等部位常有生锈的现象,不但会缩短器械的使用寿命,而且还有较大的医院感染隐患[1]。
作者从事手术器械保养工作多年,对生锈器械的处理和预防器械生锈具有一定的经验,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1.1 清洗不彻底手术器械属关键性医疗器材,每次使用后都可能粘染大量的血液或组织液类的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中所含的盐类与碘类对铬层有一定的腐蚀破坏作用,时间愈久所造成的破坏自然也就愈大,在器械上干涸的有机污染物所造成的伤害更大,因为这些盐类没有了液体阻隔直接与不锈钢接触,扩大了对铬层的伤害,同时也因为干涸会造成清洗困难,往往残留在器械上,形成长时间的腐蚀,加上后续的高温高压消毒灭菌过程更加速了腐蚀作用。
据我们的统计,此类锈蚀占手术器械生锈总量的50%以上。
1.2 化学消毒液浸泡消毒不当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手术器械使用后通常都要在化学消毒液中进行浸泡消毒。
化学消毒液通常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如含氯消毒液、过氧乙酸、酸性电位水等,器械在化学消毒液中浸泡的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否则器械的铬层乃至铁质都可能受到氧化腐蚀。
事实上,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繁忙或责任心不强,常常将器械长时间浸泡在化学消毒液中,极容易造成器械短期使用后就锈蚀报废。
1.3 器械清洁方法不正确手术器械在清洁过程中(如清洗、擦拭等操作)应避免损伤铬层,须使用专用的工具和试剂,并且应严格按规程操作。
而在现实的器械清洁工作中,违章操作较普遍,如擦洗器械上干固污染物使用钢丝清洁球和硬毛刷,导致器械铬层被损伤;又如采用工业除锈剂对器械进行除锈,除锈后又未作有效的防锈处理,结果造成器械产生更严重的二次锈蚀乃至直接报废。
2 手术器械的防锈蚀管理2.1 防锈基本措施首先是做好手术器械使用后的清洗工作,器械使用后及时进行高效清洗,将有机物对器械的影响降低到最大限度,如果客观原因不能及时清洗的,应将器械浸泡在多酶清洗液或自来水中进行保湿处理,防止有机污染物干固后增加清洗难度和加速对器械的锈蚀;在清洗器械时严格使用损伤性小的清洗工具,如软毛刷,并注意清洗操作的力度,而且在清洗后的最后漂洗环节尽量采用去离子水(无氧化作用)[2 3]。
手术刀的防锈措施引言手术刀是医疗器械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其质量和安全性对于病患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手术刀作为一种经常使用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腐蚀和生锈的影响。
因此,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手术刀的防锈措施,以保证手术刀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1. 使用不锈钢材质为了防止手术刀产生锈蚀,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使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手术刀。
不锈钢具有抗氧化和耐腐蚀的特性,能够有效地防止手术刀产生锈蚀。
在选择手术刀时,应该选择由高质量不锈钢制成的手术刀,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锈蚀问题的发生。
2. 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手术刀在使用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体液和污物,如果不及时清洁和消毒,这些物质可能会导致手术刀生锈。
因此,定期进行手术刀的清洁和消毒非常重要。
清洁过程中应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并且需要通过充分冲洗来确保手术刀的彻底清洁。
在清洁后,还需要对手术刀进行干燥,保证其表面没有任何水分存在,防止手术刀发生锈蚀。
3. 储存环境的控制手术刀的储存环境也是防止手术刀锈蚀的关键因素之一。
应该确保手术刀储存的环境干燥、通风,并且远离湿气和腐蚀性物质。
在储存过程中,手术刀应该单独存放,避免与其他金属器械接触,以免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锈蚀。
如果手术刀长时间不用,还应该进行防潮处理,以确保其表面干燥。
4.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手术刀也是防止锈蚀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该定期检查手术刀的表面是否有锈迹,如果发现锈蚀问题应该及时处理。
对于轻微的锈蚀,可以使用特殊的清洁剂进行清洁和护理。
如果锈蚀情况较严重,应该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如修复或更换手术刀。
5. 培训医务人员除了以上的措施之外,培训医务人员也是防止手术刀锈蚀的重要环节。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手术刀的使用方法和保养知识,掌握正确的清洁和消毒步骤。
培训医务人员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地使用和维护手术刀,减少手术刀锈蚀的可能性。
结论手术刀是医疗手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手术刀使用过程中,防止手术刀生锈是非常重要的。
外科器械生锈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手术器械经多次使用后易发生锈蚀现象,在轴节、齿槽和管腔壁等难于清洗的部位更明显,轻则影响器械的使用性能,重则可引发医院感染或直接导致器械报废。
因此本文将器械生锈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医院资产质量,降低医院器械更新成本,减少院内感染风险的发生。
1 原因分析1.1有机污染物的影响血液、黏液及体液等离子含量较高的弱酸性物质容易对器械造成腐蚀。
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氯元素含量约占人体的0.12%,氯元素会强烈地侵蚀不锈钢,器械使用后,若未及时清洗会使器械不同程度生锈,加重对器械的腐蚀。
1.2水质的影响若水处理设备水质电导率大于15μs /cm,说明水中离子多,形成电解液,易生锈。
1.3化学物质的影响消毒剂的影响器械使用后通常在化学消毒液中浸泡消毒。
化学消毒液通常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会将不锈钢中的铁元素氧化为Fe2O3及Fe3O4,从而造成不锈钢的腐蚀。
而且,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下,不锈钢的主要成分铁元素会发生析氢腐蚀。
生理盐水的影响若器械在循环的过程中接触到生理盐水,由于其中大量氯元素的存在,会使得器械受到强烈腐蚀。
1.4外来锈物的影响对于没有生锈的器械,若长时间接触到生锈的物品,如清洗水槽、转运容器、其他器械等,也会被传染。
1.5环境因素大气温度与湿度两者关联影响金属锈蚀。
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大,气温高促使锈蚀加剧,尤其在潮湿环境中,气温越高,锈蚀速度越快。
1.8其他因素蒸汽质量不合格、清洗人员操作不规范、器械维护、保养不到位等2 解决措施2.1 正确的操作流程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流程严格遵循《医院消毒供应室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按照“分类一清洗一消毒一干燥一检查与保养一灭菌”流程进行。
归根结底,生锈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清洁不及时、不彻底,器械上残留的有机物,经过高温高压灭菌程序更加重了其腐蚀作用,而且清洗不彻底容易造成灭菌失败,因此应更加重视清洁。
手术器械锈蚀的原因分析与控制对策发表时间:2016-12-01T14:44:57.84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作者:张加丽赵孟磊何涛万青(通讯作者)[导读] 随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不断发展和卫生行业标准《WS310 -2012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的实施。
(昆明市中医医院消毒供应室;云南昆明650011)【摘要】目的:分析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变色、锈蚀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控制对策,保证器械的安全使用,以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医院资产质量,降低医院器械更新成本,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采取对日常使用的复用手术器械,进行分类清洗、除锈处理、润滑油保养、陈旧更换等规范流程进行器械的处理,对发生黑斑锈蚀的器械分析原因,实施环节把控措施。
结果:改进规范流程后,确保了器械的清洗质量,手术器械的处理后锈蚀明显消失,器械的清洁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提高了手术器械使用满意度。
结论:手术器械及时清除黑斑锈蚀,是保障手术器械清洁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手术器械;锈蚀原因;对策随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不断发展和卫生行业标准《WS310 -2012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的实施,,对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结果要求越来越高,器械的质量控制对保障医疗安全尤为重要,而器械的有效维护和保养成为医院管理者、消毒供应中心操作者及医院科室使用人员关注的焦点。
手术器械在使用后,从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的检查和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处理步骤,涉及到许多复杂循环操作过程,在器械的轴节、齿槽、管腔和缝隙等部位,会有变色锈蚀现象,对锈蚀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总结出器械发生变色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或减少器械锈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我院在手术器械使用管理中,从接收、清洗、保养、灭菌等环节分阶段进行流程环节把控,对部分器械未洗净,灭菌后的个别手术器械不够光洁,有器械锈蚀现象的器械进行规范处理。
一、降低手术器械生锈率(原因:手术器械经多次使用后易发生锈蚀现象,在轴节、齿槽和管腔壁等难于清洗的部位更明显,轻则影响器械的使用性能,重则可引发医院感染或直接导致器械报废[员]。
为了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减少对器械的损耗,我们通过分析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手术器械生锈。
)二、生锈率三、生锈器械种类和部位摇生锈器械种类主要是血管钳、卵圆钳、布巾钳、持针器,拔牙锤子、旁开口器,其中旁开口器较其他器械更易生锈。
器械生锈的部位是轴节、齿槽。
四、生锈原因1、预处理时手术器械用含氯消毒液浸泡2、预处理不及时3、预处理后器械未擦干4、回收器械转运不及时5、清洗不彻底:(1)清洁剂和除锈剂选择或配比不恰当(2)手工清洗操作不规范6、水质不符合要求7、器械维护、保养不到位8、手术器械的材质9、清洗、包装间环境的温湿度五、干预措施1、加强相关知识培训2、采取正确的预处理方法3、及时回收缩短器械污染的时间4、彻底清洗是控制锈蚀的关键5、重视器械的维护与保养6、注意选择有质量保证的手术器械7、调节环境温湿度8、加强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六、已生锈器械的处理:①将生锈器械取出后,单独处理;②针对锈迹的多少进行不同处理;③除锈后的器械必须进行充分的漂洗;④除锈后的器械必须进行到位的润滑保养;⑤未生锈的器械严禁进行除锈处理。
七、结论:防强于治!待到器械生锈后再去除锈,不如平时做好清洗每一步,除锈只能治标却不能治本。
(1) 从器械第一次投入使用开始,就紧抓术后处理的每一步;(2) 正确使用清洁剂和清洗工具;(3) 选择防锈性能好、表面处理到位的器械。
人事物方法。
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关键词】手术器械生锈;原因分析;对策在医院工作过程中, 手术器械属关键性医疗器械,它基础材质多为碳素钢(Fe),碳素钢在空气暴露下容易氧化锈蚀,为了防止器械生锈,生产商在其表面覆盖一层防锈功能和金属光泽度好铬,有效阻止器械的铁(Fe)原子与氧气接触,使器械可以重复安全使用;只有在铬层受到破坏后,器械才有生锈可能。
日常中除了少数闲置器械长时间与空气接触所造成自然氧化生锈外,最主要生锈来自有机污染物、血液、蛋白质等所含盐类与碘类附着在不锈钢表面,这些污染物从开始接触不锈钢的那一刹那,就开始破坏不锈钢表面这一层层的铬,器械就出现锈斑。
手术器械由于使用频率高, 部分器械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其轴节和齿槽等部位常有生锈的现象。
不但会缩短器械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存在较大的医院感染隐患【1】。
而在重复使用处理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是造成器械铬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2】。
1 器械生锈原因1.1 器械使用后没能及时冲洗,血液中的氯化钠和血红蛋白对手术器械表面造成即时腐蚀。
1.2 使用后器械没有及时回收,导致器械暴露于空气中过久,引起氧化生锈。
1.3 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生理盐水以防止血液凝固,生理盐水中氯离子对器械造成腐蚀。
1.4 在器械处理过程中,纯水氯含量过高或冲洗不干净具有腐蚀性。
1.5 清洗不彻底:器械使用后都可能沾染大量的血液或组织液类的有机污染物,血液中含有血色素,是铁的化合物。
血液中还有氯化钠,它对所有的不锈钢都是强烈的侵蚀化合物。
这两种物质一旦接触器械,都会马上开始造成侵蚀。
同时器械上有机污染物因为干沽造成清洗困难,形成长时间的腐蚀,后续的高温高压灭菌过程更加速了腐蚀作用。
据统计,此类腐蚀占手术器械生锈总量的50%以上【3】。
1.6 器械清洗方法不正确:在现实操作中,违规操作比较普遍,如擦洗器械上干涸污染物时使用钢丝球或硬毛刷,导致器械铬层被损伤;再就是在使用除锈剂进行除锈后,又未做有效的防锈处理,结果造成器械产生更严重二次锈蚀乃至报废【4】。
手术器械锈蚀原因分析及防锈措施目的:分析复用手术器械变色,锈蚀原因,制定解决措施,保证器械的安全使用,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采用对日常使用的复用手术器械进行分类清洗,除锈处理,润滑保养,陈旧更换等规范流程进行器械处理,对发生黑斑锈蚀的器械分析原因,实施防锈措施。
结果:锈渍明显消失,器械恢复一定光泽,提高手术器械使用满意度。
结论:手术器械及时清除黑斑除锈,规范的清洗和保养是保障手术器械清洁质量的关键。
标签:手术器械;锈蚀原因;防锈措施手术器械使用后进行彻底清洁处理,去除附着在上面地血液、黏液、体液等有机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重视,手术器械清洁处理方法不断地进行改进。
但因手术器械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使用频率高等因素,部分器械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其轴节和齿槽等部位常出现生锈现象,这不仅会缩短器械的使用寿命,而且存在着较大的医院感染隐患,因此锈蚀乃是影响消毒与灭菌效果的主要原因。
1 现状调查我院在手术器械使用管理中,从接收、清洗、保养、灭菌等环节分阶段进行流程环节把控,对部分器械未洗净,灭菌后个别手术器械不够光洁,以及器械有变色锈蚀现象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解决措施规范处理。
2 器械锈蚀原因2.1 清洗不彻底手术器械每次使用后可能沾染大量的血液、组织液等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中所含的盐类与碘类对铬层有一定的腐蚀破坏作用。
器械使用后若未及时擦去血迹或清洗,使用之后预处理不及时,会加重器械的腐蚀,出现器械黑斑锈迹,使器械出现不同程度的生锈。
器械表面的有机污染物残留中所含的盐类与碘类附着在不锈钢的表面,腐蚀器械的金属铬层,污染越久所造成的破坏越大,干涸有机污染物所造成的损害更大,造成清洗困难。
尤其在器械的轴节、齿轮、管腔内壁、缝隙等难以清洗的部位更容易发生腐蚀现象。
据统计,此类腐蚀占手术器械生锈总量50%以上?〔1〕2.2 化学消毒液浸泡消毒不当特殊感染手术器械处理使用的含氯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对器械腐蚀较大,含氯消毒剂会将不锈钢中的铁元素氧化成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使不锈钢腐蚀。
手术器械锈蚀原因分析及环节质量控制措施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器械锈蚀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分析手术器械锈蚀的原因,提出环节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锈蚀主要由氧化、酸碱作用和湿度等多种因素引起。
其次,提高器械材质的抗锈蚀性能、加强清洗消毒工艺、优化贮存条件是关键的质量控制措施。
通过系统性的监测和评估,可以更好地保证手术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手术器械;锈蚀原因;环节质量;控制措施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器械在医疗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手术器械锈蚀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手术器械锈蚀不仅影响其使用寿命,还可能导致手术感染和患者安全风险。
因此,深入探究手术器械锈蚀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分析氧化、酸碱作用和湿度等因素引起的手术器械锈蚀原因,并就材质性能提升、清洗消毒工艺改进和贮存条件优化等方面提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手术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原因分析手术器械锈蚀手术器械锈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氧化作用是常见的引起锈蚀的原因之一。
当手术器械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时,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层,进而导致器械的锈蚀。
酸碱作用也是引起锈蚀的重要因素。
当手术器械接触到强酸或强碱溶液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器械表面的保护层,加速锈蚀的发生。
湿度也会对手术器械的锈蚀产生影响。
高湿度环境下,水分可以与氧气和其他物质反应,加速器械的腐蚀和锈蚀。
手术器械锈蚀是氧化、酸碱作用和湿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了解这些原因对于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环节质量控制措施2.1.提高器械材质的抗锈蚀性能为了提高手术器械的抗锈蚀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具有良好抗锈蚀性能的材质作为手术器械的制造材料,如不锈钢、钛合金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有效防止氧化和腐蚀的发生。
医疗器械腐蚀的主要原因及处理原则一、定义:金属(通常是铁)由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或者是被水中的氧元素侵蚀而生成红色氧化物的过程,称作为腐蚀。
二、种类:表面腐蚀、外来腐蚀、摩擦腐蚀、点状腐蚀和应力裂纹腐蚀。
(一)表面腐蚀1.概念及主要原因由于与湿气、冷凝水、血液残留或酸性/碱性液体长时间接触,而造成手术器械表层开始出现红色到红棕色,斑点状或片状腐蚀的现象通常称为表面腐蚀。
2.危害表面腐蚀如不做合适的处理则会进一步发展称为点状腐蚀和应力裂纹腐蚀。
3.处理原则清洁润滑(二)外来腐蚀1.概念及主要原因当生锈的器械或设备上的锈(硫松的氧化铁),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另一个没有生锈的器械表面时,凹凸不平、易吸收水分的氧化铁颗粒会在器械表面营造处一个潮湿的环境,不锈钢表面的氧化铬钝化层会因此收到破坏,从而使器械表面及内部开始形成新的腐蚀。
2.危害外来腐蚀如不做合适的处理则会进一步发展称为点状腐蚀和应力裂纹腐蚀。
3.处理原则清洁润滑或专业维修机构处理;更换(三)摩擦腐蚀1.概念及主要原因润滑不足或夹带杂物,导致其使用活动时金属面与金属面直接相互摩擦,从而造成金属面的严重磨损并损坏表面钝化层。
2.危害不做合适的处理则会进一步发展,并严重影响器械的正常使用(如手术剪无法正常剪切)。
3.处理原则初期——润滑保养;严重——专业处理。
(四)点状腐蚀1.概念及主要原因手术器械表面出现针孔状的黑色小洞。
2.危害易藏有细菌和细菌芽孢,因此存在卫生学的风险;降低器械的金属机械强度。
3.处理原则及时更换;原因排查(五)应力裂纹腐蚀1.概念存在有腐蚀情况(通常为点状腐蚀)的手术器械因为施加应力的原因,在原有的腐蚀点处出现裂纹或断裂的情况,称为应力裂纹腐蚀。
2.危害手术器械功能的完全丧失;术中器械残片的脱落。
3.处理原则必须立即更换,以避免在术中产生意外风险。
不锈钢医疗器械生锈的原因分析与质量控制对策发表时间:2016-01-19T13:53:09.780Z 来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晓玲[导读] 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全院重复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物的消毒灭菌和一次性物品供应[1],常被比喻为医院的“心脏”。
(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陕西,延安,716000)【摘要】随着卫生行业标准《WS310-2009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的实施, 对不锈钢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越来越重视,但器械生锈仍是一个棘手问题,如何做到防锈及有效维护和保养是护理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作者通过分析不锈钢医疗器械生锈的原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生锈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最大程度提高其耐腐蚀性,降低器械报废率,减少医院感染风险。
【关键词】不锈钢医疗器械生锈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A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全院重复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物的消毒灭菌和一次性物品供应[1],常被比喻为医院的“心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
器械生锈是工作中常见的现象,是一个极具挑战的棘手问题,它好像给器械表面的微生物穿上了“盔甲”,极易藏污纳垢不易清洗,妨碍微生物与灭菌介质接触,导致灭菌失败,造成医院感染暴发及患者群死群伤等,使器械损坏,如何做到防锈是护理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作者通过分析生锈原理,对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提高其耐腐蚀性,降低器械报废率,提高医疗质量。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不锈钢医疗器械生锈的原理[2]医疗器械为不锈钢材质,是一种合金,其耐腐蚀性主要是因为添加了较高含量的Cr元素,防锈能力以含铬量的多少而定,含铬量越低越容易生锈,铬元素含量达到大于12%与镍元素共同作用才能真正防腐蚀,好的不锈钢Cr 含量一般都要超过15%,Cr元素易于氧化,能在钢的表面迅速形成致密的 Cr2O3钝化膜,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主要依靠表面覆盖的这一层极薄的(约 1mm)致密的钝化膜,钝化膜与腐蚀介质隔离,是防护的基本屏障。
手术器械生锈原因及处理方法山东新华医疗感控事业部市场部思考:器械生锈,谁的错???清洗机?清洗液?润滑剂?主讲内容一、器械生锈原因及对策二、器械生锈处理方法含氯消毒剂碘伏血液装载方式器械材质生锈一、器械生锈原因及对策清洗耗材和工具预处理一、器械生锈原因及对策1. 预处理——临床科室1)手术器械使用后,表面沾染大量血液等污染物,未经任何处理。
血是咸的!血液中含有大量无机盐(氯化钠)。
如果长时间与器械表面接触,就会产生腐蚀。
如何避免?①术后器械应简单冲洗,并密封下送CSSD;②如不具备冲洗条件,建议及时密封下送CSSD;③也可使用专用保湿剂进行保湿处理,并密封下送CSSD 。
2. 预处理——消毒供应中心1)器械沾染污垢量大,且已凝结干涸,未进行预浸泡直接放入清洗设备中清洗。
2)机洗前器械表面已经生锈,未进行有效除锈,锈是会“传染”的,这样会导致未生锈的器械生锈。
如何避免?1)污垢量大的的器械应先用含酶清洗剂预浸泡,然后机洗。
2)对污染器械进行分类时,一定要把已经生锈的器械进行单独处理;将碳钢片浸泡在45℃的清洗剂稀释液中,观察碳钢片的变化。
潮湿环境中碳钢片极易生锈!3. 清洗剂M品牌L品牌浸泡10分钟M 品牌R 品牌浸泡17小时M 品牌R 品牌未处理空白新华B品牌M品牌L品牌清洗剂对于器械安全影响很大。
4. 消毒剂碘伏、含氯消毒剂、酸化水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对不锈钢器械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WS 310.2规范要求通常情况下遵循先洗后消的原则;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可重复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用消毒剂浸泡,其他器械不需要消毒剂进行预处理。
如何避免?1) 及时将器械表面的氯、碘冲洗干净;2) 含氯、含碘消毒剂谨慎使用。
(HIV、甲肝、乙肝?)5.润滑剂我们以为纯水很安全,然而??安全!并非所有的润滑剂都能防锈!危险!6. 清洗工具清洗工具使用不当,直接用去污粉、钢丝球及硬质刷子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刷洗。
手术器械生锈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摘要】手术器械的锈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轻则影响器械的使用性能,重则可引发医院感染或直接导致器械报废[1]。
为了保障医疗安全,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0年5月开始实行手——供一体化。
通过对器械锈蚀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后,手术器械的锈蚀现象得到明显改善,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手术器械锈蚀原因干预对策1 一般资料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与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所处理的器械数及器械锈蚀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器械锈蚀发生率的比较由上表可以看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后,器械锈蚀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2 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2.1 气温与湿度大气温度与湿度两者关联影响金属锈蚀,大气的水蒸气含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大,气温高锈蚀加剧,尤其在潮湿的环境里,气温越高,锈蚀速度越快。
另外,如果大气与金属之间有温差,则在温度低的金属表面形成冷凝水,也易导致锈蚀。
应对方法:首先通过调温系统进行除湿和通风换气改善手术器械预处理间的温湿度,使其达到相对恒定的温湿度。
其次不用塑料袋存放器械以免造成人为小环境湿度大而加快锈蚀。
2.2 化学因素很多资料报道认为酸、碱、盐是致器械锈蚀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氯化物更是腐蚀器械的死敌。
最初手术室对使用后的器械的预处理是由洗手护士在手术结束后就手术台上的湿盐水纱布擦拭去掉器械表面的血液,污染较重的器械用1000㎎/L的含氯剂浸泡,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回收器械时发现锈蚀现象比较严重。
应对方法:器械保湿用自来水冲去表面的污物,然后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由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回收后处理,污染重的器械用1:500的多酶液浸泡5—10分钟后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有专业人员回收后处理,除规范要求进行消毒预处理特殊处理的特殊感染器械外,其余均不用消毒剂做预处理。
2.3 接触血液血液中含有血色素,是铁的化合物,血液中还含有氯化钠,它对所有的不锈钢器械都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这两种物质一旦接触器械,都会马上造成腐蚀,所以手术器械下台后应尽可能及时处理,放置时间越久,器械被腐蚀生锈越严重,处理成本也就会越高[2]。
器械生锈的常见原因器械生锈是由于金属表面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一种氧化物。
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在湿度高的环境中更为明显。
以下是器械生锈的常见原因:首先,湿度是器械生锈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器械暴露在高湿度的环境中时,空气中的水分会吸附到金属表面上,形成一个湿润的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氧气与金属之间的反应速度会加快,从而加速了器械的生锈过程。
其次,氧气是器械生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常温和常压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四分之一。
当金属表面与氧气接触时,金属中的电子会与氧气分子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通常是氧化物或氢氧化物,通常被称为锈。
金属的种类也会对器械生锈起到影响。
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其对氧气和水分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例如,铁和钢是常见的易锈金属,而铝和不锈钢则相对不易生锈。
此外,金属表面的处理和涂层也会影响器械是否容易生锈。
例如,经过抛光处理的金属表面通常更光滑,并且更不容易吸附湿气。
此外,钢铁制品经过镀锌处理后,外表层会形成一层锌层,能够有效地防止金属的氧化反应。
使用条件也是影响器械生锈的重要因素。
例如,当器械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时,器械的表面会被湿气浸湿,从而导致锈的产生。
此外,当器械暴露在盐水或含有酸性物质的环境中时,这些物质与金属发生反应,从而加速了器械的生锈过程。
最后,存放方式也会影响器械生锈。
如果器械未经妥善包装和储存,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就会增加器械生锈的风险。
因此,在存放器械时,应尽量选择干燥通风的地方,并采取适当的包装措施,以防止器械受到湿气和其他腐蚀因素的侵蚀。
总结起来,器械生锈的主要原因包括湿度、氧气、金属种类、金属表面处理和涂层、使用条件以及存放方式等因素。
了解这些原因对于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预防和减少器械的生锈非常重要。
因此,在使用和保养器械时,应当注意这些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器械的生锈。
手术器械生锈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发表时间:2013-05-09T14:47:23.8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梁菡罗瑜杨丁
[导读] 手术器械的锈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轻则影响器械的使用性能,重则可引发医院感染或直接导致器械报废
梁菡罗瑜(通讯作者)杨丁(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四川南充 637000)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022-02
【摘要】手术器械的锈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轻则影响器械的使用性能,重则可引发医院感染或直接导致器械报废[1]。
为了保障医疗安全,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0年5月开始实行手——供一体化。
通过对器械锈蚀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后,手术器械的锈蚀现象得到明显改善,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手术器械锈蚀原因干预对策
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与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所处理的器械数及器械锈蚀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器械锈蚀发生率的比较
由上表可以看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后,器械锈蚀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2 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2.1 气温与湿度
大气温度与湿度两者关联影响金属锈蚀,大气的水蒸气含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大,气温高锈蚀加剧,尤其在潮湿的环境里,气温越高,锈蚀速度越快。
另外,如果大气与金属之间有温差,则在温度低的金属表面形成冷凝水,也易导致锈蚀。
应对方法:首先通过调温系统进行除湿和通风换气改善手术器械预处理间的温湿度,使其达到相对恒定的温湿度。
其次不用塑料袋存放器械以免造成人为小环境湿度大而加快锈蚀。
2.2 化学因素
很多资料报道认为酸、碱、盐是致器械锈蚀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氯化物更是腐蚀器械的死敌。
最初手术室对使用后的器械的预处理是由洗手护士在手术结束后就手术台上的湿盐水纱布擦拭去掉器械表面的血液,污染较重的器械用1000㎎/L的含氯剂浸泡,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回收器械时发现锈蚀现象比较严重。
应对方法:器械保湿用自来水冲去表面的污物,然后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由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回收后处理,污染重的器械用1:500的多酶液浸泡5—10分钟后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有专业人员回收后处理,除规范要求进行消毒预处理特殊处理的特殊感染器械外,其余均不用消毒剂做预处理。
2.3 接触血液
血液中含有血色素,是铁的化合物,血液中还含有氯化钠,它对所有的不锈钢器械都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这两种物质一旦接触器械,都会马上造成腐蚀,所以手术器械下台后应尽可能及时处理,放置时间越久,器械被腐蚀生锈越严重,处理成本也就会越高[2]。
处理方法:新鲜的血液用自来水冲洗。
表面凝固的新鲜血液多酶液浸泡5—10分钟再进行处理。
2.4 潮湿的表面
手术器械经过清洗、消毒过程后,必须保持不锈钢表面的干燥,一旦残留的氺膜吸收空气中的有害化合物,如常见的氯化物,立刻形成化学电解液,氧化膜保护层被破坏,失去保护的钢材裸露于空气,氧化作用立刻进行,器械就开始“生锈”了。
处理方法:手术器械清洗后必须保持干燥。
机械器械自动完成干燥功能,官腔器械必须先用高压气枪干燥,再用医用干燥柜干燥,手工器械的器械也必须经过医用干燥柜干燥。
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干燥时间要充分,卸载后放置于条件适宜的无菌物品存放间内。
2.5 表面缺乏保护
手术器械的关节咬合处无疑是需要保护的表面,无论是人工或机器的自动上油,目的都非常明确,第一是隔绝器械表面与易致器械锈蚀的物质接触,第二润滑器械接触部位,减少机械磨损。
处理方法:全自动清洗机机械清洗的器械完成上油功能。
手工清洗的器械放置于超声波煮沸上油槽内完成消毒及上油功能后再放置于医用干燥柜内干燥,以使润滑油附着在器械的表面。
2.6 表面磨损
手术器械的咬合关节处是两个表面接触最紧密的部位,每操作一次,两个表面的机械磨损就会增加一次,即氧化膜保护层就破坏一次,保护层一旦被破坏,器械就会腐蚀生锈。
另外清洗方法不当,血液干涸清洗难度大,直接用刷子或钢丝球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的刷洗,也易致氧化膜保护层破坏产生锈蚀。
处理方法:向设备科建议一定要购买不锈钢等级合格的手术器械。
采购器械时一定要对器械的关节、咬合面的工艺质量把关,选择工艺质量好的器械,可减少氧化膜的破坏作用。
血液干涸,用多酶液浸泡5—10分钟,用软毛刷在液面下轻轻刷洗即可,禁止用钢丝球作为清洗工具。
2.7 铁锈的传染
当生锈的表面接触另一个表面时,“锈” 也就是脆性的红色氧化铁会粘附到光滑的表面,这时候的“锈”仅仅是污渍,如果立刻用布擦拭,“锈”可以去除,但不立刻去除而和其他的器械放置在一起清洗,经过清洗、高温干燥,则会导致同一清洗程序的所有器械会出现锈锈迹斑斑,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铁锈的“传染”[3]。
处理方法:分拣出已经有锈迹的器械单独处理,针对锈迹的多少进行不同的处理。
除锈后的器械必须进行充分的漂洗,并且进行充分
的润滑保养。
未生锈的器械严禁进行除锈处理。
3 小结
手术室要注重使用后器械的预处理及保存条件,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人员要对回收的器械进行合理的分类及正确的处理,包装间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做好查对工作,不合格的器械绝不进行包装,使用人员要严格检查无菌物品的包装质量,发现锈蚀的器械不能使用。
总之,造成手术器械锈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只有对造成器械锈蚀的关键环节进行很好的控制和管理,注重每个环节的质量评价,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控制,才能提供出合格的手术器械,确保病人安全,做好院感防控的“心脏”作用。
参考文献
[1]于翠香,梁云霞,吴可平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及实施效果[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6,46(7):660-661.
[2]王风勤.医疗器械清洗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7,24(5)478—479.
[3]陈红平.不锈钢器械生锈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