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外科手术室等常用医疗器械生锈的机理分析及处理方法医疗器械生锈机理分析清洁不完全,有机物腐蚀,自然氧化。
不锈钢的防锈主要是铬,铬就好像一层一层薄薄的膜,除了少量闲臵的器械长时间与空气接触所造成的自然氧化生锈外,最主要的生锈来自有机污染物血液脂肪蛋白质等所含的盐类与碘类附着在不锈钢的表面,这些污染物从开始接触不锈钢那一刹那,就开始破坏不锈钢表面这一层一层的铬,因此有了污染物的器械必须要尽快地去除,时间愈久所造成的破坏自然也就愈大。
干凅的有机污染物所造成的伤害更大,因为这些盐类没有了液体阻隔,直接与不锈钢接触,扩大了对不锈钢的伤害,同时也因为干凅会造成清洗困难,往往残留在器械或是内镜上,形成长时间的腐蚀,加上后续的高温高压消毒灭菌过程更加速了腐蚀作用,或是与戊二醛结合在内镜上堆积成黄色结晶体。
归根究底,生锈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清洁不完全,根据国外各类的文献规范表示,有三种情况会造成清洁不完全:不恰当的清洁剂。
没有经验的清洁手段器械本身设计复杂性。
当然避免了这三个原因的发生,并不代表可以100%的安心,因为更重要的是如何维持长时间符合上述要求的操作,这就需要观察与监督,但是如果一但发现有生锈的器械,就可以证明清洗的操作发生了瑕疵,甚至监督系统也出现了漏洞,此时应当以此三项为观察重点,找出操作环节上的缺失并加以改正,例如是否清洁剂选用错误,清洁操作人员有没有按章操作,器械是否适当分类等等。
如何避免器械生锈?使用后尽早清洗,多酶清洗,防锈处理,水质控制等。
因为当血液脂肪蛋白质与器械接触,腐蚀就已经开始,所以避免生锈的最上策就是尽快将有机污染物清除,如果已经生锈的器械,就要做除锈的处理,已经清洗与除锈的器械就应该要做防锈保养的处理,这样才是正确的保养器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带给病人安全的器械。
如何做到尽快把有机污染物清除呢?就是尽早清洗。
而第一步就是避免有机污染物凝固,或者称为干凅,因为血液脂肪蛋白质一旦凝固就会增加清洗的困难,同时污染物在器械上愈久自然对不锈钢的腐蚀也就愈大,加上清洗不完整而残留在器械上的污染物,经过高温高压消毒的过程,更加速了腐蚀的速度,也就是生锈。
不锈钢手术器械生锈的分析1 什么叫不锈钢?在铁中加入铬或镍,在铁上会形成一层薄薄的、不易发生作用的皮膜,覆盖表面。
这层不易发生作用的膜,是一种氧化膜。
它会紧紧地覆盖在钢的表面,即使钢表面和空气中的氧接触,也不会发生任何反应。
换句话说,这层由氧化物形成的一片紧密的膜,隔绝了氧。
有时根据不同的用途,还会加入钼等不同的元素。
所有的钢材都会生锈,关键决定于保护性氧化膜的材料和质量。
因为某些钢材由于含有高于13%的铬,所以具有比一般钢材高得多的抗锈能力,这时称之为不锈钢。
根据氧化膜的材料和质量不同,不锈钢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详见附录1)2不锈钢“不生锈”的原因铁生锈是因为它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脆性的红色氧化铁。
不锈钢耐腐蚀,即“不生锈”是因为表面有一层富铬氧化膜。
下为示意图:3 手术器械是什么“不锈钢”?中,防止不锈钢生锈的主要是铬,铜,钼和镍。
(详见附录2)。
医疗器械为保持高硬度及锋利,多采用仅含13%Cr的不锈钢作为材料,但却相对容易生锈。
4 造成金属生锈的外部主要因素:(1)大气相对湿度在相同温度下,大气的水蒸气含量与其水蒸气饱和含量的百分比,叫做相对湿度。
在某一相对湿度以下,金属锈蚀速度很小,而高于这一相对湿度后,锈蚀速度陡然增加。
这一相对湿度称为临界湿度。
很多金属的临界湿度在50%一80%之间,钢铁约是75%。
大气相对湿度对金属锈蚀的影响最大。
当大气湿度高于临界湿度后,金属表面便出现水膜或水珠,若是大气中含有的有害杂质溶解于水膜、水珠,即成电解液,加剧锈蚀。
(2)气温与湿度大气温度与湿度两者关联影响金属锈蚀。
这有以下一些主要情况:第一,大气的水蒸气含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大;第二,气温高促使锈蚀加剧,尤其在潮湿环境里,气温越高,锈蚀速度越快。
在相对湿度低时,温度对锈蚀的影响还不太明显,但在高于临界湿度时,随着气温升高,锈蚀量急剧增大。
另外,如果大气与金属间有温差,则在温度低的金属表面形成冷凝水、也导致金属生锈。
手术器械锈蚀的原因分析与控制对策发表时间:2016-12-01T14:44:57.84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作者:张加丽赵孟磊何涛万青(通讯作者)[导读] 随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不断发展和卫生行业标准《WS310 -2012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的实施。
(昆明市中医医院消毒供应室;云南昆明650011)【摘要】目的:分析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变色、锈蚀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控制对策,保证器械的安全使用,以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医院资产质量,降低医院器械更新成本,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采取对日常使用的复用手术器械,进行分类清洗、除锈处理、润滑油保养、陈旧更换等规范流程进行器械的处理,对发生黑斑锈蚀的器械分析原因,实施环节把控措施。
结果:改进规范流程后,确保了器械的清洗质量,手术器械的处理后锈蚀明显消失,器械的清洁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提高了手术器械使用满意度。
结论:手术器械及时清除黑斑锈蚀,是保障手术器械清洁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手术器械;锈蚀原因;对策随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不断发展和卫生行业标准《WS310 -2012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的实施,,对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结果要求越来越高,器械的质量控制对保障医疗安全尤为重要,而器械的有效维护和保养成为医院管理者、消毒供应中心操作者及医院科室使用人员关注的焦点。
手术器械在使用后,从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的检查和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处理步骤,涉及到许多复杂循环操作过程,在器械的轴节、齿槽、管腔和缝隙等部位,会有变色锈蚀现象,对锈蚀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总结出器械发生变色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或减少器械锈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我院在手术器械使用管理中,从接收、清洗、保养、灭菌等环节分阶段进行流程环节把控,对部分器械未洗净,灭菌后的个别手术器械不够光洁,有器械锈蚀现象的器械进行规范处理。
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关键词】手术器械生锈;原因分析;对策在医院工作过程中, 手术器械属关键性医疗器械,它基础材质多为碳素钢(Fe),碳素钢在空气暴露下容易氧化锈蚀,为了防止器械生锈,生产商在其表面覆盖一层防锈功能和金属光泽度好铬,有效阻止器械的铁(Fe)原子与氧气接触,使器械可以重复安全使用;只有在铬层受到破坏后,器械才有生锈可能。
日常中除了少数闲置器械长时间与空气接触所造成自然氧化生锈外,最主要生锈来自有机污染物、血液、蛋白质等所含盐类与碘类附着在不锈钢表面,这些污染物从开始接触不锈钢的那一刹那,就开始破坏不锈钢表面这一层层的铬,器械就出现锈斑。
手术器械由于使用频率高, 部分器械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其轴节和齿槽等部位常有生锈的现象。
不但会缩短器械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存在较大的医院感染隐患【1】。
而在重复使用处理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是造成器械铬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2】。
1 器械生锈原因1.1 器械使用后没能及时冲洗,血液中的氯化钠和血红蛋白对手术器械表面造成即时腐蚀。
1.2 使用后器械没有及时回收,导致器械暴露于空气中过久,引起氧化生锈。
1.3 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生理盐水以防止血液凝固,生理盐水中氯离子对器械造成腐蚀。
1.4 在器械处理过程中,纯水氯含量过高或冲洗不干净具有腐蚀性。
1.5 清洗不彻底:器械使用后都可能沾染大量的血液或组织液类的有机污染物,血液中含有血色素,是铁的化合物。
血液中还有氯化钠,它对所有的不锈钢都是强烈的侵蚀化合物。
这两种物质一旦接触器械,都会马上开始造成侵蚀。
同时器械上有机污染物因为干沽造成清洗困难,形成长时间的腐蚀,后续的高温高压灭菌过程更加速了腐蚀作用。
据统计,此类腐蚀占手术器械生锈总量的50%以上【3】。
1.6 器械清洗方法不正确:在现实操作中,违规操作比较普遍,如擦洗器械上干涸污染物时使用钢丝球或硬毛刷,导致器械铬层被损伤;再就是在使用除锈剂进行除锈后,又未做有效的防锈处理,结果造成器械产生更严重二次锈蚀乃至报废【4】。
除锈剂在器械保养中的应用医疗器械种类多,使用频率高,通常都具有精度高和价格贵等特点。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优劣是控制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器械生锈后不仅会严重影响灭菌效果,造成疾病传播,并且也会降低器械精度,容易提前报废,不利于医院管理和降低医疗成本。
因此,对待器械的生锈管理应标本兼治,重点做好防锈措施和锈蚀后除锈措施。
1 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1.1清洗不彻底。
手术器械多为重复使用,每次使用后都可能沾染大量的血液或组织类的有机污染物(血液、黏液、分泌物等),如不能及时处理腐蚀器械表面的铬层,时间越久所造成的破坏性自然也就越大,同时也因为干涸会造成清洗困难,往往残留在器械上,形成长时间的腐蚀,后续的高温高压消毒灭菌过程更加速了腐蚀作用。
1.2器械清洗方法不正确。
手术器械在清洗过程中应避免损伤铬层,须使用专用的工具和试剂,并且应严格按规程操作。
而在现实的器械清洗工作中,违章操作较普遍,如擦洗器械上干涸污染物使用钢丝和硬毛刷,导致器械铬层被损伤;又如采用工业除锈剂(柠檬酸、氢氟酸)对器械进行除锈,或除锈剂浓度配比不合适,结果造成器械产生更严重的二次锈蚀乃至直接报废。
1.3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不当化学消毒液通常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如含氯消毒液,过氧乙酸等,器械在化学消毒剂中浸泡的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否则器械的铬层甚至器械的主体材料都可能受到氧化腐蚀。
1.4器械润滑方法不当传统的器械保养采用的液体石蜡润滑防锈的方法,但液体石蜡是非水溶性的,蒸汽不宜穿透,灭菌时对器械表面附着的微生物起到隐蔽和保护作用。
2 除锈方法我科使用的是美国“鲁沃夫”速洁汰除锈剂。
鲁沃夫速洁汰除锈剂主要成分是磷酸,属于温和的弱酸性洗涤剂,通过氧化还原的原理除锈,不会对不锈钢本身产生损伤与腐蚀,通过浸泡法就可以轻松去除器械表面的各种锈渍、斑点。
现将使用方法介绍如下:1)将经过清洗后的器械(轴节要充分打开)直接浸泡于1:7速洁汰除锈剂2-10分钟。
手术器械锈蚀原因分析及防锈措施目的:分析复用手术器械变色,锈蚀原因,制定解决措施,保证器械的安全使用,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采用对日常使用的复用手术器械进行分类清洗,除锈处理,润滑保养,陈旧更换等规范流程进行器械处理,对发生黑斑锈蚀的器械分析原因,实施防锈措施。
结果:锈渍明显消失,器械恢复一定光泽,提高手术器械使用满意度。
结论:手术器械及时清除黑斑除锈,规范的清洗和保养是保障手术器械清洁质量的关键。
标签:手术器械;锈蚀原因;防锈措施手术器械使用后进行彻底清洁处理,去除附着在上面地血液、黏液、体液等有机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重视,手术器械清洁处理方法不断地进行改进。
但因手术器械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使用频率高等因素,部分器械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其轴节和齿槽等部位常出现生锈现象,这不仅会缩短器械的使用寿命,而且存在着较大的医院感染隐患,因此锈蚀乃是影响消毒与灭菌效果的主要原因。
1 现状调查我院在手术器械使用管理中,从接收、清洗、保养、灭菌等环节分阶段进行流程环节把控,对部分器械未洗净,灭菌后个别手术器械不够光洁,以及器械有变色锈蚀现象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解决措施规范处理。
2 器械锈蚀原因2.1 清洗不彻底手术器械每次使用后可能沾染大量的血液、组织液等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中所含的盐类与碘类对铬层有一定的腐蚀破坏作用。
器械使用后若未及时擦去血迹或清洗,使用之后预处理不及时,会加重器械的腐蚀,出现器械黑斑锈迹,使器械出现不同程度的生锈。
器械表面的有机污染物残留中所含的盐类与碘类附着在不锈钢的表面,腐蚀器械的金属铬层,污染越久所造成的破坏越大,干涸有机污染物所造成的损害更大,造成清洗困难。
尤其在器械的轴节、齿轮、管腔内壁、缝隙等难以清洗的部位更容易发生腐蚀现象。
据统计,此类腐蚀占手术器械生锈总量50%以上?〔1〕2.2 化学消毒液浸泡消毒不当特殊感染手术器械处理使用的含氯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对器械腐蚀较大,含氯消毒剂会将不锈钢中的铁元素氧化成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使不锈钢腐蚀。
手术器械锈蚀原因分析及环节质量控制措施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器械锈蚀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分析手术器械锈蚀的原因,提出环节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锈蚀主要由氧化、酸碱作用和湿度等多种因素引起。
其次,提高器械材质的抗锈蚀性能、加强清洗消毒工艺、优化贮存条件是关键的质量控制措施。
通过系统性的监测和评估,可以更好地保证手术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手术器械;锈蚀原因;环节质量;控制措施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器械在医疗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手术器械锈蚀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手术器械锈蚀不仅影响其使用寿命,还可能导致手术感染和患者安全风险。
因此,深入探究手术器械锈蚀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分析氧化、酸碱作用和湿度等因素引起的手术器械锈蚀原因,并就材质性能提升、清洗消毒工艺改进和贮存条件优化等方面提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手术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原因分析手术器械锈蚀手术器械锈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氧化作用是常见的引起锈蚀的原因之一。
当手术器械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时,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层,进而导致器械的锈蚀。
酸碱作用也是引起锈蚀的重要因素。
当手术器械接触到强酸或强碱溶液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器械表面的保护层,加速锈蚀的发生。
湿度也会对手术器械的锈蚀产生影响。
高湿度环境下,水分可以与氧气和其他物质反应,加速器械的腐蚀和锈蚀。
手术器械锈蚀是氧化、酸碱作用和湿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了解这些原因对于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环节质量控制措施2.1.提高器械材质的抗锈蚀性能为了提高手术器械的抗锈蚀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具有良好抗锈蚀性能的材质作为手术器械的制造材料,如不锈钢、钛合金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有效防止氧化和腐蚀的发生。
医疗器械腐蚀的主要原因及处理原则一、定义:金属(通常是铁)由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或者是被水中的氧元素侵蚀而生成红色氧化物的过程,称作为腐蚀。
二、种类:表面腐蚀、外来腐蚀、摩擦腐蚀、点状腐蚀和应力裂纹腐蚀。
(一)表面腐蚀1.概念及主要原因由于与湿气、冷凝水、血液残留或酸性/碱性液体长时间接触,而造成手术器械表层开始出现红色到红棕色,斑点状或片状腐蚀的现象通常称为表面腐蚀。
2.危害表面腐蚀如不做合适的处理则会进一步发展称为点状腐蚀和应力裂纹腐蚀。
3.处理原则清洁润滑(二)外来腐蚀1.概念及主要原因当生锈的器械或设备上的锈(硫松的氧化铁),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另一个没有生锈的器械表面时,凹凸不平、易吸收水分的氧化铁颗粒会在器械表面营造处一个潮湿的环境,不锈钢表面的氧化铬钝化层会因此收到破坏,从而使器械表面及内部开始形成新的腐蚀。
2.危害外来腐蚀如不做合适的处理则会进一步发展称为点状腐蚀和应力裂纹腐蚀。
3.处理原则清洁润滑或专业维修机构处理;更换(三)摩擦腐蚀1.概念及主要原因润滑不足或夹带杂物,导致其使用活动时金属面与金属面直接相互摩擦,从而造成金属面的严重磨损并损坏表面钝化层。
2.危害不做合适的处理则会进一步发展,并严重影响器械的正常使用(如手术剪无法正常剪切)。
3.处理原则初期——润滑保养;严重——专业处理。
(四)点状腐蚀1.概念及主要原因手术器械表面出现针孔状的黑色小洞。
2.危害易藏有细菌和细菌芽孢,因此存在卫生学的风险;降低器械的金属机械强度。
3.处理原则及时更换;原因排查(五)应力裂纹腐蚀1.概念存在有腐蚀情况(通常为点状腐蚀)的手术器械因为施加应力的原因,在原有的腐蚀点处出现裂纹或断裂的情况,称为应力裂纹腐蚀。
2.危害手术器械功能的完全丧失;术中器械残片的脱落。
3.处理原则必须立即更换,以避免在术中产生意外风险。
【亚非专业】外科器械生锈分析及管理措施1、外科器械生锈原因分析氯化物可引起金属点状锈蚀和应力裂纹。
氯化物来源很多:(1)目前临床仍常规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器械;(2)饮用水中含有天然氯;(3)蒸汽灭菌用水及终末漂洗用水因处理不合格使水中氯离子超标;(4)手术中使用生理盐水纱布擦拭器械;(5)接触器械的血液中含氯化钠,它对所有的不锈钢都具有侵蚀性,且干涸的有机污染物对器械造成的伤害更大,因为这些盐类没有了液体阻隔。
直接与不锈钢接触,加重了对不锈钢的损害。
1.2酸的作用清洗剂、除锈剂、消毒剂对器械有不同程度的酸性腐蚀:(1)酸性清洁剂pH<>,最适合无机污物的去除,如尿垢或硬水垢:碱性清洁剂pH>7,最适合有机污物的去除,如血、脂肪、大便等;酸性清洁剂易腐蚀器械,对于精细的不锈钢外科器械一般建议使用弱碱性的清洁剂,pH值一般在7~10范围内。
(2)有锈迹的器械应除锈:除锈剂为酸性,使用过程中易腐蚀器械,因此若在生锈器械的局部进行涂擦是可达到除锈效果的,不建议采用除锈剂浸泡,以免加重器械损坏。
经除锈处理效果不满意的,建议报废。
(3)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等酸性消毒剂对金属器械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
1.3水的作用在清洗消毒过程中,水起到很多作用:(1)作为清洗剂、消毒剂及除锈剂的溶剂。
(2)用于蒸汽灭菌。
(3)用于预洗、漂洗及终末冲洗。
水的性质也是影响器械腐蚀的因子,水的质量越高,最后冲洗的器械生物负载量越低,色斑、水垢形成的概率越小。
纯水氯含量过高或冲洗不干净都会腐蚀器械。
(4)器械上残留的水膜会吸收空气中的有害化学物,如常见的氯化物,吸收后立刻形成化学电解液,使氧化膜保护层被破坏,失去保护的钢材裸露于空气中,引起器械腐蚀。
1.4环境因素大气温度与湿度两者关联影响金属锈蚀。
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大,气温高促使锈蚀加剧,尤其在潮湿环境中,气温越高,锈蚀速度越快。
在相对湿度低时,温度对锈蚀的影响还不太明显,但当高于临界湿度时,随着气温的升高,锈蚀量急剧增大。
消毒供应中心除锈剂使用标准医疗器械生锈腐蚀是器械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器械生锈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器械的光亮度及使用寿命,对灭菌效果也会有影响。
因此,为了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和洁净率,减少器械的损耗,保证灭菌效果,除锈剂在日常医疗器械清洗工作中尤为重要。
(一)器械生锈的原因(1)医用器械尤其是手术器械通常为磁性不锈钢,为了保证其硬度和锋利度,铝含量只有13%,即刚好达到不锈钢材料辂含量的要求,而辂为不锈钢获得耐腐蚀性的最基本元素,因此医用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较弱。
(2)引起器械锈蚀的一部分原因是临床医务人员操作不当,使用后没有及时冲洗,血液中有机物氯离子和血红素对器械造成腐蚀,并且有机物干涸在器械表面还会增加清洗难度。
器械经过高温、高压消毒过程,造成残留在器械上的有机污染物对器械的加速腐蚀,造成生锈。
(3)另一部分原因是临床科室使用后的器械预处理不当,造成对器械的腐蚀作用。
(一)除诱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使用方法(1)擦拭法:对于器械除锈首先是要选择适合医用的除锈产品,清洗工作需要戴防护手套,用布或棉絮蘸稀释液擦拭1〜3分钟。
除锈剂在外动力及机械力的作用下,除锈效果很好。
刷洗的刷子一定是软毛的,不能使用金属清洁球和硬毛刷,这种摩擦会大大伤害不锈钢手术器械表面,造成不可挽回的刮伤,增加生锈的效率。
(2)浸泡法:将器械完全打开,放入除锈剂应用液中,根据器械的锈蚀程度,分类、分批处理。
可以将待处理的器械放入器械托盘中,再放入应用液中。
浸泡3〜5分钟,锈蚀严重的器械可酌情延长浸泡时间,如15〜30分钟。
浸泡时,应认真观察,锈迹基本去除或松动即可,取出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用清洁布轻轻擦拭,去除残留污迹,即可达到光亮的程度。
以免浸泡时间过长给器械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超声法:超声频率在40kHz内,功率在500牝即能达到除锈效果,不会破坏器械的镀辂层。
同时要注意除锈后的润滑,润滑保养可以隔绝干燥器械表面与空气中的其他有害化学物质接触,避免器械的迅速返锈。
手术器械生锈原因及处理方法山东新华医疗感控事业部市场部思考:器械生锈,谁的错???清洗机?清洗液?润滑剂?主讲内容一、器械生锈原因及对策二、器械生锈处理方法含氯消毒剂碘伏血液装载方式器械材质生锈一、器械生锈原因及对策清洗耗材和工具预处理一、器械生锈原因及对策1. 预处理——临床科室1)手术器械使用后,表面沾染大量血液等污染物,未经任何处理。
血是咸的!血液中含有大量无机盐(氯化钠)。
如果长时间与器械表面接触,就会产生腐蚀。
如何避免?①术后器械应简单冲洗,并密封下送CSSD;②如不具备冲洗条件,建议及时密封下送CSSD;③也可使用专用保湿剂进行保湿处理,并密封下送CSSD 。
2. 预处理——消毒供应中心1)器械沾染污垢量大,且已凝结干涸,未进行预浸泡直接放入清洗设备中清洗。
2)机洗前器械表面已经生锈,未进行有效除锈,锈是会“传染”的,这样会导致未生锈的器械生锈。
如何避免?1)污垢量大的的器械应先用含酶清洗剂预浸泡,然后机洗。
2)对污染器械进行分类时,一定要把已经生锈的器械进行单独处理;将碳钢片浸泡在45℃的清洗剂稀释液中,观察碳钢片的变化。
潮湿环境中碳钢片极易生锈!3. 清洗剂M品牌L品牌浸泡10分钟M 品牌R 品牌浸泡17小时M 品牌R 品牌未处理空白新华B品牌M品牌L品牌清洗剂对于器械安全影响很大。
4. 消毒剂碘伏、含氯消毒剂、酸化水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对不锈钢器械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WS 310.2规范要求通常情况下遵循先洗后消的原则;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可重复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用消毒剂浸泡,其他器械不需要消毒剂进行预处理。
如何避免?1) 及时将器械表面的氯、碘冲洗干净;2) 含氯、含碘消毒剂谨慎使用。
(HIV、甲肝、乙肝?)5.润滑剂我们以为纯水很安全,然而??安全!并非所有的润滑剂都能防锈!危险!6. 清洗工具清洗工具使用不当,直接用去污粉、钢丝球及硬质刷子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刷洗。
手术器械及全自动清洗机的除锈一,手术器械的除锈《一》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清洗不彻底器械上的污染物残留在器械上,形成长时间的腐蚀,破坏器械上的镀层保护膜,加上后续的高温高压消毒灭菌过程更加速了腐蚀作用,从而形成铁锈。
此类占手术器械生锈的大多数。
2》清洗的方法不正确在清洗污染程度比较严重的手术器械时(尤其是已经生锈的器械时)使用过硬的工具刷洗器械,如:钢丝球,硬毛刷等,破坏了器械的保护层,是器械产生锈迹。
3》器械的相互传染铁锈是会相互传染的,所以在器械的处理过程中一定要把生锈的器械单独处理。
4》使用了不正确的清洗剂和消毒剂化学消毒剂都有很强的氧化性,尤其是长时间浸泡在消毒剂中的器械,表面的保护膜被破坏产生锈迹。
劣质的清洗剂也会是器械生锈。
5》糟糕的水质水中含有的矿物质越多,越容易和器械的材质发生反应,器械也会生锈。
6》灭菌器中的蒸汽质量地下灭菌过程中使用的蒸汽质量地下也是手术器械生锈的一个原因。
7》手术器械的材质差《二》手术器械的防锈管理1》器械使用后及时进行清洗,如果客观原因不能及时清洗的,应将器械浸泡在多酶清洗液或自来水中进行保湿处理,防止有机污染物干固后增加清洗难度和加速对器械的锈蚀;在清洗器械时严格使用损伤性小的清洗工具,如软毛刷,并注意清洗操作的力度,而且在清洗后的最后漂洗环节尽量采用去离子水。
2》做好器械的化学浸泡消毒操作,应根据器械有机污染物的特点和污染程度,严格按规范把握好化学消毒液的浓度、温度和作用时间,如在浓度为1 000 mg/L、温度为20 ℃的含氯消毒液中消毒器械的时间不超过30 min;禁止将器械长时间浸泡在化学消毒液中。
3》使用正确的方法对未使用过的器械进行预处理。
全新的器械在第一次使用前需进行原始处理,如果没有这样的预处理,不锈钢在第一次灭菌后会出现不可去除之灰黑色,用deconex 34GR(瑞士玻尔除锈/除垢剂)在器械使用前进行预处理这种现象可以避免。
器械生锈的常见原因器械生锈是由于金属表面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一种氧化物。
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在湿度高的环境中更为明显。
以下是器械生锈的常见原因:首先,湿度是器械生锈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器械暴露在高湿度的环境中时,空气中的水分会吸附到金属表面上,形成一个湿润的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氧气与金属之间的反应速度会加快,从而加速了器械的生锈过程。
其次,氧气是器械生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常温和常压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四分之一。
当金属表面与氧气接触时,金属中的电子会与氧气分子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通常是氧化物或氢氧化物,通常被称为锈。
金属的种类也会对器械生锈起到影响。
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其对氧气和水分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例如,铁和钢是常见的易锈金属,而铝和不锈钢则相对不易生锈。
此外,金属表面的处理和涂层也会影响器械是否容易生锈。
例如,经过抛光处理的金属表面通常更光滑,并且更不容易吸附湿气。
此外,钢铁制品经过镀锌处理后,外表层会形成一层锌层,能够有效地防止金属的氧化反应。
使用条件也是影响器械生锈的重要因素。
例如,当器械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时,器械的表面会被湿气浸湿,从而导致锈的产生。
此外,当器械暴露在盐水或含有酸性物质的环境中时,这些物质与金属发生反应,从而加速了器械的生锈过程。
最后,存放方式也会影响器械生锈。
如果器械未经妥善包装和储存,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就会增加器械生锈的风险。
因此,在存放器械时,应尽量选择干燥通风的地方,并采取适当的包装措施,以防止器械受到湿气和其他腐蚀因素的侵蚀。
总结起来,器械生锈的主要原因包括湿度、氧气、金属种类、金属表面处理和涂层、使用条件以及存放方式等因素。
了解这些原因对于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预防和减少器械的生锈非常重要。
因此,在使用和保养器械时,应当注意这些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器械的生锈。
手术室器械生锈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摘要】手术室安全对医院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医院手术室内器械在多次使用之后非常容易出现生锈问题,特别是较难清洗部位生锈现象更加明显,对器械使用性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严重的则可以造成医院感染甚至是器械报废。
为了能够有效规避医院感染问题,尽可能降低手术室器械损耗,需要重视手术室器械生锈干预活动。
本文对手术室器械生锈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手术室器械生锈预防对策,为延长手术期器械使用寿命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手术室器械;生锈;原因;预防;对策一、前言医院手术室器械在手术使用之后需要坚持彻底清洁处理,有效去除器械上的血液、体液以及黏液等等,这样能够更加有效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情况,为医院的医疗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经济社会日渐发展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问题,随着手术室器械清洁方式的先进化促使手术器械清洗质量逐渐增加,但是由于手术器械种类非常多并且结构非常复杂促使一部分器械在轴节以及齿槽等部位容易出现生锈问题,缩短了器械使用寿命,还促使医院手术存在着非常大的感染隐患。
二、手术室器械生锈原因分析1、器械自身材质手术室内的器械材质大多是碳素钢,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下,碳素钢非常容易出现氧化锈蚀问题,为了能够尽可能防止手术设备生锈问题,手术器械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考虑到了生锈问题,往往在器械表面覆盖具有防锈功能并且金属光泽更优质的成分――铬,这样就能够防止器械中铁原子和氧气接触,这样能够重复使用器械提供安全保障。
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可能由于操作上存在着不规范性促使手术器械上的铬层遭到破坏,促使手术器械表面出现锈蚀问题。
2、手术器械清晰存在着不彻底问题作为医院中的关键性器材,手术器械在使用过后可能沾染学业或者是组织等等,这些有机物中存在着碘类物质以及盐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腐蚀破坏了手术器材铬层,久而久之,破坏面积逐渐加大,特别是干涸在手术器材上的有机污染物对于铬层伤害更大,没有了液体阻隔,盐类物质与不锈钢直接接触,促使铬层伤害逐渐加大,由于干涸也经常出现清洗困难,长时间残留容易出现腐蚀,之后高温高压的消毒灭菌促使腐蚀速度逐渐加快,手术器械生锈比例非常高。
众所周知,手术器械经多次使用后容易生锈,器械生锈后不仅会影响灭菌效果,造成患者感染和疾病的传播,也会降低器械精度,较易导致手术器械提前报废,不利于医院管理及降低医疗成本。
因而了解此类相关的专业知识尤为重要。
★手术器械生锈的具体原因①自然氧化手术器械通常是不锈钢的,不锈钢器械防锈主要是因为器械表面有一层极薄而坚固的、细密的、稳定的铬氧化膜保护层。
手术器械长时间与空气接触会造成铬保护层变薄、破损,进而会生锈。
②手术器械清洗不彻底,清洁方法不正确手术器械生锈最主要的原因是器械清洗不彻底。
如果不能及时除去手术器械上的有机污染物,这些有机物会腐蚀不锈钢表面的保护层,时间越久腐蚀造成的破坏越大。
同时,也会因为血渍或组织干涸在器械上,会造成清洗困难,残留在器械上会有长时间的腐蚀,加上后续的蒸汽灭菌过程,更加速了腐蚀过程。
手术器械在清洗过程中应避免损伤铬保护层,需使用专用的工具和试剂,应严格按规程操作。
在擦洗手术器械上干涸的血渍时,不要用钢丝球或硬毛刷,因为这样会导致器械保护层损伤。
再者,请勿用工业除锈剂进行除锈,因为工业除锈剂酸性较强,会造成器械产生更严重的锈蚀甚至报废。
手术器械生锈都会采用医疗用品专用的除锈剂,主要成分是温和性弱酸剂、高效缓蚀剂等。
★性能特点①安全、快速、高效,适用于不锈钢物品的除锈、除斑。
②在器械表面形成保护膜,对器械无损伤。
③适用于硬水引起的积垢和化学腐蚀引起的锈斑。
★适用范围①医用不锈钢手术器械的除锈。
②不锈钢篮筐、器械托盘、容器的除锈。
③清洗消毒器、灭菌器及其他设备表面的除锈。
★使用方法参考稀释比例1:20,将器械完全打开,放入应用液中浸泡5~15分钟,严重锈斑浸泡30分钟,锈斑特别严重部位可用软刷蘸取稀释液直接擦拭,除锈完毕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若想了解更多有关医疗用品清洗剂、消毒剂的专业知识,可以考虑前去咨询成立于2011年的杭州绿萌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位于杭州市,是一家主要从事医用消毒剂和医用清洗剂等清洗消毒产品生产的现代化企业,经过几年跨越式发展,正逐步成为行业内的中坚力量。
手术器械生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手术器械生锈;原因分析;对策
在医院工作过程中, 手术器械属关键性医疗器械,它基础材质多为碳素钢(Fe),碳素钢在空气暴露下容易氧化锈蚀,为了防止器械生锈,生产商在其表面覆盖一层防锈功能和金属光泽度好铬,有效阻止器械的铁(Fe)原子与氧气接触,使器械可以重复安全使用;只有在铬层受到破坏后,器械才有生锈可能。
日常中除了少数闲置器械长时间与空气接触所造成自然氧化生锈外,最主要生锈来自有机污染物、血液、蛋白质等所含盐类与碘类附着在不锈钢表面,这些污染物从开始接触不锈钢的那一刹那,就开始破坏不锈钢表面这一层层的铬,器械就出现锈斑。
手术器械由于使用频率高, 部分器械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其轴节和齿槽等部位常有生锈的现象。
不但会缩短器械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存在较大的医院感染隐患【1】。
而在重复使用处理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是造成器械铬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2】。
1 器械生锈原因
1.1 器械使用后没能及时冲洗,血液中的氯化钠和血红蛋白对手术器械表面造成即时腐蚀。
1.2 使用后器械没有及时回收,导致器械暴露于空气中过久,引起氧化生锈。
1.3 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生理盐水以防止血液凝固,生理盐水中氯离子对器械造成腐蚀。
1.4 在器械处理过程中,纯水氯含量过高或冲洗不干净具有腐蚀性。
1.5 清洗不彻底:器械使用后都可能沾染大量的血液或组织液类的有机污染物,血液中含有血色素,是铁的化合物。
血液中还有氯化钠,它对所有的不锈钢都是强烈的侵蚀化合物。
这两种物质一旦接触器械,都会马上开始造成侵蚀。
同时器械上有机污染物因为干沽造成清洗困难,形成长时间的腐蚀,后续的高温高压灭菌过程更加速了腐蚀作用。
据统计,此类腐蚀占手术器械生锈总量的50%以上【3】。
1.6 器械清洗方法不正确:在现实操作中,违规操作比较普遍,如擦洗器械上干涸污染物时使用钢丝球或硬毛刷,导致器械铬层被损伤;再就是在使用除锈剂进行除锈后,又未做有效的防锈处理,结果造成器械产生更严重二次锈蚀乃至报废【4】。
1.7 化学消毒剂的有毒残留和腐蚀性:所有化学消毒剂都具有毒性和腐蚀
性,人体若长期接触消毒剂容易产生一定的危害,甚至严重时会造成皮肤以及黏膜损伤,有潜在的职业危害。
消毒剂浓度掌握不好,对器械有腐蚀作用。
1.8 潮湿的表面:手术器械经过清洗消毒的过程后,一旦残留在器械表面的水膜吸收空气中的有害化学物,如常见的氯化物,立刻形成化学电解液,氧化膜保护层被破坏,失去保护的钢材裸露于空气,氧化作用立刻进行,器械开始“生锈”了。
2 对策
2.1 手术器械使用后必须立即做初步处理:多酶清洗,防锈处理。
器械初步处理的时间越拖延,器械被腐蚀生锈越严重,处理的成本也越高【5】。
如客观原因不能立即进行预处理的,应做保湿处理,防止污染物干固后增加清洗难度和加速对器械的腐蚀。
2.2 进行器械分拣时,需将有锈迹的器械拿出单独处理,防止锈迹传染。
2.3 清洗器械的过程中应避免损伤铬层,须使用专用的工具和适合的清洗剂,并且应严格按规程操作。
2.4 水质控制:在清洗后的最后漂洗环节尽量采用去离子水(无氧化作用水)。
2.5 应严格控制浸泡器械的消毒液的浓度及浸泡时间,防止损坏器械;消毒后还应彻底漂洗,使器械上的残留化学消毒剂毒性降到安全水平。
2.6 清洗消毒后的器械必须保持不锈钢表面的干燥。
3 除锈处理
恰当的除锈处理可以使锈蚀轻微的器械恢复原样,对降低医疗成本和医疗风险都具有积极作用。
但除锈剂对器械的铬层也有不同程度的氧化腐蚀作用,因此,在进行器械的除锈时需按使用说明谨慎操作。
3.1 选用恰当的医用除锈剂,严禁用工业除锈剂对器械进行除锈处理。
3.2 只对器械有锈迹的部位进行除锈处理,不可将整件器械浸泡于除锈剂中,避免除锈剂对器械无锈部位的损伤,影响器械的使用寿命。
3.3 严格掌握除锈剂使用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3.4 除锈处理后的器械应用清水充分漂洗,以清除除锈剂在器械上的残留。
4 总结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各种医疗器械清洗维护产品越来越广泛地被医疗机构所采用,使得医疗器械彻底清洗维护以及生锈器械的再利用得以保证,对降低医疗成本和医疗风险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是,器械除锈本身也具有风险性,不应将除锈作为器械的日常操作,不正确的除锈可导致器械立即报废,同时影响器械的清洗质量,直接影响着消毒灭菌效果:任何残留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都会妨碍微生物与灭菌媒介有效接触,且会产生细菌的保护膜而影响灭菌效果,导致所有消毒灭菌的失败;从而导致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
各种手术器械使用频率较高,磨损度也高,同时由于接触血液等有机物几率也高,所以使用后的器械尽早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器械清洗质量,而清洗除锈后的器械进行防锈润滑保养的处理,能保障器械在操作过程中的灵活性,延长手术器械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同时也能够保证提供合格的灭菌器械,是减少医院感染,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钟艳芬覃薇君.手术室器械的管理和保养[J].广西医学2000,22(5):1153-1154.
[2]魏静蓉李斌. 手术器械锈蚀原因及防锈管理体会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年6期
[3]黄靖雄.清洁(Cleaning)[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58-560.
[4]李小娟医疗器械防锈保养的探讨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5]黄靖雄.清洁(Cleaning)[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58-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