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墙高厚比计算
- 格式:docx
- 大小:12.49 KB
- 文档页数:1
砌体高厚比验算详解及例题1.欧阳引擎(2021.01.01)2. 计算公式墙、柱高厚比按下式进行验算:式中0H —墙、柱的计算高度,按表8-3采用;h —墙厚或矩形柱相对应的边长;1μ—非承重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
51902124011.μmm h . μmm h ====时,时,mm h mm 90240>>可按插入法取值。
2μ——有门窗洞口的修正系数。
按下式计算:式中s ——相邻窗间墙之间或壁柱之间距离;s b ——在宽度范围内的门窗洞口宽度[β]——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3. 计算步骤及要点(1) 计算构件的实际高厚比,即计算高度和相应方向边长的比值,对于墙体来说,也就是计算高度和墙体厚度的比值。
(2) 判断所验算的墙体是否为承重墙,如果是承重墙,则1 1.0μ=,即不需要进行修正,否则,需要按照墙体厚度进行修正。
(3) 计算有门窗洞口的修正系数2μ,要注意计算所得值大于等于0.7,否则取为0.7。
(4) 判断墙体实际高厚比是否小于允许高厚比,即[]012H hβμμβ=≤是否成立。
成立,则意味着墙体的高厚比满足要求。
4. 举例分析〔例题〕某单层食堂,横墙间距S =26.4m ,为刚性方案,H 0=H ,外纵墙承重且每3.3m 开间有一个1500×3600mm 的窗洞,墙高H=4.5m ,墙厚240mm ,砂浆采用M2.5。
试验算外纵墙的高厚比是否满足要求。
【β】=22【解】外墙承重,故0.11=μ;外墙每开间有1.5m 宽的窗洞,:不满足要求。
砖砌体计算规则
砖砌体的计算规则如下:
1. 计算方法及公式:应区分不同墙厚和砌筑砂浆种类以立方米(m³)计算。
墙体体积=(墙体长度×墙体高度-门窗洞口面积)×墙厚-嵌入墙体内的钢筋砼柱、圈梁、过梁体积+砖垛、女儿墙等体积。
应扣除部分:门窗洞口、过人洞、空圈,嵌入墙身的钢筋砼柱(如GZ)、梁(GL、QL等),钢筋砖过梁,暖气包壁龛等的体积。
不扣除部分:梁头,内外墙板头,檩木,垫木,木楞头,沿椽木,木砖、
门窗走头,砖墙内的加固钢筋,木筋,铁件,钢管,每个在²以下孔洞等所
占体积。
不增加部分:凸出墙面的窗台虎头砖,压顶线,山墙泛水,烟囱根,门窗套,三皮砖以内的腰线和挑檐等体积。
2. 墙体长度的确定:外墙长度按外墙的中心线计算,内墙长度按内墙的净长线计算。
以上规则仅供参考,具体计算规则可能会因地区和项目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请根据具体的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计算。
墙体高厚比计算墙体高厚比是指墙体高度与墙体厚度之间的比值。
它是用来评估墙体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墙体高厚比的选择对于墙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墙体高厚比对墙体结构的影响。
墙体高厚比对墙体的承载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墙体高厚比越大,墙体的承载能力越强。
这是因为墙体高厚比的增加会增加墙体的弯曲刚度和抗弯能力,从而提高墙体的整体稳定性。
然而,当墙体高厚比过大时,墙体的自重会增加,可能导致墙体的不均匀沉降和变形,进而影响墙体的承载能力。
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条件,合理选择墙体的高厚比。
墙体高厚比还对墙体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地震是墙体结构最常见的外部荷载之一,对于墙体的抗震性能要求较高。
一般来说,墙体高厚比越小,墙体的抗震能力越强。
这是因为墙体高厚比的减小会增加墙体的刚度和抗剪能力,从而提高墙体的抗震性能。
然而,当墙体高厚比过小时,墙体的受力面积减小,可能引起墙体的局部破坏,从而影响墙体的整体稳定性。
因此,在进行墙体结构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墙体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合理选择墙体的高厚比。
墙体高厚比还对墙体的隔热性能和隔声性能有一定影响。
墙体高厚比较大时,墙体的隔热性能和隔声性能一般较好。
这是因为墙体高厚比的增加会增加墙体的热传导路径和声传导路径,从而减少热量和声音的传递。
然而,墙体高厚比过大时,墙体的重量增加,可能导致墙体的施工困难和成本增加。
因此,在设计墙体结构时,需要综合考虑墙体的隔热性能、隔声性能和施工成本,合理选择墙体的高厚比。
墙体高厚比还对墙体的美观性有一定影响。
墙体高厚比较小时,墙体的外观一般比较美观。
这是因为墙体高厚比的减小会使墙体的纵横比更接近于1,从而使墙体更加均匀和协调。
然而,墙体高厚比过小时,墙体的实际厚度可能不足以满足结构和功能的要求,可能需要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加固和装饰。
因此,在进行墙体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墙体的结构、功能和美观性,合理选择墙体的高厚比。
关于大空间建筑超高超长砌块墙的允许高厚比问题大型体育场馆、轨道交通、公共建筑经常出现超高超长砌块墙体,其允许高厚比有可能超过《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6.1.1条强制性条文,必须加以验算,保证其稳定性,确保安全。
一.高厚比验算(以刚性方案房屋自承重砼砌块墙为例)≤u1u2u c[β]砼砌块墙的高厚比β=H0t砼砌块墙的允许高厚比[β]=22~26,当砂桨强度等级为M2.5、M5.0、M7.5时,分别取22、24、26。
墙厚修正系数 u1=1.2~1.5,当自承重墙厚为90、190、240mm时,分别取1.5、1.3、1.2。
门窗洞口修正系数 u2=0.7~1.0,当洞口宽占墙长的0%、25%、50%、75%时,分别取1.0、0.9、0.8、0.7。
构造柱提高系数 u c=1.0~1.25,当砼砌块墙每隔4、3、2、1m设1根宽为200mm的构造柱时,分别取1.05、1.067、1.1、1.25。
190厚砌块墙的高厚比:最小值βmin=22*1.3*0.7*1.00=20.02。
[M2.5、240、75%、>4m]通常值β =24*1.3*0.9*1.05=29.48。
[M5.0、190、25%、4m]最大值βmax=26*1.3*1.0*1.10=37.18。
[M7.5、190、 0%、2m] 下表为当洞口宽占墙长不超过25%,每隔4m设1根200mm宽构造柱时,满足高厚比要求的最高砌筑高度:注: 洞口宽占墙长不超过25% u2=0.9,每隔4m设1根200mm宽构造柱u c=1.05二.定性概念1.砌块墙的高厚比约为20~35,通常为25~32,估算时可取28。
2.按高厚比为28估算的砌体高度:190墙,为5.3m;240墙,为6.7m。
290墙,为8.1m。
3.增大墙厚可直接提高墙体允许砌筑高度,效果明显。
4.设置构造柱、提高砂桨强度等级可提高墙体允许砌筑高度,但效果有限。
5.当砌体高厚比接近25时必须进行精确验算。
修正,否则,需要按照墙体厚度进行修正。
计算有门窗洞口的修正系数 卩2,要注意计算所得值大于等于 0.7,否则取为 0.7。
成立,则意味着墙体的高厚比满足要求。
3.举例分析〔例题〕某单层食堂,横墙间距 S = 26.4m ,为刚性方案, 间有一个1500 X 3600mm 的窗洞,墙高 H=4.5m ,墙厚240mm ,砂浆采用 M2.5。
试验算外 纵墙的高厚比是否满足要求。
【B 】=22 【解】外墙承重, 故片=1.0 ;外墙每开间有1.5 m 宽的窗洞,:,, b s 1.5巴 =1 —0.4 咒亠=1 —0.4咒——=0.818s 3.3n H 0 4500 P =——= ----------- =18.75 h 240A 巴卩 2[P] =1.0 X0.818 X22 =18.0不满足要求。
砌体高厚比验算详解及例题 1.计算公式 墙、柱高厚比按下式进行验算: 0=土< 已卩2 [P] h式中H 0 —墙、柱的计算高度,按表 8— 3采用; h —墙厚或矩形柱相对应的边长; 出一非承重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
240 mm >h >90mm 可按插入法取值。
h ――有门窗洞口的修正系数。
按下式计算: h = 240 mm 时 也=1.2, h =90mm 时凶 = 1.5 ,b s 卩2 =1 -0.4」>0.7 s 式中 s ――相邻窗间墙之间或壁柱之间距离;b s ――在宽度范围内的门窗洞口宽度 [3 ]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2.计算步骤及要点 (1) 计算构件的实际高厚比,即计算高度和相应方向边长的比值,对于墙体来说, 也就是计算高度和墙体厚度的比值。
判断所验算的墙体是否为承重墙,如果是承重墙,则已=1.0,即不需要进行判断墙体实际高厚比是否小于允许高厚比,即P =丄^ <生卩2 [P ]是否成立。
hH 0=H ,外纵墙承重且每 3.3m 开。
2020年第6期(总第390期)关于砌体结构高厚比的验算*宋方方1浮广明2(1.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16;2.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1)摘要:主要介绍了高厚比的定义及常见高厚比计算类型,最后以某工程为例,选取其中一段墙体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在高厚比的计算中,计算高度的选取尤其重要,计算高度和墙体两端的支撑条件、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密切相关。
关键词:砌体结构;高厚比;计算高度;带壁柱墙1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在新建房屋中所占的比例与日俱增,城市的不断发展,使得高层建筑中很少见到砌体结构的类型,但是这并不代表砌体结构已经退出我国的历史舞台,在农村的自建房、单层厂房或者其他构筑物中,不乏砌体结构的身影,这个比重一直占有一定的分量。
如何更好地保障这些房屋的安全,由于砌体结构缺乏专门的稳定计算,大多通过高厚比的验算来进行,所以通过对高厚比的计算及分析,来满足砌体结构构件在施工期间及正常使用状态下的要求,变得尤其重要。
2高厚比的计算方法2.1高厚比的计算公式高厚比顾名思义就是墙体的高度与其厚度的比值,还与墙体的长度、砌体材料有关,限制高厚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墙体的稳定性。
高厚比在《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1(以下用规范来代替)中的类型有两种:第一种情况是规范5.1.2条,构件高厚比β按下列公式计算:此处高厚比的计算主要用于验算受压承载力时,确定影响系数φ。
第二种情况是规范6.1.1条,构件高厚比β按下列公式计算:此处高厚比的计算主要用于构造高厚比的验算。
可以看出影响高厚比的主要因素为墙体的厚度、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材料类别等。
其中,计算高度的选取涉及种类繁多,情况复杂,故计算高度的确定变得尤为关键。
2.2计算高度H 0的确定计算高度顾名思义就是验算墙柱承载力计算时或者验算验算高厚比时构件的高度。
表1参照《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1,给出了计算高度的确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