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4
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评估标准1. 背景介绍急诊科是医院中重要的部门之一,对于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急诊科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建立一套评估标准。
2. 护理流程评估- 急诊科护理流程应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评估标准应包括:- 患者的接诊与分级;- 院内转运和流转管理;-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护理文件的书写和管理;- 病房环境清洁与消毒;- 入院与出院指导;- 病房护理工作量评估;- 患者满意度调查。
3. 护理人员评估- 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评估标准应包括:- 招聘和录用的要求;- 培训和持续教育机制;- 护理人员的数量和配备比例;- 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调查。
4. 护理设施评估- 急诊科护理设施要符合卫生和安全标准,评估标准应包括:- 护理设施的布局和设计;- 设施的功能和设备配备;- 环境的整洁和舒适度;- 设施安全的管理和保障。
5. 护理质量管理评估- 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是确保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评估标准应包括:-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医疗差错和事故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不良事件的登记和分析;- 护理质量评估结果的反馈和改进措施。
6. 结论通过建立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评估标准,可以提升急诊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权益,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以上是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评估标准的内容,建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参考资料:1. XXXX2. XXXX3. XXXX。
;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及评论细那么检查日期:得分:标准与要求检查方法扣分标准检查记录责任人扣分〔一〕环境管理〔20分〕现场查察。
1处不切合要.布局合理、表记清楚,有绿色通道表示图。
.走廊地面无痰迹、无垃圾。
洗漱间、卫生间无异味。
求扣1分。
.各室环境整齐、寂静,空气清爽,窗明桌净。
物件搁置齐整有序,不搁置个人用品。
.清创室:整齐光亮,洁净区、污染区划清楚确,有标志。
物件摆放标准,无菌、洁净物件分别搁置。
各样外用药标签清楚醒目。
清创完成后做好终末办理。
.急救室1〕急救室专为急救病人所用,其他状况不得使用。
2〕室内光芒光亮,物件摆放有序。
3〕全部急救药品、物件、器材、敷料齐备,定点搁置,表记明显,不得任意挪用、外借,保证急救仪器性能优秀,处于备用状态,准时检修,专人管理。
4〕药品、敷料、器材用后实时清理、消毒增补后放回原处。
严格交接班。
5〕急救完成后整理环境卫生,保持急救室齐整、洁净。
7.察看室1〕室内整齐、寂静、通风优秀,增强防备管理。
2〕专人负责,随时主动察看病情,察看输液、氧气吸入及各样仪器使用状况,发现病情变化实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急救。
〔3〕病人出察看室后,做好终末消毒,防备交错感染。
〔二〕急救质量〔30分〕现场察看1.迎接病人.护士听到急救车铃声后,立刻推担架车到门口迎接病人并护送发问有关不实时、急救至急救室配合急救。
知识室管理不符.娴熟掌握各项急救技术,并能踊跃主动配合医生急救。
合要求各5.急救举措实时、到位,履行医嘱正确无误。
分。
.急救过程中注意保护个人隐私,表达爱伤看法。
2.急救举措.急救记录详确,能正确反应急救过程及病情变化。
不到位10分。
.保护急救室工作次序,非工作人员不得停留,发现后实时劝止。
3.其他每1处.病情稳固后,辅助医生妥当布置病人。
不切合标准扣1分。
〔三〕效力质量〔30分〕现场查察1.就诊前准、就诊前发问有关备工作不到〔1〕诊室整齐、桌面无杂物,办公用品齐备。
知识位1处1分。
急诊科护理实施质量评价标准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急诊科护理实施质量评价标准,以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急诊科是医院中繁忙的部门之一,准确评价护理实施的质量对于提供及时有效的紧急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2. 质量评价标准
急诊科护理实施的质量评价标准应包括以下方面:
2.1 护理操作规范
- 护士应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操作,如输液、换药、测量生命体征等。
- 护理操作应符合医学原理和证据,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2 护理沟通和协作
- 护士应与医生、患者及其家属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 护士应及时向医生报告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并准确记录相关信息。
2.3 紧急情况处理能力
- 护士应具备应对急诊科常见病症和急危重症的处理能力。
- 护士应熟悉急诊科的设备和药物,并能够熟练应用。
2.4 患者安全和风险管理
- 护士应确保患者在急诊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
- 护士应积极主动地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患者的风险。
3. 实施过程
为有效评价急诊科护理实施质量,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设定评价指标和标准。
2. 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3. 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4. 评估护理实施的质量,并汇总评估结果。
5. 提出改进建议,并制定改进计划。
4. 结论
急诊科护理实施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些评价标准,能够提高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优化患者护理的流程,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急诊科护理执行质量评价标准1. 背景急诊科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部门之一,承担着快速、高效地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紧急救治的任务,对护理执行质量有着重要的要求。
因此,建立和实施一套科学、规范的急诊科护理执行质量评价标准,对于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2. 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明确急诊科护理执行的标准和要求,对急诊科护理执行质量进行评价,以提供参考和指导,帮助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
3. 评价指标根据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和重点,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评价指标:3.1 护理操作执行标准- 确认患者身份和医嘱正确性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执行护理操作时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对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正确使用;- 对于急诊科常见病症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3.2 病情观察及评估能力- 能够准确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 对于急性病情的判断和应急处理能力;- 在紧急情况下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3.3 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与患者和其家属的沟通能力;- 有效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合作,确保工作的协调顺利进行;- 处理和协调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突发情况。
3.4 急救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和其他急救技能;- 对于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处理计划有清晰的思路和准确的操作能力;- 在急救和应急处理中能够保持冷静和应对逆境的能力。
4. 评价方法急诊科护理执行质量的评价应采用综合性评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 护士自评和同行评价;- 定期抽查和监督检查;-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 核查护理记录和医疗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急诊科护理执行质量评价的基本标准和要求,旨在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医疗机构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和措施,并加强护士的培训和管理,以确保急诊科护理执行的质量和安全。
急诊科医疗质量与安全考核细则一、急诊科医疗质量考核指标:1.患者满意度: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统计患者对急诊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包括医疗质量、医生和护士的态度等方面。
2.门诊工作效率:统计患者来急诊科的等待时间、候诊时间、就诊时间等指标,以及门诊工作量、工作人员工作时间等工作效率指标。
3.门诊患者复诊率:统计在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在规定时间内的复诊情况,以了解急诊治疗效果和转归。
4.门诊医疗误诊率和漏诊率:定期进行门诊医疗误诊和漏诊的评估,包括临床诊断准确性、检查和处理错误等指标。
5.门诊抢救成功率:统计急诊科抢救成功的比例,包括心肺复苏成功率、抢救重症患者的成功率等指标。
二、急诊科医疗安全考核指标:1.医疗事故发生率:统计急诊科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并分析事故原因和责任归属。
对医疗事故进行分类,包括严重事故、一般事故等。
2.护理操作规范性:对急诊科护理操作进行规范化评估,包括静脉置管、输液、注射、换药等护理操作的规范性。
3.急诊科医疗设备安全:定期进行医疗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急诊科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4.医疗用药合理性:对急诊科医疗用药进行评估,包括用药指征、用药剂量、用药间隔等方面,确保医疗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5.急诊科感染防控:对急诊科感染防控措施进行评估,包括消毒、隔离、手卫生等方面,确保急诊科感染防控的有效性。
三、急诊科医疗质量与安全考核的执行方法:1.建立专门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团队:负责急诊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
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提出问题和改进措施。
2.建立考核指标体系:确定急诊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的考核指标和权重,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
将考核指标与医疗质量与安全目标相结合。
3.定期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考核:按照一定的周期和频率,对急诊科的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综合评估和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进行反馈和整改。
4.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召开医疗质量与安全例会,对考核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标准
一、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标准适用范围
急诊科
二、分值与标准
分值100分、标准值95分
三、评价标准
(一)环境管理
1.急诊科各区室清洁、整齐、陈设规范、安全、有序。
2.治疗区域布局符合相关要求,严格区分清洁区、污染区。
3.环境清洁、各诊断室、病房、抢救室地面湿式清扫,卫生间清洁。
4.救护车内清洁、物品摆放有序。
(二)制度管理
1.查看急诊科工作管理制度,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提供“24小时x7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
2.落实急诊患者护理常规及专科技术操作规范。
3.护理人员知晓相关制度、规范、流程、岗位职责和履职要求。
4.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有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标准,每月评价、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5.护士掌握并执行急诊、急症患者护理常规和急救技术操作规范。
(三)急诊、急救管理
1.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抢救制度,排班分工明确,做到人在其位,各尽其职。
2.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强,熟悉各种危重急症的抢救程序。
3.各级、各类人员熟悉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4.留观病房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作到“四及时”(及时观察、报告、处理、记录)。
5.及时巡视
患者,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观察室、各诊疗室、抢救室管理有序。
7.急救药品及物品、器材四定,每班交接记录;院前急救设备、物品、药品用后及时补充,
8.急救物品完好率100%8. 急救设备保养良好,处于备用状态,抢救床单元配备有听诊
器、手电筒。
9.各种器械、手术包、敷料等无菌物品消毒灭菌合格,在有效期内。
10.一切急救器械、物品交接清楚、完好,任何人不得擅自外借。
11.急救反应敏捷,抢救及时,正确执行口头医嘱。
12.护理人员掌握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中毒、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急性脑卒中等疾病抢救程序。
(四)患者管理
1.分诊护士按照急诊患者症状,准确分诊,热情引导患者就诊。
2.重危患者安置在抢救室,有安全防护措施,及时通知医生到位,患者接诊5分钟内必须作出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密切配合、详细记录。
3.留观患者严密观察巡视,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记录规范,基础护理措施到位。
4.严格床头交接班,护士长每天查房,责任护士掌握患者病情。
七知道(床号、姓名、诊断、病情、治疗、护理、阳性检查结果)。
5.输液、输血及血液制品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做到“三查八对”、输血双人查对签名,按照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记录输血过程。
挂输液观察卡,及时观察并记录。
(五)护理安全管理
1.认真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急诊留观、昏迷、神志不清、新生儿、手术等危重患者及需收住院的患者佩带腕带准确识别身份。
2.常用备用药品、毒麻剧、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3.抢救患者反应敏捷,抢救及时,正确执行口头医嘱。
4.使用约束器具安全规范。
5.临床危急值记录规范,处理及时。
6.落实转运患者交接制度,病情需要搬动,医护人员护送至病房或手术室,详细交接并登记签名。
7.实施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知晓并落实。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率≤0.5%。
(六)医院感染管理
1.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正确洗手。
非接触式流动水洗手和干手设施配备齐全,提高洗手依从性,洗手正确率达100%。
2.落实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及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护理人员熟知处理流程。
3.留观患者床位安排合理,感染和传染患者实施床边隔离,挂有隔离标示。
4.每个抢救床单元、治疗车、换药车备有快速手消毒剂。
5.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6.无菌物品管理使用规范。
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无菌包在有效期内,无自备包。
7.医疗废物规范处置、有记录。
(七)护理文书管理
1.急诊留观病历项目填写完整,准确无漏项,页面整洁,无错别字。
2.护理记录单病情记录客观、及时,用医学术语,突出重点,体现动态变化过程。
3.体温单录入或绘制符合规范要求。
体温单原始记录至少保留2周。
发热、围手术期及特殊患者按规定加测。
4.医嘱执行及时,执行者签全名。
5.重危患者监护记录内容填写齐全、无涂改、错别字。
6.护理记录单、转科、出院病历护士长审核检查并签字。
7.抢救护理记录及时、准确、有连续性、认真记录病人到达时间、送入病房时间及死亡时间。
(八)护理人员管理
1.护理人员资质、技术能力准入及授权管理符合要求。
经过专业培训、考核达到急诊护理人员技术和技能要求。
2.护士着装规范、符合要求,坚守岗位,履行各岗位职责。
3.落实急诊专科培训计划,参加各项理论和技能培训,有每月学习记录和考核记录。
4.熟练掌握中国医院管理协会急救中心管理分会规定的各项急救技术操作,每月按照计划进行考核。
5.掌握各种抢救药物作用、副作用及使用方法。
(九)仪器设备管理
1.抢救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清洁维护,有操作流程、维护记录。
2.仪器设备定点放置,处于备用状态,保证储备电源充足。
3.车载急救设备专人管理,定期清洁维护有记录。
4.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有处理预案及措施。
5.护士知晓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和流程。
(四)评价检查方法
(一)环境管理
1.查看急诊科各区室是否清洁、整齐、陈设规范、导诊有序。
治疗区域布局符合相关要求。
2.现场查看各诊断室、病房、抢救室、卫生间清洁情况。
4.看救护车内清洁成都和物品摆放。
(二)制度管理
1.看急诊科工作管理制度,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急诊检诊、分诊制度是否完善。
2.现场查看专科技术操作是否规范。
3.访谈护理人员2名知晓相关制度、规范、流程、岗位职责和履职要求。
4.看质量与安全管理每月评价、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检查资料。
5.抽查护士一项急救护理常规或急救技术操作。
(三)急诊、急救管理
1.看排班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
2.访谈护士熟悉各种危重急症的抢救程序,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3.查看留观病房交班本,护士掌握病房人数和病情。
4.查看各诊疗室、抢救室、留观病房工作秩序。
5.看抢救车、急救车急救药品及物品,每班查对交接登记.急救物品是否完好。
9.看治疗、抢救室各种器械、手术包、敷料等无菌物品消毒灭菌是否合格,在有效期内。
10.看抢救室一切急救器械、物品交接本。
11.访谈护理人员掌握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中毒、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急性脑卒中等疾病抢救程序。
(四)患者管理
1.现场查看急诊患者就诊、分诊情况。
重危患者有安全防护措施,病情记录。
2.现场查看留观护士观察巡视、基础护理是否到位。
3.访谈责任护士掌握患者病情。
4.看输液、输血观察卡和记录,输血双人查对签名。
(五)护理安全管理
1.看急诊留观及昏迷、神志不清、新生儿、手术等危重患者佩带腕带情况。
2.看治疗室常用备用药品、毒麻剧、高危药品管理。
3.看抢救患者反应、执行口头医嘱及约束器具安全规范使用情况。
4.查看危急值记录本。
安全转运患者登记签名。
5.访谈护士知晓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六)医院感染管理
1.现场查看护士洗手,看洗手设施。
2.访谈护士或现场模拟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
3.留观感染和传染患者患者隔离,有无标示。
4.看抢救床单元、治疗车、换药车有无快速手消毒剂。
5.现场查看无菌技术操作机物品管理情况。
6.看医疗废物规范处置和记录。
(七)护理文书管理
1.查看急诊留观病历体温单、护理记录单。
2.看医嘱单、执行者签全情况。
3.看记录单、转科、出院病历护士长审核签字。
(八)护理人员管理
1.看护理人员专业培训证书和考核治疗。
2.现场查看护士着装在岗情况,访谈护士岗位职责。
3.看急诊专科培训计划及落实情况,每月学习记录和考核记录。
4.访谈护士1名是否掌握各种抢救药物作用、副作用及使用方法。
5.访谈护士1名一项专科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九)仪器设备管理
1.看抢救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清洁维护记录。
2.看仪器设备定点放置,储备电源充足。
3.看救护车设备定期清洁维护记录。
4.访谈护士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处理预案及措施。
5.查看护士知晓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和流程。
6.看贵重耗材使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