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爷爷奶奶式的文盲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7
爷爷奶奶的童年游戏作文
小时候,爷爷最爱玩的就是捉迷藏。
他们一群小伙伴,在村子
里东躲西藏,有时候藏在草垛后面,有时候又躲到树上。
找人的那
个小朋友,总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累得满头大汗。
哈哈,想想
都觉得好笑!
奶奶她们女生则喜欢玩踢毽子。
用铜钱和布条做的毽子,五颜
六色的,特别漂亮。
她们一群小姑娘,围在一起,你一脚我一脚,
踢得可欢了。
毽子在空中上下翻飞,就像她们的欢乐心情一样。
你知道吗,爷爷他们还喜欢玩滚铁环。
就是拿一个铁环,用一
根棍子推着滚。
铁环滚动的声音,再加上他们的欢笑声,简直就是
村子里最美的音乐。
有时候,他们还会比赛,看谁滚得远,滚得快。
放风筝也是奶奶的最爱。
春天的午后,她们会拿着自己亲手做
的风筝,跑到村口的空地上放。
风筝在蓝天白云下飞舞,就像她们
的梦想一样自由。
每次放风筝,奶奶都会笑得合不拢嘴。
这些游戏虽然简单,但给爷爷奶奶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每当提起这些,他们的脸上都会露出幸福的笑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时光。
爷爷是一名人民教师作文《我的爷爷是一名人民教师》“哎呀,乖孙女,快来尝尝爷爷做的红烧肉!”爷爷那爽朗的声音从厨房传来。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周末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屋子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
我跑到厨房,看着爷爷系着围裙,正认真地翻炒着锅里的菜。
爷爷是一名退休的人民教师,虽然已经离开了讲台,但他身上那股教师的气质依然存在。
“爷爷,你做的饭肯定好吃!”我笑着说。
“哈哈,那是当然,爷爷当年教学生可是很厉害的哟!”爷爷一脸骄傲地说。
我坐在餐桌前,开始回忆起爷爷以前当老师的日子。
听爸爸说,爷爷在学校里特别受学生们的欢迎。
他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耐心和关爱。
爷爷的课也讲得特别生动有趣,能把那些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就好像他能把知识变成一个个小精灵,飞进学生们的脑袋里。
有一次,我问爷爷:“爷爷,当老师是不是很辛苦呀?”爷爷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乖孙女,当老师虽然辛苦,但看到学生们学到知识后的笑容,就觉得一切都值得啦!这就好比农民伯伯看到自己种的庄稼丰收了一样开心呀!”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正想着,爷爷已经把饭菜端上了桌。
“快吃吧,别愣着啦!”爷爷催促道。
我夹起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哇,真的太好吃了!“爷爷,你做的红烧肉简直绝了!”我含糊不清地说。
“哈哈,好吃就多吃点。
”爷爷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吃完饭,爷爷坐在沙发上,开始给我讲他当老师时候的故事。
他说他曾经遇到过一个特别调皮的学生,总是不好好学习,但爷爷没有放弃他,而是耐心地教导他,鼓励他。
最后,那个学生竟然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学。
爷爷说的时候,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爷爷,你真厉害!”我由衷地赞叹道。
“哈哈,这不算什么,爷爷只是尽了一个老师的职责而已。
”爷爷摆了摆手。
我想,爷爷不仅是我的爷爷,更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师。
他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道路。
我希望我以后也能像爷爷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描写爷爷接我下学的作文
爷爷接我放学。
一出校门,就看见爷爷在路边等着,他手里拿着个蒲扇轻轻扇着,好像能扇走一天的疲惫。
“爷爷,你咋这么早就来啦?”我跑过去,书包甩在背上,跟他打招呼。
“哈哈,这不是怕你等嘛。
今天在学校有没有调皮啊?”爷爷笑着问我,眼神里满是宠溺。
“哪儿有,我可是好学生!”我得意地扬起头,但心里知道爷爷就喜欢看我这样。
我们爷孙俩一路聊着天,他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那些老掉牙的事儿,我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
“爷爷,你那时候上学要走多远啊?”我好奇地问。
“哎呦,那可得走上好几里地呢,哪像你们现在,校门口就有
车接。
”爷爷摇摇头,感慨道。
“嘿嘿,那我可得好好珍惜。
”我笑着说,心里暖暖的。
走到家门口,爷爷停下脚步,看着我进了门才放心地转身离开。
我知道,不管我长多大,他永远都是那个在路边等我放学的人。
那些“文盲式”的教育
现在长大了,见识增长了,才发现以往受过很多“文盲式”教育,特别是小时候,让爷爷奶奶带着,越发能够感受到那些“文盲式”教育。
爷爷奶奶一般把我们当做宝贝,生怕我们累着了。
出门是抱着,下楼是抱着,吃饭是抱着,连玩玩具也是抱着,完全不让我们自己去探索攀爬。
在爷爷奶奶辈看来,这是最好的方式,其实,那是“文盲式”的。
在我们攀爬的时候,把我们抱起,就很容易让我们失去锻炼双腿的能力,我们不是残疾人,应该要自己学会攀爬,虽然有些慢,但也不能用抱来代替。
小时候吃饭,大人们总是先用水把饭泡软了,再就着水,把饭喂给我们,当你还没有来得及咀嚼,饭就和着水入肚了。
其实,这又是一个“文盲式”教育。
咀嚼可以使唾液和食物混合,通过牙齿的充分磨碎后,就会有大量唾液搅拌在食物里,与胃酸一起促进食物消化,但是,大人们觉得我们不需要咀嚼,从而只能靠胃液消化,导致消化不良。
还有就是长辈总是害怕我们受伤,即使我们坐在那里,也要用只
手护着后背,久而久之,我们就形成了习惯,反正有人保护怕什么。
可是,万一哪天保护消失了,习惯要没有改变,仰头就倒下去怎么办
还有很多“文盲式”教育,都是建立在长辈的过度关爱之上,但却很容易让孩子得不到成长,急需要改善。
爷爷的特殊本领作文
我的爷爷,那可是个有特殊本领的厉害人物!
爷爷的第一个特殊本领就是他那双神奇的手。
不管是家里的桌椅板凳坏了,还是电器出了小毛病,爷爷只要一出手,准能修好。
有一次,我的玩具车跑不
动了,急得我直跺脚。
爷爷拿过去,左瞧瞧右看看,然后从他的百宝箱里找出
几个小零件,三两下就把玩具车修得能跑得飞快,我都看呆了!
爷爷还有个特殊本领,就是他能和动物“交流”。
我们家的鸡呀、鸭呀、
狗呀,都特别听爷爷的话。
爷爷一声吆喝,那些小家伙们就乖乖地跑过来。
有
一回,一只小鸡走丢了,爷爷在院子里“咕咕咕”地叫了几声,不一会儿,那
只小鸡就从草丛里跑出来了。
我问爷爷怎么做到的,爷爷神秘地一笑,说:“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语言!”
爷爷的记忆力也超级厉害!他能清楚地记得家里每个人的生日,还能把几
十年前的事情讲得绘声绘色。
有时候我都怀疑爷爷的脑袋里是不是装了一个时
光机。
爷爷最最特殊的本领,还是他做的一手好菜。
什么红烧肉、糖醋排骨、清
蒸鱼,只要是爷爷做的,那味道,绝了!每次我都能吃得肚子滚圆滚圆的。
这就是我的爷爷,有着各种各样特殊本领的爷爷。
我觉得他就是我们家的
超级英雄!。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戏迷爷爷
《戏迷爷爷》作文一
我的爷爷是个十足的戏迷,他对戏曲的热爱那可真是没法说。
爷爷只要听说哪里有唱戏的,不管多远,都会骑着他的小三轮车赶过去。
有一回,隔壁村搭了个戏台子唱戏,爷爷饭都没吃就兴冲冲地去了。
那天风还挺大,可爷爷愣是在那看了整整一下午,回来的时候脸都被风吹得红彤彤的。
还有一次,电视上在播京剧,爷爷正坐在沙发上看得入神,我喊他好几声他都没听见。
我走过去一看,爷爷眼睛眨都不眨一下,跟着电视里的节奏还轻轻哼着。
爷爷不仅爱看戏,还喜欢自己唱上几句。
他经常在家里拿着他的小收音机,一边听一边学。
有时候兴致来了,还会拉着我给我讲戏曲里的故事。
这就是我的戏迷爷爷,一个对戏曲痴迷的可爱老人。
《戏迷爷爷》作文二
我有一个特别喜欢戏曲的爷爷。
爷爷的房间里挂满了各种各样戏曲人物的画。
他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听戏曲。
有一次,我和爷爷一起去公园散步,走着走着听到远处传来唱戏的声音,爷爷立马就被吸引过去了,站在那听得可认真啦,脚都挪不动了。
爷爷还经常去参加一些戏曲爱好者的聚会,和他们一起交流。
有一回,爷爷为了学一段新戏,连着好几天都在家里反复练习,那股认真劲儿,就像个小学生。
爷爷说,戏曲是咱们的传统文化,得好好传承下去。
我想,这就是爷爷对戏曲如此痴迷的原因吧。
爷爷的教诲与教育方式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爷爷起到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他的教诲和教育方式深深地影响了我。
爷爷是那种谦和而博学的人,他并不把知识当作一种荣耀的象征,而是一种用来帮助他人和增进自身修养的工具。
下面我将从爷爷的教诲和教育方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爷爷的教诲,首先表现在他的言传身教中。
爷爷以身作则,给予我最直接的引导。
他每天早晨都会起床锻炼身体,在园子里耕种蔬菜,这样我慢慢地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劳动的价值。
他还非常注重养成良好的习惯,非常有规律地作息时间,坚持读书写字。
爷爷认为良好的习惯能够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培养出坚韧、自律的品质。
其次,爷爷注重培养我的阅读与思考能力。
他会经常和我一起去图书馆,让我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定期与我进行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爷爷会耐心倾听我的见解,然后引导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我的独立思考,鼓励我发展自己的思辨能力。
爷爷的教育方式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培养我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爷爷在我小的时候,就给我一些简单的家务活,比如收拾房间、洗碗等。
这让我明白家庭责任的重要性,也锻炼了我的独立自理能力。
另外,爷爷还鼓励我去参加各种社区活动,比如学校义工,这让我懂得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爷爷的教诲和教育方式都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坚韧不拔、自律自强的品质,也明白了知识的力量与责任。
爷爷经常说:“人生是一本大书,学海无涯。
”他鼓励我努力学习,追求知识,让我明白知识是人生发展的基石。
此外,他也教导我要谦逊待人,包容他人的不足,培养自己的人格修养。
总结而言,爷爷的教诲和教育方式以其谦和、睿智的风格,以及注重培养责任感、独立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了做一个有责任感、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的重要性。
爷爷给予我的教育让我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和人格修养的重要性。
我将时刻铭记爷爷的教诲,继续努力学习、成长,将这份教诲传承下去,为自己和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爷爷奶奶怎么启蒙教育爷爷奶奶是孩子们的重要家庭成员,他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何进行启蒙教育是每一位爷爷奶奶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启蒙教育是指在孩子的早期阶段,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爷爷奶奶如何进行启蒙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爷爷奶奶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启蒙教育。
故事是孩子们喜欢的形式之一,通过讲故事,爷爷奶奶可以向孩子们传递知识、道德和价值观念。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例如寓言故事、经典童话故事等,通过这些故事可以教育孩子们如何做人处事,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念。
其次,爷爷奶奶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启蒙教育。
游戏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方式,爷爷奶奶可以选择一些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游戏,例如拼图游戏、益智游戏等,通过这些游戏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此外,爷爷奶奶还可以通过亲身示范的方式进行启蒙教育。
爷爷奶奶是孩子们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们的成长。
爷爷奶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们展示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例如待人接物的礼貌、尊重长辈、关爱弱小等,通过亲身示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成长。
最后,爷爷奶奶还可以通过参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进行启蒙教育。
可以陪伴孩子们一起进行各种活动,例如一起读书、一起做手工、一起观察大自然等,通过参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成长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总之,爷爷奶奶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讲故事、游戏、亲身示范和参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爷爷奶奶可以有效地进行启蒙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品格,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希望每一位爷爷奶奶都能够用心地进行启蒙教育,为孩子们的成长添砖加瓦。
12种爷爷奶奶的“文盲式”教育法除了父母以外,孩子的爷爷奶奶也是孩子成长教育道路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老人来讲,他们自以为自己的教育方法已经有了实践的验证,所以在某些方面会固执己见。
下面就是jk3721网为大家整理的12种爷爷奶奶的“文盲式”教育法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你家中了吗?12种爷爷奶奶的“文盲式”教育法首先我们得感谢爸爸妈妈不辞辛苦的帮我们照顾孩子,不过老人容易有些不好的教育方法,我们还是应该有意识哦。
• 吃饭时不让孩子好好咀嚼宝宝吃饭的时候,他们用小小的牙齿咀嚼,咀嚼后,唾液和食物混合,这样的混合物通过牙齿的充分磨碎后,一起进入他们的胃。
有了大量唾液搅拌在食物里的食物团又和宝宝胃里的胃酸一起反应,然后再进入下一步工作。
老人为了让宝宝尽快吃完饭,经常会把食物泡软,或者一口水一口饭。
表面看来,宝宝吃得很快,实际上,食物没有充分粉碎直接进入宝宝胃里,没有唾液的参与,只靠胃液,很难消化。
• 过度保护,破坏孩子的直觉宝宝坐在凳子上时,老人们会经常把手放在宝宝背后,这样的确不会摔倒,但是宝宝的直觉就被你们糊弄了。
哪天恰巧你的手不在背后了,宝宝还是会往后仰过去,因为他一直习惯了后面有手。
宝凳子后面是空的,宝宝从开始就知道这一点,他是不会往后仰的,因为他知道后面是空的。
而我们亲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你们破坏了宝宝的直觉!• 给孩子穿的太多当妈妈们在妇产医院生产的时候,医生会告诉我们,不要给宝宝穿太多。
医生说的是对的,宝宝应该比大人穿的少一层。
如果你心理上做不到,至少让孩子跟你穿的一样多——你穿短袖时,他也穿短袖,你穿背心时,他也穿背心!告诉家里的老人——其实宝宝热比宝宝冷更危险的。
宝宝流鼻涕,发烧,打喷嚏100%是因为曾经穿多了,出汗了,他运动之前,你没给他退一件衣服,所以出汗了。
出汗就比较危险吗,出汗时毛孔是张开的,只要有一点点风就会让宝宝生病。
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不要热到我们的宝宝别让宝宝受热的折磨!• 不停喂孩子吃东西宝宝的胃是需要休息的。
12种爷爷奶奶的”文盲式“教育法,你家中了吗?首先我们得感谢爸爸妈妈不辞辛苦的帮我们照顾孩子,不过老人容易有些不好的教育方法,我们还是应该有意识哦。
∙吃饭时不让孩子好好咀嚼宝宝吃饭的时候,他们用小小的牙齿咀嚼,咀嚼后,唾液和食物混合,这样的混合物通过牙齿的充分磨碎后,一起进入他们的胃。
有了大量唾液搅拌在食物里的食物团又和宝宝胃里的胃酸一起反应,然后再进入下一步工作。
老人为了让宝宝尽快吃完饭,经常会把食物泡软,或者一口水一口饭。
表面看来,宝宝吃得很快,实际上,食物没有充分粉碎直接进入宝宝胃里,没有唾液的参与,只靠胃液,很难消化。
∙过度保护,破坏孩子的直觉宝宝坐在凳子上时,老人们会经常把手放在宝宝背后,这样的确不会摔倒,但是宝宝的直觉就被你们糊弄了。
哪天恰巧你的手不在背后了,宝宝还是会往后仰过去,因为他一直习惯了后面有手。
宝凳子后面是空的,宝宝从开始就知道这一点,他是不会往后仰的,因为他知道后面是空的。
而我们亲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你们破坏了宝宝的直觉!∙给孩子穿的太多当妈妈们在妇产医院生产的时候,医生会告诉我们,不要给宝宝穿太多。
医生说的是对的,宝宝应该比大人穿的少一层。
如果你心理上做不到,至少让孩子跟你穿的一样多——你穿短袖时,他也穿短袖,你穿背心时,他也穿背心!告诉家里的老人——其实宝宝热比宝宝冷更危险的。
宝宝流鼻涕,发烧,打喷嚏100%是因为曾经穿多了,出汗了,他运动之前,你没给他退一件衣服,所以出汗了。
出汗就比较危险吗,出汗时毛孔是张开的,只要有一点点风就会让宝宝生病。
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不要热到我们的宝宝别让宝宝受热的折磨!∙不停喂孩子吃东西宝宝的胃是需要休息的。
起码要2或3小时处于空腹的状态,使前面的食物有足够时间消化,让胃腾空保持干净。
饭则是要按顿吃的,奶也是。
一顿奶,240毫升,一次喝完。
我曾经在院子里散步看到有个老太太拿着奶瓶,满院子追着宝宝跑,追上就喝两口奶的,看着头皮就发麻。
前几天遇到一个玩旋转木马的宝宝,他奶奶手里拿着根香蕉,宝宝旋转到他眼前,她就对准了宝宝的口塞一口香蕉,再转一圈过来,再塞。
宝宝究竟是有多需要拿根香蕉?!零食使得宝宝肚子里总有那么点食物,他总不饿,到了吃饭时间也不饿,就又不好好吃饭了。
不好好吃饭,一会又饿了,又要找零食吃,就变成了恶性循环∙总是打扰孩子,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很多人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是与生俱来的,比如宝宝的关注力!宝宝的自食其力!宝宝的很多很多。
后面再一个一个的说。
现在就说关注力!宝宝看电视,他是在关注电视里的情景的,当然他需要和你交流的时候,他会看看你,冲你笑,或者冲你讲你听不懂的鸟语。
玩玩具也是一样,他会相当相当认真和专注的,直到玩完为止。
很多人这样说:老人带大的孩子都上不了大学!当然这句话就是这么个形容。
可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呢?因为这代育儿文盲们,破坏了宝宝的很多优秀品质,比如专注力!那些做事半途而废的人,几乎是小时候姥姥奶奶带大的。
不信你可以从现在留意身边的人。
别去打扰他,别去破坏他,让他独立的专注一会儿自己手头的事吧!影响妈妈的教育权威朋友们,我想说的这个可能是广大中国妈妈们都没有留意到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十分的严重!为什么呢?也许很多人没有去过其它国家,也许经常去,但都是10天一周的走马观花看个风景,也许没有机会接触欧洲的真正的百姓社会,当然也许你们有在欧洲住了5年的8年的,却不一定接触到有宝宝的家庭。
这样吧,咱们回忆一下,美国的电视剧和电影看的比较多吧?请回忆,再任何一个电视情节中,小孩都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的,即使情节中有爷爷奶奶,也是偶尔的陪着玩一玩,绝对不是影响小孩的主导力量!咱不看西方!有人一定讲西方有西方的国情,好,咱看亚洲!日本吧,咱们这群人都是看叮当机器猫长大的,对吗?康夫是那个妈妈教育长大的,小静,小强还有那个很暴力的大个子,我们统统都见到过他们的妈妈,而基本没有第3代的出现,偶尔出现,也是串场,没有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主导地位的。
咱看韩剧也看的多吧?大家不难发现,韩国的长幼分的相当的严谨,可是如果这家的爷爷对孙子有意见,爷爷会单独的找爸爸,训斥一顿!爸爸再找自己的儿子训斥一顿!爷爷是不太当着孙子的面数落爸爸的,在育儿方面。
∙总是跟孩子说“不能”别对宝宝一天到晚的说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那些所谓的不能,其实大人做到了后备工作,可以变成能:你不想让他动的东西,可以放在他根本拿不到的地方;你不想让他到处吐食物,可能只是以为懒的收拾弄脏的地板地毯;你不想让他把玩具这样玩那样玩,其实他完全可以自己玩的。
这些,其实真的都不所谓,都可以“能”,只要对宝宝不存在危机到生命问题,让所有的东西都成为他的玩具吧!你做到了,你会发现,当他再次去碰热水壶的时候,你说一个“不能”他会马上知道,这个字的分量是很重的!是绝对不能碰的东西。
∙把宝宝当残疾人想要自己的宝宝吃的好,睡的香,锻炼身体是相当相当必须的!当然不是瑜伽不是动感单车什么的,对他们来讲,让他们更多的用他们的双腿,走走,跑跑,爬爬,宝宝会到点时更加爱吃饭,睡眠质量会更好!老人们经常觉得宝宝老在地上自己走会很累,就时常将他们抱起来,出门抱着,下楼抱着,洗脸抱着,吃饭抱着,玩玩具连玩具都要一起抱着……我们的宝宝不是残疾人,他们有双腿,他们会走路,虽然他们走的太慢了,可能会使我们不耐烦那个速度,干脆抱起来走的快些,但是那样宝宝失去了锻炼双腿的机会。
那么怎么办好呢?从汽车座椅上抱下来,就直接放在地上,从而让他明白,下车是要自己走路回家的;吃完饭从餐椅上抱下来,也直接放在地上,让他知道,他吃完饭了,可以自己走去玩玩具或者做别的事情了;抱着他洗脸洗脚,也是洗完就放在卫生间的门外,示意他洗完了,可以走了。
∙对待宝宝的态度不礼貌如果你对宝宝礼貌,宝宝才会对你礼貌,如果你拿他当个畜生般的喝来唤去,那么不多久,你会发现,他绝对不会尊重你的。
有的老人叫宝宝,总是让我觉得他是在叫一只狗都不如的小畜生,类似:“来,宽!过来!”或者发出一些唤狗唤猫才有的声音。
宝宝虽然小,但是其实他们是独立的男人和女人,有他们的自尊心和面子。
女宝宝会爱美爱漂亮,男宝宝会好强好胜,男宝宝会爱护女宝宝,这些种种其实都和成年人是一样的。
∙当众打骂孩子宝们都不想让自己爱的爸爸妈妈失望。
他们会很快意识到这个事情是不对的,他们做错了,让妈妈失望了。
更加的不要当着其它人的面,甚至在大街上,训斥他甚至打他,无论是女儿还是儿子,他们都有强大但是却很脆弱的自尊心。
别为一点小事,让他们脸面扫地,他们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可能会放弃自己,可能他们会就此告诉自己,他们是个坏孩子!但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的爷爷奶奶,时常当着众多的人面前打骂孩子,这样孩子心里是有阴影的!真的不要这样。
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如果我们被别人打,甚至在大庭广众下训斥一顿,我们也不爽。
小宝宝更加如此!∙总是夸孩子聪明这个是咱中国老百姓全民的育儿失误。
虽然这是个褒义词,夸夸自己的宝宝,情不自禁;夸夸别的宝宝,别人的家长会听着满开心的。
但是聪明是个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个天才的单词!是表示当别人努力的时候,你可以不用,因为你聪明。
史上天才有,太少太少了,做任何事情需要努力,需要学习,而当你一遍一遍的告诉宝宝,他聪明,就意味着,在未来的日子和人生里,他就是可以什么都不做,而得到和别人一样的一切,而那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猜想+假想——那些成年人,很多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因此而玩世不恭等等等等,他们恰恰都是小时候,走到哪里都被夸聪明的孩子。
所以请咱们自己都以身作则,把聪明这个单词,首先从我们自己的嘴巴里挖掉,扔掉,忘掉!千万千万别再这样表扬别人的宝宝,甚至自己的宝宝。
那我们要怎样去鼓励宝宝呢?比如,宝宝会再重复一个事情后,完全掌握这个事情时,当你马上要把“聪明”二字脱口而出时,你可以说——“宝宝真是个坚持不懈的好孩子!”“宝宝真的很努力!很有毅力!”再比如,当宝宝可以第1次红色积木从别的积木里挑出来的时候,当你马上有要蹦那2个字的时候,你可以说——“宝宝你真棒!你观察的真仔细啊!”还有很多很多的:“宝宝分辨力真强啊!”“宝宝真认真啊!”“宝宝吐字真清晰啊!”“宝宝好认真的听音乐啊!”“宝宝对这段音乐的节拍感觉很到位啊!”?∙不让孩子帮忙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姥姥想把报纸摞整齐,宝宝看到了,跑上前去,“帮忙”姥姥摞报纸,姥姥一见,动作及其快的把宝宝抱走,然后继续回去摞报纸嘴里还念着:“我的祖宗来,等我把报纸弄好了再跟你玩哈,你可别在这里给我捣乱!”而姥爷在给大猫咪整理猫粮的时候,宝宝又看到了,跑上去“帮忙”弄猫粮,姥爷看到了,吓的嘘哈的把宝宝赶紧挪开了,嘴里也念:“这个可不能动哈,姥爷给猫咪弄猫粮哈,弄完和你玩哈!”看的老人说这样的话的次数多了,我看在眼里,遗憾在心啊。
相信我!宝宝真的不是要捣乱,他心里真的是要帮忙的!特别当你在做什么,他就会过来“掺和”时,这时请别把宝宝的好心给泯灭了,他是想帮忙。
当然我不否认,他的帮助往往是越帮越忙,越弄越乱,使本来就忙的手忙脚乱的妈妈们更加的雪上加霜。
所以,有些东西该挪到高处的,要挪高;该上锁的上锁。
但是一旦宝宝有要帮助你的需要,请别拒绝他。
我想无论80后还是90后还是00后,经常可以听到家里的家长批评道:“这孩子看我拿不动都不上来帮忙!”“我刷碗,他也不来帮我的忙。
”“妈妈都快累死了,你还在那里玩,不知道帮帮我?”等等……正是因为小时的无数次拒绝,导致长大了看到大人在忙,也不会帮的。
因为“帮忙=捣乱”谁还愿意自讨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