悌篇 树德转编
- 格式:doc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28
《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悌篇一、【舜妹护兄】舜妹爱兄。
敬及皇英。
闻谋预泄。
井廪得生。
【原文】虞舜之女弟。
名系。
一名敤首。
与象同母。
爱敬舜及二嫂。
每以慈谏其亲。
以弟道规象。
不从。
凡父母恶舜。
则密告二嫂以挽救之。
掩井焚廪之谋。
皆预泄于舜。
是以舜得免害。
调护维持。
始终无怠焉。
系善作画。
故后世推为画祖。
吕坤曰。
浚井完廪。
事出卒然。
匿孔两笠。
计必先定。
向使舜无所闻。
其不为井中之泥、廪上之灰者几希矣。
孰谓异母而有斯妹哉。
孰谓济恶满门而有斯人哉。
【白话解释】虞朝舜皇帝的妹子名叫系。
还有一个名字叫敤首。
是和象都是后母所生的。
可是敤首很爱护、很敬重舜和两个嫂子。
他常常劝爷娘要慈爱。
劝象要守弟弟的规矩。
可是他的爷娘和象都不听他。
每每遇到爷娘要害死舜的时候。
他总私下告诉两个嫂嫂。
想法子来挽救舜的性命。
果然化大事为无事。
像填井和焚米仓的两件事。
都是敤首预先告知了舜。
所以舜能够预先防备。
不至送命。
敤首对于他们父子母子兄弟间。
老是很热心的调和。
从头至尾。
没有懈怠的心。
敤首生平能够画得很好的图画。
所以后世推尊他做画祖。
二、【赵姬尊嫡】赵姬劝衰。
迎还叔隗。
自处于卑。
尊嫡不怠。
【原文】周晋赵衰妻姬氏。
文公女也。
初、衰随文公出亡。
过狄。
狄人妻以廧咎如女叔隗。
生盾。
后衰还晋为卿。
文公以女妻之。
生同、括、婴。
赵姬固请迎叔隗母子于狄。
至、则以盾为贤。
请立为嫡子。
使三子下之。
以叔隗为内子。
而己下之。
按赵姬请迎叔隗。
衰不可。
姬必逆之。
衰乃不得已迎之耳。
吕坤曰。
妇人能容妾、足矣。
况身自为妾乎。
况以公女而妾狄人之女乎。
况以子为庶子。
而嫡狄人之子乎。
赵姬之贤。
古今一人而已。
【白话解释】周朝晋国里赵衰的妻子姬氏。
就是晋文公的女儿。
当起初晋文公还没有做国君的时候。
赵衰是跟了晋文公逃出国境。
经过狄国。
狄国里的人。
就把廧咎如的女儿名叫叔隗的。
嫁给赵衰做妻子。
生了一个儿子。
就是名叫赵盾的。
后来赵衰回到晋国里来做官了。
晋文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又生了三个儿子。
德育故事:《二十四悌》【二集卷二】二集卷二《二十四悌》悌篇一、【舜妹护兄】舜妹爱兄。
敬及皇英。
闻谋预泄。
井廪得生。
【原文】虞舜之女弟。
名系。
一名敤首。
与象同母。
爱敬舜及二嫂。
每以慈谏其亲。
以弟道规象。
不从。
凡父母恶舜。
则密告二嫂以挽救之。
掩井焚廪之谋。
皆预泄于舜。
是以舜得免害。
调护维持。
始终无怠焉。
系善作画。
故后世推为画祖。
吕坤曰。
浚井完廪。
事出卒然。
匿孔两笠。
计必先定。
向使舜无所闻。
其不为井中之泥、廪上之灰者几希矣。
孰谓异母而有斯妹哉。
孰谓济恶满门而有斯人哉。
【白话解释】虞朝舜皇帝的妹子名叫系。
还有一个名字叫敤首。
是和象都是后母所生的。
可是敤首很爱护、很敬重舜和两个嫂子。
他常常劝爷娘要慈爱。
劝象要守弟弟的规矩。
可是他的爷娘和象都不听他。
每每遇到爷娘要害死舜的时候。
他总私下告诉两个嫂嫂。
想法子来挽救舜的性命。
果然化大事为无事。
像填井和焚米仓的两件事。
都是敤首预先告知了舜。
所以舜能够预先防备。
不至送命。
敤首对于他们父子母子兄弟间。
老是很热心的调和。
从头至尾。
没有懈怠的心。
敤首生平能够画得很好的图画。
所以后世推尊他做画祖。
二、【赵姬尊嫡】赵姬劝衰。
迎还叔隗。
自处于卑。
尊嫡不怠。
【原文】周晋赵衰妻姬氏。
文公女也。
初、衰随文公出亡。
过狄。
狄*** 以廧咎如女叔隗。
生盾。
后衰还晋为卿。
文公以女妻之。
生同、括、婴。
赵姬固请迎叔隗母子于狄。
至、则以盾为贤。
请立为嫡子。
使三子下之。
以叔隗为内子。
而己下之。
按赵姬请迎叔隗。
衰不可。
姬必逆之。
衰乃不得已迎之耳。
吕坤曰。
妇人能容妾、足矣。
况身自为妾乎。
况以公女而妾狄人之女乎。
况以子为庶子。
而嫡狄人之子乎。
赵姬之贤。
古今一人而已。
【白话解释】周朝晋国里赵衰的妻子姬氏。
就是晋文公的女儿。
当起初晋文公还没有做国君的时候。
赵衰是跟了晋文公逃出国境。
经过狄国。
狄国里的人。
就把廧咎如的女儿名叫叔隗的。
嫁给赵衰做妻子。
生了一个儿子。
就是名叫赵盾的。
后来赵衰回到晋国里来做官了。
晋文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改编新《弟子规》全文总叙dì zǐ guī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cì 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zé xué wé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华夏源流远继往圣开新纪虽旧文仍有用观于古鉴于今文字浅用意深教义理正身心常诵读多广益吾同侪当体行【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rù zé xiào入则孝fù mǔ hū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é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勿怒忿於父母亦师友或平等恭敬爱【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jìng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出必告反必面居安然创业艰【解释】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在二十四孝故事里,九岁的黄香,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悌篇一、【舜妹护兄】舜妹爱兄。
敬及皇英。
闻谋预泄。
井廪得生。
【原文】虞舜之女弟。
名系。
一名敤首。
与象同母。
爱敬舜及二嫂。
每以慈谏其亲。
以弟道规象。
不从。
凡父母恶舜。
则密告二嫂以挽救之。
掩井焚廪之谋。
皆预泄于舜。
是以舜得免害。
调护维持。
始终无怠焉。
系善作画。
故后世推为画祖。
吕坤曰。
浚井完廪。
事出卒然。
匿孔两笠。
计必先定。
向使舜无所闻。
其不为井中之泥、廪上之灰者几希矣。
孰谓异母而有斯妹哉。
孰谓济恶满门而有斯人哉。
【白话解释】虞朝舜皇帝的妹子名叫系。
还有一个名字叫敤首。
是和象都是后母所生的。
可是敤首很爱护、很敬重舜和两个嫂子。
他常常劝爷娘要慈爱。
劝象要守弟弟的规矩。
可是他的爷娘和象都不听他。
每每遇到爷娘要害死舜的时候。
他总私下告诉两个嫂嫂。
想法子来挽救舜的性命。
果然化大事为无事。
像填井和焚米仓的两件事。
都是敤首预先告知了舜。
所以舜能够预先防备。
不至送命。
敤首对于他们父子母子兄弟间。
老是很热心的调和。
从头至尾。
没有懈怠的心。
敤首生平能够画得很好的图画。
所以后世推尊他做画祖。
二、【赵姬尊嫡】赵姬劝衰。
迎还叔隗。
自处于卑。
尊嫡不怠。
【原文】周晋赵衰妻姬氏。
文公女也。
初、衰随文公出亡。
过狄。
狄人妻以廧咎如女叔隗。
生盾。
后衰还晋为卿。
文公以女妻之。
生同、括、婴。
赵姬固请迎叔隗母子于狄。
至、则以盾为贤。
请立为嫡子。
使三子下之。
以叔隗为内子。
而己下之。
按赵姬请迎叔隗。
衰不可。
姬必逆之。
衰乃不得已迎之耳。
吕坤曰。
妇人能容妾、足矣。
况身自为妾乎。
况以公女而妾狄人之女乎。
况以子为庶子。
而嫡狄人之子乎。
赵姬之贤。
古今一人而已。
【白话解释】周朝晋国里赵衰的妻子姬氏。
就是晋文公的女儿。
当起初晋文公还没有做国君的时候。
赵衰是跟了晋文公逃出国境。
经过狄国。
狄国里的人。
就把廧咎如的女儿名叫叔隗的。
嫁给赵衰做妻子。
生了一个儿子。
就是名叫赵盾的。
后来赵衰回到晋国里来做官了。
晋文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又生了三个儿子。
传统文化(悌篇)夫弟、德之序也。
如韦束之次弟也。
革缕束物谓之韦。
展转环绕。
势如螺旋。
而次弟之义生焉。
故说文象形。
辀五束。
衡三束。
束之不已。
则有后先次弟也。
引申之為兄弟之弟。
為岂弟之弟。
弟有顺逊义。
故善事兄长為弟。
增作悌。
示人以心中不忘先后次弟、须顺而逊也。
君子事兄悌。
故顺可移於长。
上长长而民兴悌。
徐行、后长者谓之悌。
疾行、先长者谓之不悌。
夫徐行者。
岂人所不能哉。
所不為也。
尧舜之道。
孝悌而已矣。
泰伯采药泰伯让国。
曲顺其亲。
之荆采药。
被发文身。
【原文】殷泰伯、周太王长子。
弟季歷。
生子昌。
有圣瑞。
太王有传位季歷以及昌之意。
泰伯知父意。
即与弟仲雍相约。
因父病。
以采药為名。
逃之荆蛮。
被发文身。
示不可用。
孔子以至德表之。
李文耕谓泰伯之逃。
遵朱注以让商為定论。
然即其默窥太王爱季及昌之意。
率仲弟飘然远去。
使王季自然得位。
而太王亦无立爱之嫌。
其曲全於父子兄弟间者。
浑然无跡。
非至德其孰能之。
【白话解释】殷朝末年的时候。
有个孝悌兼全的人。
姓姬名字叫泰伯。
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
他的第三个弟弟。
名字叫做季歷。
后来季歷生了一个儿子。
名叫姬昌。
就是后来的文王了。
生下来的时候。
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
嘴裡衔了丹书。
停在门户上。
表示著圣人出世的祥瑞。
所以太王有想把周朝国君的位子传给季歷。
再由季歷传位给昌的意思。
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
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
假称因為父亲有病。
要到山裡去采药。
借著这个名头。
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
披散了头发。
又在身上画了花纹。
表示自己的身子。
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
孔夫子表扬泰伯。
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赵孝争死赵孝遇饥。
自述体肥。
愿代弟死。
两得全归。
【原文】汉赵孝、字常平。
与其弟礼相友爱。
岁饥。
贼据宜秋山。
掠礼。
将食之。
孝奔贼所。
曰、礼病且瘠。
不堪食。
我体肥。
愿代之。
礼不允。
曰、我為将军所获。
死亦命也。
汝何辜。
兄弟相抱大哭。
贼被感动。
并释之。
事闻。
诏分别迁授。
赵氏昆仲。
以至性孝友。
而化及盗贼。
《德育故事》初集第一册「悌篇」点选目录泰伯采药赵孝争死许武教弟姜肱大被缪彤自挝王览争酖庾衮侍疫刘琎束带牛弘不问田真叹荆李勣焚须文本乞恩公艺百忍士选让产陈昉百犬文灿拒间温公爱兄朱显焚券张闰无私章溢代戮郑濂碎梨廷机教弟严凤敬兄世恩夜待一、【泰伯采药】泰伯让国,曲顺其亲。
之荆采药,被发文身。
【原文】弟季历,生子昌,有圣瑞,太王有传位季历以及昌之意。
泰伯知父意,即与弟仲雍相约,因父病,以采药为名,逃之荆蛮,被发文身,示不可用。
孔子以「至德」表之。
李文耕谓,泰伯之逃,遵朱注以让商为定论。
然即其默窥太王爱季及昌之意,率仲弟飘然远去,使王季自然得位,而太王亦无立爱之嫌。
其曲全于父子兄弟间者,浑然无迹,非至德其孰能之。
【注解】1.殷:朝代名。
商王盘庚,迁都殷墟,改号曰殷。
2.昌,文王之名。
3.圣瑞:指赤雀衔丹书,止于昌户之事。
4.传位:传诸侯之位。
5.荆蛮:蛮之在荆州,后为句吴。
6.被,与披通。
7.文身,画文于身也。
浑然,浑沦之谓。
【白话解释】名字叫做季历。
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姬昌,就是后来的文王了。
生下来的时候,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着圣人出世的祥瑞。
所以太昌的意思。
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假称因为父亲有病,要到山里去采药。
借着这个名头,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披散了头发,又在身上画了花纹,表示自己的身子,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
孔夫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二、【赵孝争死】赵孝遇饥,自述体肥。
愿代弟死,两得全归。
【原文】宜秋山,掠礼,将食之。
孝奔贼所,曰,礼病且瘠,不堪食,我体肥,愿代之。
礼不允,曰,我为将军所获,死亦命也,汝何辜。
兄弟相抱大哭,贼被感动,并释之。
事闻,诏分别迁授。
赵氏昆仲,以至性孝友,而化及盗贼。
夫恶至杀人而食之贼,且当众贼饥饿亟亟待食之时,尚可令起慈心,则世间安有不能化之人。
《大学》云「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不其然乎。
《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悌篇一、【舜妹护兄】舜妹爱兄。
敬及皇英。
闻谋预泄。
井廪得生。
【原文】以弟道规象。
不从。
凡父母恶舜。
则密告二嫂以挽救之。
掩井焚廪之谋。
皆预泄于舜。
是以舜得免害。
调护维持。
始终无怠焉。
系善作画。
故后世推为画祖。
吕坤曰。
浚井完廪。
事出卒然。
匿孔两笠。
计必先定。
向使舜无所闻。
其不为井中之泥、廪上之灰者几希矣。
孰谓异母而有斯妹哉。
孰谓济恶满门而有斯人哉。
【白话解释】可是敤首很爱护、很敬重舜和两个嫂子。
他常常劝爷娘要慈爱。
劝象要守弟弟的规矩。
可是他的爷娘和象都不听他。
每每遇到爷娘要害死舜的时候。
他总私下告诉两个嫂嫂。
想法子来挽救舜的性命。
果然化大事为无事。
像填井和焚米仓的两件事。
都是敤首预先告知了舜。
所以舜能够预先防备。
不至送命。
敤首对于他们父子母子兄弟间。
老是很热心的调和。
从头至尾。
没有懈怠的心。
敤首生平能够画得很好的图画。
所以后世推尊他做画祖。
二、【赵姬尊嫡】赵姬劝衰。
迎还叔隗。
自处于卑。
尊嫡不怠。
【原文】叔隗。
生盾。
后衰还晋为卿。
文公以女妻之。
生同、括、婴。
赵姬固请迎叔隗母子于狄。
至、则以盾为贤。
请立为嫡子。
使三子下之。
以叔隗为内子。
而己下之。
按赵姬请迎叔隗。
衰不可。
姬必逆之。
衰乃不得已迎之耳。
吕坤曰。
妇人能容妾、足矣。
况身自为妾乎。
况以公女而妾狄人之女乎。
况以子为庶子。
而嫡狄人之子乎。
赵姬之贤。
古今一人而已。
【白话解释】就是晋文公的女儿。
当起初晋文公还没有做国君的时候。
赵衰是跟了晋文公逃出国境。
经过狄国。
狄国里的人。
就把廧咎如的女儿名叫叔隗的。
嫁给赵衰做妻子。
生了一个儿子。
就是名叫赵盾的。
后来赵衰回到晋国里来做官了。
晋文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又生了三个儿子。
叫做赵同、赵括、赵婴。
晋文公的女儿、一定叫赵衰到狄国去、迎接叔隗母子回来。
接到了以后。
看了赵盾人品很不差。
就叫他做了长子。
叫自己生的三个儿子居下。
又叫叔隗做了大夫人。
自己情愿做赵衰的小老婆。
你想他贤德不贤德呢。
三、【聂嫈孔怀】聂政姊嫈。
《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悌篇一、【舜妹护兄】舜妹爱兄。
敬及皇英。
闻谋预泄。
井廪得生。
【原文】虞舜之女弟。
名系。
一名敤首。
与象同母。
爱敬舜及二嫂。
每以慈谏其亲。
以弟道规象。
不从。
凡父母恶舜。
则密告二嫂以挽救之。
掩井焚廪之谋。
皆预泄于舜。
是以舜得免害。
调护维持。
始终无怠焉。
系善作画。
故后世推为画祖。
吕坤曰。
浚井完廪。
事出卒然。
匿孔两笠。
计必先定。
向使舜无所闻。
其不为井中之泥、廪上之灰者几希矣。
孰谓异母而有斯妹哉。
孰谓济恶满门而有斯人哉。
【白话解释】虞朝舜皇帝的妹子名叫系。
还有一个名字叫敤首。
是和象都是后母所生的。
可是敤首很爱护、很敬重舜和两个嫂子。
他常常劝爷娘要慈爱。
劝象要守弟弟的规矩。
可是他的爷娘和象都不听他。
每每遇到爷娘要害死舜的时候。
他总私下告诉两个嫂嫂。
想法子来挽救舜的性命。
果然化大事为无事。
像填井和焚米仓的两件事。
都是敤首预先告知了舜。
所以舜能够预先防备。
不至送命。
敤首对于他们父子母子兄弟间。
老是很热心的调和。
从头至尾。
没有懈怠的心。
敤首生平能够画得很好的图画。
所以后世推尊他做画祖。
二、【赵姬尊嫡】赵姬劝衰。
迎还叔隗。
自处于卑。
尊嫡不怠。
【原文】周晋赵衰妻姬氏。
文公女也。
初、衰随文公出亡。
过狄。
狄人妻以廧咎如女叔隗。
生盾。
后衰还晋为卿。
文公以女妻之。
生同、括、婴。
赵姬固请迎叔隗母子于狄。
至、则以盾为贤。
请立为嫡子。
使三子下之。
以叔隗为内子。
而己下之。
按赵姬请迎叔隗。
衰不可。
姬必逆之。
衰乃不得已迎之耳。
吕坤曰。
妇人能容妾、足矣。
况身自为妾乎。
况以公女而妾狄人之女乎。
况以子为庶子。
而嫡狄人之子乎。
赵姬之贤。
古今一人而已。
【白话解释】周朝晋国里赵衰的妻子姬氏。
就是晋文公的女儿。
当起初晋文公还没有做国君的时候。
赵衰是跟了晋文公逃出国境。
经过狄国。
狄国里的人。
就把廧咎如的女儿名叫叔隗的。
嫁给赵衰做妻子。
生了一个儿子。
就是名叫赵盾的。
后来赵衰回到晋国里来做官了。
晋文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又生了三个儿子。
《德育故事》四集2悌《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悌篇一、【季姜雍穆】季姜雍穆。
化播二妇。
亲继无分。
堂号三母。
汉王敬伯妻文季姜。
前妻有子博。
女纪流。
季姜有子康稚芝。
女始示。
前后八子。
抚育恩爱。
亲继若一。
嫁纪流。
分己婢给之。
博好写书。
姜手为作表袠。
博妻杨进及博子遵妻张叔纪。
服姑之教。
皆贤。
号三母堂。
季姜命康稚之妻。
事进如姑。
年八十一卒。
四男弃官行服。
四女亦从官舍交赴。
内外冠冕百有余人。
当时荣之。
季姜幼读诗书。
其雍穆固无论矣。
而其敬长之道。
尤可称焉。
敬伯堂祖母性严。
子孙虽见官二千石。
犹杖之。
妇跪受罚于堂。
历五郡。
祖母随之官。
后以年老。
不愿远乡里。
季姜亦尝侍养左右焉。
二、【穆姜仁爱】穆姜温仁。
化继为亲。
四子改过。
母氏艰辛。
汉陈文矩妻李穆姜。
早寡。
有二男。
而前妻四子。
以母非所生。
谤毁日积。
穆姜衣食抚字。
皆倍所生。
前妻长子兴疾笃。
母亲调药膳。
忧劳憔悴。
兴瘳。
呼三弟谓曰。
继母慈仁。
出自天性。
我兄弟禽兽其心。
过恶深矣。
遂将三弟诣县。
陈母之德。
状己之罪。
乞就刑。
县言之郡。
郡守表其母。
四子许令自新。
皆为良士。
母八十余卒。
吕坤曰。
世皆恨继母不慈。
而宽于前子之不孝。
皆偏见也。
两不得。
两有罪。
要之礼责卑幼。
则尊长无不回之天。
故有闵损。
不患衣芦之奸。
有王祥、不患守柰之虐。
吾因穆姜慈。
而有感于世之恕前子者。
三、【统姊助粟】骆统之姊。
悯弟日衰。
助与私粟。
悌道无亏。
吴新阳亭侯骆统、字公绪。
会稽人。
俊之子也。
事嫡母甚谨。
时值饥荒。
乡里及远方客。
多有困乏。
统为之饮食衰少。
其姊仁爱有行。
寡居无子。
见统甚哀之。
数问其故。
统曰。
士大夫糟糠不足。
我何心而能独饱乎。
姊曰。
诚如是。
何不告我。
而自苦若此。
乃自以私粟与统。
统一日散尽。
姊又以告母。
母亦贤之。
遂使分施。
骆统姊之与私粟。
因哀弟之减食日衰也。
悌也。
骆统姊之母之使分施。
因骆统姊弟之慈心助济也。
仁也。
亦义也。
同一事实。
而两样心肠。
要之姊弟虽为两家。
而究同一气。
谁谓从夫后。
不必计及弟哉。
四、【郑曹葬嫡】曹氏和俭。
《德育故事》初集第一册「悌篇」点选目录泰伯采药赵孝争死许武教弟姜肱大被缪彤自挝王览争酖庾衮侍疫刘琎束带牛弘不问田真叹荆李勣焚须文本乞恩公艺百忍士选让产陈昉百犬文灿拒间温公爱兄朱显焚券张闰无私章溢代戮郑濂碎梨廷机教弟严凤敬兄世恩夜待一、【泰伯采药】泰伯让国,曲顺其亲。
之荆采药,被发文身。
【原文】历以及昌之意。
泰伯知父意,即与弟仲雍相约,因父病,以采药为名,逃之荆蛮,被发文身,示不可用。
孔子以「至德」表之。
李文耕谓,泰伯之逃,遵朱注以让商为定论。
然即其默窥太王爱季及昌之意,率仲弟飘然远去,使王季自然得位,而太王亦无立爱之嫌。
其曲全于父子兄弟间者,浑然无迹,非至德其孰能之。
【注解】1.殷:朝代名。
商王盘庚,迁都殷墟,改号曰殷。
2.昌,文王之名。
3.圣瑞:指赤雀衔丹书,止于昌户之事。
4.传位:传诸侯之位。
5.荆蛮:蛮之在荆州,后为句吴。
6.被,与披通。
7.文身,画文于身也。
浑然,浑沦之谓。
【白话解释】个儿子,名叫姬昌,就是后来的文王了。
生下来的时候,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历,再由季历传位给昌的意思。
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假称因为父亲有病,要到山里去采药。
借着这个名头,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披散了头发,又在身上画了花纹,表示自己的身子,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
孔夫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二、【赵孝争死】赵孝遇饥,自述体肥。
愿代弟死,两得全归。
【原文】将食之。
孝奔贼所,曰,礼病且瘠,不堪食,我体肥,愿代之。
礼不允,曰,我为将军所获,死亦命也,汝何辜。
兄弟相抱大哭,贼被感动,并释之。
事闻,诏分别迁授。
赵氏昆仲,以至性孝友,而化及盗贼。
夫恶至杀人而食之贼,且当众贼饥饿亟亟待食之时,尚可令起慈心,则世间安有不能化之人。
《大学》云「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不其然乎。
【注解】1.据,拒守也。
掠,夺取也。
2.瘠,瘦也。
辜,罪也。
3.分别迁授:指孝迁长安卫尉,礼被征为御史中丞。
传统文化(悌篇)传统文化(悌篇)夫弟、德之序也。
如韦束之次弟也。
革缕束物谓之韦。
展转环绕。
势如螺旋。
而次弟之义生焉。
故说文象形。
辀五束。
衡三束。
束之不已。
则有后先次弟也。
引申之為兄弟之弟。
為岂弟之弟。
弟有顺逊义。
故善事兄长為弟。
增作悌。
示人以心中不忘先后次弟、须顺而逊也。
君子事兄悌。
故顺可移於长。
上长长而民兴悌。
徐行、后长者谓之悌。
疾行、先长者谓之不悌。
夫徐行者。
岂人所不能哉。
所不為也。
尧舜之道。
孝悌而已矣。
泰伯采药泰伯让国。
曲顺其亲。
之荆采药。
被发文身。
【原文】殷泰伯、周太王长子。
弟季歷。
生子昌。
有圣瑞。
太王有传位季歷以及昌之意。
泰伯知父意。
即与弟仲雍相约。
因父病。
以采药為名。
逃之荆蛮。
被发文身。
示不可用。
孔子以至德表之。
李文耕谓泰伯之逃。
遵朱注以让商為定论。
然即其默窥太王爱季及昌之意。
率仲弟飘然远去。
使王季自然得位。
而太王亦无立爱之嫌。
其曲全於父子兄弟间者。
浑然无跡。
非至德其孰能之。
【白话解释】殷朝末年的时候。
有个孝悌兼全的人。
姓姬名字叫泰伯。
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
他的第三个弟弟。
名字叫做季歷。
后来季歷生了一个儿子。
名叫姬昌。
就是后来的文王了。
生下来的时候。
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
嘴裡衔了丹书。
停在门户上。
表示著圣人出世的祥瑞。
所以太王有想把周朝国君的位子传给季歷。
再由季歷传位给昌的意思。
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
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
假称因為父亲有病。
要到山裡去采药。
借著这个名头。
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
披散了头发。
又在身上画了花纹。
表示自己的身子。
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
孔夫子表扬泰伯。
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赵孝争死赵孝遇饥。
自述体肥。
愿代弟死。
两得全归。
【原文】汉赵孝、字常平。
与其弟礼相友爱。
岁饥。
贼据宜秋山。
掠礼。
将食之。
孝奔贼所。
曰、礼病且瘠。
不堪食。
我体肥。
愿代之。
礼不允。
曰、我為将军所获。
死亦命也。
汝何辜。
兄弟相抱大哭。
贼被感动。
并释之。
事闻。
诏分别迁授。
赵氏昆仲。
以至性孝友。
弟子规孝悌篇原文弟子规孝悌篇原文《弟子规》短短一千零八十字,与《千字文》、《三字经》一起,成为了古代学生的启蒙必读。
《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译文)《弟子规》“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
入是在家。
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
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侍。
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侍即是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
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
百善孝当先。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译文】: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
早晨要向父母请安。
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译文】: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
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
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的道理了。
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
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译文】: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
父母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
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
劝说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一定要柔和。
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劝说,就等到心情好时再劝。
如果父母还是不听,还要哭泣恳求,即使因此而遭到鞭打,也毫无怨言。
传统文化(悌篇)夫弟、德之序也。
如韦束之次弟也。
革缕束物谓之韦。
辗转围绕。
势如螺旋。
而次弟之义生焉。
故说文象形。
辀五束。
衡三束。
束之不已。
则有后先次弟也。
引申之為兄弟之弟。
為岂弟之弟。
弟有顺逊义。
故善事兄长為弟。
增作悌。
示人以心中不忘先后次弟、须顺而逊也。
君子事兄悌。
故顺可移於长。
上长长而民兴悌。
徐行、后长辈谓之悌。
疾行、先长辈谓之不悌。
夫徐行者。
岂人所不可以哉。
所不為也。
尧舜之道。
孝悌而已矣。
泰伯采药泰伯让国。
曲顺其亲。
之荆采药。
被发文身。
【原文】殷泰伯、周太王长子。
弟季歷。
生子昌。
有圣瑞。
太王有传位季歷以及昌之意。
泰伯知父意。
即与弟仲雍相约。
因父病。
以采药為名。
逃之荆蛮。
被发文身。
示不行用。
孔子以致德表之。
李文耕谓泰伯之逃。
遵朱注以让商為定论。
然即其默窥太王爱季及昌之意。
率仲弟飘然远去。
使王季自然得位。
而太王亦无立爱之嫌。
其曲全於父子兄弟间者。
浑然无跡。
非至德其孰能之。
【白话解说】殷朝末年的时候。
有个孝悌兼全的人。
姓姬名字叫泰伯。
他是周代太王的长子。
他的第三个弟弟。
名字叫做季歷。
后来季歷生了一个儿子。
名叫姬昌。
就是此后的文王了。
生下来的时候。
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
嘴裡衔了丹书。
停在门户上。
表示著圣人出生的吉祥。
所以太王有想把周代国君的位子传给季歷。
再由季歷传位给昌的意思。
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
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
假称因為父亲有病。
要到山裡去采药。
借著这个名头。
兄弟俩趁便逃到夷狄的地方。
披垂了头发。
又在身上画了花纹。
表示自己的身子。
是不可以够再在世上做事的了。
孔夫子夸奖泰伯。
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赵孝争死赵孝遇饥。
自述体肥。
愿代弟死。
两得全归。
【原文】汉赵孝、字常平。
与其弟礼相友善。
岁饥。
贼据宜秋山。
掠礼。
将食之。
孝奔贼所。
曰、礼病且瘠。
不堪食。
我体肥。
愿代之。
礼不允。
曰、我為将军所获。
死亦命也。
汝何辜。
兄弟相抱大哭。
贼被感人。
并释之。
事闻。
诏分别迁授。
赵氏昆仲。
以致性孝友。
而化及响马。
传统文化(悌篇)夫弟、德之序也。
如韦束之次弟也。
革缕束物谓之韦。
展转环绕。
势如螺旋。
而次弟之义生焉。
故说文象形。
辀五束。
衡三束。
束之不已。
则有后先次弟也。
引申之為兄弟之弟。
為岂弟之弟。
弟有顺逊义。
故善事兄长為弟。
增作悌。
示人以心中不忘先后次弟、须顺而逊也。
君子事兄悌。
故顺可移於长。
上长长而民兴悌。
徐行、后长者谓之悌。
疾行、先长者谓之不悌。
夫徐行者。
岂人所不能哉。
所不為也。
尧舜之道。
孝悌而已矣。
泰伯采药泰伯让国。
曲顺其亲。
之荆采药。
被发文身。
【原文】殷泰伯、周太王长子。
弟季歷。
生子昌。
有圣瑞。
太王有传位季歷以及昌之意。
泰伯知父意。
即与弟仲雍相约。
因父病。
以采药為名。
逃之荆蛮。
被发文身。
示不可用。
孔子以至德表之。
李文耕谓泰伯之逃。
遵朱注以让商為定论。
然即其默窥太王爱季及昌之意。
率仲弟飘然远去。
使王季自然得位。
而太王亦无立爱之嫌。
其曲全於父子兄弟间者。
浑然无跡。
非至德其孰能之。
【白话解释】殷朝末年的时候。
有个孝悌兼全的人。
姓姬名字叫泰伯。
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
他的第三个弟弟。
名字叫做季歷。
后来季歷生了一个儿子。
名叫姬昌。
就是后来的文王了。
生下来的时候。
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
嘴裡衔了丹书。
停在门户上。
表示著圣人出世的祥瑞。
所以太王有想把周朝国君的位子传给季歷。
再由季歷传位给昌的意思。
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
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
假称因為父亲有病。
要到山裡去采药。
借著这个名头。
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
披散了头发。
又在身上画了花纹。
表示自己的身子。
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
孔夫子表扬泰伯。
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赵孝争死赵孝遇饥。
自述体肥。
愿代弟死。
两得全归。
【原文】汉赵孝、字常平。
与其弟礼相友爱。
岁饥。
贼据宜秋山。
掠礼。
将食之。
孝奔贼所。
曰、礼病且瘠。
不堪食。
我体肥。
愿代之。
礼不允。
曰、我為将军所获。
死亦命也。
汝何辜。
兄弟相抱大哭。
贼被感动。
并释之。
事闻。
诏分别迁授。
赵氏昆仲。
以至性孝友。
而化及盗贼。
《德育故事》初集第一册「悌篇」点选目录泰伯采药赵孝争死许武教弟姜肱大被缪彤自挝王览争酖庾衮侍疫刘琎束带牛弘不问田真叹荆李勣焚须文本乞恩公艺百忍士选让产陈昉百犬文灿拒间温公爱兄朱显焚券张闰无私章溢代戮郑濂碎梨廷机教弟严凤敬兄世恩夜待一、【泰伯采药】泰伯让国,曲顺其亲。
之荆采药,被发文身。
【原文】伯王长子。
弟季历,生子昌,有圣瑞,太王有传位季历以及昌之意。
泰伯知父意,即与弟仲雍相约,因父病,以采药为名,逃之荆蛮,被发文身,示不可用。
孔子以「至德」表之。
李文耕谓,泰伯之逃,遵朱注以让商为定论。
然即其默窥太王爱季及昌之意,率仲弟飘然远去,使王季自然得位,而太王亦无立爱之嫌。
其曲全于父子兄弟间者,浑然无迹,非至德其孰能之。
【注解】1.殷:朝代名。
商王盘庚,迁都殷墟,改号曰殷。
2.昌,文王之名。
3.圣瑞:指赤雀衔丹书,止于昌户之事。
4.传位:传诸侯之位。
5.荆蛮:蛮之在荆州,后为句吴。
6.被,与披通。
7.文身,画文于身也。
浑然,浑沦之谓。
【白话解释】叫做季历。
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姬昌,就是后来的文王了。
生下来的时候,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着圣人出世的祥瑞。
所以太王有再由季历传位给昌的意思。
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假称因为父亲有病,要到山里去采药。
借着这个名头,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披散了头发,又在身上画了花纹,表示自己的身子,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
孔夫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二、【赵孝争死】赵孝遇饥,自述体肥。
愿代弟死,两得全归。
【原文】秋山,掠礼,将食之。
孝奔贼所,曰,礼病且瘠,不堪食,我体肥,愿代之。
礼不允,曰,我为将军所获,死亦命也,汝何辜。
兄弟相抱大哭,贼被感动,并释之。
事闻,诏分别迁授。
赵氏昆仲,以至性孝友,而化及盗贼。
夫恶至杀人而食之贼,且当众贼饥饿亟亟待食之时,尚可令起慈心,则世间安有不能化之人。
《大学》云「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不其然乎。
【注解】1.据,拒守也。
掠,夺取也。
2.瘠,瘦也。
辜,罪也。
3.分别迁授:指孝迁长安卫尉,礼被征为御史中丞。
4.亟,急也。
【白话解释】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
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
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
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
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
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
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
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三、【许武教弟】许武教弟,半读半耕。
取多与寡,以成弟名。
【原文】弟晏普幼。
武每耕,令弟旁观,夜教读,不率教,即自跪家庙告罪。
武举孝廉,以弟名未显,乃析产为三。
自取肥田广宅,劣者与弟,人皆称弟而鄙武。
及弟均得选举,乃会宗亲,泣言其故,悉推产于弟。
许武与薛包,适成一反比例。
薛包让美取恶,不欲居瘠己肥侄之名,故设种种饰词以掩之。
许武取多与寡,实默存抑己扬弟之心,故假种种贪行以显之。
事若相反,而其用心之苦,则尤甚也。
【注解】1.析,分也。
2.劣:优之反,犹言不佳也。
3.鄙,鄙薄也。
4.反比例:算学名词,喻事之相反者。
【白话解释】下两个弟弟,一个叫许晏,一个叫许普的,年纪都还很小。
许武每每在耕田的时候,叫他两个弟弟立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自己教他两个弟弟读书。
如若弟弟不听他的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
后来许武举了孝廉,但是他因为两个弟弟都还没有名望,就把家产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广大的房屋,所有坏的统统给了弟弟。
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都称许他的两个弟弟,反而看轻许武了。
等到两个弟弟都得了选举,他就会合了宗族和亲戚们,哭着说明当时要给他弟弟显扬名声的缘故,并且把所有的家产,都让给了两个弟弟。
四、【姜肱大被】姜肱大被,旷世所稀。
不言遇掠,盗悔还衣。
【原文】伯淮,与二弟仲海季江,友爱天至。
虽各娶,不忍别寝,作大被同眠。
尝偕诣郡,夜遇盗,欲杀之,兄弟争死,贼两释焉,但掠衣资。
至郡,见肱无衣,问其故,肱托以他词,终不言。
盗闻感悔,诣肱叩谢,还所掠物。
李文耕曰,人伦有五,惟兄弟之日长。
父之生子,夫之娶妻,蚤者皆以二十年为率。
惟兄弟相聚,自幼至老,多者至七八十年之久。
若恩意浃洽,猜忌不生,其乐岂有涯哉。
姜氏兄弟,乃真知此味矣。
【注解】1.诣,至也。
率,约数也。
2.浃洽,犹言和洽也。
3.涯:水际也,借作穷尽意。
【白话解释】两个弟弟,一个叫姜仲海,一个叫姜季江的,天性非常友爱。
虽然他们兄弟三个人,各自娶了妻子,可是不忍分开了睡,所以他们做了很大的被,兄弟三个人一同睡着。
有一次,兄弟们一同到府城里去,晚上碰着了强盗,就要杀他。
他们兄弟三个人都抢着死,强盗也就把三个人都释放了,只抢了一些衣服和金钱去。
到了府城里,别人家看见姜肱兄弟们都没有了衣服,就问姜肱这是什么缘故。
姜肱就用别的话来支开了,终究不肯说明,碰着强盗这一回的事。
强盗们得知了,觉得很感激,并且很懊悔,就到了姜肱那儿,叩头谢罪,把以前抢去的物件,统统都还了他们。
五、【缪彤自挝】缪彤化弟,闭户自挝。
诸妇谢罪,得以齐家。
【原文】少孤。
兄弟四人同居。
及各娶妻。
诸妇遂求分异。
数有争斗之言。
彤愤叹。
乃掩户自挝曰。
缪彤,汝修身谨行。
学圣人之法。
将以齐整风俗。
奈何不能正其家乎。
弟及诸妇闻之。
悉叩头谢罪。
更为敦睦。
李文耕曰。
骨肉之间。
无责善之理。
父子既然。
兄弟可知。
观缪公返躬自责。
而诸弟及诸妇。
遂人人知悔。
转为敦睦。
可知天地间除自责自尽外。
更无道理矣。
【注解】1.孤:幼而无父之称。
2.掩,闭也。
挝,击也。
【白话解释】有一个人,姓缪,单名叫做彤,表字豫公。
他在幼小年纪的时候,早已没有了他的父亲,兄弟四个人,一同住在一块儿。
等到后来各自娶了妻子,这几个妇女们就要请求均分家产,已经有好几次了,甚至于屡次有争闹的言语发生。
缪彤听见了很感愤叹息,就关了门,自己打着自己说道,缪彤呀缪彤,你勤修身体,谨慎行为,学了圣贤人的法则,想去整齐世界上的风俗,为什么不能够去正了自己的家庭呢。
他的弟弟们和那几个妇女听到了,就都在门外叩着头,谢了罪,缪彤才开了门出来。
从此以后,他们一家的男男女女,就更加敦好和睦了。
六、【王览争酖】王览护兄,争酖舍生。
感母悔悟,九代公卿。
【原文】母兄祥,览辄流涕抱持。
母虐使祥及祥妻,览与妻亦趋共之。
祥渐有时誉,母疾之,乃酖祥。
览知,取酒争饮,母遽覆酒,遂感悟。
吕虔有佩刀,相其文,佩者至三公。
虔与祥,祥以授览,后果九代公卿。
许止净曰,祥览二人,颇与卫公子伋寿相类。
惟彼则均不得其死,此则富贵寿考,声施烂焉,则有幸有不幸也。
而彼朱氏者,徒以我执太甚,爱其子反以伤其心,贻恶名于后世,亦太愚哉。
【注解】1.挞,打也。
辄,即也,动辄也。
2.酖:与鸩通,毒之也。
鸩毛画酒,饮之即死。
3.相,视也。
4.伋寿:卫宣公之二子也。
5.烂,明也。
6.我执:一己之私见也。
【白话解释】打他不同母的哥哥叫王祥的时候,王览每每流着眼泪,抱了哥哥。
他的母亲虐使王祥和王祥的妻子,王览同了他的妻子,也一定赶去同做。
后来王祥在社会上,渐渐地有了名誉,王览的母亲很妒忌他,就用毒酒要药死他。
王览知道了,就拿了药酒来抢着喝,他的母亲就急急忙忙把药酒夺来倒在地上。
因为了这一件事,他母亲的心里也就感悟了。
当时吕虔有把佩刀,看佩刀上面刻着的字,带了这佩刀的人,做官可以做到三公,吕虔就把这佩刀送给王祥了。
王祥拿来给了弟弟,果然后代的子孙,做公卿大官的有九代。
七、【庾衮侍疫】庾衮事兄,疫盛不避。
亲自扶持,昼夜不寐。
【原文】危。
疠气方炽,父母诸弟悉外避,衮独不去。
诸父强之,衮曰,性不畏病。
遂亲自扶持,昼夜不眠,间复抚柩哀泣。
十余旬,疫止,家人乃反。
毗病得瘥,衮亦无恙,父老异之。
衮不畏疫,父老异之,以为守人所不能守,行人所不能行。
然疫非不足畏,第骨肉至情,自不当舍去,亦不忍舍去耳。
此中原不容畏避心,亦不容徼幸心,世人一涉计较,便失之矣。
【注解】1.疠,疫气也。
炽,盛也。
2.间:暇也,乘隙也。
3.徼,求也。
幸,谓所不当得而得者,故觊所非望者曰徼幸。
【白话解释】字叫做叔褒。
那时候正逢着了大瘟疫,他的两个哥哥,都传染了疫病死了。
第二个哥哥名叫庾毗的,又病得很危险,疫气非常的盛。
所以他的父亲母亲和弟弟们,都避到外边去了,独剩了庾衮一个人不肯去。
他的伯父、叔父们硬要他也出去躲避,庾衮就说道,我的生性,是一向来不怕病的,竟不肯出外。
他并且亲自扶持病人日夜不睡,有时候还抚着死去的两个哥哥的灵柩,哀哀的哭。
这样的过了一百多天,流行的时疫没有了,家里的人才回到家里来。
这时候庾毗的病已经好了,庾衮也没有传染,地方上的父老们,都觉得很奇怪。
八、【刘琎束带】刘琎敬兄,闻呼下榻。
束带未完,不敢遽答。
【原文】琎,字子敬,瓛泰豫中,为明帝挽郎。
其兄尝于夜间隔壁呼之,琎不答,至下床着衣正立,然后应。
瓛怪其迟,琎曰,向因束带未完,故不敢应耳。
其敬兄如此,是以为一代名臣。
兄弟非疏远之人,卧室非几席之地,夜睡非进退之时。
乃以束带未完,礼貌欠周,一应对且不敢,其敬兄可知矣。
《孝经》云,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立操如此,宜其为当代名臣矣。
【注解】1.泰豫:南宋明帝年号。
2.挽郎:谓挽柩之人。
3.应,答也。
【白话解释】琎字,表字子敬,就是刘瓛的弟弟。
他的做人,是很刚挽郎。
有一次,他的哥哥刘瓛,半夜里在隔壁房间里,叫着他的名字,但是刘琎并不去答应他。
等到下了床,穿好了衣服,到了哥哥床面前立正了以后,才答应了。
刘瓛很怪他的弟弟,怎么答应得这样迟。
刘琎从从容容对他的哥哥说道,以前我因为身上的带子还没有束好,深恐防礼貌不周,得罪了兄长,所以不敢随随便便答应的。
刘琎的敬重哥哥,是这个样子,所以做了一代有名的臣子。
九、【牛弘不问】牛弘之弟,酗酒杀牛。
其妻往诉,不问不尤。
【原文】本姓寮。
父允,赐姓牛。
弘好学博问,官吏部尚书。
其弟弼尝酗酒射杀弘驾车牛,妻告曰,叔射杀牛。
弘不以为意,但答曰,作脯。
妻又曰,叔射杀牛,大是异事。
弘答曰,已知。
颜色自若,读书不辍。
李文耕曰,兄弟之嫌,多起于妇人。
然妇虽善间,岂能间无可间之骨肉。
如牛弘闻弟杀牛,而第曰作脯,妻复言之,仅答曰已知。
若欲再言,则已读书去矣,饶舌妇其奈之何哉。
【注解】1.隋:朝代名。
文帝杨坚,始受封于随。
后受北周禅为帝,旋灭陈,统一中国。
以随从辵,周齐奔走不宁,故去辵作隋,以为国号。
2.后魏:北朝之一。
拓拔珪称帝,国号魏,都平城,即今山西大同县,史称后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