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原子分子的电子光谱共53页
- 格式:ppt
- 大小:5.29 MB
- 文档页数:2
北师大 结构化学 课后习题第3章 双原子分子的结构与分子光谱习题答案1. CO 是一个极性较小的分子还是极性较大的分子?其偶极距的方向如何?为什么?解: CO 是一个异核双原子分子。
其中氧原子比碳原子多提供2个电子形成配位键: :O C := 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的高,但是在CO 分子中,由于氧原子单方面向碳原子提供电子,抵消了部分碳氧之间的电负性差别引起的极性,所以说CO 是一个极性较小的分子。
偶极矩是个矢量,其方向是由正电中心指向负电中心,CO 的偶极距μ = 0.37×10-30 C·m ,氧原子端显正电,碳原子端显负电,所以CO 分子的偶极距的方向是由氧原子指向碳原子。
2. 在N 2,NO ,O 2,C 2,F 2,CN ,CO ,XeF 中,哪几个得电子变为AB -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哪几个失电子变为AB +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解: 就得电子而言,若得到的电子填充到成键电子轨道上,则AB -比AB 键能大,若得到得电子填充到反键分子轨道上,则AB -比AB 键能小。
就失电子而言,若从反键分子轨道上失去电子,则AB +比AB 键能大,若从成键轨道上失去电子,则AB +比AB 键能小。
(1) 2g 4u 2u 2g 2)2()1()1()1(:N σπσσ 键级为31g 4u 2u 2g 2)2()1()1()1(:N σπσσ+ 键级为2.51u 2g 4u 2u 2g 2)2()2()1()1()1(:N πσπσσ- 键级为2.5N 2的键能大于N 2+ 和N 2-的键能(2) 12422)2()3()1()2()1(:NO πσπσσ 键级为2.52422)3()1()2()1(:NO σπσσ+ 键级为322422)2()3()1()2()1(:NO πσπσσ- 键级为2所以NO 的键能小于 NO +的键能,大于NO -的键能(3) 1g 4u 2g 2u 2g 2u 2g 21132211:O ππσσσσσ+ 键级为2.5,2g 4u 2g 2u 2g 2u 2g 21132211:O ππσσσσσ 键级为2,3g 4u 2g 2u 2g 2u 2g 21132211:O ππσσσσσ- 键级为1.5,所以O 2的键能小于O 2+的键能,大于O 2-的键能(4) 4222)1()1()1(:u u g C πσσ 键级为23u 2u 2g 2)1()1()1(:C πσσ+ 键级为1.51g 4u 2u 2g 2)2()1()1()1(:C σπσσ-键级为2.5所以C 2的键能大于C 2+的键能,小于C 2(5) 4*p 24p 22p 22*s 22s 22)()()()()(:F z ππσσσ 键级为1 3*p 24p 22p 22*s 22s 22)()()()()(:F z ππσσσ+键级为1.51p 24*p 24p 22p 22*s 22s 22)()()()()()(:F z z *-σππσσσ 键级为0.5 所以F 2 的键能小于F 2+ 的键能,大于F 2-的键能(6) ()()()()14223121:CN σπσσ 键级为2.5 ()()()()24223121:CN σπσσ- 键级为3()()()422121:CN πσσ+ 键级为2所以CN 的键能大于CN +的键能,小于CN -的键能(7) 2422)3()1()2()1(:CO σπσσ 键级为31422)3()1()2()1(:CO σπσσ+ 键级为2.512422)2()3()1()2()1(:CO πσπσσ- 键级为2.5所以CO 的键能大于CO +和CO -的键能(8) 144222)3()2()1()3()2()1(:F Xe σππσσσ 键级为0.544222)2()1()3()2()1(:F Xe ππσσσ+ 键级为1244222)3()2()1()3()2()1(:F Xe σππσσσ- 键级为0所以XeF 的键能小于XeF +的键能,大于XeF -的键能,XeF -不能稳定存在。
双原子分子光谱分子的能量状态与原子的能量状态一样存在能级,而且分子能级发生跃迁时发射或吸收辐射。
然而分子同原子相比,由于它的结构和运动状态的复杂性,分子光谱比原子光谱复杂得多。
双原子分子光谱是较简单的分子光谱。
分子光谱随分子能级跃迁间隔的不同,可以出现在从紫外到微波的不同光谱区。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拍摄双原子分子的电子一振动光谱,来了解分子光谱的特点,测量各顺序谱带组的带头波长,计算分子的振动频率ω、非筒谐性常数ωx 和分子振动力常数k 等。
【预习提要】双原子分子是结构较为简单的分子。
因而反映分子结构特征和举动状态的双原子分子光谱也是较简单的分子光谱。
用色散率不大的摄谱仪伯摄的双原子分子光谱呈现带状,实际上,它们是由大量的、密集的、分布有规律的谱线所组成的。
不同波段的谱线反映分子不同运动状态的能级跃迁。
1.双原子分子有哪些不同形式的能量,怎样利用“不确定性关系”说明不同形式的能级间隔之间的数量关系?2.用莫尔斯函数表示双原子分子的势阱时,分子振动能级间隔有什么特点?3.什么叫顺序带组,试说明相邻顺序谱组带头的波数差出现“突变”的能级结构的内在原因。
4.试判断(0,0),(1,0)和(0,1)顺序带组列出b a ,或b a '',的测定方程和相应的正则方程。
5.利用近似的谐振子频率公式,求出分子振动力常数值。
【实验原理】一、双原子分子的结构与运动状态双原子分子是由两个原子核和电子相互结合而成的微观系统。
当两个原子相结合而构成一个双原子分子时,在每个原子内部构成完整壳层的电子仍然分别属于各自的原子核,而外层的价电子向对方原子核提供库仑引力,当两核过于靠近时产生斥力,从而使两个原子核相距一定地联系在一起构成稳定的结构。
分子具有三种基本运动:①外层价电子在两个原子核共同产生的电场中绕核间轴的运动,这种运动如同价电子在孤立的原子中运动一样形成各种不同的电子能量状态。
②双原子分子的原子核由于交替地受到来自对方价电子的引力和核的斥力,在平衡位置附近,带着其周围的电子沿核间轴方向振动,伸缩核间轴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