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中考专题专题一
- 格式:pptx
- 大小:127.54 KB
- 文档页数:29
初中生物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2013-2014学年度生物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实质上是与菌体内的()有关。
A.抗生素B.多种酶C.有机物D.无机盐2.利用细菌来净化污水的主要原理是( ).A.细菌可以分解污水中的一些有机物B.细菌可以吃掉污水中的有机物C.细菌喜欢喝大量的水D.利用污水来繁殖细菌3.下列微生物中,对人类有害的是()A.青霉菌B.酵母菌C.鬼笔鹅膏D.乳酸菌4.泡菜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生成乳酸的原理制成的。
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不仅要加盖,而且还要用水封口,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泡菜坛中产生的酸味挥发B.增加坛内的空气湿度C.防止尘埃等污染D.隔绝空气,保持坛内的缺氧环境5.蒸熟的馒头暄软多孔,这些孔是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气体遇热膨胀造成的,这种气体是A.氧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D.酒精6.生面团经过酵母菌发酵后,其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A.减少B.没有变化C.增加D.不确定7.制作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制作泡菜时,泡菜坛要加盖,同时还要用水封口,这是因为A.乳酸菌是厌氧菌,防止氧进入坛内B.乳酸菌是好氧菌,让更多的氧进入坛内C.乳酸菌的生活需要水D.乳酸菌的生活不需要水8.制作泡菜时坛口必须密封,主要是为了( )A.隔绝空气,防止其它菌进入B.乳酸菌生活不需要任何氧气C.防止灰尘污染D.使多种细菌在坛内快速增多9.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广兴建沼气池。
在沼气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A.酵母菌B.乳酸菌C.根瘤菌D.甲烷菌10.做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
密封坛口的根本目的是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B、防止灰尘、细菌进入坛内C.造成坛内缺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D、保温、保湿11.我们爱吃的泡菜、酸奶主要是利用哪种微生物发酵制作的A.酵母菌B.乳酸菌C.霉菌D.毛霉12.“永春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其酿造过程用到的微生物是( )A.青霉菌B.甲烷细菌C.醋酸菌D.乳酸菌13.酒精等“绿色燃料”的研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秤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是:玉米秸秤→糖液→酒精。
专题01 生命体的结构层次一、单选题1.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非常复杂的物质和能量变化,需要统一的指挥。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核2.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中所滴加的液体是()A. 清水B. 生理盐水C. 碘酒D. 蒸馏水3.小明觉得乙中的物像仍不够清晰,他应该调节的结构是()A. ②B. ③C. ④4.如图,是某植物的果实,从结构层次上讲,它属于:()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5.如图,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A. ⑤→①→③→④→②B. ①→⑤→③→④→②C. ⑤→①→④→③→②D. ①→⑤→④→③→②6.在德阳市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某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些结构并据此判断观察到的是植物细胞。
该结构是A. 线粒体B. 细胞膜C. 叶绿体D. 细胞核13.下列示意图能表示动物细胞的是 ( )A. B. C. D.7.黄瓜炒鸡蛋是一道家常菜品。
黄瓜属于()A. 繁殖器官B. 营养器官C. 营养组织D. 分生组织8. 每个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结构层次,一株完整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A.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B. 组织→细胞→系统→植物体C. 器官→细胞→系统→植物体D. 组织→细胞→器官→植物体9.下列关于一株苹果树和一只杜鹃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是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 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 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D. 苹果的果实、杜鹃的心脏都属于器官10. 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是指它的A. 根、茎、叶B. 果实和种子C. 花、果实、种子D. 种子11显微镜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观察工具。
下列操作流程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③→①→②→④D. ③→①→④→②1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三种不同的生物材料,如图所示。
(1)请根据图中信息连线。
①黑藻叶片细胞②草履虫③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2)以上三种细胞共有的结构是_____(至少写出三种),其中①和②所示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主要在于_________。
XXX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最详细版本)人体知识提纲专题一:生物圈中的人1、人体的结构层次人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人体。
人体四种主要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人体内八大系统是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
2、人的由来生殖系统是人类由来的关键,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作用是产生和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卵巢,作用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
1)受精过程的描述受精卵在输卵管处形成,再形成胚泡,移动到子宫里发育。
第二个月末呈现人的形态,称为胎儿。
在羊水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养料氧气、排出废物,胚胎期约280天。
2)青春期的发育特点的描述青春期的特点包括身高突增、神经系统和心肺功能增强以及生殖系统发育成熟。
3、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维生素的作用人类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
其中,无机盐如钙、磷等可以从豆制品、乳制品、海产品、豆制品、肉类、鸡蛋等食物中获得。
维生素A、B1、C、D等可以从蛋黄、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粗粮、谷类的种皮、猪肝、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中获得。
2)消化和吸收过程的概述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食物在消化道中经过消化和吸收过程,其中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被分解和吸收。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唾液腺、肝脏、胃腺、胰腺和肠腺等器官。
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肝脏分泌胆汁,可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胃腺分泌胃蛋白酶,而胰腺和肠腺则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消化过程中,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脂肪被分解为脂肪微粒和甘油与脂肪酸,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
吸收过程中,口、咽、食道无吸收作用,胃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大部分物质被小肠吸收。
专题一图形图表专题类题试解1.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1)图一中A、B、C代表的生物依次是____。
(填字母)A.鼠、蛇、鸟 B.鸟、鼠、蛇C.鸟、蛇、鼠 D.蛇、鸟、鼠(2)作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缺少的生物部分是____。
(3)若甲、乙、丙分别表示C所在的最短的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的总能量,则图一中与丙对应的生物是____。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相对较__。
(5)分析上图可知,生态系统中的____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下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图,请据图回答:(1)对光时,由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显微镜的结构有(填序号):光线→()→()→()→()(2)当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对光时,你将转动显微镜的____号结构。
使用____。
如果光线还暗,你应检查____号结构,使用____,改善光线条件。
(3)转换物镜时,操作人的手应握住____号结构转换,请勿直接抓握镜头,否则易____。
(4)在你已经对好光,要找到观察的物像时,你先转动____号结构,再转动___号结构,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5)实验完毕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前,应做的事情是:把显微镜的外表____,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__偏到___。
3.右图是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用来观察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____,因为____。
(2)显微镜下草履虫的形状像一只____。
(3)图中的结构具有呼吸和排泄作用的是[4]___。
(4)食物由[9]____进入体内,形成食物泡,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6]____排出体外,一个食物泡大约含有30个细菌,所以草履虫对____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5)草履虫在适宜的环境中通过____进行生殖。
(6)草履虫同多细胞生物一样也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____。
4.下图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菜豆种子的结构图玉米种子的结构图(1)填出指示线所指各部分的名称。
初中生物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1.(1分)在下列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 种B. 属C. 门D. 界考点: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解答: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故选:A2.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又称为中国鸽子树的是( )A. 樟树B. 珙桐C. 马尾松D. 侧柏考点: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分析: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水梨子、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每年四、五月间,珙桐树盛开繁花,它的头状花序下有两枚大小不等的白色苞片,呈长圆形或卵圆形,长六至十五厘米,宽三至八厘米,如白绫裁成,美丽奇特,好像白鸽舒展双翅;而它的头状花序象白鸽的头,因此珙桐有“中国鸽子树”的美称属落叶乔木.珙桐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有“植物活化石”之称.解答:解:题干中的A、C、D都没有“活化石”之称;B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可见B正确.故选:B3.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 )A. 种类多样性B. 个体多样性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 基因多样性考点: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分析: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解答:解: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4.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 物种多样性B. 环境多样性C. 遗传多样性D. 生态系统多样性考点: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方面来分析.解答: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5.乌贼遇到敌害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墨汁,这一现象说明( )A. 生物对刺激能做出反应B. 动物能够运动C. 动物遇到危险能释放墨汁D. 乌贼对刺激的反应最敏感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解:乌贼遇到敌害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墨汁,是一种防御行为,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可见A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6 下图表示相关概念之问的关系,下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解析:从图中看出,I包括II、III 、IV,而II、III 、IV之间是并列关系。
中考专题复习一专项练习一人的消化系统1.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是(A)A.糖类B.水C.无机盐D.维生素2.每一天我们都要从食物中获取不同的营养物质,在这些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很重要的是(C)A.蛋白质、无机盐、水B.脂肪、维生素、糖类C.维生素、无机盐、水D.脂肪、蛋白质、糖类3.下列含有主要供能物质较多的一项是(B)A.鱼、鸡蛋B.面包、土豆C.花生、芝麻油D.白菜、苹果4.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是(C)A.水B.糖类C.蛋白质D.维生素5.某人因患比较严重的胆囊结石,医生将其胆囊切除,那么你建议他手术后应该少吃富含(B)食物。
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维生素6.某同学设计母亲节爱心午餐,依据“平衡膳食宝塔”,建议少用的食物是(D)A.谷物类B.蔬菜类C.豆奶类D.油脂类7.馒头是我们的主食,其中的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
人体内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B)A.胃液、胆汁、胰液B.唾液、肠液、胰液C.胆汁、肠液、胰液D.唾液、胃液、肠液8.食物只有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才能被消化,下列消化腺中,不能分泌蛋白酶的是(B)A.唾液腺B.胃腺C.肠腺D.胰腺9.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C)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转B.小肠长约5〜6米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D.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10.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A.消化系统由口腔、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B.胃只有贮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C.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D.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多种消化酶11.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是(A)A.水B.糖类C.蛋白质 C.维生素1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能有效预防坏血病,因为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B)A.维生素DB.维生素CC.维生素B D,维生素A13. 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消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C )A. 人体缺乏维生素C 容易患夜盲症B. 糖类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物质基础C. 脂肪的消化需要多种消化液参与D. 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只能在小肠中进行14. 某实验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馒头中的淀粉遇碘变蓝,淀粉被分解后蓝色会消失。
专题一科学探究课标细解读考点全突破一、关于显微镜的使用目镜、物镜、其放大倍数可以用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来表示;在观察同一洋葱表皮细胞时我们会发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的数量越多(选填“多”或“少”),视野越亮(选填“亮”或“暗”);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数量越少(选填“多”或“少”),视野越暗(选填“亮”或“暗”)。
2.显微镜中能够调节视野明暗的构件有反光镜、遮光器(或光圈)。
对光时要使视野变亮可以使凹面镜和大光圈。
要使视野变暗则可以使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3.有时显微镜的视野中会看到污点,我们看到的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载玻片三个地方,因此判断时只需要移动其中的两个,如果污点都不动,就在第三个上,如果移动载玻片时污点就跟着动,则证明污点就在载玻片上。
4.由于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上下倒置、左右相反的,所以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则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所在的位置应该相同(选填“相同”或“相反”)。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而擦、滴(0.9%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2.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这是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我们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3、染色时要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其目的是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
三、实验法1.实验法的一般步骤:A、发现并提出问题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C、作出假设D、设计实验方案E、实施实验并记录F、分析实验现象G、得出结论。
2.实验法探究中一定要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中要求控制单一变量、实验材料要达一定数量,实验次数要尽可能多一些,其目的都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名师精解析【例1】下图为某同学在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1)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____移动;要使图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______________,换成高倍物镜;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______________进行调节。
生物和生物圈试题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 分数_____(8道综合题,训练时间40分钟))1.(2015年安徽省亳州市中考生物试卷)如图是某个生物兴趣小组对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做调查之后,所绘制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该生态系统中共有条食物链,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某种不能分解的有害物质的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的植物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所有的动物都属于.收货季节,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农作物的秸秆,造成大气污染,针对这一现象,兴趣小组的同学向有关部门建议建造沼气池,利用秸秆产生沼气,那么,分析几根产生沼气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3)通过调查,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认识到,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蛇、蛙、鸟,就会造成的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粮食大量减产,因此可见,每种动物都在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他们呼吁,不要随意灭杀任何一种动物.【答案】(1)4;蛇;(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昆虫、鼠;生态平衡;【解析】试题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2)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
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
专题一: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1.图甲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动物细胞结构图。
2.填写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②】细胞膜【④】细胞核【⑥】细胞质。
4.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
5.图中③的名称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6.图中①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我们喝的果汁来自细胞的【⑤】液泡。
7.图中②的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遗传物质在【④】细胞核。
8.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都在【⑥】细胞质。
9.在显微镜下,图中不易看清的结构是【②】细胞膜,染色最深的结构是【④】细胞核。
10.菠菜放在清水里不呈现绿色,在开水里煮一下,呈现绿色,是【②】细胞膜被破坏的结果。
专题二:种子结构模式图1.填写菜豆种子(乙图)结构示意图: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⑥种皮2.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组成的。
种子中最重要的结构是胚,由胚根、胚轴、胚芽、子叶组成。
3.图中⑥是种皮,有保护作用;图中④是子叶,作用是贮存营养物质。
4.我们喝豆浆,所获营养来自于图中【④】子叶。
5.填写玉米种子(甲图)结构示意图: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胚乳⑥果皮和种皮。
6.将浸软的玉米种子纵向剖开,向剖面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⑤】胚乳,说明玉米种子储存营养的部位是胚乳,我们吃的米饭是水稻种子的胚乳。
7.玉米种子的胚是由【③】胚根、【①】胚轴【②】胚芽和【④】子叶组成。
8.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共同点是都有种皮和胚,区别是:玉米种子具有一片子叶,叫单子叶植物,菜豆种子具有两片子叶,叫双子叶植物;玉米种子有胚乳,菜豆种子没有。
9.种子萌发时,首先吸收水分,胚根先突破种皮。
【③】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②】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
因此,胚实际上是幼小的生命体。
菜豆种子萌发时,营养物质由子叶提供。
玉米种子萌发时,营养物质由胚乳提供。
10.一粒玉米种子,实际上是果实。
第一单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低倍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
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3)放置玻片标本: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
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
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
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调节焦距时,镜台下降已超过工作距离(>5.40mm)而未见到物象,说明此次操作失败,则应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镜台。
2.高倍镜的使用方法(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调节器的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 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调节,如果需要更换玻片标本时,必须顺时针(切勿转错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标本。
初中生物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1.(1分)下列为三种微生物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③可用来制糕点和酒B. ①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C. ②具有成形的细胞核D. ②③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作为分解者考点: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分析:图中①是病毒,②是细菌,③是酵母菌.解答:解:A、利用③酵母菌发酵可制糕点和酒,A正确;B、①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B正确;C、②是细菌,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D、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D正确;故选:C2. 将鱼的内脏埋入土中,过一段时间翻开土壤发现鱼内脏不见了。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被植物直接吸收了B.被环境中的分解者分解了C.通过内脏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掉了D.被土壤吸收了解析:鱼的内脏埋入土中,死亡的遗体自身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环境中的分解者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后,才能被植物吸收。
土壤也不能吸收遗体。
ACD都错误。
答案:B3.日常生活中,我们买水果时会仔细挑选果皮完好无损的.那么,水果的果皮究竟有什么作用呢?针对这一疑问,某同学选用梨子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水果果皮的作用.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1)提出问题:果皮具有保护作用吗?(2)作出假设:果皮具有保护作用.(3)制定方案:选大小、品种和新鲜程度相同,且果皮完好无损的2个梨子,分别标出A和B;再用小刀将B梨子果皮戳破;将2个梨子都放在25℃的相同环境中一段时间.(4)实验方案:按制订的方案进行操作,并每天观察两次,记录实验结果.(5)预期结果: B 梨子先腐烂,腐烂的原因是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在梨子内生长和繁殖.(6)得出结论:果皮具有保护作用.(7)该同学的“实验方案”有缺陷吗? 有.改进的方法是:选大小、品种和新鲜程度相同,且果皮完好无损的10个梨子,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标出A和B,再用小刀将B组5个梨子果皮戳破;将两组梨子都放在25℃的相同环境中一段时间.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分析:科学探究的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解:(1)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一定是问句,如:果皮具有保护作用吗?)(2)作出假设: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该实验的假设为:果皮具有保护作用.(3)制定计划:拟订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4)实施计划: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5)预期结果:B梨子先腐烂,腐烂的原因是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在梨子内生长和繁殖.(6)得出结论:果皮具有保护作用.(7)该同学的“实验方案”的缺陷是:实验对象梨子的个数太少;改进的方法是:选大小、品种和新鲜程度相同,且果皮完好无损的10个梨子,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标出A和B,再用小刀将B组5个梨子果皮戳破;将两组梨子都放在25℃的相同环境中一段时间.故答案为:(5)B;细菌和真菌.(6)果皮具有保护作用.(7)有,选大小、品种和新鲜程度相同,且果皮完好无损的10个梨子,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标出A和B,再用小刀将B组5个梨子果皮戳破;将两组梨子都放在25℃的相同环境中一段时间.4 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D)A. 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B. 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C.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D. 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5下列有关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D)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真菌通过孢子来繁殖C.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病毒可在空气中繁殖25将馒头放入冰箱中,可以延长保存时间,主要原因是冰箱中(D)A.没有细菌和真菌B.温度低,细菌和真菌全被冻死C.防止水分散失D.温度低,抑制细菌和真菌繁殖生长速度6禽流感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下列有关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C)A.该病毒属于噬菌体B.病毒有成形的细胞核C.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D.病毒能够用低倍显微镜观察7济宁市能源科研所在利用植物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研发中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大致流程是:秸秆→糖液→酒精,从糖液到酒精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该菌的特征有(D)①无成形的细胞核②有真正的细胞核③寄生④能通过分裂繁殖后代⑤单细胞结构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⑤8(2014苏州).科学家研究发现,幽门螺旋菌是一种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病原体。
中考生物重要考点汇总,考前看这一篇就够了!专题一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例: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厚度大约20千米。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捕食、合作、竞争及共生等。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①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②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
其他条件都相同。
6、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生物适应环境②生物影响环境③环境影响生物7、生态系统①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水、阳光、空气等)。
③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渐积累。
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称为生态平衡。
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⑥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生态系统。
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专题二生物与细胞9、显微镜的应用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