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 专题2 生物与环境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04.00 KB
- 文档页数:4
浙江省2023年中考科学试题模拟训练——2生物与环境一、单选题1.(2022·宁波模拟)宁波沿海滩涂上种植了上千亩秋茄林。
秋茄花蕊和果实的结构如图所示。
当秋茄还长在树上时,里面的种子就已经开始萌发。
待果实成熟落地时,种子就能快速生根扎地,防止被潮水冲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秋茄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B.这片滩涂上的所有秋茄是一个群落C.秋茄花蕊中的子房发育成种子D.秋茄种子这种特殊的发育方式是对滩涂环境的适应2.(2022·余姚模拟)2021年9月10日,云南野象群长途旅行终于结束,完全进入传统栖息地。
从生物角度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B.大象是属于卵生动物C.大象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图中的大象属于一个群落3.(2022·桐乡模拟)冰墩墩是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
右图是一张熊猫种群数量调查表,以下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熊猫种群已渡过“濒危期”B.利用克隆技术可改良熊猫品种C.熊猫妈妈用乳汁哺育熊猫宝宝长大D.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熊猫的有效措施4.(2022·龙泉模拟)种群和群落是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说法正确的是()A.某池塘里所有的蝌蚪是一个种群B.某鱼塘里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C.某块水稻田里所有的生物是一个群落D.某片森林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群落5.(2022·温州模拟)我国研发的“无水免冲生物马桶”,特点是不用一滴水,也能保持马桶干净。
仅需一年更换一次生物菌,在生物菌的作用下就能将废料变成肥料。
生物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二、填空题6.(2022·温州模拟)温州陶山甘蔗是浙江省优良果蔗品种之一,为了推广名优产品当地建立了陶山镇甘蔗产业园。
人教版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教案人教版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生物在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解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 生物种群的生态学基础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4.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及其应用。
重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及PPT课件2. 生态模型3. 相关视频资料五、教学方法1. 前置知识激活:通过提问,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生物和环境基础知识。
2. 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环境优美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3. 讲授新课:结合PPT课件,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配合生态模型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4. 巩固练习: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5.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一组环境优美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如此美丽?其中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何关系?2. 讲授新课(30分钟)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讲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同时影响环境;通过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种群的生态学基础:介绍种群的概念、特征及其数量变化规律。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及其意义。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减少这些影响。
3. 巩固练习(10分钟)提供几个相关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这些案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何相互作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改善这些影响?4. 归纳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中考冲刺生物专题卷专题02 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答案】C【解析】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叫做应激性。
2.自然界因有了生物而充满生机,下列不属于生物共有特征的是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B.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C.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答案】A【解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3.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让我们对生物的普遍特征有了深刻的理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都要繁殖后代B.生物都是由多细胞构成的C.生物都能自由的活动D.生物都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只有选项A是正确的。
4.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调查生物可不必太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须注意较大的生物就行B.调查时,全组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C.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D.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相同之处;对相似的生物要注意不同之处【答案】A【解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尽可能全面或比较全面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的把握当前的状况,A错误;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并且最后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统计所以,要全体同学集体行动,当然要特别注意安全,B正确;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可以按形态结构或生活环境等进行统计归类,CD正确。
专题02-1 生物与环境1.(2019山东省潍坊市)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
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A.A B.BC.C D.D2.(2019湖南省郴州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中影响该现象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分3.(2019湖南省郴州市)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条食物链中含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食物网中生物之间只有捕食关系C.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积累D.“阳光→草→昆虫→鸟→细菌”是一条食物链4.(2019江西省)捕虫植物瓶子草捕获的小虫被瓶内细菌分解,瓶内细菌获得有机物,瓶子草获得氮素。
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5.(2019四川省达州市)下面是明明同学在复习《生物学》时所作的笔记,其中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对应的是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现象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鸟的繁殖行为C.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光对生物的影响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6.(2019山东省泰安市)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非生物环境B.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同,一般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可以反复利用7.(2019福建省)下列事例体现环境对生物影响的是A.蚯蚓改良土壤B.干旱使农作物减产C.人类治理河流污染D.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8.(2019湖北省孝感市)植树造林可以营造“金山银山”,选好树种很关键。
树种单一的马尾松林往往较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将马毛松和其他树种“搭配”种植形成混交林,能有效减少病虫害。
2020和2021年黑龙江中考生物试题分类——专题2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共30小题)1.(2021•黑龙江)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下面两种生物属于捕食关系的()A.牛和羊B.狮子和羚羊C.水稻和杂草D.鸡和鸭2.(2021•黑龙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它的范围是()A.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C.大气圈的顶部、水圈的表面和岩石圈的全部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大部3.(2021•绥化)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A.捕食关系B.竞争关系C.合作关系D.共生关系4.(2021•黑龙江)如图是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有四条食物链B.水受到污染后,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水稻C.细菌和真菌大多是分解者D.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鸟5.(2021•黑龙江)枯叶蝶落在树枝上,像枯树叶一样难以辨认。
这一现象体现了()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生物能改变环境6.(2021•黑龙江)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阳光→植物→鼠→蛇→鹰B.水草→草鱼→水鸟→细菌C.土壤→草→羊→狼D.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7.(2021•黑龙江)下列各组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豆科植物和根瘤菌B.水稻和杂草C.猎豹和羚羊D.蚂蚁搬家8.(2021•齐齐哈尔)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草原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生物圈D.森林生态系统9.(2021•黑龙江)校园里的丁香发了新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这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需要营养B.遗传变异C.生长繁殖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0.(2021•齐齐哈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句谚语生动地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A.寄生关系B.合作关系C.竞争关系D.捕食关系11.(2021•黑龙江)霜降之后天气越来越冷,被霜打过的柿子味道更甜。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主题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考点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考点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的概念: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1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捕食、合作、寄生、竞争及共生等。
)2.2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3.生物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环境3.1 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①生物适应环境: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②生物影响环境: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③环境影响生物:春江水暖鸭先知;葵花朵朵向太阳;春风又绿江南岸。
实验突破: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①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②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③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2.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主题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考点一、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水、阳光、空气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3.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考点02 生物与环境中考频度:★★★☆☆难易程度:★★★☆☆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2.分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学-科网(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对于所有的生物来说,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都影响着它们的生活,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非生物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及常见实例如下表:影响生物的主要非生物因素常见实例温度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随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不同水分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沙漠上多不毛之地,近水处出现绿洲光不同深度的海洋中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猫头鹰白天休息而晚上觅食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就构成了一定的生物关系。
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生物的相互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实例蚂蚁群体噬菌体与细菌杂草和水稻猎豹和羚羊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地衣1.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特点(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等。
如有些动物形成了适应环境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的适应,每一种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不能适应所有的环境。
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也有影响。
如池塘里的生物对于水生环境是适应的,如果由于气候的变化或地势的改变,池塘逐渐干涸了,生活在那里的大部分生物就会死亡,所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例如,蚯蚓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沙地上栽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
专题2 生物与环境
1.(2016·连云港)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人家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2016·福州)以下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 )
A.森林B.草原C.池塘D.农田
3.(2016·福州)以下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B )
A.阳光→月季→蚜虫→瓢虫
B.月季→蚜虫→瓢虫
C.月季←蚜虫←瓢虫
D.阳光←月季←蚜虫←瓢虫
4.(2016·孝感)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微生物中的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
B.狐和兔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D.该食物网中的能量是循环流动的
5.(2016·厦门)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B.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D.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只包括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
6.(2016·齐齐哈尔)素有“地球之肺”和“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7.(2016·赤峰)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C )
A.鱼缸内的一群金鱼 B.麦田中的小麦
C.坝上繁茂的草原 D.街道旁的两排杨树
8.(2016·厦门)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与环境温度相适应的是( B )
A.沙漠的骆驼尿液很少
B.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荒漠的骆驼刺根很长
D.山顶树木形成旗形树冠
9.(2016·安庆)关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生物都永远适应生存的环境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10.(2016·保定)气温低于24 ℃时很少听到蝉的鸣叫,影响蝉鸣叫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C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11.(2016·广东)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鼠类在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
草原生态系统各成分中,受影响最大的是( D )
A.生产者 B.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动物为食的消费者
12.(2016·厦门)下列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的是( A )
①以鸟治虫②围海造田③植树造林④随意排污⑤喷药灭虫⑥养花种草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D )
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
B.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
C.生理过程②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
D.过程②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还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14.(2015·娄底)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补充完整。
①生物部分②植物③光④消费者⑤分解者15.(2016·金华)草原生态系统(如图甲),生活着食草昆虫、青蛙、蛇、蜘蛛、吃虫鸟、猫头鹰等生物,请根据图示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_草→鼠→猫头鹰_。
(2)在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人为大量减少,随后青蛙数量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
图乙中青蛙数量变化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自动调节能力_。
(3)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某条食物链“Ⅰ→Ⅱ→Ⅲ→Ⅳ”中的四种生物一年内输入的能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种群ⅠⅡⅢⅣ
能量相对值226.5012.80 3.560.48
仅根据上表你可以得出该生态系统某条食物链的一个特点是_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的_。
16.(2016·娄底)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某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含有机物数量直方图,若甲乙丙构成一条食物链,则可以表示为_乙→甲→丙_。
(2)假如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汞进入该生态系统,那么体内汞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丙_。
(3)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则生物部分还缺少的是_分解者_。
(4)从乙和丙中分别取出细胞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结果如图二和图三所示,其中表示乙的体细胞是_图三_,表示丙的体细胞是_图二_。
17.(2016·保定)请结合下面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雨后的南大港湿地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和煦的阳光下,一望无际的芦苇随风摇曳。
蝗虫、蟋蟀贪婪地啃食着芦苇的嫩叶;麻雀叽叽喳喳,在芦苇荡中啄取着食物;鱼儿在水中自由地嬉戏;野鸭在水面悠闲地游动,不时地叼起一条小鱼;成群的大雁随着饲养员的哨声在空中盘旋……
(1)阳光、水分都能影响湿地中生物的生活,它们属于生态因素中的_非生物_因素。
(2)文中描述的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芦苇_,蝗虫、蟋蟀、麻雀、鱼、野鸭和大雁在食物链中属于_消费者_。
(3)在该生态系统中,蝗虫和蟋蟀的关系是_竞争关系_。
(4)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B )
A.阳光→芦苇→蝗虫→麻雀
B.芦苇→蟋蟀→麻雀
C.芦苇→蝗虫→麻雀→细菌
D.芦苇←蟋蟀←麻雀
(5)“大雁随着饲养员的哨声在空中盘旋”属于_条件_反射。
18.(2016·邵阳)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
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人和家畜,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大规模的捕狼运动。
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与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1)在上述草原生态系统中,由牧草、野兔、牛、羊、狼等生物构成了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_食物网_。
(2)在该生态系统中,野兔、牛、羊、狼都是哺乳动物,但牙齿的分化有明显差异,如图示属于狼的牙齿的是_乙_。
(3)为了保护牛羊,牧民组织大规模的捕狼运动,这将导致草原中野兔数量变化的趋势是_D_。
A.越来越少 B.越来越多
C.保持不变 D.先增多后减小
(4)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人们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_生态平衡_中起着重要作用。
(5)若该草原受到某有毒物质的污染,则下列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_C_。
A.牧草 B.牛
C.狼 D.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