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专题训练 1
- 格式:doc
- 大小:351.00 KB
- 文档页数:4
【提分必备】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必练真题专题1 生物和生物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2020·黑龙江大兴安岭地·中考真题)“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所描绘的自然现象,反应了哪一个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答案】C2.(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在“①→蝉→螳螂→黄雀”这条食物链中,①最可能是()A.太阳B.榕树C.细菌D.岩石【答案】B3.(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狗发觉有人靠近而叫唤,说明生物能够()A.对刺激作出反应B.进行生长和繁殖C.发生遗传和变异D.排出体内的废物【答案】A4.(2017·四川成都·中考真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A.捕食关系B.合作关系C.竞争关系D.寄生关系【答案】A5.(2020·山东临沂·中考真题)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A.大树底下好乘凉B.雨露滋润禾苗壮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春江水暖鸭先知【答案】A6.(2021·江苏·淮安市东城开明中学中考真题)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一个多功能光照箱,在该箱里栽培40株同种且生长状况相仿的雏菊幼苗,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由此可知,该小组探究的变量是()A.光照B.温度C.湿度【答案】A7.(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生存B.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群体C.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D.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答案】A8.(2021·宁夏·中考真题)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田鼠、蛇、猫头鹰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关系。
中考生物实验专题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此题包括20个小题,每一小题2分,一共60分。
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1·)以下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调查生物可不必太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须注意较大的生物就行B.调查时,全组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C.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某种一共同的特征进展简单的分类D.对看上去差异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一样之处;对相似的生物要注意不同之处2.〔202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潮虫〔鼠妇〕,如下图。
他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究,记录各处发现潮虫的数据如下表。
通过分析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A高温枯燥 B阴暗潮湿 C空气污浊 D阳光充足3、在学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课上,某同学将大写的英文字母“G〞写在透明的纸片上,制成玻片标本〔字母正放〕。
观察时,目的恰好处在视野的右侧。
如何挪动玻片标本才能使观察目的处于视野的HY?视野中的物象是怎样的?请选出正确的组合。
〔符号←表示左移,→表示右移〕〔〕4、假设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
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5、右以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A转换到视野B时,以下操作步骤正确的选项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挪动玻片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⑤C.⑤→④→③→②D.④→⑤→①→②6.(2021·)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2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标签。
将一定量潮湿的肥沃土壤均分为2份,在甲瓶中放入1份,将另一份烘干冷却后放入乙瓶。
然后在2瓶中同时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一样的蚯蚓。
将2个装置均置于一样的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是后观察,发现蚯蚓蠕动才能明显减弱的是〔〕7.〔2021·〕以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局部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②③④A.③④①②B. ③④②①C. ④③②①D.④③①②8、根据“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收获,我们可找出以下归纳或者推断错误的一项〔〕A.该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B.要想让唾液发挥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C左右C.试管内的混合液,如加碘变蓝,那么证明管内淀粉已被唾液消化D.富含淀粉的芋头汤,参加食盐〔含碘〕后,汤会变蓝9、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
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
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2018年内蒙古通辽卷)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B.雨露滋润禾苗壮C.蚯蚓能松上壤,提高土壤肥力D.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答案】C【解析】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A错误;雨露滋润禾苗壮,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禾苗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蚯蚓每时每刻都在吞食大量的有机物和土壤,把粪便和其他代谢产物排泄到土壤中,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属于生物影响环境,C正确;企鹅生活在南极,皮下脂肪很厚,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错误。
2.(2018年湖南张家界卷)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塞罕坝,曾经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当地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经过三代林场建设者们几十年艰苦奋斗,营造出112万亩森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017年12月5日,我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地球卫士”奖。
据统计,塞罕坝林场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1种,鱼类32种,昆虫660种。
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7种,其中兽类7种;鸟类39种;鱼类1种。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塞罕坝森林生态系统早期由于人们的过度采伐,濒临崩溃,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2)材料中画线部分体现了________的多样性。
请从林场内常见的生物(草、蝗虫、青蛙、蛇、鹰、木耳)中选取适当的生物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___________。
在这条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__。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认识生物:考向1 生物与非生物的判定;考向2 生物的特征;考向3 科学探究常用方法—调查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考向4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考向5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考向6 生态系统的概念;考向7 生态系统的组成;考向8 食物链和食物网;考向9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知识清单1】:生物的基本特征【知识补充】生物其它的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是生物)考向1 生物与非生物的判定【2022贵州贵阳】小杰有一个能简单对话、完成部分指令和会走动的智能机器人,但他却说机器人不是生物。
下列判断机器人不是生物的理由,正确的是()A.能自主运动B.不需要营养C.按指令做事D.会发出声音【答案】B【解答】解:智能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如不能生长和繁殖、不需要营养物质等,所以不是生物。
而运动、按指令做事、发出声音都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不能作为判断机器人不是生物的理由。
可见B 正确。
故选:B。
考向2 生物的特征(2022·甘肃·永昌县教学研究室中考真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了鸟类因受到惊吓而起飞的情景,这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为()A.可以生长发育B.能够繁殖后代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需要获取物质和能量【答案】C【解析】AB.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且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AB不符合题意。
C.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鸟类因受到惊吓而起飞,就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C符合题意。
D.生物的一生需要为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从而为自身提供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知识清单2】科学探究常用方法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观察。
为了更好的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方法之一。
专题一科学探究课标细解读考点全突破一、关于显微镜的使用目镜、物镜、其放大倍数可以用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来表示;在观察同一洋葱表皮细胞时我们会发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的数量越多(选填“多”或“少”),视野越亮(选填“亮”或“暗”);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数量越少(选填“多”或“少”),视野越暗(选填“亮”或“暗”)。
2.显微镜中能够调节视野明暗的构件有反光镜、遮光器(或光圈)。
对光时要使视野变亮可以使凹面镜和大光圈。
要使视野变暗则可以使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3.有时显微镜的视野中会看到污点,我们看到的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载玻片三个地方,因此判断时只需要移动其中的两个,如果污点都不动,就在第三个上,如果移动载玻片时污点就跟着动,则证明污点就在载玻片上。
4.由于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上下倒置、左右相反的,所以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则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所在的位置应该相同(选填“相同”或“相反”)。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而擦、滴(0.9%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2.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这是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我们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3、染色时要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其目的是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
三、实验法1.实验法的一般步骤:A、发现并提出问题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C、作出假设D、设计实验方案E、实施实验并记录F、分析实验现象G、得出结论。
2.实验法探究中一定要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中要求控制单一变量、实验材料要达一定数量,实验次数要尽可能多一些,其目的都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名师精解析【例1】下图为某同学在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1)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____移动;要使图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______________,换成高倍物镜;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______________进行调节。
专题1生物和生物圈一、教材重点回顾: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现象)举例生物的基本特征大鱼吃小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生活鲸鱼浮出水面喷水住生物能人体排汗和排尿生物能猎豹发现猎狗后迅速追击;含羞草受到碰触生物能时叶片合拢;朵朵葵花向太阳小麦开花结果;蜻蜓点水生物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生物具有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给生物分类:①按照生物的分,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②按照生物的分,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③按照分,将生物划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
3.生态因素(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如等(2)生态因素可分为______________,如影响生物生活的(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下大雨导致出苗率降低动物的保护色;青蛙趾间有蹼;仙人掌的叶为针状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②大树底下好乘凉;③生态园空气清新;④蚯蚓疏松土壤;⑤沙漠里的胡杨林可以防风固沙;4.生态系统(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所形成的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例如一片草原、一个池塘、 等。
(2)范围: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包括地球上的 及其环境。
(3)组成及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系统 —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 :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5.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①概念: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②组成: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不包括 . ③写法:起点为 ,终点为 。
(3)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 彼此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①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为自动调节: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 ,营养结构越 ,自动调节能力越大;生物种类越 ,营养结构越 ,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提分专练(一)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分关键点理解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怎样在生态系统中进行的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1. [2022·包头]我国古代就已发展出“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
下列关于“桑基鱼塘”说法错误的是( )A. 桑树可为蚕提供物质和能量B. 蚕沙(蚕粪)可为鱼提供物质和能量C. 桑树获得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鱼塘泥D. 该生产方式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有效利用2. [2022·达州]“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句歌词优美的旋律让人们对美丽的大草原十分向往。
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A、B、C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TF1-1A. 图甲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需要添加图乙中的C和非生物部分B. 若该草原生态系统遭到污染,图甲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鹰C.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图乙中②过程开始的D. 物质和能量在图乙中的A、B、C之间循环流动3. 最近几年,反常天气纷现世界各地,凸现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其主要原因与碳循环不平衡有关。
如图TF1-2是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TF1-2(1)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2)图中的①是指,图中的②是指。
(3)参与过程⑤的主要生物种类有,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4. 如图TF1-3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示意图。
图中甲代表某种物质,A、B表示生物种类,①②③表示生物体的生理活动,“”和“”代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TF1-3(1)动物能通过[①] 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甲,供生物A重新利用。
由此得出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特点是。
(2)如果仅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生物A体内的能量有三个方面的去向:一是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二是通过流入动物体内;三是流向。
生物全程复习专题训练(一)
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B.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C.动物和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 (2012涪陵)右图表示某个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
⑤
之间的关系,图中的①所代表的成分名称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松树生活在干旱的地方,其根部能够分泌酸性物质使岩石分解,这说明()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与环境无关
4.某地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毒物质的情况如下表: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A.A→B→C→D
B.A→B→C
C.B→A→C→D
D.A→C→B→D
5.(2012济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看成
A.一条食物链 B.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C.一个食物网 D.动物之间的竞争关系6.(2012威海)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荣成天鹅湖 B.环翠楼公园 C.乳山河 D.昆嵛山上一棵千年银杏树
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根深叶茂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大雁南飞
D.秋风扫落叶
8.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
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B.能有效蓄水、吸污、净化水质
C.是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
D.能调节区域小气候
9.(2012威海)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 B.园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10.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
B.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
C. 酸雨会引起水俣病
D. 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
二、非选择题
11.(2012南安)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玉米、鸡、猪、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做肥料。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8分)
(1)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玉米的
作用开始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
所以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2)此生态系统中,人、猪、鸡和玉米之间通过
关系形成食物链。
请写出一条食物链(至少包含三个环节):。
(3)在此生态系统中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的微生物是腐生的,它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4)若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汞等进入此生态系统,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最后进入人们的餐桌。
12.(2012南通)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中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草属于,兔、鼠、鹰等动物属于。
(2)该图中共有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构
成。
(3)位于食物链中第二环节的生物通常是(填植食性或肉食
性)动物。
(4)如果该环境中鹰大量减少,在一段时间内蛇的数量将会。
13.实验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小河中几种不同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进
行分析,并请环保专家对这5 种生物体内的主要污染物含量进行测定。
其结果见下表:(l)根据表中信息推断5 种生物之
间的关系(以食物链或食物网形式表示)。
(2)如果大量含有氮、磷的污水流
入河中.引起小球藻等浮游植物快速繁
殖,在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
的影响可能是。
而
当小球藻爆发性繁殖时,不仅会导致其
他生物的死亡,也会有大量的小球藻死
亡。
这些死亡的生物在的分解作用下.导致更多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3)研究表明:甲基汞对人类的危害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而且环境中任何形态的汞均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剧毒的甲基汞。
环境中的甲基汞主要是由汞及其化合物在水体、土壤中经微生物作用产生的,它能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最终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
(4)日常使用的电池不少种类含有汞,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1.C
2.A
3.C
4.A
5.B
6.D
7.B
8.C
9.D 10.C
11.(1)光合递减人(2)吃与被吃 3 “玉米→猪→人”等
(3)细菌(真菌、甲烷菌)分解者(4)食物链(食物网)
12.(1)生产者消费者 (2)5食物网 (3)植食性 (4)增加(或“先增加后减少”)
13. (1)如右图(2分,每有一处字母或箭头错误扣1分)
(2)水蚤、河蚌的食物丰富,数量增加细菌等微生物(分解者) (3) 生物富集(4)尽量不使用含汞的电池;对于废旧电池,分类回收处理等(只要意思正确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