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1年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32:生物与环境.
- 格式:pdf
- 大小:106.25 KB
- 文档页数:3
本章回顾专题1 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适应它所生活的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同样是适应四季更替,有些树在气温下降时进行“落叶”,而有些树却可以四季常青,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四季常青者”比“落叶者”更适应环境,只能说明不同的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适应的相对性表现在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暂时适应,不是永久性的。
如生物适应了一定环境条件,但当环境条件出现较大的变化时,适应就可能变成了不适应,有时还成为有害的甚至致死的因素。
例1 现存的生物基本上都能适应环境,但有些生物却面临灭绝的危险,这说明( D )A.物种是不变的B.生物进行新旧更替C.生物的寿命是有限的D.适应是相对的专题2 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所有能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等的因素都是环境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光、温度和水等。
光、温度和水对生物的影响如下表。
自然界中的生物,都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前者主要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后者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等。
例 2 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可以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这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可以是( C )A.维持生态平衡B.对植物生活造成危害C.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专题3 种群与群落1.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而群落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也叫生物群落。
2.种群和群落都是生物群体,种群内生物必须同种,群落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3.种群和群落的区域是没有特别规定的,可大可小。
( C )例3A.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 B .乔木阶段物种丰富度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 C .在第1年时只有草本植物,不能称之为群落D .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 专题4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专题06生物与环境模块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分布、形态和生理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阳光: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作用;光能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
温度:温度对生物分布有重要作用;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②生物之间的关系(1)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如蚂蚁、蜜蜂等)和种内斗争(如农田中相邻的水稻争夺阳光、水分等)。
(2)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①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生理特征与环境相适应。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的适应。
{保护色:动物体色→背景色彩(相似)警戒色:动物体色→背景色彩(鲜明对比)拟态:生物形状、色泽→背景(模拟)②生物适应化境的相对性(1)含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非绝对适应,更非永久适应。
(2)原因: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条件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模块二种群1.种群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1)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2)种群的特征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生物种群中增加(或减少)生物个体的主要方式是繁殖(或死亡)。
种群密度=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性别比(%)= 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出生率= 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 ;死亡率= 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
模块三生物群落1.群落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种的所有生物种群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1)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2)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二轮突破”讲义(十五)生物与环境一、生物与环境1.环境影响生物,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包括物质和能量两个方面,如阳光、水分、温度等,都影响着生物的生存。
2.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
如动物的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蚯蚓能松土等。
3.生态因素指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生理等的因素,分为__生物__因素和__非生物__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除自身个体以外的其他所有生物,如食物关系等。
(1)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互助、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寄生、共生等。
(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并受到环境的影响。
二、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__同种生物__个体的总和。
种群特征包括__种群密度__、__年龄结构__、__性别比例__、出生率与死亡率等。
2.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__所有生物种群__的总和。
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植物__。
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__植物群落__。
3.群落的结构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三、生态系统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
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网。
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以无机物的形式流动过程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往复循环范围生态系统各级生物全球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流动、反复出现联系①能量的固定、转移、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结构和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__稳定__。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越__稳定__。
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考点过关(八)生物与环境1.小金和小徐观察到某大麦田中长有许多狗尾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食虫鸟和蛇类等动物活动,决定调查农田中大麦与狗尾草的种群密度,并探究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调查种群密度时,所取样方为长和宽各1m的正方形,各样方的统计株数如表所示。
关于该农田生态系统说法正确的是()A. 该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B. 狗尾草的种群密度为7株/m2C. 生物间只有捕食关系D. 形成的食物链有:食草昆虫→青蛙→蛇2.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B. 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C. 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D.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3.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B. 图甲中ABC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C. 图甲中能量沿着食物链A→B→C流动,其中图乙中的b对应的是图甲中的AD. 若图乙中b数量大量减少,则最初一段时间内a数量增加、c数量减少4.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结构、观察方法、繁殖方式及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通过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发现它不断地往右上方游动,此时应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B. 细菌进行分裂繁殖,大多数细菌异养生活;真菌是依靠孢子繁殖,进行自养生活C. 真菌的用途广泛,可用于制药、酿酒和制酱,还能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D.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它们无法进行遗传和变异5.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但各个生态系统不是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的。
浙江省中考科学(生物部分)复习讲义专题2 生物与环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中考科学(生物部分)复习讲义专题2生物与环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中考科学(生物部分)复习讲义专题2 生物与环境的全部内容。
生物与环境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七年级上册19的例子5、*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生产者生物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空气、阳光、水等6、*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8、*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
如:①从非生物因素来说。
阳光普照所有的生产者四、生态系统的组成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年级:指导科目:科学课时数: 3课题生物与环境教课目标教课内容1. 生物的分类b①理解分类是依照必定的特色逐级进行的a②辨别分类的依照2.生物与环境种群、生物①辨别常有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含植被)a 群落、生态②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b 系统和生物3.生态系统圈①概括某一详细生态系统的构成部分、构造及功能b②应用生态系统的观点解说生产、生活实质中一些简单问题c4.生物圈①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a②感知生物界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生命系统的构成拥有层次性a一、知识解读1、生物生计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合的温度2、 * 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要素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生物要素:影响某一世物生活的其余生物。
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3、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七年级上册19 的例子5、 * 生态系统的构成植物——生产者生物动物——花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空气、阳光、水等6、 * 食品链和食品网食品链:生产者和花费者之间的关系,主假如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品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好多食品链,他们之间相互交织连结形成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品链和食品网流动的。
7、* 生态系统拥有必定的自动调停能力,但调理能力拥有必定的限度,当人为或自然要素的扰乱超出这类限度时,生态系统会受到严重损坏。
8、 * 有害物质会经过食品链不停积累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固,不易分解,并且生物体没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跟着食品链不停积累,所以在食品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9、 *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种类有:丛林生态系统——丛林; 草原生态系统——草原;大海生态系统——大海;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10、 * 生物圈是一个一致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四周的其余生态系统有关系。
中考科学重点知识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考科学重点知识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考科学重点知识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识别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举例说明种群的特征及群落的结构.(1)种群①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②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③种群具有: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④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⑤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⑥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⑦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2)生物群落①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②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③群落之间的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④生物分布特点:水平分布、垂直分布。
(3)植被①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②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③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2。
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举例说明)(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温度(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水分3.结合实例概述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环境影响生物环境影响生物的因素分为___生物因素___和___非生物因素_。
(1)非生物因素:阳光、热能、水分、空气、无机盐等,当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生物因素①定义: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②关系:___捕食__关系、竞争关系等。
生物与环境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生物模块(二)2.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1)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互助、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寄生、共生等。
(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并受到环境的影响。
二、种群与群落1.种群的概念(1)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
(2)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2.生物群落(1)生物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2)群落的物种组成: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生存。
我们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的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群落的结构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三、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物群落⎩⎪⎨⎪⎧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各种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3.生态系统的类型在自然条件下,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尤其是温度和降水量,决定了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类型。
总体上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
(1)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2)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
4.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