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课件-8的组成与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8的分解与组成武强县幼儿园王爱芳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8的分解组成,掌握8的七种分解方法。
2 、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掌握8 的分解与组成。
活动难点: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活动方法:游戏法操作法谈话法引导法等活动准备:8的分解与组成课件萝卜图片若干运萝卜的游戏场地等活动过程:一、复习旧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拍手玩游戏:“我说一你对几,一和几组成七?你说一我对六,一和六组成七,……”的游戏,复习七的分解与组成。
二、操作探究1、看课件,引出新知孩子们老师听说小白兔家收获了许多的萝卜,他想把一部分萝卜分给他的好朋友小红和小蓝,可他不知道怎样分,我们能不能帮一帮他呢?2、发学具萝卜图片,幼儿自由分萝卜教师巡视。
3、总结幼儿的各种分法,4、结合课件教师演示给两只小兔子分萝卜,并记录下分的结果,“8”可以分成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引导学习有序进行“8”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8”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8”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三、游戏(巩固练习)1、师:小白兔还要请我们帮他一个忙,你们愿意吗?幼儿:愿意。
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把幼儿带出教室分两组玩运萝卜游戏。
2、进入情境,介绍游戏规则:他要我们帮他把收获的萝卜运回家,但兔妈妈怕有坏人冒充咱们,特给咱们准备了一种暗号,对上暗号才能进入萝卜地运萝卜。
(暗号是兔妈妈说一个数字,你对一个数字这两个数字合起来要组成8)而且要度过独木桥,穿过山洞等困难,才能把萝卜运到家。
你们能做到吗?开始游戏3、结束游戏“小兔子为感谢我们特意准备了晚餐,我们一去去看看吧”结束游戏。
带领幼儿离开游戏场地。
四、活动反思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班数学活动《的分解和组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材,主要针对第9章节“的分解和组成”进行教学。
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幼儿认识“的分解和组成”的概念,学会运用图片或物品进行分解和组成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的分解和组成”的概念,能够运用图片或物品进行分解和组成的操作。
2.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的分解和组成”的概念,学会运用图片或物品进行分解和组成的操作。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图片或物品,并能够进行正确的分解和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物品等。
学具:幼儿自带的图片或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如小熊分水果,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现图片中的物品可以进行分解和组成的操作。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图片和物品,向幼儿讲解“的分解和组成”的概念,并示范如何进行分解和组成的操作。
3. 幼儿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进行分解和组成的操作,可以使用自带的图片或物品,也可以用教师提供的图片和物品。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幼儿进行分解和组成的操作,并展示自己的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的分解和组成概念: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或将几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操作:观察图片或物品,进行分解和组成的操作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一些物品,进行分解和组成的操作,并将成果拍摄下来,明天上课时分享。
答案:无固定答案,主要考察幼儿对“的分解和组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活动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课件8的组成与分解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指导纲要》设计,涉及教材第3章《数的组成与分解》的第2节内容,具体包括数字8的组成原理、8的分解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直观教具和实践活动,引导幼儿探索数字8的奥秘,理解数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数字8的组成,能准确表述8可以由哪两个数字组成。
2. 培养幼儿运用数字8进行分解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
3. 增强幼儿对数字8的认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字8的分解方法及其应用。
重点:数字8的组成原理,8的分解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磁性白板、磁性数字、8个小球。
2. 学具:幼儿用数字卡片、小黑板、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准备8个小球,邀请幼儿进行分组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如何将这些小球分成两组,使每组数量相等。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使用数字卡片和磁性白板,展示数字8的组成,如1+7、2+6、3+5、4+4等。
讲解数字8的分解方法,让幼儿明白一个数可以由不同的两个数相加得到。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请将数字8分解成两个数的和。
讲解并示范解题过程,如8=3+5。
4. 随堂练习(5分钟)发给每个幼儿一套数字卡片,让幼儿尝试将数字8分解成两个数的和,并在小黑板上展示。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引导幼儿思考:除了数字8,还有哪些数字可以分解成两个数的和?六、板书设计1. 数字8的组成:8=1+78=2+68=3+58=4+42. 数字8的分解:8=3+58=2+68=1+7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将数字8分解成两个数的和,并写出至少三种不同的分解方法。
2. 答案:8=1+78=2+68=3+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数字的组成与分解,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大班数学活动《的分解和组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数的分解和组成》。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数的分解和组成的概念,掌握运用数的分解组成进行加减运算,通过具体实践情景,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理解数的分解和组成的概念,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运用数的分解组成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分解和组成的概念,运用数的分解组成进行加减运算。
2.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磁性黑板、计数棒、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包括数字卡片、计数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数字可以怎样拆分?怎样组合?2. 探索数的分解和组成(10分钟)(1)教师通过磁性黑板,演示数的分解和组成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2)幼儿分组操作学具,尝试进行数的分解和组成,教师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例题,讲解数的分解和组成在加减运算中的应用,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独立完成随堂练习,教师个别辅导,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数的分解和组成》2. 内容:(1)数的分解:数字卡片、计数棒演示(2)数的组成:数字卡片、计数棒演示(3)加减运算:例题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5 = 2 + 38 = 4 + 43 + 2 =5 1 =2. 答案:(1)5 = 2 + 38 = 4 + 4(2)3 + 2 = 55 1 = 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幼儿的表现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8的组成与分解》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8的组成与分解》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WTT为大家搜集的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8的组成与分解》,欢送大家分享。
活动目的:1.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同伴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开展幼儿观察、推理才能,能运用知识迁移学习。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
活动难点:通过翻圆点卡片,自己探究找出8的组成。
活动准备:小圆卡片(每人十个)、数字卡片(1——9、分合号每人两套)、老师操作数字卡片一套、课件、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一、导入:游戏“我问你答”,复习稳固7的组成。
“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1和几。
”“老师,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
”“7有6种分合法。
”个别集体分别进展。
幼儿集体完好读7的组成式。
二、展开。
1.观察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列出组成式。
引导语:春天来了,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请仔细观察图片,看看蝴蝶有什么不同?(1)幼儿观察、讨论发现图中蝴蝶的大小、颜色、方位、翅膀折合所隐含的`数量关系。
(2)谁能根据蝴蝶的一种不同,列出组成式。
8 8 8 81 72 63 54 4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外四组组成式。
2.引导幼儿第二次探究操作圆点卡片,按照互补规律列出8的组成式。
请小朋友操作圆点卡片,将8的组成式有序的进展排列,互相说一说。
提问:你是怎么摆放的?这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老师小结:一个局部数逐一增加,另一局部数就逐一减少,这是按互不规律摆放的。
两个局部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这是按互换规律摆放的。
一名幼儿上前在集体面前,摆出8的组成式。
3.幼儿完好认读”8”的组成式。
8 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2和6,2和6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3和5,3和5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4和4,4和4合起来是8;8 可以分成5和3,5和3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6和2,6和2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7和1,7和1合起来是8;8一共有7种分合法。
2024版《8的分解与组成》课件大班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版大班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三节《8的分解与组成》。
主要内容涉及8的拆分和组合,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8可以由哪些数字组合而成,以及如何将8拆分成不同的数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8的拆分和组合方法,能熟练地将8拆分成两个数字,并组合成8。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8的拆分和组合方法的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掌握8的拆分和组合规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磁性黑板。
2. 学具:每组一套数字卡片、磁性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小猴摘桃子,共有8个桃子,请学生帮助小猴将桃子分成两堆,每堆桃子数量相加等于8。
2. 例题讲解(15分钟)(1)8可以拆分成哪些数字组合?(2)8的组合方式有几种?3. 随堂练习(10分钟)(1)将8拆分成两个数字,并写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拆分和组合的方法,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8的分解与组成》2. 内容:(1)8的拆分:0+8、1+7、2+6、3+5、4+4(2)8的组合:1+7、2+6、3+5、4+4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将8拆分成两个数字,并写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2. 答案:(1)0+8、1+7、2+6、3+5、4+4(2)2+6、3+5、4+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8的拆分和组成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课后可以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探讨9的拆分和组合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小组讨论与分享4.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稿:8的组成与分解标题:探索八的组成与分解尊敬的评委老师们,亲爱的家长们:大家好!我是XX幼儿园大班的数学老师,今天很高兴有机会来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八的组成与分解”的数学说课。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学期我们在数学课上所学的内容。
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我们主要学习了数的组成与分解。
通过学习,孩子们掌握了从1到10的数字的特点和规律,懂得了不同数字可以由不同的组成方式得到。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观察、比较、分类、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天的课上,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数字之间的关系,主题是“八的组成与分解”。
一、目标与思路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孩子们掌握数字8的组成和分解方式,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通过活动的设计,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探索数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数字8的组成和分解,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引导孩子们发现和理解8的组成与分解规律。
三、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至9的数字卡片,8张。
2. 数字图形卡片:一份数字8的大图形卡片。
3. 组合物品:圆形信封8个、小圆点贴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数字8的大图形卡片,与孩子们一起观察,讨论图形卡片上的数字是什么,并询问孩子们对数字8有哪些了解。
2. 探索数字8(15分钟)(1)组成数字8教师随机出示数字卡片,让孩子们自由组合,尽可能多地组成数字8。
然后,让孩子们出示自己所组成的数字8,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讨论有哪些不同的组成方式。
(2)分解数字8教师出示数字8,然后将数字8进行分解,例如将数字8分解为4和4,或将数字8分解为3和5,然后让孩子们观察和思考,找出数字8可以分解出的其他数字组合。
鼓励孩子们自己尝试,然后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
3. 拓展与运用(25分钟)(1)游戏1:找寻八的朋友教师发放圆形信封给每个孩子,并贴上小圆点贴纸,然后将这8个信封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大班数学8的组成与分解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大班数学中的8的组成与分解。
教材的章节为《数学乐园》第六章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8的含义,掌握8的拆分方法,运用8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8的组成和分解,理解8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8进行简单加减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8的分解与重组,以及运用8进行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理解8的含义,掌握8的拆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8的组成与分解课件,数字卡片,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画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水果摊为例,让学生观察水果的数量,找出8个水果,引导学生理解8的含义。
2. 例题讲解:(1)展示8的组成与分解课件,讲解8可以由哪些数字组合而成,如0+8、1+7、2+6等。
(2)讲解8的加减运算,如83=5,5+3=8。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8的组成与分解练习。
(2)给出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题目,如84=?,5+3=?,让学生进行计算。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8的组成与分解,以及加减运算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8的含义:展示8的实物模型,标明数量。
2. 8的组成与分解:列出8可以由哪些数字组合而成。
3. 8的加减运算:给出几个例子,展示运算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数字卡片找出8的组成与分解。
2. 答案:(1)8的组成与分解:0+8、1+7、2+6、3+5、4+4。
(2)运算答案:5、8、8、8。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8的组成与分解,以及加减运算。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含有8的物品,进行组成与分解练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程《8的组成》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8的组成》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8的数字认识、8的数数方法、8的分解组成以及8的组合创造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8的基本概念和数数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数字8的认知能力和组合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8的基本概念、数数方法和分解组成。
难点:数字8的组合创造和团队合作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拼图卡片、小礼物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数数游戏引入数字8,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字8。
2. 讲解:用数字卡片讲解数字8的基本概念和数数方法。
3. 实践:让学生用拼图卡片组成数字8,培养学生的组合创造力。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用彩纸、剪刀和胶水制作数字8的拼图,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5.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数字8的基本概念、数数方法和分解组成等。
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数数练习,巩固数字8的数数方法。
2. 请学生用彩纸、剪刀和胶水制作数字8的拼图,培养学生的组合创造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数数游戏,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字8。
通过讲解数字8的基本概念和数数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字8的认知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通过作业设计,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组合创造力。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可以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拓展延伸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数字8在生活中的应用,如8的倍数、8的形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8的组成》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对数字8的基本概念、数数方法、分解组成的学习,以及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数字8的组合创造。
2024版《8的分解与组成》课件大班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大班数学教材《8的分解与组成》。
具体章节为第八章“8的分解”,主要内容包括:8的分解方法、8的分解组合、8的分解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8的分解方法,能够独立完成8的分解题目。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8的分解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8的分解组合,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8的分解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如苹果、橙子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数量都是8,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8的分解方法,讲解8的分解组合,让学生理解并掌握8的分解知识。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8的分解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8的分解练习题,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8的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8的分解的应用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8的分解方法、8的分解组合、8的分解应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8的分解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有8个苹果,你想把它们分成两组,每组有几个苹果?答案:根据8的分解知识,我们可以把8个苹果分成两组,每组有4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8的分解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8的分解知识。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把8分成两组吗?让学生进一步探索8的分解组合,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8的组成与分解》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码,学习8的发音和写法;
2.能够组成8,发现8的特征;
3.能够将8进行分解,初步了解数的合并与分离;
4.通过游戏、实物操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8的组成与分解;
2.难点: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运算规律。
三、教学过程:
1.热身(5分钟):
老师通过出示手指、石头、剪刀等物品,让学生快速数数,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8的写法和发音。
2.学习(20分钟):
(1)学习8的组成:
老师出示8个小球,引导学生用两行呈“曲”字形的小球组成一个8,并发现8的特征是“2横3竖”。
(2)学习8的分解:
老师出示8颗小球,并引导学生将其分成不同的组合,例如:6+2、5+3等等,初步了解合并与分离的概念。
(3)游戏操作:
老师组织学生参加8数码填空、抢答等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码8的认识及运算规律的理解。
3.巩固(10分钟):
用发散思维进行拓展,让学生思考哪些组合能够组成数字8,广泛扩展学生思维和创造力。
4.反思(5分钟):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及自身表现,并试着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游戏、实物操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数字8的组成与分解,并感受数的合并与分离,把学习变成了一种趣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思维发展,符合幼儿认知规律,达到预期效果。
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运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是多么重要,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多元化、形式更加灵活,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