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课件-8的组成与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14
大班数学活动《的分解和组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材,主要针对第9章节“的分解和组成”进行教学。
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幼儿认识“的分解和组成”的概念,学会运用图片或物品进行分解和组成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的分解和组成”的概念,能够运用图片或物品进行分解和组成的操作。
2.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的分解和组成”的概念,学会运用图片或物品进行分解和组成的操作。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图片或物品,并能够进行正确的分解和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物品等。
学具:幼儿自带的图片或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如小熊分水果,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现图片中的物品可以进行分解和组成的操作。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图片和物品,向幼儿讲解“的分解和组成”的概念,并示范如何进行分解和组成的操作。
3. 幼儿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进行分解和组成的操作,可以使用自带的图片或物品,也可以用教师提供的图片和物品。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幼儿进行分解和组成的操作,并展示自己的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的分解和组成概念: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或将几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操作:观察图片或物品,进行分解和组成的操作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一些物品,进行分解和组成的操作,并将成果拍摄下来,明天上课时分享。
答案:无固定答案,主要考察幼儿对“的分解和组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活动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程《8的组成》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8的组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掌握8的组成,理解两个数相加得到8的关系,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敏感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8的组成,能熟练地说出8可以由哪两个数字组成。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8的组成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8可以由哪两个数字组成,并能够熟练地说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白板、磁性数字、教学PPT。
学具:幼儿用书、练习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数字“8”的卡片,邀请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数字是多少吗?”引导幼儿回答:“8”。
接着问:“那么,8可以由哪两个数字组成呢?”引发幼儿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8的组成的例题,如“5和3是多少?”,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同时,教师用磁性数字在白板上演示,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幼儿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幼儿的疑问。
5. 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8的组成。
六、板书设计1. 课题:8的组成2. 内容:8 = 1 + 78 = 2 + 68 = 3 + 58 = 4 + 4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写出4个可以组成8的数字组合。
在家人帮助下,用磁性数字在白板上展示8的组成。
2. 答案:1+7、2+6、3+5、4+48 = 1 + 7、8 = 2 + 6、8 = 3 + 5、8 = 4 + 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游戏环节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掌握了8的组成。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8的组成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课后辅导。
大班数学活动《的分解和组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数的分解和组成》。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数的分解和组成的概念,掌握运用数的分解组成进行加减运算,通过具体实践情景,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理解数的分解和组成的概念,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运用数的分解组成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分解和组成的概念,运用数的分解组成进行加减运算。
2.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磁性黑板、计数棒、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包括数字卡片、计数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数字可以怎样拆分?怎样组合?2. 探索数的分解和组成(10分钟)(1)教师通过磁性黑板,演示数的分解和组成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2)幼儿分组操作学具,尝试进行数的分解和组成,教师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例题,讲解数的分解和组成在加减运算中的应用,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独立完成随堂练习,教师个别辅导,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数的分解和组成》2. 内容:(1)数的分解:数字卡片、计数棒演示(2)数的组成:数字卡片、计数棒演示(3)加减运算:例题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5 = 2 + 38 = 4 + 43 + 2 =5 1 =2. 答案:(1)5 = 2 + 38 = 4 + 4(2)3 + 2 = 55 1 = 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幼儿的表现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大班数学8的分解组成完整版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数学乐园》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8的分解组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字8的分解和组合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掌握数字8的分解和组合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8的分解和组合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黑板、挂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8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磁性黑板,展示数字8的分解组成过程,讲解分解和组合方法,并引导学生跟随操作。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分解组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互动交流(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组内交流心得,分享解题方法。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数字8的分解组成方法2. 分解组成规律3. 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将数字8分解成两个数字的和。
(2)将数字8分解成三个数字的和。
(3)将数字8组合成一个两位数。
(4)将数字8组合成一个三位数。
2. 答案:(1)8=1+7、8=2+6、8=3+5、8=4+4(2)8=1+2+5、8=1+3+4、8=2+3+3(3)18、28、38、48、58、68、78、88(4)108、118、128、138、148、158、168、178、188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活动设计背景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数学活动目标1 经力对数量为89的物品进行分解、组合的过程,感知8、9的分解、组合。
2 感受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初步的观察力,思考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8、9的分解组合,感受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1、教具:筹码、数字卡片、分合号2、学具:筹码、数字卡片、分合号纸、笔人手一份。
3、《操作册》第27页。
活动过程一、运用数字碰球游戏复习数的分解、组合。
二、学习8的分解、组合。
1、教师分给幼儿每人8片筹码,按自己的想法分成两份,并用数字卡片、分合号记录分解结果,先请分成7和1的幼儿展示自己的分法和结果,引导幼儿感受将8分成7和1或分成7和1,虽然改变了两个数字前后顺序,但合起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2、请8分成2和6,3和5两种分法的幼儿展示自己的分解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找出与这种分法的另外两种记录结果。
小结俩个部分数,交换了位置,合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3请还有不同分法的幼儿展示:即8分成4和44让幼儿集体完整地读一读8的分解和组合。
三、学习9的分解、组合1、教师分给幼儿每人9片筹码,让幼儿尝试把自己每次分到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并引导幼儿在摆分合式时按一个分数递增,另一个部分数递减的规律来摆分合式并记录,再找出其中有相同数字的分法。
2、把幼儿分解的结果展示在黑板,并进行检查。
四、游戏活动:做手指游戏找部分数。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六、活动延伸:完成《操作册》P27教学反思1、这节课活动目标很明确难度适中,大部分幼儿能听懂,学会自己操作,幼儿动手能力也比教强,学习兴趣浓厚2不足:教师讲课不够幼儿化。
上课时间太长。
大班数学教案:8,9的分解和组合教案及教学反思PPT课件海泡石管 /2017-07-12哈佛子女教育做得不好的时候表扬胜过批评好像从来没有家长这么问过,销售愣了一下,回答:3岁的孩子主要是听说,没有读写。
2024版《8的分解与组成》课件大班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版大班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三节《8的分解与组成》。
主要内容涉及8的拆分和组合,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8可以由哪些数字组合而成,以及如何将8拆分成不同的数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8的拆分和组合方法,能熟练地将8拆分成两个数字,并组合成8。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8的拆分和组合方法的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掌握8的拆分和组合规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磁性黑板。
2. 学具:每组一套数字卡片、磁性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小猴摘桃子,共有8个桃子,请学生帮助小猴将桃子分成两堆,每堆桃子数量相加等于8。
2. 例题讲解(15分钟)(1)8可以拆分成哪些数字组合?(2)8的组合方式有几种?3. 随堂练习(10分钟)(1)将8拆分成两个数字,并写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拆分和组合的方法,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8的分解与组成》2. 内容:(1)8的拆分:0+8、1+7、2+6、3+5、4+4(2)8的组合:1+7、2+6、3+5、4+4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将8拆分成两个数字,并写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2. 答案:(1)0+8、1+7、2+6、3+5、4+4(2)2+6、3+5、4+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8的拆分和组成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课后可以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探讨9的拆分和组合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小组讨论与分享4.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大班数学活动《8的分解与组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章《简单的排列、组合和分数》。
具体包括8的分解与组合,即把一个8分成两个数,以及把两个不同的数组合成8。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8的分解与组合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8的分解与组合的方法。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8的分解与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卡片、小黑板。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小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8的分解与组合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利用课件、卡片和小黑板,讲解8的分解与组合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学生对8的分解与组合的掌握程度。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用8的分解与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8的分解与组合分成两个数:__ + __ = 8组成两个数:8 __ = __七、作业设计(1)7 + __ = 8(2)8 __ = 5(3)__ + __ = 82. 把8的分解与组合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故事、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掌握了8的分解与组合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避免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用9、10等数字进行分解与组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分解与组合的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如语言、科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章《简单的排列、组合和分数》。
具体包括8的分解与组合,即把一个8分成两个数,以及把两个不同的数组合成8。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程《8的组成》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8的组成》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8的数字认识、8的数数方法、8的分解组成以及8的组合创造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8的基本概念和数数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数字8的认知能力和组合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8的基本概念、数数方法和分解组成。
难点:数字8的组合创造和团队合作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拼图卡片、小礼物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数数游戏引入数字8,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字8。
2. 讲解:用数字卡片讲解数字8的基本概念和数数方法。
3. 实践:让学生用拼图卡片组成数字8,培养学生的组合创造力。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用彩纸、剪刀和胶水制作数字8的拼图,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5.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数字8的基本概念、数数方法和分解组成等。
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数数练习,巩固数字8的数数方法。
2. 请学生用彩纸、剪刀和胶水制作数字8的拼图,培养学生的组合创造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数数游戏,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字8。
通过讲解数字8的基本概念和数数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字8的认知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通过作业设计,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组合创造力。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可以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拓展延伸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数字8在生活中的应用,如8的倍数、8的形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8的组成》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对数字8的基本概念、数数方法、分解组成的学习,以及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数字8的组合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