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学习8的组成教案.pptx
- 格式:pptx
- 大小:18.09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大班数学《8的分解与组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数的分解与组成》,详细内容为8的分解与组成。
通过学习,使幼儿掌握8可以分解成哪些数字组合,以及这些数字组合如何组成数字8,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8的分解与组成,能熟练地说出8可以分解成哪些数字组合,以及这些数字组合如何组成8。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分享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8的分解与组成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8的分解与组成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白板、磁性数字、挂图。
学具:幼儿用数字卡片、磁性数字、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满8个苹果的篮子,提问:“这个篮子里有8个苹果,如果我们要把这些苹果分给小朋友,可以怎么分呢?”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磁性白板展示8的分解与组成,讲解8可以分解成1和7、2和6、3和5、4和4这四种数字组合。
(2)教师用磁性数字演示分解与组成的过程,让幼儿跟随操作。
(3)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分解与组成的过程,鼓励其他幼儿观察和思考。
3. 随堂练习(15分钟)(1)教师发放幼儿用数字卡片和磁性数字,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练习8的分解与组成。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1)教师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8的分解与组成,谁能来说一说8可以分解成哪些数字组合?”(3)教师布置拓展任务,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8的其他分解与组成方法。
六、板书设计1. 《8的分解与组成》2. 内容:8 = 1 + 78 = 2 + 68 = 3 + 58 = 4 + 4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数字卡片找出8的分解与组成。
(2)和家长一起探讨8的其他分解与组成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8的组成与分解》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三章《数的组成与分解》第三节《8的组成与分解》。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数字8,掌握8的组成与分解,能够熟练地用8以内的数字进行加减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数字8,了解8的组成与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8以内数字加减运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8的组成与分解,8以内数字的加减运算。
2. 教学重点:让幼儿熟练掌握8的组成与分解,能够运用8以内的数字进行加减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磁性黑板、挂图、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小棒、计数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关于数字8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数字8,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展示数字卡片,讲解数字8的组成与分解。
(2)通过磁性黑板演示8以内数字的加减运算。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进行数字8的组成与分解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 互动环节:(1)幼儿两两合作,进行8以内数字的加减运算游戏。
(2)教师选取部分幼儿进行黑板演示,检验学习效果。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数字8的认识。
(2)强调8的组成与分解以及8以内数字加减运算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数字8的组成与分解2. 8以内数字的加减运算3. 注意事项及重难点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8的组成与分解练习题。
(2)完成8以内数字的加减运算练习题。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开展数学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幼儿的数学素养。
同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数字8,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互动环节的设计5. 作业设计及答案的合理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让幼儿熟练掌握8的组成与分解,能够运用8以内的数字进行加减运算。
幼儿园大班数学《学习8的组成》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学习8的组成,通过实践活动,使幼儿能够理解8可以由1和7、2和6、3和5、4和4这四对数字组成,并能够用这四对数字组成不同的8。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8的组成,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8的组成,并能够用不同的数字组成8。
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掌握8的组成,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小棒、贴纸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套数字卡片、小棒、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拿出一个装有8个小球的袋子,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学习8的组成。
2. 讲解与示范(5分钟)教师通过数字卡片,向幼儿讲解8可以由1和7、2和6、3和5、4和4这四对数字组成。
然后,教师用小棒和贴纸,现场示范如何用这四对数字组成不同的8。
3. 幼儿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幼儿用自己的数字卡片、小棒和贴纸,尝试组成不同的8。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4. 成果展示(5分钟)每组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一道关于8的组成的题目,幼儿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8的组成板书内容:1. 1和72. 2和63. 3和54. 4和4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用自己的数字卡片、小棒和贴纸,尝试组成不同的8,并拍照记录,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大部分幼儿已经能够理解8的组成,并能够用不同的数字组成8。
但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对于数字的搭配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8的组成与分解》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数学乐园》第四单元第二节,详细内容为8的组成与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掌握8可以由哪些数字组合而成,并能够灵活运用8的组成与分解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8的组成与分解,能够熟练地说出8可以由哪两个数字组合而成。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8的分解与组成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8的组成与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黑板、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准备一个数字8的卡片,邀请一名幼儿上台,将卡片贴在黑板上。
(2)教师提问:“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数字8,你们知道8可以由哪些数字组合而成吗?”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磁性黑板展示8的组成与分解,如:8=1+7、8=2+6、8=3+5、8=4+4。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让幼儿发现8的组成与分解的规律。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幼儿用书,让幼儿自主完成书中的练习题。
(2)教师邀请几名幼儿上台展示答案,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4. 小组讨论(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套数字卡片。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能找到哪些数字组合可以得出8呢?”(3)小组内讨论、分享,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成果。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在生活中,你们还能找到哪些数字组合可以得出8呢?”六、板书设计1. 数字8写在黑板中央。
2. 8的组成与分解写在数字8下方,如:8=1+7、8=2+6、8=3+5、8=4+4。
3. 旁边附上相关图片,如:8个苹果、7个橙子+1个橙子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用画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一张8的组成与分解的手工作品。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程《8的组成》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8的组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掌握8的组成,理解两个数相加得到8的关系,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敏感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8的组成,能熟练地说出8可以由哪两个数字组成。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8的组成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8可以由哪两个数字组成,并能够熟练地说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白板、磁性数字、教学PPT。
学具:幼儿用书、练习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数字“8”的卡片,邀请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数字是多少吗?”引导幼儿回答:“8”。
接着问:“那么,8可以由哪两个数字组成呢?”引发幼儿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8的组成的例题,如“5和3是多少?”,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同时,教师用磁性数字在白板上演示,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幼儿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幼儿的疑问。
5. 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8的组成。
六、板书设计1. 课题:8的组成2. 内容:8 = 1 + 78 = 2 + 68 = 3 + 58 = 4 + 4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写出4个可以组成8的数字组合。
在家人帮助下,用磁性数字在白板上展示8的组成。
2. 答案:1+7、2+6、3+5、4+48 = 1 + 7、8 = 2 + 6、8 = 3 + 5、8 = 4 + 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游戏环节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掌握了8的组成。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8的组成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课后辅导。
幼儿园大班数学《8的组成》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8的组成、8的拆分和8的加减运算。
详细内容为:通过实物操作、图片展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8可以由哪些数字组合而成,掌握8的拆分方法和加减运算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8的组成,能熟练地将8拆分成两个数字。
2. 培养幼儿运用8的加减运算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8的加减运算规律。
教学重点:8的组成和拆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图片、磁性教具、实物(如水果、玩具等)。
学具:幼儿用数字卡片、磁性学具、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水果篮子,里面有8个水果,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如何将这些水果分成两份,使得每份的水果数量相同?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数字卡片,讲解8的组成,如:8=1+7、8=2+6等。
(2)通过磁性教具演示8的拆分,让幼儿观察并理解拆分过程。
(3)讲解8的加减运算规律,如:8+2=10、83=5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数字卡片,让幼儿自己尝试拆分8,并说出拆分方法。
(2)分组进行8的加减运算练习,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1. 8的组成:8=1+7、8=2+6、8=3+5、8=4+42. 8的拆分:8可以拆分成两个数字,如1和7、2和6等。
3. 8的加减运算:8+2=10、83=5等。
七、作业设计(1)8=?+?(2)8=?+?(3)8+?=10(4)8?=52. 答案:(1)8=1+7(2)8=2+6(3)8+2=10(4)83=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操作、图片展示等形式,让幼儿掌握了8的组成、拆分方法和加减运算规律。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探索9的组成和加减运算,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大班数学8分解组成完整版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大班数学中《8分解组成》。
这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内容,主要包括8可以分解成哪些数字组合,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字组合进行各种数学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8分解组成。
2. 能够灵活运用8分解组成进行加减运算。
3.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8分解组成,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8分解组成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磁性白板、磁性数字、PPT课件。
2.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分水果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8个水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2. 例题讲解:(1)将8个水果分成1和7,7和1。
(2)将8个水果分成2和6,6和2。
(3)将8个水果分成3和5,5和3。
(4)将8个水果分成4和4。
3. 随堂练习:(1)请学生动手操作,用数字卡片将8分解组成展示出来。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8分解组成。
六、板书设计1. 《8分解组成》2. 内容:8 = 1 + 78 = 2 + 68 = 3 + 58 = 4 + 4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答案:(1)1 + 7 或 2 + 6 或 3 + 5 或 4 + 4(2)3(3)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8分解组成,但在加减运算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数字分解组成,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我注意到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抽象数学概念。
因此,将8分解组成与分水果这样生活情景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设定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我强调理解、掌握和应用8分解组成。
这是重点,因为目标指引教学方向,也决定学生需要达到学习效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学习8的组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三章《认识数字610》的第三节,主要内容为学习数字8的组成。
详细内容包括:掌握8的数序,理解8的拆分和组合,运用8进行简单的数数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能够熟练地掌握数字8的数序,认识8的拆分和组合,运用8进行简单的数数和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字8的拆分和组合。
教学重点:掌握数字8的数序,运用8进行简单的数数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白板、磁性数字、教学PPT、故事书。
学具:幼儿用书、练习册、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书引入,讲述一个小熊分糖果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小熊如何分配8颗糖果。
2. 教学新课(10分钟)(1)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识数字8,掌握8的数序。
(2)利用磁性白板和磁性数字,演示数字8的拆分和组合,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PPT,讲解如何运用数字8进行简单的数数和计算,如8可以拆分为5和3,也可以拆分为4和4。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字8的数序2. 数字8的拆分和组合8 = 5 + 38 = 4 + 48 = 6 + 28 = 7 + 1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数字8进行数数,如8、17、26、35、44、53、62、71、80。
(2)将数字8拆分成两个数字,并写出它们的组合。
2. 答案:(1)略(2)8 = 5 + 3、8 = 4 + 4、8 = 6 + 2、8 = 7 + 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教案设计: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过了7以下的个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对于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
(屈老师教案出处)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实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找了在数学教学中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讨教,他们给我的建议是:不要花哨要使用;不要枯燥要趣味。
细细研读他们给我的建议,回忆着以前听过的优秀数学活动,觉得很有道理,对于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活动目标:1、学习8的组成,知道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如果有两个选择:一个人有思想但表达能力差每次沟通都需要半小时以上一个人平平无奇但沟通迅速占用时间不超过5分钟多数人都会选择第二个做同事!扎克伯格就曾经感叹:F 里面有太多优秀的思想因为不善言谈而被埋没。
现代人的时间越来越紧张,人们对长篇大论的耐心越来越少,如果你的看法冗长、没有逻辑,又缺乏吸引力,那么你就很可能会被领导和同事嫌弃!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提高表达能力,让自己看起来很有逻辑性、趣味性呢?01我来讲三点1871年英国经济学家、逻辑学家威廉杰沃斯说:「如果往盘子里扔豆子,扫一眼就得报出数字,扔三个时你一定能数对,扔五个时你就会开始出错,扔十个时数错的概率有一半,扔到十五个时,你几乎每次都数错。
」三为什么有这么大魔力?因为简单好把控!好多领导的口头禅都是:我来讲三点。
这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口头禅,而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讲话技巧。
任正非就很喜欢讲三点,在一次华为季度区域总裁会议上上的讲话:华为的胜利有三点保障,第一是形成了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团;第二是有严格有序的制度、规则;第三拥有一个庞大的、勤劳勇敢的奋斗群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8的组成与分解》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大纲,重点围绕教材第四章《数的组成与分解》中的8的组成与分解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8的数字认知、8的拆分与组合、8以内的加减运算初步认识,以及通过具体实践情景,引导幼儿理解8的日常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掌握数字8的认知,理解8的组成与分解,能够熟练地进行8以内的数字拆分与组合。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3. 情感目标: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8的组成与分解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数字8的认知,8以内的加减运算初步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
学具:幼儿操作册、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8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数字8,激发学习兴趣。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到的数字8的例子,如8个苹果、8个球等。
2. 数字8的认知(5分钟)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观察8的形状。
通过磁性教具,让幼儿亲身体验组成数字8的过程。
3. 8的组成与分解(10分钟)利用挂图和教具,讲解8可以由哪些数字组合而成,如0+8、1+7、2+6等。
邀请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拆分方法。
4. 例题讲解(5分钟)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8以内的加减运算例题。
讲解运算方法,引导幼儿理解加减运算的含义。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在操作册上完成8的组成与分解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幼儿的疑问。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数字8,旁边标注其组成与分解的各种可能性。
2. 画出8以内的加减运算式,并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运算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数量是8,记录下来,并尝试进行拆分。
幼儿园大班数学《8的分解与组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数学乐园》第四章第三节,主要内容为8的分解与组成。
详细内容包括:1. 8可以分解成哪些数?2. 8可以由哪些数组成?3.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8的分解与组成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掌握8的分解与组成,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8的分解与组成的规律。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掌握8的分解与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磁性白板、磁性数字、PPT课件。
2. 学具:8个相同的小物品(如小石子、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礼物盒,告诉幼儿里面有一些小石子,请幼儿猜一猜有多少个。
(2)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将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拿出来,数一数总共有8个。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8的分解与组成。
(2)教师用磁性数字在白板上展示8的分解与组成,如:8=1+7、8=2+6、8=3+5、8=4+4。
3. 随堂练习(1)教师分发数字卡片,让幼儿自己尝试找出8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找到的8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8的分解与组成2. 内容:(1)8=1+7(2)8=2+6(3)8=3+5(4)8=4+4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里有哪些物品是8个,尝试将它们分解成两个数。
2. 答案:例如,8个苹果可以分解为3个苹果和5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除了8的分解与组成,还有哪些数的分解与组成可以探索?激发幼儿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达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程《8的组成》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8的组成》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8的数字认识、8的数数方法、8的分解组成以及8的组合创造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8的基本概念和数数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数字8的认知能力和组合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8的基本概念、数数方法和分解组成。
难点:数字8的组合创造和团队合作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拼图卡片、小礼物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数数游戏引入数字8,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字8。
2. 讲解:用数字卡片讲解数字8的基本概念和数数方法。
3. 实践:让学生用拼图卡片组成数字8,培养学生的组合创造力。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用彩纸、剪刀和胶水制作数字8的拼图,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5.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数字8的基本概念、数数方法和分解组成等。
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数数练习,巩固数字8的数数方法。
2. 请学生用彩纸、剪刀和胶水制作数字8的拼图,培养学生的组合创造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数数游戏,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字8。
通过讲解数字8的基本概念和数数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字8的认知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通过作业设计,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组合创造力。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可以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拓展延伸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数字8在生活中的应用,如8的倍数、8的形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8的组成》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对数字8的基本概念、数数方法、分解组成的学习,以及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数字8的组合创造。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8的组成》含PPT课件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学习8的组成活动目标:1、学习8的组成,了解8分成两份有七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看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3、启发幼儿运用互换的方式找出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活动重点:学习8的组成,知道8分成两份的其中不同的分法。
活动难点:幼儿能较娴熟、较快地举行8的分合活动。
配套课件:下载地址:活动预备:PPT课件、小狗磁性教具8只、小圆片人手8片、纸和笔。
活动过程:一、复习7的组成1、对数嬉戏小伴侣,今日我们来玩一个新嬉戏对数嬉戏,就是教师先报一个数,然后你们再报一个数,我们报的两个数合在一起要是7。
师:我报3。
幼:我报4.2、问答嬉戏师:小伴侣,我问你7可以分成1和几?幼:教师,我告知你7可以分成1和6。
2、请个别幼儿上黑板前操作,引导幼儿边分边说,有几只去了小兔家,有几只去了小猴家,并用分合式记录下来。
提示幼儿每次分的要不相同。
3、出示PPT验证操作结果:小伴侣,我们来看看他分得对吗?有没有把全部分法都写出来呢?提问:8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7种)4、找出8分成1和7及7和1的状况,引导幼儿发觉其中的交换关系,再来找找,还有哪些是这种交换状况的?本来,我们只要将8分到3和5,就能找出6对分合式,由于两个数之间是可以交换位置的。
5、现在我们知道了8分成两份有7种分法,谁会把这7种分法有挨次的写出来。
(请一幼儿书写)我们来看看这个分合式,左边和右边的部分数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引导幼儿发觉两个部分数之间递增、递减的关系)三、幼儿操作1、小伴侣,现在教师给你们每个人预备了8片小圆片,请你们把这8片小圆片分成两份,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一次记录一次在纸上,看谁分得快又对,而且不会漏掉。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提示幼儿要分成两份。
订正幼儿不良书写姿态。
3、小结:要分得快有两种好方法,就是分出来一种,挺直把两个部分数调换位置,又是另外一种分法。
活动目标:1、学习8的组成,知道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启发幼儿运用呼唤的方式省略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重点:学习8的组成难点: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活动过程:一、集体活动复习7的组成---碰球今天我们来碰球,我的球和你们的球合起来是7。
二、小组活动,学习8的组成A、第一、二组,给圆点涂色。
数一数,每个格子里的圆点有几个?(8个)将8个圆点分成两份,请你分一分8个圆点有几种分法,用油画棒给圆点涂色。
B、第三、四组,分雪花片记录。
C、印点子做记录。
三、活动评价1、复习8的组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活动完成的对不对。
先看看两组数合起来是不是8?。
本文来源:大考吧幼师;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8分成两分有几种分法?你们看哪一种分合式是有序的?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请小朋友看看左边的数,下面一个总比上面一个数怎么样?左边的变成2多了1个,多的这个1是从哪里来的呢?(右边的6比7少1,左边多的那个数是右边少的那个数)请大家把分合式读一遍,以后我们都要有序的分合和记录。
学习8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PPT课件注册公司https:///2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
随着龙胖渐渐长大我喜欢带他坐公交,因为公交不仅可以看沿途的风景,重要的是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慢慢的我发现龙胖其实并不怕生,比如他可以主动和旁边的陌生人打招呼,虽然咿呀的话有些听不懂但是却是一副打招呼的神情;会和站在后门准备下车的乘客挥手拜拜;偶尔也会对陌生人说谢谢;会和见过两三次的人微笑互动,这些行为并不是在我授意下做出来的,那么说明其实他并不怕生,但是他依旧很排斥陌生人对他的触碰,会拒绝,拒绝不了就大哭,哪怕他已经一岁十个月了,这点还是老样子,没有任何改变。
嗯,自从《爸4》开播以来,小堂这颗阿姨的心一直处于被萌化的状态,天天盼着周五的到来!自然法则是简单的、美的,也是庄严的,一切对自然法则的违逆,都有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