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_7的组成.ppt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13
大班数学《7的组成》课件+教案+教具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要详细内容为《7的组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字7的分解和组合,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培养基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字7的分解和组合,理解数字之间的加减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字7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7的分解和组合,理解数字之间的加减关系。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数字7进行数学运算,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图片、PPT课件。
2.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7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7可以由哪些数字组成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数字卡片,讲解数字7的分解和组合,引导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加减关系。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操作,加深对数字7的认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数字7的分解和组合。
提问学生:“你们还能想到其他数字的分解和组合吗?”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六、板书设计1. 《7的组成》2. 内容:数字7的分解:7=1+6、7=2+5、7=3+4数字7的组合:71=6、72=5、73=4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找出所有数字7的分解和组合。
计算:7+3=?、74=?2. 答案:数字7的分解和组合如板书所示。
7+3=10、74=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字7的分解和组合掌握程度较好,但在拓展思考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其他数字的分解和组合,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大班数学《7的组成》课件+教案+教具图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7的组成,能熟练列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其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7的组合有多种可能,学生需要通过思考找出所有组合。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组合示例图、小物品(如小石子、扣子等)。
2.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小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包含7个物品的袋子,问学生:“我们如何用这些物品来表示数字7呢?”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找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2. 例题讲解:通过数字卡片和组合示例图,讲解数字7的组成,如1和6、2和5、3和4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操作小物品,找出所有数字7的组合,并在黑板上展示。
5. 生活应用:讨论数字7的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
六、板书设计1. 《7的组成》2. 内容:数字7的组合: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生活应用示例: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出数字7的所有可能组合。
(2)请举例说明数字7的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2)示例:购买一件价格为3元的商品,给售货员7元,售货员需要找回4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于数字7组成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数字的组合,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持续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组合开始,逐步找出所有可能。
幼儿园大班数学 7的分解组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数的分解与组成》,主要详细内容为数字7的分解组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掌握数字7的分解方法,理解数字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数字7的分解组成,能够熟练地将数字7分解成两个数。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7的分解组成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数字7的分解方法,理解数字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磁性白板、磁性数字、PPT课件。
2. 学具:数字卡片、磁性数字、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白板展示数字7,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存在的数字7,例如7个苹果、7个鸭子等,让幼儿感知数字7的存在。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数字7的分解组成,如7可以分解为6和1、5和2、4和3等。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让幼儿理解数字之间的相互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数字卡片和磁性数字,让幼儿动手操作,尝试将数字7分解成两个数。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互相讨论如何将数字7分解组成。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数字7的分解组成2. 内容:数字7可以分解为:6和1、5和2、4和3、3和4、2和5、1和6数字分解组成规律:两个数的和等于原数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将数字8进行分解组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分解规律。
2. 答案:数字8可以分解为7和1、6和2、5和3、4和4、3和5、2和6、1和7。
分解规律:两个数的和等于原数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数字7的分解组成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7的组成与分解》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7的组成与分解》。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数字7的含义,掌握7的组成与分解方法,运用7的组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字7的含义,掌握7的组成与分解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7的组成与分解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7的组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图片、PPT课件。
学具:彩泥、小棒、纸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一位学生扮演小熊,手拿7个糖果,请其他学生帮助小熊将糖果分成两份,使得每份糖果数量相同。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展示PPT课件,讲解7的组成与分解方法。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找出7可以分解成哪些数字组合。
(3)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分解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7的组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课后寻找生活中的7,并尝试进行组成与分解。
六、板书设计1. 数字7的含义2. 7的组成与分解方法3. 运用组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找出生活中的数字7,尝试进行组成与分解,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班数学课件7的组成与分解(20200707110723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内容,详细讲述数字7的组成与分解。
主要包括7的数序认识、7的拆分与组合、7以内加减法运算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7的数序,能够熟练地进行7的组成与分解。
2. 培养学生运用7进行简单加减法运算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7的组成与分解,7以内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数字7的数序认识,熟练运用7进行拆分与组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算式卡片、磁性白板、磁性数字。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白板展示数字7,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与7相关的事物,如7个苹果、7个小朋友等,让学生对数字7产生直观的认识。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数字卡片,展示7的组成与分解,讲解7的拆分与组合方法。
如:7可以拆分为1和6、2和5、3和4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数字7的组成与分解练习,学生互相检查,教师指导。
4. 加减法运算(15分钟)利用磁性数字和算式卡片,进行7以内加减法运算的讲解与练习。
如:6+1=7、72=5等。
六、板书设计1. 数字7的组成与分解:7=1+6、7=2+5、7=3+4、7=4+3、7=5+2、7=6+12. 7以内加减法运算:6+1=7、5+2=7、4+3=7、3+4=7、2+5=7、1+6=771=6、72=5、73=4、74=3、75=2、76=1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数字7进行组成与分解,写出至少3种组合方式。
2. 答案:(1)7=1+6、7=2+5、7=3+4(2)?=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数字7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后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字7,如7个家庭成员、7个好朋友等,增强学生对数字7的敏感度。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7的组成》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数的组成与分解》第二节《7的组成》。
详细内容包括:掌握7的分解与组成,理解7个物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并能用数字表达;学会运用7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掌握7的分解与组成,运用数字表达7个物品的分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7的分解与组成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7的分解与组成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数字卡片、物品模型。
学具:白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水果分享”活动,让学生将7个水果分成两组,引导学生发现7的组成。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数字表达7的组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例题,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7的组成。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7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7的组成》2. 内容:7的分解:7 = 1 + 6、7 = 2 + 5、7 = 3 + 47的组成:1 + 6 = 7、2 + 5 = 7、3 + 4 = 7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数字表达7个水果的组成。
2. 答案:7 = 1 + 6、7 = 2 + 5、7 = 3 + 44个苹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7的组成,但部分学生对7的分解与组成的灵活运用仍有困难。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8的组成。
让学生尝试用7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与实施。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置。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
原创大班数学7的组成课件7的6种分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数学》大班教材,第83页的“7的组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和思考,理解并掌握7的6种分法,即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探索7的6种分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让学生掌握7的组成,能用语言、图片或动作表示7的6种分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7的6种分法,能用语言、图片或动作表示。
难点:让学生理解每种分法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用实物或图片进行表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或图片、黑板、粉笔。
学具:每人一套7个相同的小物品(如小球、小棍等)、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套7个相同的小物品,提问:“你们知道怎样把这7个小物品分成两份吗?”让学生尝试分一分,并说一说。
2. 探索7的组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将7分成两份,学生可以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操作,找出6种不同的分法。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每种分法,并用粉笔标注。
3. 讲解与示范:教师针对每种分法,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白每种分法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用实物或图片进行表示。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操作,并说一说答案。
如:“请用7个小球分成两份,一份有3个,另一份有几个?”5.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尝试找出其他数的组成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7的组成:1和6 2和5 3和44和3 5和2 6和1七、作业设计1. 请用7个小球分成两份,一份有3个,另一份有几个?答案:一份有3个,另一份有4个。
2. 请用7个小球分成两份,一份有2个,另一份有几个?答案:一份有2个,另一份有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