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4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技术操作要求分值扣分及原因实际
得分
准备质量标准20分评估环境是否安全,伤员复苏、止血是否有效等情况。
评估需要包扎伤口的部位及伤情,确定清创及包扎方
法,正确选择用物。
了解伤员心理状况。
8
护士:具有争分夺秒的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和指
导伤员自救、互救能力
2 物品:准备齐全,放置合理 2 环境:安全 4 体位:根据伤员受伤部位不同给予相应体位 4
操作流程质量标准60 分取适宜体位 4 根据伤情,选择用物合适要求(三角巾、绷带或就便
材料)
10 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必要时加盖容器方法正确。
8
三角巾或绷带包扎方法正确10 三角巾打结、绷带缠绕方法正确8 松解度适宜,三角巾打结处垫衬垫10 固定正确 5 检查及记录肢端血液循环 5
终末质量标准20分对伤员进行了复苏、止血是否有效等情况的评估 4 清创及使用包扎及处理方法正确,会使用就便材料 5 三角巾和绷带操作熟练、规范,动作轻重适宜 2 处理及时有效,注意观察伤情变化 2 观察及记录包扎肢端的血液循环情况 5 了解伤员心里状况并给予相应处理 2
合计100。
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患者,女性,25岁,左小腿外伤,有活动性出血,请你随车出诊,并在现场做开放性伤口止血包扎。
1.止血带时间一般应多长时间放一次?结扎时间最多不应超过多长时间?答:一般应每小时放一次,每次放松1至2分钟,再次上止血带,最长不超过5小时。
2.适用止血带易发生哪些错误?答:对可用其他方法止血的病人滥用止血带;使用绳索、布条等不合格的止血带代用品,不仅起不到止血作用,反而造成局部损害;止血压力不足,未能阻断动脉血流,却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反而助长出血;止血带压迫过紧,引起周围神经损伤;缠扎部位和方法不当,不仅止血不佳,甚至促使局部皮肤损害或肢体坏死。
3.上下肢扎止血带的标准位置在哪里?答:上肢为上臂上1/3,下肢为大腿中下1/3。
4.上臂、下部止血带有何危险?答:损伤桡神经。
5.急救止血法适用于哪些情况?答:①周围血管创伤性出血;②某些特殊部位创伤或病理性血管破裂,如肝破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一次性无菌手套戴、摘操作与核标准科室:姓名:成绩:(总分:50分)监考人:考试日期:题目:1、何种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答: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2、何种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答: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3、使用手套时应注意什么?答:(1)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脱手套后立即洗手;(3)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4)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5)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隔离衣穿、脱操作与考核标准科室姓名成绩(总分:50分)监考人: 考试日期:题目:1、何种情况下应穿隔离衣?答:(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伤口包扎
(一)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
1.预防感染,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防止外界的细菌感染。
(三)注意事项:
1. 包扎伤口时,先简单清浩伤口,再盖上消毒纱布,然后绷带包扎。
2. 根据包扎部位,选择适宜的绷带及三角巾等。
3. 包扎时松紧适宜,过紧导致组织损伤,过松易致滑脱。
操作时动作谨慎,不要触及伤口。
4. 包扎时使病人处于舒适的位置。
皮肤皱褶处如腋下、乳下、膝下、腹股沟等,要隔以棉垫或纱布,骨突处也要用棉垫保护。
四肢包扎时,必须使之处于功能位。
5. 包扎原则上从下向上,由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
固定绷带的结应放在肢体外侧面,禁忌在伤口处、骨突处部位打结。
6. 解开绷带时,须先松开固定结或胶布。
若绷带被伤口分泌物渗透干涸时,可用剪刀剪开。
骨折固定
(二)目的:
1.避免搬运时断端移位而更多地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
2.骨折固定后即可止痛,有利于防止休克;
3.便于运输。
(三)注意事项:
1.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先行复苏措施,出血休克者先止血,病情有根本好转后进行固定。
2.院外固定时,对骨折后造成的畸形禁止整复,不能把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只要适当固定即可。
3.代用品的夹板要长于两头的关节并一起固定。
夹板应光滑,夹板靠皮肤一面,最好用软垫垫起并包裹两头。
4.固定时应不松、不紧而牢固。
5.固定四肢时应尽可能暴露手指(足趾)以观察有否指(趾)尖发紫、肿胀、疼痛、血循环障碍等。
止血包扎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考生编号:总分:评委署名:止血包扎操作步骤:伤者病情概述:伤者右前臂中段掌面有一8×10cm大小软组织缺损创面,广泛渗血,中央有喷射性出血,头顶偏右有约4.0cm头皮裂伤伤口,伤口中有金属异物刺入颅内,外露约2.0cm。
伤者救护时体位:坐位准备用物:三角巾、弹力绷带、无菌辅料、止血带、卡片、笔等(一)环视四面,评定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汇报。
(双臂伸展,双眼上、下、左、右观察)(二)认真检验伤员伤情及出血情况(口述)。
(三)如为大动脉、静脉出血或创面出血凶猛,立即用指压止血法止血,接着用止血带止血,检验止血效果(扪远端动脉搏动),统计上止血带部位立即间。
使用止血带之前,指导伤员用健肢帮助指压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操作关键点:指压止血后先将患肢抬高2分钟,指导伤员用健肢帮助指压止血,在扎止血带部位(上肢在上臂上1/3段,下肢在大腿上2/3段)垫衬垫,扎止血带压力均匀、适度,以刚阻止动脉血液流动为度,手法正确,扎止血带部位和时间要有显著统计。
(四)对上肢软组织损伤创面,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包扎创面并用三角巾悬吊上肢80-85度,并检验止血效果。
螺旋形加压包扎止血法操作关键点:首先检验伤口,排除异物和骨折情况,然后用敷料按无菌操作标准(敷料手接触面不能接触创面,敷料应大于创面)覆盖在创面上。
再用绷带先在敷料远端环行扎两圈使其牢靠,然后螺旋形向上包扎,每二圈适度加压压住上一圈三分之二使绷带卷边缘保持整齐,最终平绕一圈,在伤肢外侧固定。
包扎完成敷料不能有外露。
(五)有异物伤口:不能拔除异物,先固定异物,再进行包扎。
头部有异物伤口包扎操作关键点:先检验伤口及异物情况,用合适敷料覆盖异物周围,用三角巾制作成保护圈,(圆形保护圈要求高度超出异物,并有一定硬度),固定异物,再进行三角巾帽式包扎。
三角巾帽式包扎操作关键点:伤口覆盖敷料,除去眼镜及头饰,将三角巾底边向内摺起数厘米,置于眉弓上方和头顶,将三角巾两端经耳上方往后收,在枕下交叉,再绕回前额中央打结,将结尾摺入带边内,将三角巾顶角轻轻拉紧固定后摺入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