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中烧伤内容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0.65 KB
- 文档页数:2
外科护理学电子教案损伤烧伤病人的护理第一章:烧伤概述1.1 定义:烧伤是指由于热力、电流、化学物质、放射线等因素引起的皮肤及软组织的损伤。
1.2 分类:按烧伤深度分为一度烧伤、二度烧伤和三度烧伤;按烧伤原因分为火焰烧伤、蒸汽烧伤、电烧伤、化学烧伤等。
1.3 烧伤面积的估算:中国九分法、手掌法等。
1.4 烧伤程度的判断:一度烧伤、二度烧伤和三度烧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第二章:烧伤病人的护理评估2.1 病人一般情况的评估:年龄、性别、职业、病史等。
2.2 烧伤部位、面积、深度的评估:记录烧伤部位、面积、深度及烧伤形态。
2.3 烧伤程度及并发症的评估:评估烧伤程度、感染、休克等并发症的风险。
2.4 病人心理状态的评估: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
第三章:烧伤病人的急救处理3.1 立即脱离热源:迅速将病人从热源处移开,剪短衣物,去除烧伤部位的饰物。
3.2 冷疗: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15-30分钟,降低烧伤程度。
3.3 保护创面:用清洁、干燥的敷料覆盖创面,避免摩擦和污染。
3.4 抗休克治疗:补液、扩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3.5 紧急转送:及时将病人转送至医院烧伤科进一步治疗。
第四章:烧伤病人的护理措施4.1 创面护理:清洁、消毒创面,去除坏死组织,促进愈合。
4.2 补液治疗:根据病人的烧伤面积、程度及病情,合理安排补液计划。
4.3 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4.4 并发症的护理:休克、感染、吸入性损伤等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4.5 心理护理:关心病人的心理感受,提供心理支持,增强治愈信心。
第五章:烧伤病人的康复护理5.1 康复护理的目的:促进病人身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5.2 康复护理措施:功能锻炼、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
5.3 康复护理的阶段:早期、中期和后期康复护理。
5.4 家庭护理:指导病人及家属进行日常生活照顾,预防并发症。
5.5 随访:定期随访,了解病人康复情况,调整护理措施。
《烧伤病人护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烧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掌握烧伤程度的判断标准,并能正确评估烧伤深度。
3. 学习烧伤病人的急救处理方法,包括灭火、冷却、剪除烧伤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4. 熟悉烧伤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创面护理、疼痛管理、感染预防和营养支持等。
5. 培养护理人员对烧伤病人的同理心和支持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烧伤的基本概念烧伤的定义烧伤的原因烧伤的分类2. 第二节:烧伤面积的计算手掌法百合法中国九分法3. 第三节:烧伤程度的判断轻度烧伤中度烧伤重度烧伤特重度烧伤4. 第四节:烧伤病人的急救处理灭火方法烧伤部位的冷却剪除烧伤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5. 第五节:烧伤病人的护理措施创面护理疼痛管理感染预防营养支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烧伤的基本概念、分类、烧伤面积计算方法、烧伤程度判断标准等。
2. 演示法:演示烧伤病人的急救处理方法和护理操作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烧伤病人的案例,讨论护理措施和处理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烧伤病人的护理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2. 操作技能:评估学生烧伤急救处理和护理操作的准确性。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测验检查学生对烧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烧伤护理学》2. 幻灯片:制作精美的教学幻灯片,展示烧伤的相关图片和护理操作步骤。
3. 模型:准备烧伤病人模型或模拟烧伤部位,用于演示和练习护理操作。
4. 视频资料:播放烧伤急救处理和护理操作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六、第六节:疼痛管理1. 了解烧伤病人疼痛的原因和特点2. 学习疼痛评估的方法和工具3. 掌握疼痛管理的原则和常用药物4. 探讨非药物治疗疼痛的方法和效果七、第七节:感染预防与控制1. 了解烧伤病人感染的风险和原因2. 学习消毒、清洁和无菌操作的正确方法3. 掌握烧伤创面处理的步骤和技巧4. 探讨预防感染的有效策略和实践八、第八节:营养支持与代谢调理1. 了解烧伤病人营养需求的变化和代谢特点2. 学习营养评估的方法和工具3. 掌握营养支持的原则和常用方法4. 探讨代谢调理的策略和实践九、第九节:心理护理与心理支持1. 了解烧伤病人心理反应的特点和常见问题2. 学习心理评估的方法和工具3. 掌握心理护理的原则和技巧4. 探讨心理支持的有效方法和实践十、第十节:康复护理与功能恢复1. 了解烧伤病人康复过程的特点和挑战2. 学习康复评估的方法和工具3. 掌握康复护理的原则和技巧4. 探讨功能恢复的促进方法和实践十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疼痛管理、感染预防与控制、营养支持与代谢调理、心理护理与心理支持、康复护理与功能恢复等章节的内容。
《烧伤病人护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烧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掌握烧伤病人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学会评估烧伤病人的病情,并提供及时、正确的护理措施。
4. 培养护理人员对烧伤病人的关爱、耐心和责任心。
二、教学内容1. 烧伤概述:烧伤的定义、分类和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
2. 烧伤病人护理原则: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
3. 烧伤病人病情评估:观察生命体征、评估烧伤程度、监测烧伤面积和深度。
4. 烧伤病人护理措施:创面护理、疼痛管理、感染预防和控制、功能锻炼等。
5. 特殊类型烧伤护理:火焰烧伤、蒸汽烧伤、化学烧伤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烧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讨论烧伤病人护理的措施和方法。
3. 情景模拟法:模拟烧伤病人的护理场景,进行护理操作演练。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烧伤病人护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材料:教案、PPT、案例资料、护理操作模具。
3. 实训基地:烧伤病人护理实训室,配备必要的护理设备和器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 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的烧伤护理操作技能。
3. 理论知识:评估学生烧伤病人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4. 综合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实施1. 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
2. 教学过程:a. 引入新课:通过烧伤病例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b. 讲解烧伤基本概念、分类和烧伤面积计算方法。
c. 分析典型病例,讨论烧伤病人护理措施。
d. 模拟烧伤病人护理场景,进行护理操作演练。
e. 分组讨论,解答学生疑问。
3. 实训环节:安排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烧伤护理操作练习。
七、实训教学1. 实训目的:培养学生烧伤病人护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烧伤病人护理教学设计方案烧伤病人护理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烧伤病人护理的重要性和紧急性。
2. 掌握烧伤病人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技术。
3. 培养临床操作能力,确保病人的安全与舒适。
二、教学内容1. 烧伤的分类和特点。
2. 烧伤病人护理的基本原则。
3. 烧伤伤口的护理技术。
4. 烧伤病人疼痛管理。
5. 烧伤病人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烧伤的分类、特点以及烧伤病人护理的基本原则。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教学生学习烧伤伤口的护理技术和疼痛管理方法。
3. 模拟操作:设置模拟实验环境,让学生亲自操作烧伤病人的伤口护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讨论,分享经验和学习心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考试:安排理论考试,检查学生对烧伤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模拟实验:观察学生在模拟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熟练。
3. 临床实习:考察学生在实际临床环境中对烧伤病人的护理实施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包括烧伤分类、特点、护理原则等内容。
2. 模拟实验室:配置适量的烧伤模拟人、护理工具和药品等。
3. 病历资料:收集真实烧伤病人的病历资料,用于讲解和案例分析。
六、教学时序1. 第一周:讲授烧伤的分类和特点,介绍烧伤病人护理的基本原则。
2. 第二周:案例分析,讲解烧伤伤口的护理技术和疼痛管理方法。
3. 第三周:模拟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烧伤伤口护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第四周:讲解心理支持和安慰的方法,进行讨论和总结。
七、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课堂互动和实践操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考试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对烧伤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技能应用能力:通过模拟实验和临床实习的评估,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以上是烧伤病人护理教学设计方案的概要,具体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外科护理学电子教案损伤烧伤病人的护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烧伤的定义、分类和烧伤面积的评估方法。
2. 掌握烧伤程度的判断标准及其护理措施。
3. 学习烧伤病人的急救处理、早期护理和康复护理。
二、教学内容:1. 烧伤的定义和分类烧伤的定义: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放射线等引起的皮肤和/或黏膜的损伤。
烧伤的分类:根据烧伤的深度和范围分为一度烧伤、二度烧伤和三度烧伤。
2. 烧伤面积的评估常用的烧伤面积评估方法:九分法、手掌法等。
评估烧伤面积的要求:准确、全面、快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烧伤的定义、分类和烧伤面积的评估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烧伤病人的护理案例,讨论护理措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 实践操作法:模拟烧伤病人的护理操作,训练学生的护理技能。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烧伤的定义、分类和烧伤面积评估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烧伤病人护理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护理措施的制定能力。
3. 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对烧伤病人护理操作的技能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外科护理学》、《烧伤护理学》等。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烧伤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模拟人:用于实践烧伤病人的护理操作。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烧伤的分类和烧伤面积的评估方法。
烧伤程度的判断标准及其护理措施。
烧伤病人的急救处理、早期护理和康复护理。
2. 教学难点:烧伤程度的准确判断。
烧伤病人早期护理中的液体疗法和感染预防。
烧伤康复护理中功能恢复的促进。
七、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相关教材内容。
教师准备教案、多媒体课件和模拟人等教学资源。
2. 课堂讲解:讲解烧伤的定义、分类和烧伤面积的评估方法。
分析烧伤程度的判断标准和护理措施。
3. 案例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烧伤病人护理案例,提出护理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纠正错误并提供正确指导。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烧伤病人护理操作的模拟训练。
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烧伤的基本知识,掌握烧伤的急救方法。
2. 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烧伤的分类及急救方法。
2. 烧伤的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1. 烧伤的急救操作要领。
2. 烧伤的护理方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烧伤模型3. 烧伤急救用品4. 烧伤护理用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烧伤事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烧伤急救与护理。
二、新课讲解1. 讲解烧伤的分类:一度烧伤、二度烧伤、三度烧伤。
2. 讲解烧伤的急救方法:a. 冷水浸泡: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持续15-20分钟。
b. 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消毒液清洗伤口。
c. 包扎伤口:用无菌纱布或消毒棉球覆盖伤口,并用绷带固定。
d. 避免感染:注意伤口的卫生,避免用手触摸伤口。
3. 讲解烧伤的护理措施:a. 保持伤口干燥:避免伤口受到潮湿,保持伤口干燥。
b. 避免摩擦:避免摩擦烧伤部位,以免加重伤情。
c. 注意营养:给予烧伤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
d. 定期换药:根据伤口情况,定期更换敷料。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烧伤急救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烧伤的分类、急救方法及护理措施。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二、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烧伤护理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烧伤急救与护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烧伤急救与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烧伤的定义、分类、深度程度分类及烧伤面积计算方法。
- 理解烧伤的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 熟悉烧伤的分期、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2. 技能目标:- 学会烧伤伤情判定及烧伤面积计算。
- 能够进行烧伤病人的健康指导。
- 掌握烧伤病人的护理操作技术。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烧伤病人护理工作的责任心和同情心。
- 激发学生对烧伤病人护理工作的兴趣。
- 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烧伤的定义及分类:- 烧伤的定义:泛指各种热力、光源、化学腐蚀剂、放射线等因素所致始于皮肤、由表及里的一种损伤。
- 烧伤的分类:按烧伤原因分为热烧伤、化学烧伤、电烧伤、放射烧伤等;按烧伤深度分为轻度烧伤、中度烧伤、重度烧伤。
2. 烧伤的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病理生理变化:局部:血容量减少;能量不足和负氮平衡;红细胞丢失;免疫功能降低。
全身反应:烧伤引起的病理变化。
- 临床表现:烧伤局部症状:红肿、水疱、疼痛、感觉障碍等。
全身症状:休克、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3. 烧伤的分期及治疗原则:- 分期:休克期、感染期、修复期。
- 治疗原则:抗休克、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4. 烧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抗休克:维持有效循环血量,防止休克发生。
- 控制感染:预防感染,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灶。
- 促进创面愈合:保持创面清洁,促进创面愈合。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烧伤的定义、分类、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分期、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烧伤病例,引导学生掌握烧伤病人的护理要点。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烧伤的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分期、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烧伤案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 讲解烧伤的定义、分类、深度程度分类及烧伤面积计算方法。
- 分析烧伤的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 讲解烧伤的分期、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烧伤教案一、烧伤的定义烧伤是指人体皮肤或其他组织在接触高温、火焰、化学物质、电流等外界因素后所引起的组织损伤。
烧伤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
轻度烧伤:皮肤表层受损,表现为红肿、疼痛、轻微水泡。
中度烧伤:皮肤深层受损,表现为水泡、皮肤脱落、疼痛、红肿。
重度烧伤:皮肤组织坏死,表现为皮肤黑色、白色、灰色、疼痛、水泡、脱皮、出血等。
二、烧伤的常见原因1.火灾事故:火灾事故是烧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冬季取暖时,火灾事故的发生率较高。
2.热液体:热水、热油等热液体的接触也是烧伤的常见原因之一。
3.化学物质:接触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也会引起烧伤。
4.电流:电流通过人体时会产生热量,引起烧伤。
三、烧伤的急救措施1.轻度烧伤: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口,冷却时间不少于10分钟,以减轻疼痛和水泡的形成。
然后用消毒纱布包扎伤口,避免感染。
2.中度烧伤: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口,冷却时间不少于20分钟,以减轻疼痛和水泡的形成。
然后用消毒纱布包扎伤口,避免感染。
如果烧伤面积较大,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3.重度烧伤: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口,冷却时间不少于30分钟,以减轻疼痛和水泡的形成。
然后用消毒纱布包扎伤口,避免感染。
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伤者送往医院治疗。
四、烧伤的预防措施1.安全用火:使用火源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2.防止热液体的溅洒:在使用热液体时,要注意防止热液体的溅洒,避免烧伤。
3.防止接触化学物质:在接触化学物质时,要注意佩戴防护用品,避免烧伤。
4.防止电击:在使用电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电击事故的发生。
五、烧伤的治疗方法1.轻度烧伤:轻度烧伤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使用消炎药、止痛药等。
2.中度烧伤:中度烧伤需要进行伤口清创、消毒、包扎等治疗。
3.重度烧伤:重度烧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皮肤移植等。
六、烧伤的并发症1.感染:烧伤后容易感染,特别是在伤口处理不当的情况下。
2.出血:重度烧伤时,皮肤组织坏死,容易出现出血现象。
《烧伤病人护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烧伤的定义、分类和临床表现。
2. 掌握烧伤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3. 学会评估烧伤患者的病情,并提供及时、正确的护理。
4. 提高护理人员对烧伤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烧伤概述:烧伤的定义、分类和临床表现。
2. 烧伤治疗原则:急救处理、创面治疗、抗感染治疗等。
3. 烧伤护理措施:生命体征监测、创面护理、疼痛管理、营养支持等。
4. 烧伤患者病情评估:观察创面、疼痛程度、感染迹象等。
5. 人文关怀与心理支持:与患者沟通、提供心理疏导、促进康复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烧伤的基本概念、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讨论烧伤患者的护理策略。
3. 情景模拟法:模拟烧伤患者的护理场景,进行实践操作。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烧伤患者的护理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配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2. 教学材料:教案、PPT、实际案例、护理操作视频等。
3. 模型或模拟器材:烧伤患者模型、护理操作模拟器材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问答等方面的积极性。
2. 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模拟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
3. 理论知识:通过笔试或口头提问,检验学生对烧伤护理知识的掌握。
4. 综合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中的判断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活动安排1. 导入新课:介绍烧伤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授烧伤概述:讲解烧伤的定义、分类和临床表现。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烧伤患者的护理需求。
4. 讲授烧伤治疗原则:讲解急救处理、创面治疗、抗感染治疗等。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烧伤患者的护理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6. 讲授烧伤护理措施:讲解生命体征监测、创面护理、疼痛管理、营养支持等。
7. 情景模拟:模拟烧伤患者的护理场景,进行实践操作。
护理学中烧伤内容教学设计
外科护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运用流于形式等问题,建议对影响学生把握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优化组合教学方法。
廖灯彬等分析了外科护理学学生考试失分的原因,如易混淆、特异性评价标准辨析力不强、具有指导意义的数据记忆不清等。
笔者针对外科护理学烧伤课堂教学的难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取得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教学设计
分析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教材为曹伟新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外科护理学》第九章第二节烧伤内容,课时40min.内容包括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处理、护理等。
其中部分内容与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休克、感染等相关章节紧密,因此,教学过程中注意将相关课程内容融合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其中的护理规律,融会贯通地学习。
授课对象为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根据其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制定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烧伤病理生理,掌握烧伤面积计算和分类,掌握并发症预防和护理。
②能力目标。
准确进行输液护理,维持有效呼吸,会妥善护理烧伤创面,促进患者舒适,掌握烧伤病情观察方法和要点。
③情感目标。
重视患者情感和自尊需求,提供人文关怀。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以教学目标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如在讲解烧伤抗休克治疗时,教学目标要生能够正确进行输液管理。
为达此目标,将教材中抗休克治疗和输液相关护理内容整合医学教育|搜集整理,综合为5个问题系统讲授:什么时候开始输液、部位及液体种类选择、液体量计算、如何安排输液、输液效果观察,使学生明确重点,掌握输液时机、输液通道选择、输液量的安排以及病情观察等临床护理技能。
在讲解重度烧伤内容时,配合临床实例图片,以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讲授,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强化学生的同理心,培养爱伤观念,提高其人文修养。
比较法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容易混淆、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
如在讲解不同深度烧伤体征特点时,分别将工、Ⅱ、Ⅲ度烧伤进行比较,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进行比较,并将I、Ⅱ、Ⅲ度烧伤特点分别归纳为“红斑”、“水疱”、“焦痂”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抓住关键词掌握重点。
案例练习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_3】。
如在讲解吸入性损伤时,先以案例讲解,
然后播放临床典型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其临床表现、提出护理措施,使学生感觉自己置身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学会以科学的思维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
数据延伸法烧伤课程知识点分布零散,采用数据延伸法进行课堂小结,如提问学生“5、6、7”、“”、“30~50mL/h”等数据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学生就能够立即思考“5、6、7”是指成人的双上肢体表面积,“”是指成人烧伤后第一个24h的输液总量为每1烧伤面积(Ⅱ。
、Ⅲ。
)每公斤体质量应补充胶体液和电解质液共,”30~50mL/h”代表烧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后成人每小时尿量应维持在30~50mL/h.数据延伸法可有效的突出重点,提高学生辨析力,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以临床烧伤病例导入本次课程,多媒体课件封面选择红色火焰为模板,凸显本次课主题。
烧伤分类和临床表现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播放典型图片,简易口诀、板书、对比举例、体现关键词等方式讲解烧伤面积计算和深度判断;病理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讲解时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关章节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并拓展讲解不同阶段护理工作重点,体现护理专业特色,介绍目前国内外对烧伤瘢痕预防和治疗新进展,体现学科知识更新;在讲解烧伤处理和护理内容时,将两部分内容整合一起,综合为烧伤急救、维持有效呼吸、抗休克治疗与护理、创面处理与护理、营养支持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等,使教学安排既遵循教学规律,又结构合理、知识一体化。
讲授时插入大量的临床护理图片,如气管切开吸痰、中心静脉导管建立及维护、烧伤翻身床使用等,以临床病例引导,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授课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并掌握牢固。
教学结束前采用数据延伸法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结,留思考题,让学生温习并巩固知识点。
2小结
通过这种教学设计,使学生从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转化为接受与发现并重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争辩,课堂气氛活跃。
自20XX年以来,分别为20XX、20XX、20XX级1500余名护理本科生授课,学校学生双向教学效果评价优秀,外科护理学结业考试中本章节内容失分率最低,课程录像通过省级精品课评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将教学的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以最优的手段输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