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73.00 KB
- 文档页数:19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护理学基础课程是一门为护理学专业学生提供基本护理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掌握基本的护理理论、实践和技术,并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1. 了解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2. 掌握基本的护理实践技能,如体温测量、心率测量等;3. 理解护理学在不同临床环境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护理伦理和职业素养;5. 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护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护理学的定义、范畴和核心理论,如护理过程、护理模式等。
2. 基本护理技能:包括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监测、床位护理等基本的护理技能和操作。
3. 护理实践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护理学在不同病例中的应用和实践。
4. 护理伦理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伦理意识和职业操守。
5. 沟通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与病人、家属以及其他医疗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讲义,向学生传授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技能实训:通过模拟训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
3. 病例讨论:通过病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护理实践中。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实实践:安排学生到临床实岗位进行实践,加强实际操作和经验积累。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学生研究情况的监测和考核,评价方法包括: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操作考核:通过模拟实训和实考核,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报告和病例分析:要求学生撰写相关报告和病例分析,展示对护理学理论应用的理解和能力。
4. 考试评估:进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以上为《护理学基础课程教案》的内容提纲,具体教学细节和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护理学基础教案教案:护理学基础教学目标:1. 理解护理学基础的重要性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2. 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各个方面,包括患者观察、体温测量、心率测量等。
3. 培养学生的护理学基本技能,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护理学基础概述- 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价值观- 护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患者观察与评估- 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的观察方法- 患者意识状态的评估- 患者视听觉功能的评估3. 体温测量- 体温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体温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体温异常情况的分析和处理4. 心率测量- 心率的定义和意义- 心率的测量方法和常见心律失常- 心率异常的监测和护理措施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授护理学基础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和应用。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或模拟的患者案例,培养学生观察和评估患者的能力。
3. 实践操作:在实验室或临床实习中,让学生亲自操作体温计和心率仪器,掌握测量技巧。
4.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的表现。
3. 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教学资源:1. 护理学基础教材。
2. 实验室设备和模拟患者案例。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医疗机构的护理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护理学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开展护理技能竞赛或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的重要性有了较好的认识,并掌握了相关的观察和测量技巧。
然而,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是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的时间有限,希望能更多地与学生互动,提高实践能力。
护理学基础教案一、第一章:护理学基础概念1. 教学目标:了解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护理学的专业范畴。
掌握护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人、健康、护理、环境和健康护理。
理解护理学的基本价值观和专业行为准则。
2. 教学内容:a. 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护理学的专业范畴c. 护理学的核心概念d. 护理学的基本价值观和专业行为准则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专业范畴。
b. 案例分析法:分析护理学的核心概念。
c. 小组讨论法:讨论护理学的基本价值观和专业行为准则。
二、第二章:护理程序1. 教学目标:了解护理程序的概念、结构和步骤。
掌握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的技巧。
2. 教学内容:a. 护理程序的概念和结构b. 护理程序的步骤: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c. 护理评估的技巧:观察、访谈、体格检查和资料整理d. 护理计划和护理评价的技巧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护理程序的概念、结构和步骤。
b. 角色扮演法:模拟护理评估、护理计划和护理评价的过程。
c. 小组讨论法:讨论护理评估的技巧和护理计划、护理评价的技巧。
三、第三章:护理评估1. 教学目标:了解护理评估的概念、重要性和步骤。
掌握观察、访谈、体格检查和资料整理的技巧。
2. 教学内容:a. 护理评估的概念和重要性b. 护理评估的步骤: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c. 观察的技巧: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和自我观察d. 访谈的技巧:开放式访谈、封闭式访谈和半封闭式访谈e. 体格检查的技巧:系统器官检查和特殊检查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护理评估的概念、重要性和步骤。
b. 角色扮演法:模拟观察、访谈和体格检查的过程。
c. 小组讨论法:讨论观察、访谈和体格检查的技巧。
四、第四章:护理计划1. 教学目标:了解护理计划的概念、结构和步骤。
掌握护理诊断的分类、组成和陈述方式。
掌握制定护理计划的原则和技巧。
护理学基础教案口腔护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和基本知识。
2.学习正确的口腔护理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引入话题,与学生讨论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和对健康的影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讲解(20分钟)1.口腔护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口腔卫生、口腔疾病等内容。
2.正确的口腔护理方法和技巧:包括刷牙、漱口等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三步:实践操作(30分钟)1.展示正确的刷牙和漱口方法,让学生学习并模仿。
2.分组进行口腔护理实践操作,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口腔护理。
第四步:总结(10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和基本知识,并强调正确的口腔护理方法和技巧。
第五步:巩固练习(20分钟)1.与学生进行口腔护理知识的问答,巩固学生对口腔护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布置口腔护理作业,要求学生在家进行口腔护理,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资源:1.PPT准备相关的口腔护理知识和图片。
2.口腔模型、牙刷、牙膏、漱口水等实践操作所需的材料。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对口腔护理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2.口头问答考核学生对口腔护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口腔护理作业的内容和完成情况。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口腔护理书籍或资料,进一步加深对口腔护理的了解。
2.组织学生参观口腔诊所或口腔护理实践,增加实际操作的机会和体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口腔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护理方法,以及进行实践操作,能够使学生了解口腔护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口腔护理习惯。
通过此次教学,学生对口腔护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能够正确进行实践操作。
同时,通过回顾巩固和评估,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教学中,也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倡导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为了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可以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口腔护理。
《基础护理学》教案章节一:护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护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护理学的核心理念和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3. 了解护理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护理学的核心理念和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3. 护理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护理学的核心理念和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3.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护理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完成小组讨论报告的质量。
章节二:护理程序教学目标:1. 理解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2. 掌握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学会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
教学内容:1. 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2. 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的基本方法。
3. 护理程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介绍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2. 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
评估方式:1. 学生完成案例分析的质量。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章节三:护理伦理教学目标:1. 理解护理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决策的方法。
3. 学会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护理伦理。
教学内容:1. 护理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决策的方法。
3. 护理实践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护理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决策的方法。
3. 小组讨论如何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护理伦理。
评估方式:1. 学生完成案例分析的质量。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章节四:护理法律法规教学目标:1. 了解护理法律法规的概念和重要性。
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护理学基础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适用对象: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术语;3.了解护理学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原则;4.培养学生的护理观念和职业意识。
教学内容:1.护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护理学的基本理论;3.护理学的相关术语;4.护理学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原则;5.护理学的实践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术语,提供相关知识的基本框架;2.讨论法:通过学生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的方式,促进思考和交流;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 培养学生的护理观念和职业意识。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班级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护理学的认识;2.讲解:讲解护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术语;3.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护理学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原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观点,提出相关问题和意见;4.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实际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情景,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职业道德原则,进行分析和解决;5.总结:通过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护理的兴趣和动力。
教学资源:1.教材:《护理学基础》教材;2.多媒体教具:投影仪、计算机、电子白板等;3.案例资料:护理实际案例。
教学评价:1.书面测评:布置课后作业,通过习题和问题回答,考察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口头表达:课堂讨论和解答问题时,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中的护理观念和职业意识的应用能力。
思考题目:1.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是什么?2.护理学的发展历程有哪些?3.你认为护理学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原则有哪些?4.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护理的情况,你是如何处理的?5.你认为护理学的学习对你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帮助?教学时长:2学时。
护理学教案【篇一:护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2345【篇二:基础护理学全册教案】【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南丁格尔吗?大家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护士”,有什么理解?对护理工作的由来知道哪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护理学的发展史一、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护理学的形成1.人类早期护理(以自我护理、家庭护理为主)2.中世纪的护理(以宗教护理、医院护理为主)3.文艺复兴与宗教革命时期的护理4.护理学的诞生与南丁格尔的贡献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国际上称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代”。
(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从护理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来看,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
1.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特点:护理学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但没有自身的理论体系,护理工作缺乏独立性,只是执行医嘱和护理操作,“只顾病,不顾人”。
2.以患者为中心的阶段1937年,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理论”。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里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
特点:强调护理是一门专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
护士不再被动的执行医嘱,而是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系统化的整体护理。
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1978年,who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
特点:护理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了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应用科学。
护理工作的场所从医院扩展到了家庭、社区,护理任务从对患者的护理扩展到为全人类的健康提供服务。
二、南丁格尔对近代护理学的贡献(1)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战地救护伤员。
半年后,使病死率由50%下降到2.2%。
(2)1860年,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护士学校,为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
《护理学基础》皮下注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皮下注射的定义和目的。
2. 掌握皮下注射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学会正确的皮下注射操作步骤。
4. 能够评估和处理皮下注射的并发症。
二、教学内容1. 皮下注射的定义和目的解释皮下注射是指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中,以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的目的。
讨论皮下注射的目的,如给予药物、营养支持、预防接种等。
2. 皮下注射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列举常见的皮下注射适应症,如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营养不良者的营养补充等。
探讨皮下注射的禁忌症,如局部皮肤感染、出血倾向、严重水肿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皮下注射的定义、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演示皮下注射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2. 实践操作法分组进行皮下注射的操作练习,互相扮演护士和患者角色。
指导学生观察和评估皮下注射的效果和并发症。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如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技巧等。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皮下注射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护理学基础》教科书。
2. 示教模型:用于演示皮下注射操作。
3. 练习模型: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练习。
4. 投影片:用于展示皮下注射的相关图片和操作步骤。
5. 反馈表格:用于学生互相评估和教师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皮下注射。
2. 讲解:讲解皮下注射的定义、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演示:在示教模型上演示皮下注射的操作步骤,包括消毒、选择注射部位、进针角度、注射速度等。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皮下注射的操作练习,互相扮演护士和患者角色。
5. 评估与反馈:学生互相评估对方的操作技能,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皮下注射的定义、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皮下注射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基础护理学》教案三篇篇一:《基础护理学》教案病人的清洁护理,是整体护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危重或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来说,机体的清洁、舒适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产物的排泄,能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第一节口腔护理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
正常人口腔中有大量的细菌存在,其中有是的致病菌,当人体抵抗力降低,饮水、进食量少,咀嚼及舌的动作减少,唾液分泌不足,自洁作用受影响时,细菌可乘机在湿润、温暖的口腔中迅速繁殖,造成口腔炎症、溃疡、腮腺炎、中耳炎等疾患;甚至通过血液、淋巴,导致其它脏器感染,给全身带来危害;长期使用抗菌素的病人,由于菌群失调又可诱发霉菌感染。
所以,做好口腔护理对病人十分重要。
(一)目的1.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防止口臭、口垢、增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3.观察口腔粘膜、舌苔的变化及有无特殊口腔气味,协助诊断。
(二)用物1.轻病人口腔护理用物脸盆、毛巾、漱口杯盛清水或漱口溶液、牙刷、牙膏。
2.重病人口腔护理用物治疗盘内盛换药碗、漱口溶液浸湿的棉球,弯钳与压舌板各1,纱布1块,小茶壶或杯内盛温开水,弯盘,手电筒,毛巾,石蜡油,棉签,珠黄散或冰硼散,锡类散,漱口溶液,必要时备开口器等。
(三)常用漱口溶液1.正常口腔用清水、生理盐水、朵贝尔液。
2.口腔糜烂、口臭用1%-3%过氧化氢(遇有机物时放出氧分子,有防腐、防臭作用),2%-3%硼酸溶液(酸性防腐药,可改变细菌的酸碱平衡,起抑制作用),0.02%呋喃西林(有广谱抗菌作用),以及甘草银花液等。
3.酸中毒、霉菌感染用1-4%碳酸氢钠溶液(属碱性药,对霉菌有抑菌作用)。
4.绿脓杆菌感染用0.1%醋酸溶液。
5.中西药制成的含漱消炎散、口洁净等,具有消炎止痛,防治口腔疾患作用。
(四)操作方法1.一般病人的口腔护理适用于不能起床的病人。
抬高床头支架,使病人取斜坡卧位,也可侧卧或头偏向一侧,取病人的干毛巾围于领下,脸盆放于旁边接取漱口污水,备好牙刷、牙膏、漱口水,让病人自己刷牙。
《基础护理学》教案第一章:护理学基础概念1.1 护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护理学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观1.3 护理学的基本组成部分1.4 护理学的专业角色与职责1.5 护理学与医疗及其他健康相关专业的关系第二章:护理程序与护理评估2.1 护理程序的概念与重要性2.2 护理评估的步骤与技巧2.3 护理诊断的形成与分类2.4 护理计划的原则与方法2.5 护理评估与护理计划的实施与评价第三章:护理基本技能与技术3.1 测量生命体征与观察病情3.2 口腔护理与床上卫生3.3 营养支持的护理与管理3.4 药物给药的技巧与注意事项3.5 患者的安全护理与预防跌倒第四章:常见症状的护理4.1 发热与保暖的护理4.2 疼痛的评估与缓解方法4.3 呼吸困难的护理与管理4.4 恶心与呕吐的护理4.5 便秘与腹泻的护理第五章:患者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5.1 患者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5.2 患者心理评估与干预策略5.3 沟通技巧的重要性与实践方法5.4 跨文化沟通在护理中的应用5.5 患者心理护理的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六章:患者生理护理与功能康复6.1 生理护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6.2 睡眠与休息的护理6.3 营养支持的护理与管理(续)6.4 排尿与排便的护理6.5 患者功能康复的护理策略与方法第七章:重症患者的护理7.1 重症患者护理的特点与原则7.2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护理流程7.3 常见重症症状的护理(如休克、心力衰竭等)7.4 高级生命支持的护理技术(如呼吸机使用、心脏除颤等)7.5 重症患者心理护理与家属支持第八章:手术患者的护理8.1 手术前期患者的护理准备8.2 手术中期患者的护理配合8.3 手术后期患者的护理与康复8.4 常见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8.5 手术室护理团队的工作职责与协调第九章:妇产科患者的护理9.1 妇产科患者护理的特点与原则9.2 孕产妇的护理与分娩支持9.3 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原则与技巧9.4 妇科疾病的护理与管理9.5 生殖健康与家庭Planning 的护理指导第十章:护理伦理与法律问题10.1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与实践10.2 护理伦理决策与案例分析10.3 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概述10.4 护理法律文件的编制与执行10.5 护理纠纷的预防与应对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护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理解护理学的概念及其发展脉络是学习的基础。
基础护理学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标: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作用和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护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基础护理学的内容和组成。
教学准备:1. 教材:护理学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护理学关键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护理学的含义和作用,并进行简要讲解。
Step 2:概念解析(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基础护理学的定义:指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的总称。
2. 引导学生思考基础护理学的作用:帮助护理人员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Step 3:内容讲解(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基础护理学的内容:包括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沟通学、护理教育学等。
2.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知识点的概述和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基础护理学的组成和主要内容。
Step 4:案例分析(20分钟)提供一些基础护理学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Step 5:总结和拓展(10分钟)总结基础护理学的定义、作用和内容,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护理学科的其他领域。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并准备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基础护理学的概念、作用和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护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相关内容,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基础护理学》教案一、第一章:护理学基础知识1. 教学目标:了解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护理程序以及护理伦理。
2. 教学内容:护理学的概念、发展历程、护理程序的步骤及护理伦理原则。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报告、课堂参与度。
二、第二章:人体生理功能与护理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及护理要点。
2. 教学内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及护理要点。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室演示。
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实验室报告、课堂参与度。
三、第三章:药物护理1. 教学目标:掌握药物的基本知识、给药方法及药物护理要点。
药物的命名、分类、给药方法、药物护理注意事项。
3. 教学方法:讲授、药物手册实践操作、案例分析。
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药物手册操作考试、课堂参与度。
四、第四章:常用护理技术1. 教学目标:掌握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基本护理技术。
2. 教学内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要点。
3. 教学方法:演示、实践操作、小组讨论。
4.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考试、小组讨论报告、课堂参与度。
五、第五章:健康教育与护理1. 教学目标:了解健康教育的概念、原则及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方法。
2. 教学内容:健康教育的定义、原则、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方法及评估。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报告、课堂参与度。
六、第六章:患者心理护理1. 教学目标:掌握患者心理护理的基本理论、技巧及心理护理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患者心理护理的基本理论、心理护理技巧、患者心理护理的实际应用案例。
3. 教学方法:讲授、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报告、课堂参与度。
七、第七章:急危重症护理1. 教学目标: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概念、急救技术及常用急救设备的使用。
基础护理学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掌握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3.了解常见药物的作用及给药方法;4.掌握基本生命支持技术。
二、教学内容1.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3.常见药物的作用及给药方法;4.基本生命支持技术。
三、教学重点1.掌握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2.了解常见药物的作用及给药方法。
四、教学难点1.掌握基本生命支持技术;2.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知识点,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
六、教具准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模拟人体器官模型;各种药物模型。
七、教学过程第一节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1.基础护理学的概念(1)定义:基础护理学是指对病人进行基本生活护理和康复护理的科学,是医疗保健工作中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环。
(2)内容:基础护理包括生命体征观察、营养饮食、卫生清洁、床位休息等方面。
2.基本原则(1)人性原则: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关心病人的感受,帮助病人建立信心和勇气。
(2)安全原则:保证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医源性损伤。
(3)综合性原则:通过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第二节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1.高血压(1)控制饮食:减少盐分摄入量,控制脂肪摄入量。
(2)控制体重:减轻体重,避免肥胖。
(3)药物治疗:按医嘱服药,注意剂量和时间。
2.糖尿病(1)控制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高蛋白的食物。
(2)注射胰岛素:按医嘱注射胰岛素,注意剂量和时间。
(3)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冠心病(1)控制饮食:减少脂肪摄入量,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2)药物治疗:按医嘱服药,注意剂量和时间。
(3)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第三节常见药物的作用及给药方法1.降压药(1)作用:降低血压水平,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第一、二单元(Unit) 第 1 周(Week) 2 学时(Periods) 单元标题(Title) :绪论——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学的性质和范畴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士的素质和行为规范——护士的素质护士的行为规范教学地点(Place) :济贤阁401群贤阁106教学目标(Teaching Target) :知识目标:掌握护理学的性质、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素质的概念和护士素质的内容;掌握护士的仪表仪容和护士的语言行为及非语言行为。
能力目标:能阐述南丁格尔对护理的贡献;能正确规范运用护士的仪表仪容、语言行为及非语言行为素质目标: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
教学方法(Teaching Approaches)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材料及工具(Teaching Materials & Aids) :教材:庄红主编《护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PPT、U盘、翻页笔、扩音器考核与评价方式(Testing & Evaluating Mode):随堂讨论考核学生学习态度、课后习题考察课堂学习效果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Main Teaching Contents & Procedures)一、组织教学:1、清点人数;2、新年问好,自我介绍;3、介绍本学期学习内容及学时安排:1-9章,共17周,每周2次课;4、学习要求:(1)不得缺勤,不能迟到早退,课堂上不允许随意进出,学习委员每次课前清点人数并汇报;(2)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发言;(3)按时认真完成课后作业(教务处明确规定,一学期作业有三分之一及以上未交者,取消考试资格);(4)课后认真复习课堂内容,每次课前提问。
二、提问:你们对护理这个职业如何看待?对护理工作有何认识?三、讲授新课:【课程导入】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维护、增进、恢复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