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 格式:pptx
- 大小:4.91 MB
- 文档页数:24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7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西晋的建立和统一,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在266年由司马炎建立,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然而,由于统治集团的腐败和内乱,西晋在316年灭亡。
在此期间,北方各族的内迁也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体系,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民族融合是历史进步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2.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素材。
2.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3.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西晋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西晋统一的影响和北方各族内迁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互相提问,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武帝司马炎的统治下,实现了短暂的中国统一,以及随后北方各族的内迁。
本课的重点是西晋的统一和内迁,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2.知道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3.理解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西晋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讲授:介绍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内迁案例,让学生了解内迁的过程和影响。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西晋统一和内迁的特点和意义。
5.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西晋统一的意义和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司马炎的统治•八王之乱的结束•北方各族的支持•实现了中国的短暂统一•推动了北方地区的发展二、北方各族的内迁1.内迁情况:–各族的内迁过程–各族的内迁原因–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增加了北方地区的动荡和不稳定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西晋统一和内迁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所趋。
2、西晋统治者骄奢淫逸,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激化了原有的阶级、民族矛盾,最终导致了民族内迁与西晋的灭亡。
从反面警示我们要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八王之乱与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西晋的短暂统一的原因教学过程:新课预习:1、三国后期,司马懿夺取魏国军政大权,266年,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以洛阳为首都。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西晋建国伊始,贵族腐化,奢靡成风,而晋武帝分封诸侯王,造成了地方势力增强。
晋惠帝昏庸无能,诸侯王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展开激战,史称八王之乱。
3、东汉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趁西晋战乱时,少数民族不断起兵,建立各个民族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
新课导入:请同学们欣赏几幅漫画,说一说漫画中的故事?乐不思蜀石崇王凯斗富何不食肉糜狗尾续貂刘禅亡国后,在洛阳不思故国,自谓乐不思蜀;西晋贵族石崇、王凯攀比斗富,挑动不良的社会风气;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后,不知民间疾苦,当百姓受灾,他只能以何不食肉糜对答。
西晋八王之乱,司马伦大肆授予官职,由于封官太滥,百姓以狗尾续貂讽刺之。
师:听完这些故事,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什么样的社会风气?生:腐朽、堕落、不堪,没有进取之心,充满了腐败的味道。
师:常言道,魏晋风度,既指两晋时期,人们追求个性,放荡形骸的洒脱,也从另一个方面暴露了当时赤裸裸的个性的私欲,人性的本恶、社会风气的堕落。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就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出使历史图片,展示三国后期的政治斗争,让学生们看图说历史司马懿装病司马昭之心司马炎称帝魏灭蜀之战西晋灭吴之战师:三国后期,司马氏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通过高平陵政变,把持曹魏政权;此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相继执曹魏之牛耳。
最终司马炎废掉了曹魏君主,篡位称帝,建立西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武帝的统治下,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以及随后八王之乱的爆发。
课程内容还包括了北方各族的内迁,以及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段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有一定的认知,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西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难点:理解西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以及八王之乱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西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提高学生的 historical thinking ability.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
3.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
4.学习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论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西晋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西晋的地理位置和周边民族。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
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点:西晋发生内乱的原因。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学习了从东汉末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最后我们分析了三国鼎立的形势并得出结论,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么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西晋)对,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
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又是为什么呢?魏晋时期,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又做了什么?学了本课内容你们就知道了。
【内容探究】一、西晋的建立师: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
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
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
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
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长久,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
”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
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
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
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的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内容是西晋的建立和灭亡,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晋的历史地位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对于西晋的建立和灭亡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对于这些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灭亡的过程,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建立和灭亡的过程。
2.北方各族的内迁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灭亡的过程,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3.讲授法: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西晋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引出西晋的建立。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灭亡的过程,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惠帝时期实现的短暂统一,以及随后八王之乱导致北方各族的北迁。
教材通过介绍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使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一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背景和原因。
2.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和理解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巩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西晋的建立、统一全国及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西晋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晋的历史仍然较为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的成立背景,理解西晋统一全国的过程,以及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成立背景、统一全国的过程,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晋的成立背景、统一全国的过程,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2.教学难点: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资料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西晋的成立背景、统一全国的过程;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分析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如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5.知识拓展:介绍西晋时期的著名人物,如司马炎、羊祜等;6.总结归纳:对本课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记忆;7.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加深对西晋历史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课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西晋的成立背景–司马炎篡位–魏晋南北朝更替2.西晋统一全国–司马炎称帝3.北方各族的内迁4.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速度;3.心得体会:通过学生撰写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西晋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惠帝时期实现的短暂统一,以及随后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材从西晋的统一过程、北方各族的内迁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等方面,展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
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晋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同时对北方各族的内迁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中国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这两个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西晋统一的过程,明确北方各族的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以及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西晋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原因及其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统一的过程及其原因。
2.北方各族的内迁原因及其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原因及其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教学资源:收集与西晋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片、文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如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局面。
然后提问:“西晋是如何实现统一的?”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西晋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