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课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七年级历史第17课第17课: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一、秦朝的统一1. 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
2. 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3. 统一的文字和货币:秦朝统一了文字和货币,促进了交流和贸易的发展。
二、汉朝的兴起1. 汉朝的建立:刘邦建立了汉朝,实行了比较宽松的统治政策。
2. 开创科举制度:汉朝开创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3. 丝绸之路: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三、三国时期的动乱1. 三国的形成:东汉末年,王莽篡权导致社会动荡,最终分裂为魏、蜀、吴三个国家。
2. 董卓和曹操:三国时期,董卓和曹操等人的权谋和战争使得局势更加混乱。
3. 诸葛亮的出场:诸葛亮的出现,对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南北朝时期的分裂1. 南北朝的形成:北方的鲜卑族和南方的刘宋王朝之间的战争导致南北朝的分裂。
2. 鲜卑族的入侵:北方的鲜卑族入侵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
3. 文化的交融: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的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五、隋唐的统一和繁荣1. 隋朝的建立:隋文帝统一了南北朝,建立了隋朝。
2. 高度中央集权:隋朝实行了高度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3. 唐朝的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六、总结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经历了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起、三国时期的动乱、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和隋唐的统一和繁荣。
这些变迁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笔记
第17课:早期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1、早期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18世纪末,大多数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还处于落后的水平,但也已经
出现了一些新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古老的大宗农业生产方式在改变。
农民开始用牛轭耕作,采用改良的耕法,利用多种工具和农具来提高
生产效率。
2、农业经济的发展
随着改良的耕法的普及、工具的发展、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市场规模
的扩大,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一些工业品也逐渐出现,例如陶瓷、钢铁、纺织品等。
此外,土地征收和侵占制度的微妙变动也促进了农民
财富的累积,他们被称为“地主”,由此形成了新的土地阶层。
3、列强的侵略
19世纪初,西方列强纷纷向中国发动侵略,列强们以各种形式把中国
划入其统治范围,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
他们受益于侵占外贸和对华贸易,空前开放对中国,改变了中国
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
4、新的社会民族组织形式
随着压迫性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组织形式。
一方面,农村经济出现大的变化,民间信用机构,信托机构,合伙企业等都逐渐萌芽。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限制,新近兴起的团体,如学会、社会团体、商会、农工组织等发挥了立功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案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师寄语】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是良训。
【学习目标】
1、识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识记《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
围及史学价
值和文学价值,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能够分析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好心有好报”……你知道这些说法都与佛教有关吗?佛教在哪个国家产生?它又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它为什么很快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它对中国文化到底产生了多大影响?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创始人是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的“八仙”是源于道教的故事吗?道教与佛教的主张是否一样?带着好奇,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吧。
二、
宗教
佛教起源于_____,_______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艺术:秦汉雕塑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史学:司马迁的《史记》
速读课文,完成下列基础知识
三、
基本教义:转世投胎,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幸福
道教兴起
兴起:______时期
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佛教东来
体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叙史范围:从______ 到_______时期的历史
价值: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合作探究
1、马克思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
”马克思说得有道理吗?请
你结合在这一课中了解的有关佛教和道教的知识解释一下。
2、阅读下列材料: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回答:
(1)这是谁的一句话?他生活在哪个朝代?
(2)他写了一部什么体裁的书?名字是什么?
(3)这部书记载了什么时期的历史?
(4)材料中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感想?
四、拓展延伸
现已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排列整齐,切都面向东方,为什么?你觉得秦始皇陵兵
俑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精神风貌?
五、课堂小结
六、巩固训练
1.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帝王贵族信佛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2.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演义》
3.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应去下列哪一城市()
A.北京
B.南京
C.洛阳
D.西安
4.有位同学在学习道教时做了下列笔记,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②教主是如来佛祖③追求炼丹成仙④迎合了许多人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小明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非常崇拜西楚霸王项羽,他从图书馆借来四本书,想从中查阅有关项羽的历史。
他应该查阅的书籍是()
A.《离骚》
B.《后汉书》
C.《史记》
D.《春秋》
6.《史记》成书于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汉明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文帝
七、达标检测
1.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A.春秋时期
B.秦朝末年
C.西汉末年
D.东汉末年
2.下列哪一项属于道教的主张()
A.有救世主可以普度众生
B.今生忍受一切苦难,来时可以得到幸福
C.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到成仙
D.凡是道教徒都是兄弟
3.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游览四川都江堰、青城山时,留下了寓意深刻的墨宝“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相传四川青城山是______的发源地()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4.在一部电视剧里,描写了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在咸阳建立了大量的佛教寺院。
对于这一情节的设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故事是正确的,因为当时佛教已经传入中国
B. 这个故事是错误的,因为当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
C.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有符合史实的一面
D.这个故事不太真实,因为秦始皇建立的是道观
5.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A.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唐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6.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
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
怜才鹰斧铖,吐气作霓虹。
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A. 《史记》
B.《汉书》 C .《后汉书》 D.《资治通鉴》
7.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曾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纪传体通史不可能记载的史实是()
A.秦王扫六合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张骞通西域
D.“神医”华佗
8.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
A.马王堆汉墓帛画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长信宫灯
D.四羊方尊
9.阅读下列材料:
他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父亲是史官。
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
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书籍。
由于触怒了汉武帝,遭受“腐刑”,获赦出狱后,仍旧发愤著书,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书”指的是什么书?
(2)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书”的特点。
(3)鲁迅曾如何评价这部书?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司马迁能够写成如此恢弘巨著的因素有哪些?
附:第17课学案参考答案
三、合作探究
1.佛教要求人们忍受现世的一切苦难,去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来世”的幸福,从而起到了麻痹人民斗志的作用;道教主张通过修身养性以达到得道成仙的目的,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二者均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其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
总而言之,封建统治者利用宗教来使人民放弃争取现世幸福的斗争,放弃对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反抗,而安于被奴役的命运。
因此,宗教成了统治阶级奴役和压迫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成了“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
2.(1)司马迁。
西汉。
(2)纪传体通史。
《史记》。
(3)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4)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虽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死,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死得不值得,比鸿毛还轻。
(5)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历史进步,有利于民族利益的死重于泰山,否则比鸿毛还轻。
(可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四、拓展延伸
兵马俑面向东方象征着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的统治,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叛乱,使其不敢妄动。
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时的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煊赫军势,展现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六、巩固练习
七、达标检测
1. C
2.C
3.B
4.B 8.B
9.(1)司马迁。
《史记》。
(2)特点:①史学价值:体例完备,史料翔实,观点进步,力求实事求是,其开创的纪传体体例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②文学价值: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描写栩栩如生,有强烈的感染力。
(3)鲁迅对《史记》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博览群书;到各地游历,掌握第一手资料;坚忍不拔,发奋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