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 格式:pdf
- 大小:818.63 KB
- 文档页数:5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学习重点】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学习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直观利用朝代歌导入方法指导一: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1题的知识模块。
第1题知识模块相对较多跨越时间段较长难度较大在认真阅读查找的基础上可采取边找边读方法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注意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来理清朝代更替。
方法指导二:第1题的知识模块较多且零碎提醒学生仔细阅读查找注意不要遗漏;第3题较为简单阅读即可找出答案。
注意答案完整性。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三可以采用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北民南迁的一员为大家介绍北方人口南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在《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这二十个字中前十五个字是我们常讲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北方民族融合”的相关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1自主阅读课本P78~79内容完成第1~2题。
1你能写出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吗? 2简述西晋(三国政权的演变) 三国时魏国最强蜀国最弱曹丕死后司马家族控制魏国大权灭掉蜀国。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建立、西晋的统一以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
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知道西晋的统治,会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能够结合地图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分析“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一时期在我国民族交融方面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历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乱教学难点: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教材;PPT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到了三国鼎立,请大家告诉我,三国是指哪三国?魏蜀吴三国三足鼎立,每一个国家都想吞并其他国家,统一全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魏蜀吴三国实力比较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哪异国有条件完成统一,魏国的大权逐渐被谁所控制?建立了什么国家?二、新课(一)西晋的建立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总结一下西晋是怎么一步步统一全国的?263年魏灭蜀,266年西晋建国,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三国尽归司马氏2.哪位同学再来归纳一下西晋如何统一全国的?3.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西晋建立等信息有一句话是来形容西晋,“其兴也勃焉,其忘也忽焉”,意思是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
4.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西晋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西晋统治者的生活状况,结合我们的课本相关时事,同学们总结一下西晋衰亡的原因。
统治集团奢侈腐败5.我们知道了西晋统治集团在生活上的腐败,他们的腐败还表现在对内迁各族人民的压迫,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西晋统治者是怎么压迫内迁少数民族的?6.从这一段话里,我们可以概括西晋第二个衰亡的原因民族矛盾7.因为西晋对内迁少数民族人民的压迫,一些少数民族首领趁机起兵反晋,西晋外乱,而西晋朝廷外乱的出现,是因为内乱的兴起,请同学们找出西晋有什么内乱?八王之乱8.八王之乱是谁在位时期发生的?晋惠帝9.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八王之乱的根源在哪?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西晋在266年由司马炎建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291年,西晋统治集团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
316年,西晋被一支来自北方的民族匈奴所灭。
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进入黄河流域,历史上称为“五胡内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内容,对于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西晋和五胡内迁的历史事件距离今天较远,学生可能对这些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影响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西晋的统一和灭亡的过程,理解五胡内迁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和灭亡的过程,五胡内迁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教学难点:对西晋和五胡内迁的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教学PPT。
学生准备笔记本,做好上课的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短暂的统一王朝吗?它是由谁建立的?又为什么迅速灭亡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西晋的统一和灭亡的过程,五胡内迁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同学们,你们认为西晋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五胡内迁对我国北方地区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西晋的建立、统一全国及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西晋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晋的历史仍然较为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的成立背景,理解西晋统一全国的过程,以及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成立背景、统一全国的过程,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晋的成立背景、统一全国的过程,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2.教学难点: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资料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西晋的成立背景、统一全国的过程;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分析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如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5.知识拓展:介绍西晋时期的著名人物,如司马炎、羊祜等;6.总结归纳:对本课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记忆;7.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加深对西晋历史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课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西晋的成立背景–司马炎篡位–魏晋南北朝更替2.西晋统一全国–司马炎称帝3.北方各族的内迁4.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速度;3.心得体会:通过学生撰写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西晋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的第17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西晋在266年取代魏国,建立起晋朝,并由晋武帝司马炎领导,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然而,由于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皇族内乱,西晋迅速衰落。
同时,北方的各族内迁也对西晋的统治造成了巨大压力。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衰落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对西晋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三国鼎立局面,对于历史上的统一和分裂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衰落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对西晋的影响,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认识西晋的兴衰,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对于西晋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建立、统一过程及其衰落原因;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对西晋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建立、统一过程及其衰落原因;2.北方各族的内迁对西晋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西晋的建立、统一过程及其衰落原因;2.案例分析法:分析北方各族的内迁对西晋的影响;3.讨论法:引导学生对于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 教学准备2.相关的历史资料;3.投影仪、课件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国鼎立局面,激发学生对于西晋统一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西晋的建立、统一过程及其衰落原因。
让学生了解西晋在266年取代魏国,建立起晋朝,并由晋武帝司马炎领导,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然后,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西晋的衰落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析北方各族的内迁对西晋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对于西晋的统治造成了巨大压力。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武帝司马炎的领导下,实现了短暂的中国统一,之后因为统治集团的腐朽和奢侈,导致国家迅速衰落。
课程内容还包括了北方各族的内迁,即五胡乱华的历史事件。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以及其衰落的原因,同时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晋和五胡乱华这段历史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具体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西晋短暂统一的原因和北方各族内迁的背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统一过程及其衰落的原因,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过程及其原因,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教学难点:西晋衰落的原因,五胡乱华的历史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等,直观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西晋统一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晋的统一过程及其原因。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北方各族的内迁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课堂讲解:结合史料和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西晋衰落的原因和五胡乱华的历史影响。
5.互动环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