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91 KB
- 文档页数:1
1.高 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陶弘景一、易考实词梳理 1. 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古义:___________ 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消沉,萎靡(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古义:__________今义:和,同。
)2. 重点实词(1)古来共.谈 ★共:_____________ (2)高峰入.云 ★入:_____________ (3)五色交.辉 交:_____________ (4)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____★俱:______________ (5)猿鸟乱.鸣 ★乱:_____________ (6)夕日欲.颓 欲:_____________ (7)沉鳞竞...跃 沉鳞:___________★竞:_____________ …(8)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___________仙都:___________二、一词多义高.峰入云[F] 常有高.猿长啸[F](《三峡》) 而年又最高.[F](《醉翁亭记》)晓雾将.歇,猿鸟乱鸣[F] 其将.归见其亲也[F](《送东阳马生序》)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F]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有时.朝发白帝[F](《三峡》)4.时2.将,3.奇春冬之时.[F](《三峡》)三、重点句子翻译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理解1. 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炼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2.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说说这几句的描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练习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第1~4题。
(共10分)《(一)《答谢中书书》全文(二)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①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③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④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⑤夕日欲颓.:古今异义,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⑥古来共谈.:古今异义,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⑦五色交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辉映。
2、一词多义:欲:①夕日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都:与“界”合用,欲界,指人间自:①自康乐以来:自从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②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书信。
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风吹草低见.牛羊【解析】A参与,这里指欣赏;和。
B代指鱼;代指鱼。
C发出;振作。
D看见;见(xiàn):同“现”,显露。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解析】A的;主谓之间。
B判断词,是;判断词,是。
C连词,和;动词,参与,欣赏。
D动词,寻找;副词,不久。
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解析】A存在;准备。
B都是代指鱼。
C发出;振作。
D看见;引见。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书》练习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书:(2)五色交辉..交辉:(3)四时俱...备四时:俱:(4)夕日欲颓.颓:(5)沉鳞..竞跃沉鳞:(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7)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内容理解。
(1)“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也用得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句话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视角来写的?(3)作者是怎样动静结合来描写景物的?精题演练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歇:(2)沉鳞..竞跃沉鳞: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观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7.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
对比阅读(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ɡǒu)。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①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③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④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⑤夕日欲颓.:古今异义,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⑥古来共谈.:古今异义,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⑦五色交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辉映。
2、一词多义:欲:①夕日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都:与“界”合用,欲界,指人间自:①自康乐以来:自从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②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书信。
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三、课内简答题: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答:全文抓住“美”字来写。
写了山峰、水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游鱼。
描写特点:有静有动,有声有色3、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专题训练附答案第一篇:答谢中书书专题训练附答案《答谢中书书》训练题一、翻译句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二、简答题1、“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4.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5.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6.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7.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水,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8、文章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有那几句?9.这四句通过哪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10、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11、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12、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13.《答谢中书书》文中“ ”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之情。
14.《答谢中书书》文中的议论句“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理解:15、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的语句是:16.以感叹总括前文的一句是:1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18.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19.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20.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21.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2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谢中书书》一、翻译句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⑴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第11课《答谢中书书》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元微之书①白居易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②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修书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④尘念,此际暂生。
【注释】:①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②殚:尽,全。
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
④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修书以先奉报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⑴因.置草堂______⑵流水周.于舍下______(3)大抵若是._______ (4)去.我万里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修书以先奉报2.因:于是周:环绕是:这样去:距离3.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中的僧人,有的坐着,有的睡着。
4.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水的热爱之情,对挚友的怀念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乐观)的情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根据句意“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挂念,现因此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来划分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XXX一、易考实词梳理1.古今异义1)晓雾将歇。
古义:晨雾即将散去。
2)夕日欲颓。
古义:夕阳即将落下。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古义:从康乐以来,再也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2.重点实词1)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
3)五色交辉。
4)四时俱备。
5)猿鸟乱鸣。
6)夕日欲颓。
7)沉鳞竞跃。
8)实是欲界之仙都。
二、一词多义高峰入云[F]。
猿长啸[F](《三峡》)1.高常有高。
F]《醉翁亭记》而年又最高。
XXX:高度。
入:进入。
交:相互交织。
四时:四季。
XXX:一起。
乱:杂乱无序。
欲:将要。
XXX:鱼儿潜入水中。
XXX:争相。
欲界:XXX概念,指六欲天。
仙都: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
XXX:和,同。
XXX:消沉,萎靡。
XXX:休息。
XXX将歇,猿鸟乱鸣[F]。
2.将其将归见其亲也[F](《送东阳马生序》)。
者[F]3.奇未复有能与其奇。
XXX,四时俱备。
学而时之(《论语〉十二章》)。
有时朝发白帝[F](《三峡》)。
F]《三峡》春冬之时。
4.时三、重点句子翻译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高山耸立,云雾缭绕,清澈的溪水流淌在山脚下。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山峰两侧的石壁上,五彩斑斓的光芒相互交织。
3.XXX,四时俱备。
绿油油的森林中,翠绿的竹子随季节变幻,四季景色各异。
4.XXX将歇,XXX乱鸣。
清晨的雾气即将散去,XXX和鸟儿在树林中吵闹不休。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夕阳即将落下,水中的鱼儿跳跃欢快,这里真是XXX中的欲界仙境。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从康乐时期以来,再也没有人能与这里的美景相比。
四、理解1.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炼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这句话用简短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高山和溪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2.“XXX将歇,XXX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说说这几句的描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选出划线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 ]
A.高峰入云重岩叠嶂
B.晓雾将歇朝发白帝
C.青林翠竹清流见底
D.夕日欲颓不见曦月
2.选出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贤与能
B.将:晓雾将歇出郭相扶将
C.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自:自康乐以来自李唐来
3.选出划线词解释有误的项
[ ]
A.古来共谈(谈论)
B.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C.夕日欲颓(落下)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怪)
4.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
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B.全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话题,以山峰、河流、石壁、树木等景物的铺陈刻画
为主体,最后以无人与之共赏山川之美结束。
C.本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
参考答案:
1.C
2.D
3.D
4.C。
小学文言文练习答谢中书①书南朝·陶弘景山川②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③。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
实是欲界之仙都⑥。
自康乐⑦以来,未复有能与⑧其奇者。
【注释】①谢中书:谢微(一说谢徵),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②山川:山河。
③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④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⑤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⑥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⑦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⑧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1.解释加点字。
①答谢中书书.:②山川之.美:③四时俱.备:④自.康乐以来:2.《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
A.一封书信B.一首古诗C.一篇记叙文D.一篇游记3.下列对这篇短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
B.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
静物动物,各自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
C.“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话是归纳全文的句子,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
D.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
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
4.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练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好在什么地方。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文段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取材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文段二】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①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被径②。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③,悟衷散赏④。
(取材于吴均《与施从事书》) 【文段三】(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⑤。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⑥,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嵌然⑦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⑧之登于山。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镐地⑨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而我独喜得之,书于石,所以⑩贺兹丘之遭⑪也。
(取材于柳宗元《钴铒潭西小丘记》,有改动) 【注】①企水:口渴思饮。
②春罗被径:春草覆盖着小路。
③荡累颐物:消除疲劳,怡养性情。
④悟衷散赏:心有所悟,自由欣赏。
⑤鱼梁:拦水的石堰,中留缺口,可供捕鱼。
⑥突怒偃蹇(yǎnjiǎn):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⑦铁(qīn)然:山石高耸突出的样子。
⑧罴(pí):棕熊。
⑨镐地:地名。
在今西安市西南。
⑩所以:用来……的。
⑪遭:遇合,运气。
1.(2021大兴一模)读懂文言语句,要学会关照语境,善于“邻里相推”。
例如,文段二中“孤峰入汉","汉"在这里指“天河”,即“银河","入汉”就是直达天河的意思。
据此,请你说说“绝壁干天”中“干天”的意思。
(1分) 答:2.(2021大兴一模)阅读文段一,从下列【甲】【乙】两种说法中任选一处,先做出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再结合原文语句说明理由。
(3分)【甲】作者在文章中描绘了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再现了山川美景,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班级:姓名:
文言现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
①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②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
③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④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清晨,今义:知道
⑤夕日欲颓.:古今异义,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
⑥古来共谈.:古今异义,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
⑦五色交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辉映。
2、一词多义:
欲:
①夕日欲颓:将要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与“界”合用,欲界,指人间
自:
①自康乐以来:自从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②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
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书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