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一种新型深基坑支护内支撑体系
- 格式:pdf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32
⼀种深基坑⽀护内⽀撑换撑⽅法(19)中华⼈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110185043A
(43)申请公布⽇ 2019.08.30(21)申请号CN201910513370.8(22)申请⽇2019.06.14
(71)申请⼈中国⼗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243000 安徽省马鞍⼭市⾬⼭区⾬⼭东路88号
(72)发明⼈汪亚伟
(74)专利代理机构马鞍⼭市⾦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王益西
(51)Int.CI
权利要求说明书说明书幅图
(54)发明名称
⼀种深基坑⽀护内⽀撑换撑⽅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种深基坑⽀护内⽀撑换撑
⽅法,属于深基坑⽀护技术领域。
本发明采⽤以
下步骤:步骤⼀:换撑块施⼯前将⽀护桩与换撑
块接触部位清洗⼲净;步骤⼆:底板与⽀护桩间
采⽤混凝⼟填充,形成换撑带,⽀护桩间凹槽⼀
并浇实;步骤三:底板处在后浇带位置增设⼯字
钢传⼒构件,每2.5m设置⼀根:步骤四:当换撑
块达到设计强度80%后即可拆除⽀撑,拆撑应逐
根、对称地进⾏。
本发明具有换撑的⼯作量⼩,。
深基坑混凝土内撑梁换撑与拆除施工技术研究摘要:深基坑混凝土内撑梁是有效预防坍塌、沉陷事故发生的措施,能够保证施工的安全,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内撑梁的换撑与拆除是施工重点,因此要保证施工的安全与质量。
本文首先介绍深基坑混凝土内撑梁换撑概述,其次根据实际施工经验分析深基坑混凝土内撑梁换撑与拆除要点并总结施工方案,最后重点阐述具体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深基坑;混凝土;内撑梁;换撑;拆撑;施工技术引言:深基坑混凝土内撑梁换撑与拆除施工是较为复杂的,对施工的质量要求较高,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下,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对施工提出更高要求的挑战。
为保证内撑梁换撑与拆除施工的质量与安全,要进一步强化相关施工技术,严格把握施工环节的实际施工情况。
在施工技术质量进一步提高下,有助于保证施工的安全,节约施工成本。
1 深基坑混凝土内撑梁换撑与拆除在中国基坑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的,基坑深度从1980年前的5m左右,发展到八十年代末期的10m,再到1990年往后,基坑深度已经达到了20m。
我国基坑发展到深基坑的重要因素就是市场对建筑需求越来越高,对建筑质量要求标准更高。
内撑梁作为影响基坑质量、保障安全的重要措施,其纵向支撑地下空间,支撑地下与地上的安全,因此要重点关注内撑梁的施工。
混凝土内撑梁在实际施工中,与传统内撑梁支撑方法相比有多种优势,能够提高支撑强度、提高施工速度、降低施工成本、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所以混凝土内撑梁逐渐被应用于深基坑施工中,实现保护建筑、道路的目标,保证施工的经济效益。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内撑梁换撑与拆除技术有多种方法,针对不同施工情况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比如在地下商场、地下展览馆等项目中,采取斜向换撑、肋板换撑等方法;在对环境以及安全要求较高的城区项目中采用绳锯切割法等。
2 深基坑混凝土内撑梁换撑与拆除要点深基坑混凝土内撑梁换撑与拆除施工技术具有一定复杂性,因此施工的相关要点也较为繁多,如果施工过程中不够严谨,难以保证施工的质量符合标准,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SMW工法及内支撑在基坑支护设计中的应用SMW工法水泥搅拌桩支护作为一种新颖的组合支护体系,在软土深基坑应用中越来越多。
文章对SMW工法及内支撑在工程实例中的运用以及内支撑在基坑支护中的安全管理进行了讨论。
标签:建筑工程;SMW工法;基坑支护;内支撑一、工程概况工程位于湖州市织里镇,上部为六幢14层住宅,下设1层地下室,为现浇钢砼框架结构。
工程东、西侧为已建多层建筑,基坑内边线最近处距建筑约为9.0米,北侧距河道约16米,考虑布置临时设施,南侧距主干道为10米。
基坑开挖深度考虑到承台垫层底100mm,黄海-2.350~-2.600,挖深为4.60m~6.10m。
为确保周围道路及地下管线和建筑物安全,必须对基坑进行支护。
本基坑周边条件复杂,均是建筑、道路及河道,开挖深度较深,采用SMW工法结合内支撑,基坑平面图及支撑平面图如图1、2所示。
三、基坑支护设计1、基坑支护方案选择本工程对变形的控制要求严格,故采用带撑桩墙式支护结构。
沉管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钻孔灌注桩支护结构工期较慢,排污不便,且经济性较差,鉴于此,我们采用SMW工法。
SMW工法是水泥搅拌桩内插H型钢结合支撑的围护体系,因SMW工法水泥搅拌桩连续施工,套打的水泥搅拌桩可兼作止水帷幕,无需另外设置止水帷幕,节省工程造价,且围护体占地少。
同时H型钢在地下室工程施工结束后可拔出再利用,可循环使用,材料损耗小,既节约造价,缩短工期,又环保节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综合分析场地地理位置、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下,经多方案分析比较,最后确定基坑采用SMW工法,采用直径650的水泥搅拌桩内插H型钢作为围护桩,结合一道混凝土内支撑的围护体系。
本支护形式结合基坑的平面布置特点和周边环境,具體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这种围护形式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均比较适合于本工程。
本方案的特点主要如下:(1)本工程采用SMW工法水泥搅拌桩加一道支撑的围护形式,集围护桩和止水帷幕于一身,可最大程度利用场地空间;H型钢可回收利用,从而节省造价,缩短了工期。
深基坑支护新技术现状及展望共3篇深基坑支护新技术现状及展望1随着经济、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地下交通隧道等大型土木工程的建设,对深基坑支护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趋势。
一、传统支护技术目前,深基坑支护的传统方式主要有钢支撑、钻孔桩、土钉墙、混凝土结构、地下连续墙等。
钢支撑是一种常用的支护方式,具有结构稳定且适应性强的优点,但是存在着安全隐患、腐蚀易、施工难度大等缺陷。
钻孔桩是通过深钻井、灌注土工硬化材料等方式支撑,具有设计自由度大和施工便利的特点,但是成本较高,施工难度大。
土钉墙是将支撑力传递到周围土壤而不必考虑砌体墙上的加载,但是其挖土量较大,对原地基影响较大,需要进行大量的土方作业。
混凝土结构的支护方式是以框架结构为主,其强度高且施工方便,但是其成本较高。
地下连续墙是一种较新的支护方式,其结构安全性较高且施工方便,但是其成本较大。
二、新型支护技术为了解决传统支护技术存在的问题,目前新型支护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深基坑支护领域。
1.超高强混凝土技术超高强混凝土技术具有抗震、防火、抗渗、抗氯离子侵蚀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具有施工周期短、成本低、施工方便等一系列优势。
由于超高强混凝土的强度远高于传统混凝土,可以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少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支撑厚度,因此相比传统混凝土结构,其施工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2.复合支护技术复合支护技术是在传统支护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增强材料,主要包括钢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等,以增加支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与传统的单一支护材料不同,复合支护技术可以针对具体的施工环境和设计要求,选择不同的增强材料,以实现最佳的支撑效果。
此外,复合支护技术还具有施工便利、减少挖掘量、降低成本等优点。
3.预应力锚杆技术预应力锚杆技术是通过在锚杆中施加预应力,使锚杆产生自锁的效果,提高锚杆的钻进深度和承载力,同时降低对周边土体的影响。
深基坑支护中钢管内支撑与钻孔灌注桩施工工法说到深基坑支护,大家脑海里是不是立刻浮现出那种高高的铁架子、密密麻麻的钢管、以及深不见底的大坑?别急,这可不是电影里头那种让人看得透心凉的场景。
实际上,深基坑的支护设计和施工,更多是为了保障安全和稳定,就像咱们盖房子前需要打好地基一样。
今天咱们要聊聊的,就是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施工工法:钢管内支撑和钻孔灌注桩。
咱们先从钢管内支撑说起。
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随便拿块铁管塞进坑里的东西。
它是一种临时的支撑结构,主要用来在基坑施工过程中保持坑壁的稳定,防止土体塌方或者坑壁变形。
你想啊,基坑里边那么深,土壤松散,稍不注意就容易塌下来,这时候钢管内支撑就得上场了。
就像是给基坑穿上一件防护服,把坑壁牢牢支撑住,让它在施工过程中不至于“肆意横行”。
钢管内支撑的好处呢,就是它非常灵活,可以根据施工需要随时调整,简直就像个“万能钥匙”,既能支撑,又能方便后续的工作。
不过,钢管内支撑的工作可不简单,得有个好的设计,保证支撑的密度、位置都恰到好处。
想想看,要是支撑间隔过大,那坑壁哪里能不塌?要是支撑过密,又会占用施工空间,影响其他工作。
所以,这其中得有个很好的平衡点,想不到吧,做钢管支撑这事儿,最讲究的就是“刚刚好”!有些老手甚至把它比作是“钢铁蜘蛛网”,牢牢将整个基坑包围住,反正不给坑壁一点机会作乱。
好啦,接下来咱们再聊聊钻孔灌注桩。
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复杂?其实它很简单,就是通过钻孔的方式,在基坑的边缘打下坚固的桩基,类似于给基坑“打地基”一样。
这些桩子可不是随便找点石头往地里塞的,而是要经过精确计算的,确保每根桩的深度、位置、承载力都符合要求。
别看这桩子平平无奇,实际上它是基坑支护的“中流砥柱”,就像撑起大楼的钢筋骨架一样,能有效地将外部的压力传导到地下更深的土层,让基坑周围的土体不至于轻易发生沉降或者变形。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可有很多讲究,特别是在土质复杂的地方,钻孔时得非常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