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肺 血 栓 栓 塞 症
- 格式:ppt
- 大小:8.51 MB
- 文档页数:90
呼吸系统疾病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肺炎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A.肺炎是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炎症。
B.大叶性肺炎亦称肺泡性肺炎。
C.感染性肺炎的发生主要决定于宿主和病原体的因素。
D.肺炎在X线胸部检查时有明显的肺实质炎性浸润。
E.H A P常发生于高龄,有心肺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2.经口腔痰定量培养分离的细菌在下列那种情况下可以认为是肺部感染的致病菌:A.细菌浓度>104c f u/m lB.连续两次以上分离到相同细菌,浓度≥104c f u/m lC.细菌浓度<104c f u/m lD.细菌浓度≥107c f u/m lE.细菌浓度105c f u/m l~106c f u/m l3.感染性肺炎在胸部X片上出现空洞改变,可能性最小的诊断是A.金葡菌肺炎B.真菌性肺炎C.肺炎链球菌肺炎D.G—杆菌肺炎E.厌氧菌性肺炎4.18岁男性患者,既往健康,受凉后突然发热,寒战,胸痛,体检:T39.5℃,P110次/分,R28次/分,右上肺有管样呼吸音。
X片示:右上肺大片密变阴影。
W B C26.0×109/L,N90%,最恰当的诊断为:A.右上肺干酪性肺炎B.病毒性肺炎C.支原体肺炎D.肺炎链球菌肺炎E.急性肺栓塞5.肺炎链球菌肺炎经青霉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其预后最可能是:A.完全吸收,不留痕迹B.肺部空洞形成C.肺部留下瘢痕条索影D.支气管扩张E.脓胸6.男性患者,45岁,因高热,咯大量臭脓痰伴咯血住院。
X线胸片诊断:右肺下叶背段肺脓肿,先后应用青霉素、甲硝唑等多种抗生素治疗七个月仍有反复咯痰,咯血,咯血量最大可达500m l,下一步最佳的治疗方案是:A.痰及体位引流B.痰培养+药敏,选用敏感抗生素C.抗感染同时加强止血剂应用D.外科手术治疗E.气管内滴入药物治疗7.急性吸入性肺脓肿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A.寒战,持续高热B.发病后10~14天,突然咯大量脓臭痰,随即体温下降,症状缓解C.咳嗽,咯大量臭脓痰,反复咯血D.胸痛伴脓胸E.精神不振,全身乏力,食欲减退8.M R S A临床抗感染治疗首选:A.苯唑青霉素B.阿齐霉素C.大剂量青霉素D.头孢他定E.万古霉素9.ß-内酰胺类抗生素对支原体肺炎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是:A.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B.致病性可能与患者对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过敏有关C.产生ß-内酰胺酶D.ß-内酰胺类抗生素肺/血浓度低E.支原体细胞膜对ß-内酰胺类抗生素通透性低10.男性患者,30岁,右小腿疖疮挤压排脓,次日寒战,高热,8天后咳嗽,咯脓痰,W B C30.0×109/L,N90%,胸片示双肺中下肺野散在渗出斑片阴影,其间可见多个空洞伴液平,此例首选抗生素应是A.环丙沙星B.青霉素C.苯唑青霉素D.洁霉素E.庆大霉素11.肺炎链球菌其致病力主要在于:A.内毒素B.外毒素C.多糖荚膜D.透明质酸酶E.以上都不是12.20岁既往健康的男性患者,因受凉后突起畏寒高热,咳嗽,痰中带血3天来门诊就诊。
呼吸系统1、支扩:常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
临床表现主要是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2、干性支扩:以反复咯血为主要症状,而无咳嗽咳痰表现的支气管扩张。
多位于引流较好的上叶支气管。
3、原发综合症:肺的原发结核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三者构成4、科赫现象:机体对结核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出的不同反应的现象。
5、菌阴性肺结核:三次痰涂片及一次培养阴性的肺结核。
6、干酪性肺炎:机体免疫力显著低下,同时对结核菌变态反应异常增高时,可以形成大片或小片状多发的干酪样坏死,7、MDR-TB:耐多药结核病,至少耐异烟肼和利福平。
8、DOTS:全程督导化学治疗,指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次用药必须在医务人员的直接监督下进行,因故未用药时必须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按医嘱规律用药。
9、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10、结核球:渗出性或干酪性坏死灶被纤维包围或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致空洞内干酪样物干固,凝集成球状11、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
12、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13、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14、气道高反应性AHR: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是哮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5、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用以测定气道的反应性。
吸入激发剂后,FEV1下降≥20%,即为阳性。
一般适用于通气功能在正常预计值的70%以上。
16、支气管舒张试验BDT:用以测定气道的可逆性。
《内科学肺栓塞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肺栓塞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掌握肺栓塞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3. 提高临床医生对肺栓塞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肺栓塞的定义:肺栓塞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肺动脉或其分支的血栓形成,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2. 肺栓塞的病因: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等。
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病因。
3.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咳嗽、咯血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
4. 肺栓塞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造影等。
其中,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
5. 肺栓塞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治疗等。
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基本治疗方法,可防止血栓再形成和新的血栓形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肺栓塞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肺栓塞病例,提高学生对肺栓塞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肺栓塞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内科学相关教材或肺栓塞专题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肺栓塞教案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资料:收集肺栓塞病例,用于案例分析教学。
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肺栓塞的研究论文和临床指南,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肺栓塞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 第二课时:讲解肺栓塞的诊断方法及其应用。
3. 第三课时:阐述肺栓塞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4. 第四课时:分析典型肺栓塞病例,进行互动讨论。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准确无误,遵循内科学教材或相关指南。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九版内科学名词解释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是威胁人群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
CAP 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 小时后在医院内(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等)发生的,还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
常见病原体为革兰阴性菌。
3.支气管扩张: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持久性扩张。
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浓痰和(或)反复咯血。
多见于儿童及青年。
4.干性支气管扩张:部分支扩病人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无咳嗽咳大量脓痰,其病变多位于引流良好的上叶支气管。
5.Koch现象:指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初次感染时,豚鼠局部红肿,溃烂,播散至全身而死亡;而对已注射过少量TB而再次感染的豚鼠表现为局部红肿,表浅溃烂,然后愈合结痂。
6.结核性风湿症:少数结核病患者可以有类似风湿热样表现,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常累及四肢大关节,在受累关节附近可见结节性红斑或环形红斑,间歇出现。
7.全程督导化学治疗:指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次用药都必需在医务人员的直接监督下进行,因故未用药时必需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按医嘱规律用药。
8.MDR-TB (耐多药结核):指至少同时耐利福平和异烟肼。
9.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伴或不伴有喘息,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
排除其他疾病。
10.COPD: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气流持续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内科学肺栓塞教案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肺栓塞的基本概念和病因。
2、掌握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掌握肺栓塞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二、教学内容1、肺栓塞的定义和病因2、肺栓塞的临床表现3、肺栓塞的诊断方法4、肺栓塞的治疗方法5、肺栓塞的预防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难点:掌握肺栓塞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图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肺栓塞的基本概念和病因,掌握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实践教学:通过模拟病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掌握肺栓塞的预防措施。
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案例引入,让学生了解肺栓塞的基本概念和病因。
2、讲解新课:通过讲解、图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了解肺栓塞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3、巩固练习:通过模拟病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肺栓塞的预防措施,了解肺栓塞的治疗过程。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肺栓塞的基本概念和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内容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中设置相关题目,检查学生对肺栓塞的掌握情况。
内科学高血压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通常有以下含义:原发性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高血压称为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的现象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例如肾脏疾病、内分泌失调等。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通常有以下病因: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体重大小、饮食习惯、生活规律、药物和心理因素等。
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大多数是因为肾脏疾病、内分泌失调等其他疾病引起。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症状:头痛、头晕、耳鸣、视力模糊、胸闷、心悸、气短、踝部水肿等。
1.Ⅰ型呼吸衰竭:即缺氧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
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疾病2.Ⅱ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PaO2<60mmHg,同时伴有PaCO2>50 mmHg。
系肺通气不足所致3.Barrett食管:内镜下的表现为正常呈现均匀粉红带灰白的食管粘膜出现胃黏膜的橘红色,分布可为环形、舌形或岛状。
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4.CAP:是指医院外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5.Graham Steell杂音:肺动脉扩张引起相对性肺动脉关闭不全时,可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舒张早期吹风样杂音,称为Graham Steell杂音:6.Hamman 征:左侧少量气胸或纵隔气肿时有时可在左心缘处听到与心跳一致的气泡破裂音7.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 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8.HCM:即肥厚型心肌病。
是以左心室或者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肥厚并且累及室间隔,左心室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
9.Horner综合征:肺尖部肺癌又称肺上沟瘤(Pancoast瘤),易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少汗或无汗10.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综合征,也呈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使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11.Kartagener 综合征:因软骨发育不全或弹性纤维不足,导致局部管壁薄弱或弹性较差导致的支气管扩张者,常伴有鼻窦炎及内脏转位(右位心).称为Kartagener 综合征12.Koch(科赫)现象: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不同反应的现象。
13.Kussmaul征:吸气时周围静脉回流增多而已缩窄的心包使心室失去适应性扩张的能力,致静脉压升高,吸气时颈静脉更明显扩张14.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
内科学复习资料一、名解呼吸系统1.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原发综合征:指原发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4.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现象。
5.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
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6.LTOT:即长期家庭氧疗。
对COPD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目的是使患者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2大于或等于60mmHg和或S a O2升至90%以上。
7.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分为急性和慢性。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9.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慢性气管疾病。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1.呼吸道高反应性(AHR):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的过强或过早的敏感性增高反应称为AHR,其气道炎症是其产生吸道高反应性的基础。
《内科学肺栓塞教案》课件第一章:肺栓塞概述1.1 定义肺栓塞是指由于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导致的肺循环障碍。
1.2 流行病学介绍肺栓塞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
1.3 临床表现描述肺栓塞的常见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
第二章:肺栓塞的诊断2.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寻找可能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
2.2 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注意肺部听诊、心脏听诊等。
2.3 辅助检查介绍肺栓塞的常见辅助检查方法,如心电图、肺通气/灌注扫描、螺旋CT、MRI 等。
第三章:肺栓塞的治疗3.1 一般治疗介绍肺栓塞的一般治疗措施,如休息、吸氧、补液等。
3.2 抗凝治疗详细介绍肺栓塞的抗凝治疗方案,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3.3 溶栓治疗介绍肺栓塞的溶栓治疗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常用溶栓药物。
第四章:肺栓塞的预防4.1 风险因素评估介绍肺栓塞的风险因素评估方法。
4.2 预防措施介绍肺栓塞的预防措施,如长期卧床患者的物理活动、抗凝药物的使用等。
4.3 手术患者的肺栓塞预防介绍手术患者肺栓塞预防的措施和方法。
第五章:肺栓塞的护理5.1 病情观察介绍肺栓塞患者的病情观察要点,如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
5.2 生活护理介绍肺栓塞患者的生活护理措施,如饮食、休息、活动等。
5.3 心理护理介绍肺栓塞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如缓解焦虑、恐惧等情绪。
《内科学肺栓塞教案》课件第六章:特殊类型的肺栓塞6.1 脂肪栓塞介绍脂肪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6.2 空气栓塞介绍空气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6.3 肿瘤栓塞介绍肿瘤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第七章:肺栓塞的并发症7.1 肺动脉高压介绍肺栓塞导致肺动脉高压的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7.2 急性呼吸衰竭介绍肺栓塞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7.3 右心衰竭介绍肺栓塞导致右心衰竭的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第八章:肺栓塞的预后8.1 预后因素介绍影响肺栓塞预后的因素,如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
第八章肺血栓栓塞症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肺栓塞的一种类型。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
PTE为PE最常见的类型,占PE中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的PE即指PTE。
急性PTE造成肺动脉较广泛阻塞时,可引起肺动脉高压,至一定程度导致右心失代偿、右心扩大,出现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动脉发生栓塞后,若其支配区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称为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PI)。
由于肺组织的多重供血与供氧机制,PTE中仅约不足1 5%发生PI。
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DVT与PTE实质上为一种疾病过程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表现,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流行病学】PTE和DVT已经构成了世界性的重要医疗保健问题。
其发病率较高,病死率亦高。
西方国家DVT和PTE的年发病率分别约为1.o‰和0.5‰。
新近资料显示,美国VTE的年新发病例数超过60万,其中PTE患者2 3.7万,DVT患者3 7.6万,因VTE死亡的病例数超过29万;欧盟国家VTE的年新发病例数超过1 50万,其中PTE患者43.5万,DVT患者68.4万,因VTE死亡的病例数超过54万。
未经治疗的PTE的病死率为25%~30%。
由于PTE-DVT发病和临床表现的隐匿性和复杂性,对PTE-DVT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普遍较高。
过去我国医学界曾将PTE视为“少见病”,但这种观念近年已发生彻底改变。
虽然我国目前尚无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但随着诊断意识和检查技术的提高,诊断例数已有显著增加。
内科学名词解释汇总1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以持续气流为特征、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疾病。
2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
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气喘得其他疾病3肺栓塞亦称肺血栓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5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合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6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7支气管扩张:是气管慢性异常扩张的疾病,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及支气管阻塞所导致的中等大小支气管壁肌肉和弹性组织的破坏,官腔形成不可逆性的扩张和变形8肺源性心脏病: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大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疾病。
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胸廓和肺血管的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室肥大及右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及心脏功能衰竭和其他受累脏器的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
◆肺动脉高压:静息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30mmHg或平均压>20mmHg。
10心源性哮喘:是由于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等引起的发作性气喘,其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可与支气管哮喘相似。
心源性哮喘既往有高血压或心脏病历史,哮喘时,伴有频繁咳嗽、咳泡沫样特别是血沫样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音异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