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讲义学肺系病症 喘证
- 格式:ppt
- 大小:641.50 KB
- 文档页数:80
细目四 喘证细目四 喘证 一、概念一、概念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喘证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为喘脱。
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 1.喘证的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2.喘证的基本病机 喘证的发病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有虚实之分。
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降不利所致;虚喘责之肺、肾两脏,因阳气不足,阴精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以气虚为主。
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喘证的诊断要点 1.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二)类证鉴别 喘证与气短项目相同点不同点喘证呼吸异常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实证气粗声高,虚证气弱声低气短即少气,表现呼吸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撷肚,但进一步加重,亦可呈虚喘 四、辨证论治四、辨证论治 (一)喘证的辨证要点 喘证的辨证首当分清虚实。
实喘者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病势多急; 虚喘者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
实喘又当辨外感内伤。
虚喘应辨病变脏腑。
(二)喘证的治疗原则 喘证的治疗应分清虚实邪正。
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区别寒、热、痰、气的不同。
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或补肺,或健脾,或补肾,阳虚则温补,阴虚则滋养。
(三)喘证的分证论治 1.实喘 风寒壅肺 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 代表方: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加减:如寒饮伏肺,复感客寒而引发者,可用小青龙汤发表温里 表寒肺热 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扇,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舌苔薄白或罩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代表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 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黄,或夹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代表方: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 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肺气郁痹 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
① 风寒壅肺主症:喘咳胸闷,咯痰清稀色白。
兼症:头身疼痛,恶寒无汗,或伴发热,口不渴。
治法:辛温散寒,宣肺平喘。
主方:麻黄汤② 外寒内饮主症:喘急胸闷,咳嗽胁胀,咯痰色白、清稀起泡。
兼症:形寒肢冷,后背恶寒,口淡不渴或渴喜冷饮。
舌脉:舌质淡红,苔白滑,脉弦紧。
治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方:小青龙汤加减:喘咳较重者,加苏子、杏仁、射干;喘不得卧者,加葶苈子。
伴烦躁面赤或舌红者,加生石膏、改白芍为赤芍。
③ 表寒里热主症:喘急烦闷,恶寒发热,痰稠不爽,口渴。
兼症:头身疼痛,无汗或少汗。
舌脉:舌尖红,苔白或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平喘。
主方:麻杏石甘汤加减:痰热较重时,加黄芩、清半夏、瓜蒌皮,即小陷胸汤;痰多者,加葶苈子、射干。
二、痰浊① 痰湿蕴肺主症:喘息咳嗽,咯痰色白,量多质粘,胸中满闷。
兼症:呕恶纳呆,口粘不渴。
舌脉: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降气,宣肺平喘。
主方:麻杏二三汤加减:恶心胸闷者,加炒枳壳、旋覆花;痰有转黄之势时,加瓜蒌皮、黄芩。
② 痰热阻肺主症:喘息气涌,胸胁胀痛,痰多黄稠,渴喜冷饮。
兼症:胸中烦热,身热汗出,面红咽干,尿赤便秘。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主方:桑白皮汤加减:身热重者加生石膏、黄芩;痰粘者加黛蛤散;喘不能卧者加葶苈子;便干者加瓜蒌皮。
三、气郁肺气郁痹主症:喘息每于情志失调之后发作,起病突然,咽喉如梗,胸胁胀痛。
兼症: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舌脉: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降气平喘。
主方:五磨饮子加减:心悸失眠者加远志、合欢花、百合等;胸胁胀痛加柴胡、郁金、元胡。
虚喘肺气亏虚主症: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咳声微弱,自汗恶风。
兼症:身倦乏力,易于感冒,面色苍白或面红,烦热口干。
舌脉:舌胖有齿痕,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养阴。
主方:补肺汤和生脉散加减:伴咯痰稀薄、口淡不渴者,此为肺中虚寒,加干姜、黄芪、甘草;伴纳差便溏、腹中下坠者,可予补中益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