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肺胀
- 格式:ppt
- 大小:5.61 MB
- 文档页数:5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第二试内科学试题:肺系病证-肺胀一、A11、治疗痰热郁肺型肺胀的首选方剂是A、清金化痰汤B、越婢加半夏汤C、小青龙加石膏汤D、麻杏石甘汤E、定喘汤2、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痰热郁肺型肺胀的主症A、咳逆喘息气粗B、胸满烦躁,目胀睛突C、痰黄或白,黏稠难咯D、痰稀易咯出E、舌苔黄腻,脉滑数3、痰热郁肺证肺胀的治法是A、宣肺化痰,止咳定喘B、清热解毒,止咳化痰C、清肺化痰,降逆平喘D、辛凉解表,止咳化痰E、养阴清肺,化痰降气4、小青龙汤治疗肺胀哪一型A、外寒内饮B、痰热郁肺C、痰蒙神窍D、肺肾气虚E、阳虚水泛5、肺胀之阳虚水泛证当选下列何法治疗A、温肺散寒,降逆涤痰B、清肺泄热,降逆平喘C、涤痰祛瘀,泻肺平喘D、补肺纳肾,降气平喘E、温肾健脾,化饮利水6、下列各项,不属肺胀实证治疗原则的是A、祛邪宣肺B、降气化痰C、温阳利水D、益肾健脾E、开窍息风7、治疗肺胀之痰浊壅肺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B、越婢加半夏汤C、桑白皮汤D、真武汤合五苓散E、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8、肺胀后期容易波及的脏腑是A、肝B、肺C、大肠D、心E、以上均非9、肺胀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下列哪项不属标实的内容A、痰浊B、水饮C、瘀血D、气滞E、食滞10、肺胀的病位在肺,继则影响到A、心、脾,后期病及于肾B、脾、肾,后期病及于心C、肝、肾,后期病及于心D、肝、脾,后期病及于心E、心、肝,后期病及于肾11、肺胀最特征性的主症是A、发作性痰鸣气喘B、喘促气急C、咳嗽咳痰D、胸部膨满,憋闷如塞E、胸胁饱满,咳睡引痛12、肺胀的病理因素是A、痰浊、水饮、外邪B、痰浊、外邪、血瘀C、痰浊、水饮、血瘀D、痰浊、气滞、血瘀E、痰浊、水饮、气滞二、A21、患者症见胸部膨满,憋闷如塞,短气喘息,稍劳即著,咳嗽痰多,色白黏腻,畏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暗,苔薄腻,脉小滑。
属肺胀何种证型A、痰热郁肺B、痰浊壅肺C、痰蒙神窍D、肺肾气虚E、阳虚水泛2、患者呼吸浅短难续,咳声低怯,胸满短气,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咳吐不利,心悸,形寒汗出,面色晦暗,舌黯紫,脉沉细无力,当用何法治疗A、温肺散寒,降逆涤痰B、清肺泄热,降逆平喘C、涤痰祛瘀,泻肺平喘D、补肺纳肾,降气平喘E、温阳化饮,宣肺平喘3、患者肺胀病史20年,呼吸浅促难续,声低气怯,倚息不能平卧,胸闷如窒,心慌,咳痰不爽,脉沉数无力。
肺胀定义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
严重者可出现神昏、惊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历史沿革1.《灵枢·经脉篇》首先提出肺胀病名,并指出病因病机及证候表现,指出本病是一虚实相间的复杂证候。
如《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灵枢·经脉篇》:“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2.《金贵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指出本病的主症是“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咳逆依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
并提出治疗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3.《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提出肺站胀是由久病肺虚,又感外邪所致。
后世医家多将本病附载于肺痿、肺痈之后,有时又散见于痰饮、喘促、咳嗽等门,在认识上不断有所充实发展。
4.《丹溪心法·咳嗽篇》提出肺胀病理是痰瘀阻碍肺气所致,可用四物汤加桃仁等治疗,开活血化瘀治疗肺胀之先河。
5.《医学正传·咳嗽》:“肺胀者,主收敛……用诃子为君。
”强调了肺虚气不敛降的一面。
6.张璐玉《张氏医通》认为肺胀以“实证居多”,而李用粹《证治汇补·咳嗽》认为,肺胀“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
”范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矽肺合并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重度陈旧性肺结核。
肺性脑病—肺胀的危重证候病因病机一、病因1.久病肺内伤久咳、久喘、久哮、支饮、肺痨—迁延失治→痰浊潴留,壅阻肺气→气之出纳失常→日久气阴耗伤—发病基础2.感受外邪肺虚久病—卫外不固→六淫外邪(生物、气候、刺激性理化因子)反复乘袭→诱使本病发作→病情呈进行性加重3.痰挟血瘀病久肺虚,内有郁结之痰→反复感邪→肺气郁闭→血行无力→痰瘀互结肺,滞留于心二、病机1.基本病机久咳、久哮、久喘、肺痨、支饮—日久不愈,反复感邪→久则肺虚,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影响呼吸出入,肺气壅滞,还于肺间→肺气胀满,张缩无力,不能敛降→肺胀2.病位主要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1)病变首先在肺生理——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司卫外病理——邪从口鼻、皮毛入侵,首先犯肺邪气壅肺→肺气宣降不利→咳、喘、哮,或津液失于输布→痰浊→久则肺虚,气阴耗伤→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六淫乘袭,他脏之邪干肺→肺胀(2)日久累及脾肾肺脾同病——肺病日久→子盗母气→脾失健运→肺脾两虚→脾虚不能散精上归于肺;肺虚不能输布水精→痰浊肺肾同病——生理:足少阴肾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病理:肺病日久→精气耗损肺不主气,肾不纳气→气喘日益加重(3)后期累及于心生理——肺与心脉相通,同居上焦,肺朝百脉,肺气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心阳根源于命门真火病理——久咳、久喘→治节失职→心营不畅→心脉瘀阻肾虚命门火衰→病及于心→心气、心阳衰竭;甚则喘脱3.病理因素——痰浊、水饮、瘀血,且互为影响,相间并见(1)病理因素以痰为先病初——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化日久——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腾气化→痰浊潴留→喘咳持续不已(2)阳虚阴盛,气不化津→为饮为水→①饮留上焦→迫肺则咳逆上气,凌心则心悸气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