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气胸患者的急救治疗方案与护理措施探析
- 格式:docx
- 大小:28.57 KB
- 文档页数:2
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与护理作者:何欢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方法:对168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经急救、严密观察和仔细护理提高了创伤性血气胸的治愈率。
结论: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抢救需及时,观察需仔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挽救病人的生命。
关键词:创伤性血气胸急救护理创伤性血气胸是外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造成胸腔内大量积血、积气压迫伤侧肺和纵膈,影响呼吸、循环,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临床以胸闷、气促、咳嗽,甚至咯血、呼吸困难等为特征,且多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组织损伤,易并发休克、急性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因此,及时、正确的急救和护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我科自2002年至2012年共收治外伤性血气胸168例,在实施抢救护理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68中,男97例,女71例,年龄12—81岁,平均年龄4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96例,高处坠落伤23例,锐器伤21例,挤压伤9例,其他伤19例;伤情:伴有肋骨骨折96例,肺挫伤22例,心脏伤4例,多发伤46例;治愈158例,死亡8例。
2、急救和护理措施2.1急救护理前期准备工作:在接到患者入院通知后护理人员即准备抢救器械:包括胸部固定带、胸腔穿刺包、胸腔引流瓶、吸氧管、吸痰管、留置针、输液器、输血器及各种抢救药品等。
在短暂的时间内对伤情做出初步的判断,搬运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时,应双手托患者的躯干部,保护患者的受伤部位,搬运的动作要轻柔,勿牵拉、扭曲,避免再损伤。
立即去掉污染衣裤,暴露受伤部位,用胸带包扎固定胸部,以减轻疼痛和控制反常呼吸,避免加重胸部损伤,及时通知医生。
2.2建立静脉通路:建立2条静脉通路,一路留置针快速补液,一路以备用药,迅速补充血容量,对创伤严重,血压波动明显者,行深静脉置管,同时做好交叉配血,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急诊科创伤性气胸的救治与护理【摘要】目的对创伤性气胸的救治与护理进行探讨,从而提高治愈率。
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我科收治创伤性气胸患者32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救治,在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临床护理,并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并记录。
结果所举32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10例行胸腔穿刺抽吸,22例行手术胸腔闭式引流。
所有患者均安全通过抢救。
结论创伤性气胸病情复杂,且易引发并发症,应对其及时进行抢救与护理,以挽救患者生命。
【关键词】创伤性气胸;急诊科;救治;护理创伤性气胸属呼吸系统疾病,一般由肺被肋骨骨折断端刺破导致,或者由暴力作用引起。
气胸一般分三类,即闭合性、张力性以及开放性。
气胸在病发时常合并有血胸,因此在治疗时应注意对气胸和血胸进行同时处理[1]。
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我科收治创伤性气胸患者32例,笔者对其治疗过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我科收治创伤性气胸患者32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在15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42.12±12.09)岁。
对于致伤原因,20例患者为交通事故导致,6例患者为建筑工伤,5例患者为刀刺伤,1例患者为自行跌伤;所举32例患者中,闭合性损伤26例,开放性损伤6例;5例患者多发肋骨骨折,1例患者胸骨骨折,1例患者创伤性膈疝。
2治疗方法2.1救治方法要针对气胸的不同类型加以治疗。
对于闭合性气胸患者,如果是小量气胸,让其在2周之内自行吸收,如果是大量气胸,则需穿刺抽气;对于开放性气胸患者,迅速为其封闭伤口,引导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然后根据患者情况穿刺抽气;对于张力性气胸,应立即给予排气,从而使胸腔内压力有所下降,并对其行胸腔闭式引流,对于长期漏气者,应行剖胸修补术[2]。
2.2护理措施2.2.1急救护理对于开放性气胸患者,将其伤部用凡士林纱布与加厚纱布有效覆盖,并行包扎固定;对于张力性气胸患者,应及时给予胸腔排气解压,可将大号针头刺入胸膜腔,刺入位置控制在伤侧锁骨中线第2或者第3肋间。
气胸的急救方法气胸是指气体在胸腔内异常积聚,导致胸腔内压力升高,使肺无法正常膨胀。
气胸可分为自发性气胸和创伤性气胸两种类型。
无论是自发性还是创伤性气胸,都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以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
下面是气胸的急救方法:1. 保持患者安静:气胸患者在急救过程中需要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呼吸困难的活动,以减少气体进一步泄漏。
2. 给予氧气:急救人员应立即给予患者纯氧气吸入,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呼吸困难。
3. 保持患者体位:患者应保持半坐位或坐位,以减轻胸腔内气体对肺部的压迫。
4. 寻找并封堵气胸部位:通过听诊或触诊,确定气胸的部位。
在确定了气胸部位后,可以使用手掌或胶布等材料封堵气胸部位,以减少气体泄漏。
5. 紧急送医:气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送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观察。
在送医途中,应保持患者体位稳定,避免剧烈运动。
6. 心肺复苏:如果气胸导致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按照基本生命支持的步骤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7. 创伤性气胸的处理:对于创伤性气胸,应尽快进行胸腔闭式引流。
在医院条件下,医生会进行胸腔引流手术,将积聚在胸腔内的气体排出。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急救方法仅为临时措施,气胸的根本治疗需要在医院进行。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应尽快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总结起来,气胸的急救方法包括保持患者安静、给予氧气、保持患者体位、寻找并封堵气胸部位、紧急送医、心肺复苏和创伤性气胸的处理。
这些措施可以在急救过程中减轻患者的症状,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但是,急救仅为临时措施,气胸的治疗需要在医院进行。
因此,及时送往医院是至关重要的。
急诊科院前对创伤性血气胸的救治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院前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
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接诊75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急救方法及护理措施。
结果75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通过积极抢救及护理,71例患者完成急救安全转至相应科室住院治疗;4例患者伴有严重的多发伤,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创伤性血气胸多数病情复杂,病人危重,急诊科的急救和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创伤性血气胸;急诊院前;护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54-0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生活方式的加快,工业的发展及交通工具的日益普及,创伤患者逐渐增多,其中创伤性血气胸在急诊接诊中所占比例呈逐渐升高趋势,创伤性血气胸是由于暴力作用导致肺组织或支气管挫裂伤,引起气道压力迅速升高,最终则肺、支气管破裂,另外刀枪伤或硬物穿透胸壁,伤及肺和支气管也可引起。
创伤性血气胸具有病情重、发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如不及时救治后果严重,因此急诊接诊中的急救方法及护理措施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急诊抢救创伤性血气胸75例,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急诊科接诊创伤性血气胸患者75例,男54例,女21例,年龄16-70岁,平均38岁,创伤原因:车祸伤50例;坠落伤12例;刀刺伤10例;其他伤3例。
损伤类型:开放性胸部损伤12例;闭合性胸部损伤63例;合并肋骨骨折49例,失血性休克13例,颅脑损伤4例,肝脏损伤4例,脾脏损伤5例。
1.2急救方法1.2.1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治疗要早诊断,早治疗,争分夺秒;循环功能不稳定者要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积极行抗休克治疗[1],同时吸氧,监测生命体征。
1.2.2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及时行胸带固定,必要时胸廓固定,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转运准备,如有合并伤注意保护受伤部位。
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急救及康复指导(苍溪县文昌镇中心卫生院四川广元628400)创伤性血气胸是指,由各种因素导致的严重创伤使胸腔内血液、器官、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使胸腔内大量积气、积血,压迫伤侧肺和纵膈,影响呼吸循环和血液循环。
临床上创伤性血气胸的症状为胸闷、呼吸困难、气促、咳嗽甚至是咳血等症状,容易诱发休克、急性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如果创伤性血气胸合并出现颅脑、腹腔、四肢等损伤,则治疗难度更大。
由于创伤性血气胸病情凶险、恶化迅速、可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呼吸障碍、循坏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本病发生后正确的抢救和必要的康复指导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
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1、院前急救和护理。
(1)主要内容为支持患者基本生命和严重胸部损伤的处理。
基本方法为:保证患者呼道的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异物,同时给予氧疗,控制外伤出血,补充血容量,镇痛,固定骨折部位,保护脊柱尤其是保护后患者的颈部,处理好这些以后可迅速转移。
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胸外伤需要在现场进行特殊的救治和处理。
正确、及时的院前救护和在急诊车上的抢救可以挽救多数患者的生命,为患者到院治疗赢得宝贵的时机。
对于骨关节的损伤必须做好固定,一来减少患者的疼痛,二来可以避免骨折远端对血管和神经造成伤害,防止大出血休克,便于搬运。
(2)止血、包扎和固定。
出现大出血可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陷入休克,甚至引起死亡,所以大出血必须首先处理,注意出血的性质有利于对出血的处理:动脉出血为鲜红色血液并呈间歇性喷射状;静脉血液多为暗红色,持续涌出;毛细血管出血,为鲜红色,渗出。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指压法、填塞法、止血带法、加压包扎法等等。
包扎伤口是为了保护伤口,防止伤口的感染。
固定骨折部位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避免骨折远端对血管、组织造成刺伤、划伤。
(3)抗休克。
创伤性血气胸多因利器、肋骨断裂等刺破胸壁血管、大血管或是损伤内脏造成胸腔内积血、积气。
由于胸腔内积气、积血,因此会压迫伤侧肺或纵膈,使其位移或摆动,同时大量出血,造成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常导致失血性休克,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短时间内就会死亡。
气胸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有气胸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患者在出现气胸现象时需要紧急救治,及早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气胸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虑:1.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气胸会导致患者呼吸道阻塞,严重时可造成窒息。
在救治气胸患者时,需要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让患者保持平躺姿势,抬高头部,让患者尽量放松并保持呼吸畅通。
•使用气管切开器:在严重呼吸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气管切开手术来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但这需要专业医护人员的救治,普通人不应随意进行。
2. 提供氧气辅助呼吸气胸患者随时可能发生呼吸衰竭,因此提供氧气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呼吸不畅的症状。
在急救过程中,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提供氧气:•使用面罩进行呼吸:把氧气通过管路送至面罩处,患者通过口鼻呼吸来摄入氧气。
•插管呼吸:在特殊情况下,可进行插管呼吸,从而辅助患者进行呼吸,保证氧气供应。
3. 进行胸腔抽气胸膜腔内积聚气体是造成气胸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救治气胸患者时需要通过胸膜穿刺进行抽气操作,从而减轻胸腔内压力。
操作如下:•患者仰卧,用消毒液清洁患侧锁骨下第二肋间隙处皮肤。
•使用绿针进行刺穿,通过管道引出胸腔积气,注意控制管道深度及角度。
•抽气结束后需紧急关闭管道并进行胸部包扎,并进行其他相应治疗。
4. 就医送医院救治气胸患者在进行急救措施后还需要及时就医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进行急救措施时,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也应该尽快联系医疗机构,为患者尽快获得专业治疗。
以上是气胸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根据具体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如果您遇到气胸患者,请务必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保持冷静,在救治过程中不要随意进行操作,正确处理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创伤性气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对策研究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气胸的急救与护理对策,以提高创伤性气胸患者的急救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重型创伤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和观察组(预见性急救与护理)。
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80%,患者及家属满意度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81.63%(P<0.05)。
结论针对重型创伤性气胸患者的特点,实施预见性的的急救与护理措施,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标签:创伤性气胸;预见性;急救与护理重型创伤性气胸常合并血胸同时发生,患者常在意外情况下突然发病,严重的突发性气胸压迫肺组织,造成肺不张,引起心肺功能障碍。
气胸患者需立即采取措施阻止呼吸和循环功能紊乱,避免心跳呼吸停止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1]。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回顾性收集98例重型创伤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救和护理方法,以期改善创伤性气胸患者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3 年2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性气胸患者98例纳入研究,依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将2013年2月~2014年1月的4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15例;年龄18~66(43.51±6.19)岁;交通事故30例,刀伤13例,不慎跌伤6例。
将2014年2月~2015年1月的4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33例,女16例;年龄17~68岁,平均(44.26±6.35)岁;交通事故32例,刀伤10例,不慎跌伤7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急救与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创伤性气胸常规急救与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
具体对策包括如下。
1.2.1减轻肺組织压迫对于张力性气胸患者迅速排除胸腔积气降压,用穿刺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2~3 肋间隙刺入胸膜腔行胸腔排气解压。
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护理一、护理措施1、创伤急救的准备工作: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立即准备好抢救器械,包括胸部固定带、胸腔穿刺包、胸腔引流瓶、吸氧管、吸痰器、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输血器、输液器及各种抢救药品等。
搬动创伤性血气胸的患者时,应双手平托患者的躯干部,保护患者的受伤部位。
抬搬放等动作要轻柔,勿牵拉、扭曲,避免再损伤。
立即去掉污染衣裤,暴露受伤部位,用胸带包扎固定胸部,以减轻疼痛和控制反常呼吸,避免加重胸部损伤。
2、及时纠正休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由于胸腔内大量积血积气,压迫伤侧肺和纵膈,造成纵膈移位或纵膈摆动。
同时由于大量出血,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常常导致休克,本组有39例入院时伴有休克,占57.4%。
我们针对病情,采取相应措施:(1)快速补充血容量,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必要时加压输血输液。
若静脉穿刺有困难,立即报告医师,做大隐静脉切开或锁骨下静脉穿刺。
如果条件允许可做中心静脉压测定,作为输液的客观指标。
本组有6例病人做了中心静脉压测定。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每15~30分钟测P、R、BP一次,并详细记录。
如患者输液输血后血压仍不回升,反而下降,应考虑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或合并其他脏器破裂的可能。
应及时报告医师迅速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3)对严重休克患者应平卧位,收缩压稳定在10kPa以上时,应予半卧位,以利胸腔引流,减少血液对肺脏的压迫促使肺扩张。
(4)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
首先清除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给予O2吸入,争取在短时间内使氧分压达到10.6kPa以上。
供O2应湿化,以50~70℃温水为宜,否则导致分泌物干燥,不易咳出,加重呼吸道阻塞。
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我们常规给病人做超声雾化吸入:用生理盐水100ml+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5mg、α-糜蛋白酶4000u,每日2次。
当患者的氧分压大于14.8kPa即停止给O2,避免引起肺损害,发生O2中毒。
(5)密切观察尿量、尿色,给患者留置导尿管,每小时测量尿量,观察尿色,如尿量每小时少于25ml,尿色变深呈酱油色,说明有效循环血量仍不足,需加速输血输液,并报告医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