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穿刺术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19
-*-------------------------------------------------*-经腹壁腹腔穿刺护理常规
经腹壁腹腔穿刺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用穿刺针经腹壁进入腹腔抽取腹腔及
盆腔积液行化验检查、细菌培养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以明确积液的性质或查找肿瘤细胞。
【护理评估】要点
1、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
2、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反应。
【常见护理问题】
1、恐惧与担心穿刺导致的疼痛及不适有关。
2、潜在并发症:休克与放腹水过多有关。
3、潜在并发症:感染与腹腔穿刺有关。
【护理措施】
1、向病人讲解穿刺的目的和操作过程,减轻心理压力。
2、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反应,注意引流管是否通畅,记录腹水的性质及量。
3、放腹水时应固定好针头,放腹水速度应缓慢,每小时不应超过 1000ml,一次放腹水不应超过 4000ml,以防腹压骤减出现休克征象。
若病人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放腹水。
术后应使用腹带加压包扎,必要时使用沙袋压迫。
4、留取足量标本送检,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需 200ml 液体,其他检查需 20ml 液体。
标本应做好标记并及时送检,脓性液体应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5、因气腹造影而行穿刺者,X 线摄片完毕需将气体排出。
6、告知病人术后需卧床休息 8~12 小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经腹壁腹腔穿刺护理常规。
腹腔穿刺术注意事项及处理
腹腔穿刺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用于采取胸水、腹水、腔隙液等液体样本或进行治疗性抽液。
以下是腹腔穿刺术注意事项及处理:
1. 预先确定是否安全进行穿刺:需要评估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等指标,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穿刺。
2. 切口消毒:在穿刺前需要对切口进行消毒,使用消毒剂擦拭皮肤,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小心操作:需要在呼气时进行穿刺,以避免伤及肝、脾、胰腺等器官。
4. 确保准确穿刺:使用超声或CT等影像学技术辅助穿刺,以确保穿刺准确。
5. 注意观察并处理并发症:穿刺后需要注意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出血、感染、气胸等并发症,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6. 术后护理:穿刺后需要保持患者卧床休息,并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总之,腹腔穿刺属于介入性手术,需要认真进行操作和护理,以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效果。
腹腔穿刺术护理范文腹腔穿刺术是一种通过穿刺腹腔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常见操作,主要适用于腹腔内脏器官的疾病。
作为一名护士,我们需要对腹腔穿刺术的相关护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患者的舒适。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腹腔穿刺术的护理。
1.术前准备:在腹腔穿刺术前,我们需要将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包括了解其病史、相关检查结果和特殊注意事项。
同时,我们需要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止饮水,以减少术中发生呕吐和误吸风险。
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包括皮肤消毒剂、穿刺针、留置导管等,并确保其无菌。
2.术中护理:术中我们需要协助医生进行腹腔穿刺术操作,为患者提供合理的体位,通常采用的是仰卧位,使患者肌肉放松,减轻术中的不适感。
我们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进行记录。
3.皮肤消毒:在进行腹腔穿刺术前,我们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的皮肤消毒,以减少术中感染的风险。
一般使用的消毒剂有碘酒、酒精等。
消毒时需要从内向外进行,以防止细菌的侵入。
4.穿刺操作:在穿刺操作中,我们需要随时与医生配合,及时递取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如穿刺针、留置导管等。
我们需要确保针头进入腹腔时,颈部电压已经减为零,以降低针头扎到内脏的风险。
在患者感觉到疼痛或不舒服时应及时告知医生。
5.留置导管:穿刺成功后,我们需要进行留置导管,以便患者术后行引流或输注药物。
在留置导管时,我们需要确保导管位置的准确性,并进行固定,防止导管脱落或移位。
同时,我们需要定期观察导管周围皮肤的情况,及时处理导管周围的渗血或感染。
6.术后护理:腹腔穿刺术的护理涉及到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各个环节,我们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规范操作、无菌操作,注重患者的疼痛控制和感染预防,并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我们可以提高腹腔穿刺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腹腔穿刺手术护理常规引言腹腔穿刺手术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技术,常用于腹腔内液体或者气体的抽取、检查或治疗目的。
在腹腔穿刺手术中,护士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起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腹腔穿刺手术护理的常规步骤和技巧,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术前准备在腹腔穿刺手术前,护士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具体步骤包括:1. 仔细阅读医嘱和手术指南,了解手术目的、要求和风险。
2. 和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3. 准确记录患者的相关病史、过敏史和用药情况。
4. 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腹部肌肉的松紧度、内脏的位置和大小等。
5. 将术前的血常规、尿常规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做好整理和备份。
术中操作腹腔穿刺手术中,护士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做好术中的护理工作。
以下是术中操作的常规步骤:1. 协助患者进入手术室,并协助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脱衣、清洁皮肤等。
2. 与医生共同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并确保该区域的皮肤干燥、清洁和无感染。
3. 协助医生进行局部麻醉,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4. 在操作过程中,护士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以及呼吸情况等。
5. 在穿刺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反应,及时发现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6. 对于穿刺材料和器械的使用,护士需确保其准确、干净、无菌,并及时调换和备份。
7. 手术过程中,护士要注意团队协作,与其他护士和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默契。
术后护理腹腔穿刺手术结束后,护士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术后护理,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和康复。
以下是术后护理的常规措施:1.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术后出血和感染的征象。
2. 定期更换患者的伤口敷料,保持伤口干净、干燥和无菌。
3. 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及时给予必要的镇痛药物。
4. 帮助患者改变体位,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床垫疮的发生。
5.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如起床、行走等,促进康复和预防并发症。
腹腔穿刺术护理
术前护理:
1、向病人解释说明穿刺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以消除顾虑,对精神过于紧张者,可术前给予镇静药物。
2、引导患者到治疗室,危重者可在床边操作,但需屏风遮挡病人,保护病人隐私。
3、术前协助病人排出小便,以免术中误伤膀胱,并测量血压、脉搏。
术后护理:
1、嘱病人平卧休息8—12小时。
2、继续观察患者有无其他不良反应,穿刺点有无溢液。
3、避免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
4、术后腹腔穿刺出如有腹水外溢,应及时更换敷料,防止伤口感染。
5、放液后应测量血压、脉搏、腹围变化,检查腹部体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腹腔穿刺术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心理,向患者解释穿刺的目的、方法及操作中可能产生的不适,消除紧张情绪取得合作。
2、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判断其是否能耐受穿刺。
3、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二、护理措施1、穿刺前嘱患者排尿,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
2、穿刺前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注意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3、患者取合适体位,可坐在靠背椅上或取斜坡卧位、半卧位。
4、配合医生常规消毒皮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手术配合。
5、穿刺完毕,穿刺部位盖以无菌纱块,并以腹带包扎,术后卧床休息12小时。
6、观察患者面色、血压、脉搏等变化,测量腹围,观察腹水消长情况。
三、健康指导要点1、术前指导患者练习穿刺体位,并在穿刺过程中注意保持穿刺体位,不要随意活动,不要咳嗽或深呼吸。
2、指导患者术后静卧,24小时后方可洗澡,以免穿刺部位感染。
四、注意事项1、穿刺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晕、恶心、心悸、面色苍白等,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操作,对症处理。
2、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液、渗血,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等腹膜炎征象。
3、注意腹腔放液速度不宜过快、过多,肝硬化患者一次放腹水一般不超过3000ml。
腹水若系血性,则在抽取标本后停止放液。
4、有肝性脑病先兆、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包虫病及卵巢肿瘤者禁忌穿刺。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腹腔穿刺术的护理常规腹腔穿刺术是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用穿刺技术抽取腹腔液体,以明确腹水的性质、降低腹腔压力或向腹腔内注射药物,进行局部治疗的方法。
适应症:1.抽取腹腔液体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查,以寻找原因。
2.对大量腹水的病人,可适当抽放腹水,以缓解胸闷、气短等症状。
3.腹腔内注射药物,以协助治疗疾病。
禁忌症:1.有肝性脑病先兆者,紧急腹腔穿刺放腹水。
2.确诊有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包虫病、卵巢肿瘤者。
方法:1.协助病人坐在靠椅上,或平卧、半卧、稍左侧卧位,屏风遮挡。
2.选择适宜的穿刺点。
一般常选择左下腹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焦点处,也有取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1cm,偏左或右1.5cm处,或侧卧位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的交点。
对少量或包裹性腹水,须在B超定位下穿刺。
3.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自皮肤至腹膜壁层用2%利多卡因逐层作局部浸润麻醉。
4.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逐步刺入腹壁,待感到针尖抵抗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穿过腹膜壁层,即可行抽取和引流腹水,并置腹水用于消毒试管中以备检验用。
诊断性穿刺可选用7号针头进行穿刺,直接用无菌的20ml或50ml注射器抽取腹水。
大量放腹水时可用针尾连接橡皮管的8号或9号针头,在放液过程中,用血管钳固定针头并夹持橡皮管。
5.放液结束后拔出穿刺针,穿刺部位盖上无菌纱布,并用多头绷带将腹部包扎,如遇穿刺后继续有腹水渗漏时,可用蝶形胶布或涂上火棉胶封闭。
6.术中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头晕、恶心、呕吐、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等,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对症处理。
注意腹腔放液速度不宜过快,以防覆压骤然降低,内脏血管扩张而发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现象。
肝硬化病人一次放腹水一般不超过3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补充输注大量白蛋白的基础上,也可以大量放液。
护理:1.术前护理(1)向病人解释穿刺的目的、方法及操作中可能会产生的不适,一旦出现立即告知术者。
腹腔穿刺术护理常规
1、向患者解释穿刺的目的、方法及操作中的可能会产生的不适,一旦出现不适
立即告知术者。
2、术前嘱患者排尿。
3、术中放液前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注意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4、术后卧床休息8~12小时。
术后测量腹围,观察腹水消长情况。
5、观察患者面色、血压、脉搏等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6、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液、渗血,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等腹
膜炎征象。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第一版拟定:消化呼吸内科审核:护理部修订时间:20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