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2
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质量分析一、试卷结构及评价本次考试为年级统考,试卷结构与新课改语文模式比较贴近。
试卷分六大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卷子结构:基础知识(客观题27分),名句名篇默写10分,文言文翻译10分,诗歌阅读9分,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4分,语言文字运用10分和写作60分。
试卷结构分布合理,既重视课内基础,又重视课外知识延伸,能够较好的检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运用水平。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一、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对年级进行统计分析,参考1071人,最高分是118分,最低分是16分。
及格589人,低分人数为482人。
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发挥基本正常,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但就具体个别学生,个别题目来分析,并不如人意,发现还存在诸多不足和缺漏。
二、学生答题情况第一部分是现代文阅读,即1-3题,选择的文段较简单,学生答题情况整体较好。
第二部分是古代诗文阅读,,(一)是文言文阅读,即4-7题,文言文阅读选择题得分比较高,主要问题出在两道翻译题,整个句子翻译能够保证通顺,但在语言组织这一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也不能很好的抓住翻译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是诗歌阅读,即8、9题,诗歌阅读,大部分同学对诗歌的把握比较好,但答题时大部分学生未能够答到点子上。
大多数学生未理解“诗眼”的含义。
(三)是名句名篇默写,即10题,名句名篇默写部分,只有少数同学得满分,大部分同学都在7-8分这个分数段,主要的错误也是在一些多音字和形近字没有分辨清楚,记得不够牢,还有一些是做题时粗心大意,比如有些同学把“瞋”写成“瞠”,这些纯属做题不够认真细致导致的。
第三部分是以往的选考题,现在全国卷要求不再选考,而是考生都要做,因此,我们计划每次考试分别出一个文学类文本,一个实用类文本。
此次阅读题难度不大,基本可以在文中找到信息点,同学们得分较多,但简答题大都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内容及艺术手法的把握,大部分学生做得不好,原因在于对内容的把握不够准确,所以学生答不全要点。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精选7篇)在现在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篇1一、组织与阅卷情况本次期中考试,考试期间组织严密,教务处统一安排了考务,学生在年级内部交叉安排考号,交换座位,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务处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统一集中订卷等方式加大对考试纪律的检查,在考试期间发生的违纪现象大为减少,但是距离杜绝学生违纪行为还有较大距离。
阅卷采取的是流水作业,保证了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二、试卷评价: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
试题质量较第一次月考大为提高。
三、考试成绩分析: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各班成绩发展的不平衡(2)各学科间的不平衡。
四、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层面:1、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优秀率整体偏低。
尖子生不突出,后进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层面:1.课堂纪律不好,导致教学效果不好2.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
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际性的变化。
许多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
相当一部分教师固守传统。
有人来听课是一回事,真正上起课来是一回事,上示范课是一回事,活动过后又是一回事,出现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两张皮的现象。
3、课后辅导抓得不扎实。
有的不重视练习,有的练习了但没有及时批改和讲评。
4.没重视尖子生的培养,班主任要把重点培养对象告知各科老师,大家齐抓共管,解决好木桶效应问题。
把尖子生的培养作为重要工作来做。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篇2今年高一年级只有一个班,共29人,从平时的上课情况来看,课堂反应很不错,学生配合积极,发言踊跃,由于月考没有考政治,所以很期待期中考试的情况,高一的试卷是我阅的,从阅卷过程中发现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很多问题,成绩也不是很理想,我就仔细的分析了每一位学生的试卷,首先是自我反思,前期的教学情况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学生学习政治存在的问题。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本学期高一化学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化学(必修1)第一册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化学物质及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的部分。
试卷整体偏向基础概念、操作和计算的考查,对学生的要求适中。
一、试题分析本阶段教学要点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化学实验安全与基本操作、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及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类、胶体的制备和性质、离子共存、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实验的探究。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满分100分,我校最高分98分,最低分13分,平均分69.32.班级最高平均分84.96,最低平均分47.17,全年级及格率74.81%,优生率27.34%。
试卷比较全面的覆盖了前一阶段研究的重点内容,并且特别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符合新的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虽然试卷总体难度适中,但对今后的教学还是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一)立足教材,突出教材知识试卷中部分题目来自教材,显示出对教材的重视。
例如第3题,关于化学危险品的标识的知识来源于教材的化学实验安全,第1、2题关于实验操作的题目也是来源于教材相关知识,这些都是教材中比较基础的知识。
二)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这次期中考试的试卷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卷中的第1、2、4、5、6、9、10、11、12、13、14、15、18、19、20、21、24、25题都是通过结合教材基本知识进行变形应用,比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三)注重实验与创新第23(2)(3)题考查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的相关知识,来源于教材,又有新意而高于教材,较全面的考查了有关知识;第24题是关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及误差分析,来源于教材,也突出了重要性。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与总结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学科,对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期中考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
通过对期中考试质量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提高下一阶段的学习质量。
首先,从整体来看,高一数学期中考试的平均分数相对较低,说明整体学生的数学基础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平时的学习中,有一些学生没有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定理,导致在考试中无法灵活运用,从而影响了成绩。
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需要在巩固基础知识上下功夫,可以通过预习、复习和做题等方式来提升掌握程度。
其次,从试卷的详细分析来看,有一些题目出错率较高,表明这些知识点是学生较为薄弱的部分。
例如,解方程、函数图像和导数的应用等。
这些难点题目在考试前需要重点关注,特别是考试前的一周时间,可以通过查漏补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
可以找一些相关的典型例题进行演练,结合教材上的例题进行理解,重点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另外,数学考试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解答题目时存在思维习惯不良的问题。
有的学生在解题时不注重过程的演算,只关注结果的正确与否;有的学生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有所欠缺,无法从实际问题中找到解题的线索。
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多做一些解题训练来提高解题的思维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难题进行攻克,培养灵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对于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虽然成绩相对较高,但是在解题思路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固化和僵化问题。
这些学生在解题时可能只会机械地套用公式和定理,而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
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需要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进行解答,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一数学期中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掌握、难点知识点理解和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学生要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重点攻克难点知识点,培养解题思维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一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
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1一、教学情况总结1、很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把知识要点和教师补充的相关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这样使集中注意力,课堂听课效果提高,同时便于以后的积累与复习。
通过课堂提问及时反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前两分钟,朗读、背诵前一天所学要点内容,上课后提问,发现问题再讲解、强调。
每一单元学完之后,要求学生列出单元知识体系表,前几个单元老师完成,之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归纳。
2、注重课堂、自习的教学效率。
课堂上要求学生纪录整理,随时提问反馈。
自习课明确学习任务,做作业或练习册,比如做练习册时明确到具体某页某题,然后当堂反馈检查。
3、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
本学期采取了多做基础题,以题带基础知识的做法。
除了两本练习册以外,每课一练一评,题量是7-8个选择题,一个很基础的非选择题,做到小步子快反馈。
每单元一测一过关,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再讲解、强调、错题重做。
实验班适当做稍难题,在周测时适量出一些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提升能力,拓展视野。
平行班以练习册上的题为主,要求学生全做,教师祥讲。
4、培养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
教会学生审题:单项选择题教会学生抓材料和问题的关键词,关注肯定项和否定项。
非选择题,教会学生提炼材料,找要点结论,注意时间断限。
5、注重史学基本理论和史观教学。
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内容及运用;全球化、现代化、文明史观等史观。
6、在期中考试前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把主要知识点按复习日期列表,下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强化学生背诵。
二、期中考试分析1、成绩方面:总平均分:三校第一各班平均分:实验班1年9班名次下降,1年10班不变。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数学学科质量分析2013-11-12 高一数学备课组一、试卷命题特点1.教学进度达成情况: 按照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 顺利完成必修1模块学习任务。
2.试卷性质: 期中综合测试3.考查范围: 必修14、难易构成: 6: 3: 12.数据解析: 本次考试及格率和优秀率基本达成目标, 有19人上120分, 这一部分同学学习数学积极性比较高, 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但40分以下的有48人, 这部分同学学习数学有相当的困难, 有两极分化现象。
从学生答题来看, 1, 2, 3, 5, 6, 8, 9, 11, 13, 15, 16, 17完成得比较好, 4, 7, 10, 12, 14, 18, 19, 20完得比较差。
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基本概念, 简单的计算还是能掌握得比较好, 但对于数形结合分析, 读题理解能力, 证明分析, 分类讨论等掌握得较差。
三、本次考试反映的问题(教情与学情分析)经分析主要原因是学生平时练习还是不够, 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能力, 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计算能力较弱, 部分学生比较粗心大意。
运用知识不灵活和知识没有系统化, 特别是审题的解题习, 惯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方面掌握不熟练, 运算、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题的规范性有待提高。
学生开始分化, 出现部分的学习后进生, 个别学生分数比较低。
很多学生仍停留在初中的学习状态中,不懂得归纳、总结, 致使同类型题目再次出现时还是茫然不知所措, 不知从何入手。
四、今后应注意方向及采取措施:1.注意鼓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培养学生主动地消化, 去猎取知识的能力。
否则, 就算你老师讲的天花乱坠, 成绩也难以提得上来。
同时引导和加强好学生的课外学习, 老师进一步做好指导和辅导工作。
2、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并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 通过指导和加强检查, 养成学生课前预习、听课、笔记、复习、练习及章节小结等良好学习习惯。
高一级第一次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平凉五中教研室〔2023.10.20〕2023—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第一次考试已经顺当完毕。
教研室依据本次考试成绩对高一级的成绩、学生的学情及教师的教情等作一简要分析。
目的是更准确了解我们的学生,依据学生实际对目前的教法和学法做以适当的调整,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有更好的效果。
现对我校的各科成绩做如下分析汇报:一、试卷来源及试卷评价:本次考试的试题是由教务处委派各科教师依据教学实际统一命题,要求考察内容掩盖面广,重点突出,有确定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题型与高考题型根本保持全都,难易适度,有确定的层次性,分值分协作理,既留意对根底学问的考察,又留意对学生力气的考察,能较全面的检查学生对本学期前七周所学根底学问的把握状况。
纵观各科试卷,本次考试试题是各位出题人细心设计、合理取舍,比较有价值的一套试题。
二、考试成绩分析:在本次考试中,共有806 人参与考试。
700 分以上共2 人,最高分729.5 分,是9 班的杨博。
其次名是15 班的罗小霞,总分712.5 分。
这两位同学语、数、英三科总分超过300 分,政史地理化生六科平均分在70 分左右;总分在699—650 分之间的学生全级共有3 人。
这三人的特点是语数英三科中有一科较弱,另外六科成绩较均衡;总分在649—600 分之间的全级共17 人。
这些学生语文成绩平均分是102.9 分,数学平均分是78.2 分,英语的平均分是76.6 分。
其余六科中人均有两科低于及格分60 分。
而总分在600 分以上的22 名学生将是我们本届学生的领头羊。
将来高考一本上线率就将期望这些学生的后期进展;总分在599.5—550 分的学生共83 人,这局部学生在语数英三科中有一科优势,其余六科成绩在及格线四周,在今后的学习中,假设能留意改进方法,成绩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全级550分以上105人。
总分在549—500 分的学生有178 人,这些学生普遍存在语数英三科中至少有一科很弱,数学平均分59.7 分,英语平均分64.3 分;全级在500 分以上共282人。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与总结高一数学期中考试按事先约定的计划已圆满地结束了。
从考试的结果看与事前想法基本吻合。
考试前让学生做的一些事情从成绩上看都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效果。
现将考前考后的一些东西总结。
(1)考试的内容:本次考试主要考查内容为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必修4到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从卷面上看,必修1集合部分占____分,约占总分的____%。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部分____分,约占总分的____%。
必修4三角函数部分____分,占总分约为____%。
从分值分布看基本合理。
(2)考试卷面题型分析。
卷面上只有填空和解答两种题型。
第I卷第1小题“设集合M____?yy?2____,____?R?yy?____2,____?R?,N____则M∩N____”为集合交集问题,放在此处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同学较难。
第2题考查补集、子集问题。
第3小题为计算题,根式计算问题。
4,5,6,7为一般性问题应准确性还可以。
第10题为偶函数定义域为?a?1,2a?,要考虑端点关于原点对称,有不少学生不太熟悉这种形式。
第12题是关于恒成立问题,因为组内集体备课未强调,有的人讲,有的人没有讲,但也有很同学做对。
13题为考前讲过的原题答案为1,但是在考场上没有做出来的还是很多。
14题较难考虑24画图后比较端点大小,没有讲过这种问题的班级做对的学生很少。
第II 卷解答题15题一般性集合问题,16题一般性二次函数问题,考查奇偶性,图象,单调区间,值域等等。
17题为三角函数问题,学生初学又没有复习深化,大多数人被扣分,对m的讨论不全。
第1小题对第2小题有诱导错误嫌疑。
18题因为没有将分段函数总结在一起扣分,其实扣分也不太合理。
19题,第1小题用定义证明单调性过程比较规范,第2小题有同学用特值法求出m的值但缺少验证奇函数过程。
20题,较难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般学生只能做第1小题和部分第2小题,第3小题较难又涉及到参数和恒成立问题,全校仅有数人能完整解答出来。
高一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高一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此次期中考试,与以往考试相比,整体水平有所提高,这得益于全体科任教师的辛勤努力,也得益于全体同学的积极进取。
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下面从成绩分析、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工作目标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一、总分及各科平均分对比分析1、根据数据对比分析,优势学科是化学、英语、政治、历史、语文;较差学科是数学、地理、生物,尤其是数学和地理严重拖后腿2、总分各分数段人数分数段 前150名 151-200 201-250 251-300 301-350 351-400 401-450 451-500 前500名 人数 1人 1人 2人 0人 1人 5人 2人 2人 14人3、学生个人成绩分析:极不稳定,有升有降(与中考成绩相比) 进步较大:退步较大:二、班级存在问题:1、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表现:(1)缺乏内在动力,积极性、缺乏强烈的学习欲望(2)专心、静心不够,关注事情多,(穿着打扮,洗头,洗澡,张长李短,同学交往,过分在意其他事情)。
(3)自制力、自控力差,需要别人看着。
(4)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2、学习刻苦、拼搏精神不够。
挤占抢时间不够,怕诺、怕累。
竟争意识、危机意识不强。
时间观念不强3、自主学习能力差,科学合理安排不够,有点手忙脚乱,手足无措,不知自己干什么。
4、独立思考、钻研、问题意识不够三、解决措施:1、复课后开好班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让学生认真总结这次考试得失,吸取经验教训,端正学习态度。
配合各任课教师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2、抓两头,促中间。
配合各任课教师狠抓学生的学习,注重对他们的思想教育、竞争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决心。
3、均衡薄弱学科学习,促进学生各科健康发展。
给薄弱学科安排更多的学习时间。
4、建立"以优带差"、"一对一"帮扶制度,充分利用本班优生学生资源,带动整个班级的良性发展。
高一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近年来,高一期中考试的质量一直备受关注,这次考试也不例外。
经过对试卷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整张试卷难度适中。
难度从易到难排列,试卷主要突出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思维能力的测试,难度平衡。
一些题目考察学生简单的计算和分析能力,有利于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部分题目难度较高,为高水平学生所设,对于普通水平学生来说较有挑战性,但节约了答案的分数分配,不至于对成绩产生太大影响。
其次,题型多样性好。
除了传统的单项选择、填空和简答题外,题型增加了作文和阅读理解等较为新颖的考查方式。
试卷要求反映出了对于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全面考核,使学生在答题中不会产生审美疲劳和思维疲劳。
再次,试卷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测试。
试卷中很多题目都是结合了不同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在综合运用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分析。
例如,作文题要求学生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结合社会信息进行写作,对学生的内容考察力度有所加深。
最后,试卷的错排度合理。
一些卷面难度较大的试题都有加权计分的作用,能够大大减少学生答错对成绩的影响,为学生提供了发挥自己实力的空间。
整张试卷各题型分占比适中,规范性逐渐得到提高。
总之,本次高一期中考试质量较高,全面测试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基础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应在今后的试卷中进一步提高试题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进一步分析试卷中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试卷中存在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挑战。
虽然这些题目可以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如果难度过高,也可能影响到学生的信心和考试成绩,因此应适量减少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出现,试卷难度控制更加稳定。
其次,试卷中的单项选择题数量较多,不易分析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应增加一些开放式问题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再次,试卷的部分阅读题、填空题、语文应用题等存在抄袭难度不大的问题。
三、试题分析
1、选择题答题情况
80分以上的同学选择题平均分可以得39分;分值在70—79之间的同学选择题也能在30分以上,但平均每人会比总分80分以上的同学多错一个题,60—69分之间的同学选择在30分以上的同学只有10人,总的平均每人做对10个选择题,往后的每个分数段都会比前一个分数段的同学多错一个或者两个选择题。
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
(1)17题共3小问,第(1)问考运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大多数的同学忽略了标况下的温度是0℃而题中的温度是100℃,故将100℃下1mol水的体积判断为22.4L;(2)问90%的同学只判断除了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反应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而将反应前后原子总物质的量相等忽略了,原因是没有真正的将n=N/NA联系起来;(3)问判断哪个方程中的水做还原剂,50分以上的同学只有极少数做错,而50分以下的只有一人对,说明这一分数段的学生不会运用口诀升——失——氧——作还原剂。
(2)18题实验题,该题相对较简单,平均分为7.5分,其中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选择装置很多同学选错原因是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题目如果问除去不溶性杂质那么他们就知道选什么,不会转个弯思考。
(3)19题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题,该题第一次月考也考过,但得分率始终不高。
其中第(1)问审题不清忽略了题目问的是玻璃仪器,还有容量瓶在使用之前要先选择其体积,故容量瓶之前一定要带上该容量瓶的规格;(2)问中的3,4小问不会运用C=m/(MV)进行误差分析。
(4)20题推断题,该题是所有题目中得分最低的,原因两点:①对书110页一些物质的溶解性表不熟②审题不清(忽略了题目中溶液2为无色溶液,将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分离两点信息)
(5)21题计算题,总分60以上的同学基本能做12分或14分(满分14分),但60分以下的同学却只有2个同学能做12分,原因不会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以及运用公式:n=m/M。
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所有知识点,二是不会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
四、对策
1、加强备课组活动。
对于期中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逐步弥补。
要继续加强对我校的学生的研究,充分体现生本思想,选择适合我校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加强实验教学。
开齐教材中的实验,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作用。
3、加强定量计算。
在专题二~专题四的学习时,加强定量计算的教学,充分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用途及其制法等。
4、注重作业的布置的质量。
在作业布置上做到分层,考虑不同班级和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作业的选择上要做到更加精当,让学生少做题,多收获,杜绝题海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