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穿刺术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478.00 KB
- 文档页数:17
-*-------------------------------------------------*-经腹壁腹腔穿刺护理常规
经腹壁腹腔穿刺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用穿刺针经腹壁进入腹腔抽取腹腔及
盆腔积液行化验检查、细菌培养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以明确积液的性质或查找肿瘤细胞。
【护理评估】要点
1、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
2、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反应。
【常见护理问题】
1、恐惧与担心穿刺导致的疼痛及不适有关。
2、潜在并发症:休克与放腹水过多有关。
3、潜在并发症:感染与腹腔穿刺有关。
【护理措施】
1、向病人讲解穿刺的目的和操作过程,减轻心理压力。
2、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反应,注意引流管是否通畅,记录腹水的性质及量。
3、放腹水时应固定好针头,放腹水速度应缓慢,每小时不应超过 1000ml,一次放腹水不应超过 4000ml,以防腹压骤减出现休克征象。
若病人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放腹水。
术后应使用腹带加压包扎,必要时使用沙袋压迫。
4、留取足量标本送检,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需 200ml 液体,其他检查需 20ml 液体。
标本应做好标记并及时送检,脓性液体应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5、因气腹造影而行穿刺者,X 线摄片完毕需将气体排出。
6、告知病人术后需卧床休息 8~12 小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经腹壁腹腔穿刺护理常规。
腹腔穿刺术后护理查房首先,进行腹腔穿刺术后的护理查房时,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好查房所需的器材和药物,如手套、洗手液、无菌敷料、注射器、消毒药液等。
同时,要查看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术前病情、手术操作过程和术后观察项目。
护理查房时,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状态、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
特别注意是否存在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以及是否有腹部红肿、渗液等体征。
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
接着,要检查穿刺点的情况。
观察穿刺点的皮肤是否干净、无渗液和感染征象。
查看穿刺针是否已拔除,并检查穿刺点是否有渗液。
如果发现渗液,要及时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一般包括更换无菌敷料、清洁穿刺点,并进行消毒。
同时,要观察腹部的情况。
对于已经排空液体的患者,要注意观察腹腔积液的重新积聚情况。
观察腹部肌肉的张力和压痛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腹腔感染或出血的可能。
对于存在这些情况的患者,要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
此外,护理查房还应关注患者的饮食和排尿情况。
饮食方面,要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饮食种类和量。
排尿方面,要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色,及时发现尿潴留或尿血等情况。
在护理查房中,还要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术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护士要及时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解答疑惑、提供信息等方式,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
最后,护理查房时要记录患者的相关情况。
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查房观察结果、药物使用情况和护理操作等。
同时,要注意做好护理文书的规范和完整,做到信息真实、清晰和及时。
总之,腹腔穿刺术后的护理查房是确保患者术后安全和恢复的重要环节。
护士在查房时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穿刺点的情况、腹部的情况,并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同时要做好记录和护理文书编写。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腹腔穿刺术注意事项及处理
腹腔穿刺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用于采取胸水、腹水、腔隙液等液体样本或进行治疗性抽液。
以下是腹腔穿刺术注意事项及处理:
1. 预先确定是否安全进行穿刺:需要评估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等指标,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穿刺。
2. 切口消毒:在穿刺前需要对切口进行消毒,使用消毒剂擦拭皮肤,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小心操作:需要在呼气时进行穿刺,以避免伤及肝、脾、胰腺等器官。
4. 确保准确穿刺:使用超声或CT等影像学技术辅助穿刺,以确保穿刺准确。
5. 注意观察并处理并发症:穿刺后需要注意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出血、感染、气胸等并发症,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6. 术后护理:穿刺后需要保持患者卧床休息,并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总之,腹腔穿刺属于介入性手术,需要认真进行操作和护理,以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效果。
腹腔穿刺术护理范文腹腔穿刺术是一种通过穿刺腹腔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常见操作,主要适用于腹腔内脏器官的疾病。
作为一名护士,我们需要对腹腔穿刺术的相关护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患者的舒适。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腹腔穿刺术的护理。
1.术前准备:在腹腔穿刺术前,我们需要将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包括了解其病史、相关检查结果和特殊注意事项。
同时,我们需要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止饮水,以减少术中发生呕吐和误吸风险。
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包括皮肤消毒剂、穿刺针、留置导管等,并确保其无菌。
2.术中护理:术中我们需要协助医生进行腹腔穿刺术操作,为患者提供合理的体位,通常采用的是仰卧位,使患者肌肉放松,减轻术中的不适感。
我们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进行记录。
3.皮肤消毒:在进行腹腔穿刺术前,我们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的皮肤消毒,以减少术中感染的风险。
一般使用的消毒剂有碘酒、酒精等。
消毒时需要从内向外进行,以防止细菌的侵入。
4.穿刺操作:在穿刺操作中,我们需要随时与医生配合,及时递取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如穿刺针、留置导管等。
我们需要确保针头进入腹腔时,颈部电压已经减为零,以降低针头扎到内脏的风险。
在患者感觉到疼痛或不舒服时应及时告知医生。
5.留置导管:穿刺成功后,我们需要进行留置导管,以便患者术后行引流或输注药物。
在留置导管时,我们需要确保导管位置的准确性,并进行固定,防止导管脱落或移位。
同时,我们需要定期观察导管周围皮肤的情况,及时处理导管周围的渗血或感染。
6.术后护理:腹腔穿刺术的护理涉及到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各个环节,我们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规范操作、无菌操作,注重患者的疼痛控制和感染预防,并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我们可以提高腹腔穿刺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腹腔穿刺术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1.腹腔穿刺术是指对有腹腔积液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进行腹腔穿刺,抽取积液的操作过程。
2.穿刺部位一般在左下腹部脐与骼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处。
3.术前先嘱患者排空膀胱,以免穿刺时损伤。
4.术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头晕、恶心、心悸等症状,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脉搏及面色等。
如出现面色苍白、心慌、出汗、血压下降等症状,应停止放液,安静平卧,并予输液、扩容等对症处理。
5.放液不可过快、过多,平均60滴/分钟,一次放液量不得超过3000ml。
如放液流出不畅,可嘱患者变换体位,以助液体流出通畅。
6.观察腹水颜色、性状和量,并记录。
7.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引起腹腔感染。
8.术毕嘱患者平卧休息12~24小时,以免腹水从穿刺点继续漏出,如有漏出时,可用蝶形胶布或大棉胶粘贴,及时更换敷料,防止穿刺处感染。
9.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及检查腹部体征等,以便观察病情变化。
腹腔穿刺引流术后护理查房简介腹腔穿刺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腹腔积液或腹腔感染的手术,在术后需要进行及时和全面的护理查房,以确保术后患者的安全和恢复。
查房目的- 评估术后患者的一般病情和术后伤口状况。
- 观察术后患者的腹腔引流液量和性状。
- 监测术后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查房内容1. 询问患者的主诉和不适症状,并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术前病史、手术进展、术后并发症等。
2. 检查伤口及引流管情况:- 检查引流液量和颜色,观察是否存在血性渗液、脓性渗液或其他异常。
- 检查引流管是否有漏液、堵塞、移位等情况。
- 观察伤口是否红肿、渗液或有异味等症状。
3. 监测生命体征:- 测量患者的体温,并记录。
- 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深度和规律性。
- 测量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并记录。
- 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湿度和温度等。
4. 观察术后并发症:-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
-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感染、血压波动等其他并发症。
5.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术后情绪和情感状况。
- 提供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应对术后困难和压力。
查房记录- 术后伤口无红肿、渗液、异味等异常,引流管正常,引流液量逐渐减少。
- 患者体温正常,呼吸平稳,心率和血压稳定。
- 无明显消化系统症状和泌尿系统症状。
- 患者情绪较稳定,配合护理工作,面部表情逐渐舒缓。
注意事项- 护士在查房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及时记录,明确患者的变化和问题。
- 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需要及时报告给医生,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 针对不同病情和不同术后阶段,护理查房的重点和内容可能有所差异,护士需要灵活调整。
- 对于存在并发症或异常症状的患者,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向医生汇报。
结论腹腔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查房是确保术后患者安全和恢复的重要环节。
腹腔穿刺术护理
术前护理:
1、向病人解释说明穿刺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以消除顾虑,对精神过于紧张者,可术前给予镇静药物。
2、引导患者到治疗室,危重者可在床边操作,但需屏风遮挡病人,保护病人隐私。
3、术前协助病人排出小便,以免术中误伤膀胱,并测量血压、脉搏。
术后护理:
1、嘱病人平卧休息8—12小时。
2、继续观察患者有无其他不良反应,穿刺点有无溢液。
3、避免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
4、术后腹腔穿刺出如有腹水外溢,应及时更换敷料,防止伤口感染。
5、放液后应测量血压、脉搏、腹围变化,检查腹部体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腹腔穿刺术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心理,向患者解释穿刺的目的、方法及操作中可能产生的不适,消除紧张情绪取得合作。
2、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判断其是否能耐受穿刺。
3、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二、护理措施1、穿刺前嘱患者排尿,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
2、穿刺前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注意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3、患者取合适体位,可坐在靠背椅上或取斜坡卧位、半卧位。
4、配合医生常规消毒皮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手术配合。
5、穿刺完毕,穿刺部位盖以无菌纱块,并以腹带包扎,术后卧床休息12小时。
6、观察患者面色、血压、脉搏等变化,测量腹围,观察腹水消长情况。
三、健康指导要点1、术前指导患者练习穿刺体位,并在穿刺过程中注意保持穿刺体位,不要随意活动,不要咳嗽或深呼吸。
2、指导患者术后静卧,24小时后方可洗澡,以免穿刺部位感染。
四、注意事项1、穿刺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晕、恶心、心悸、面色苍白等,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操作,对症处理。
2、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液、渗血,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等腹膜炎征象。
3、注意腹腔放液速度不宜过快、过多,肝硬化患者一次放腹水一般不超过3000ml。
腹水若系血性,则在抽取标本后停止放液。
4、有肝性脑病先兆、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包虫病及卵巢肿瘤者禁忌穿刺。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腹腔穿刺术一、适应证①腹腔脏器损伤导致腹腔内积血:经腹膜腔穿刺后可抽出不凝血液以协助诊断。
②腹部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性腹膜炎导致腹水者、化脓性腹部感染等,抽取腹腔积液;肝脓肿患者进行脓肿穿刺抽取液体以便实验室检查,查找病原菌或药敏试验等。
③各种疾患导致大量腹水引起腹部胀痛或呼吸困难者:抽取腹水以减轻压迫症状,如肝腹水或肿瘤患者所致大量腹水等。
④某些化疗患者或其他:需向腹腔内注射药物的疾病以联合全身治疗。
二、操作前准备①用物准备:无菌腹腔穿刺包(其中物品同胸腔穿刺包)、无菌手套、清毒盘、酒精灯、无菌试管、1%~2%普鲁卡因溶液(或2%利多卡因溶液)及所需治疗性药物,0.1%肾上腺素针,20~40cm长胶管及可夹于胶管上的调节夹。
②患者准备:操作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解释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消除顾虑;精神紧张者可手术前予镇静或止痛,嘱患者排尿以防穿刺损伤膀胱。
三、操作步骤(1)体位神志清者取坐位,衰弱者可取半卧位、平卧位或侧卧位等舒适体位。
(2)选择穿刺点①左下腹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
②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cm,偏左或偏右1.5cm处,此处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
③侧卧位时,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相交处,此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④少量积液,尤其有包裹性分隔时,须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3)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盖消毒洞巾,自皮肤至腹膜壁层以1%~2%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
(4)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说明针尖已穿过腹膜壁层,即可抽取腹水,并抽样送检,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20ml或50ml注射器及适当针头进行;大量放液时,可用8号或9号针头,并与针栓接一橡皮管,助手用消毒血管钳固定针头,并用夹子夹住胶管,调整速度,将腹水引入容器中,记录量并送检。
(5)放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用胶布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