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 专题三
- 格式:docx
- 大小:145.58 KB
- 文档页数:6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命的基本问题 1.本章在学科中的地位 新民主主义⾰命的基本问题是⽑泽东思想概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第⼆章新民主主义⾰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新民主主义⾰命的基本问题也被成为中国⾰命的三⼤法宝,是⽑泽东思想颇具特⾊的内容。
因此,本章是复习的重点。
2.重点难点 重点: (1)新民主主义⾰命时期的统⼀战线。
(2)新民主主义⾰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难点: (1)怎样正确理解统⼀战线、武装⽃争、党的建设这三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2)怎样正确理解中国的武装⽃争实质是⽆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命战争。
(3)为什么说“⼯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4)怎样正确理解统⼀战线中的两个聪明及其关系数。
(5)党在统⼀战线中为什么要采取独⽴⾃主的原则和对资产阶级⼜联合⼜⽃争的⽅针。
(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7)为什么说在中国建设⼀个全国范围的、⼴⼤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项伟⼤的⼯程。
3.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要突出理解以下⼏个问题:第⼀,武装⽃争与其他⽃争形式的配合。
第⼆,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理论。
第三,党指挥枪是⼈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第四,军队政治⼯作的⽅针和⽅法。
(2)新民主主义⾰命时期的统⼀战线要突出理解以下⼏个问题:第⼀,⽆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地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第⼆,党在统⼀战线中的独⽴⾃主原则和对资产阶级⼜联合⼜⽃争的⽅针。
(3)新民主主义⾰命时期的党的建设要突出理解以下⼏个问题:第⼀,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把绝⼤多数党员来⾃农民党建设成为⼯⼈阶级先锋队,保持党的先进性。
第⼆,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第三,整风是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好形式。
4.考试预测 本章内容丰富,重要性⼗分突出,2008年肯定会出题,⽽且出题的灵活性很⼤,分值很多。
毛概专题测验三
一、判断题。
(共5题)
1、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成为中国共产党改变农村土地结构,稳定社会局面的重要手段。
(对)
2、毛泽东主席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鞭辟入里地分析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性质及危害。
(对)
3、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入城仪式上解放军穿过东交民巷,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对)
4、《北京条约》中规定列强在东交民巷享有的一系列“特权”包括:东交民巷不许中国人居住,不准设立中国衙署,其行政管理权与驻兵权完全属于列强,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错)
5、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建立,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及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
(对)
二、单项选择题。
(共7题)
1、对于土地改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
2、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归国家经营,使得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重新掌握了经济命脉,为巩固新政权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3、东交民巷见证了整个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凌的血泪史,是(晚清)列强在中国设立的使馆区。
4、我国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5、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在实质上是( 无产阶级专政)。
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指(社会主义工业化)。
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三改”不包括(对制造业的改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因素,经济成分构成上也具有过渡因素,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2、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二者必须紧密衔接,中间不能穿插任何阶级的专政。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同志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而言之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就是“一化三改”(或是“一主三翼”)。
4、对个体农业与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与阶段。
党中央决定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采取分阶段的循序渐进方法。
具体而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原则是:(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3)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掌握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具体步骤是先后通过建立手工业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逐步完成改造工作。
5、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步骤。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原则:和平赎买;改造方式是国家资本主义,改造步骤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来完成改造。
国家资本主义:在人民政府的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主要包括: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主要包括: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国开2023毛概专题测验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思想是指( C)。
A毛泽东同志的著作B毛泽东同志的讲话C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D毛泽东同志的个人思想2、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确立的?( B )。
A党的六大 B党的七大C党的八大 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B )。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C"三个表代表"的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 A )。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AC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A )。
A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独立自主B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开拓创新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与时俱进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C )。
A 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C以人为本 D与时俱进7、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有下列四种做法,你认为哪种是正确的?( C )。
A认真通读毛泽东的所有著作B掌握和了解毛泽东的几部主要著作的观点C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D坚持"两个凡是"的观点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 )。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 D理论联系实际9、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A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C党的建设 D统一战线10、毛泽东明确提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是在哪篇文章?( B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古田会议决议》C《反对本本主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1、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党校的题词是( A )。
A实事求是 B求是C一切从实际出发 D 为人民服务12、思想路线属于( D )。
A认识路线 B群众路线C理论路线 D行动路线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 A )。
第三专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案例1:整理党务案1926年6月19日,中国国民党中央致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整理党务案”的规定,成立两党联席会议。
国共两党联席会议的成立,完全是“整理党务案”的结果。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加紧了篡夺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活动。
1926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二届二中全会。
蒋介石等九人联名向全会提出旨在限制共产党、篡夺国民党党权的《整理党务案》。
该案规定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央、省、特别市党部担任执行委员时,其数额不得超过该党部执行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得任国民党中央机关部长;中国共产党对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所发的一切指示,应先交两党联席会议通过才能发出;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必须全部交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存。
对这样一个反动议案,中国共产党本来应该进行反击,但由于陈独秀坚持右倾投降主义政策,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进行退让,结果使得这个议案获得了通过。
整理党务案出台后,国民党中央指派张静江、蒋介石、吴稚晖等为国民党出席联席会议的代表。
随后,中共中央指派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为中共出席联席会议代表。
在国民党联席会议代表中,几乎全是右派人物,这进一步加剧了统一战线破裂的危险。
案例2:中山舰事件蒋介石早有反共的思想基础,这时,他以为有了可以利用来发动政变的借口。
于是在1926年3月20日,他就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中山舰事件。
这个事件是他尝试着对革命发动进攻的第一次突然袭击。
1926年3月18日晚,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主任、孙文主义学会骨干欧阳钟等三人,以军校驻省办事处的名义,到广州文德路李之龙(时为代理海军局局长兼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住宅,传达一个所谓的命令,全文如下:“顷接教育长电话,转奉校长命令,着即通知海军局迅速派得力兵舰二艘,开赴黄埔为祷。
此致海军局大鉴。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驻省办事处。
三月十八日。
”这是蒋介石精心设下的诬陷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第一步。
这就是:制造这么一个假命令,把中山舰调出广州,开赴黄埔,以便为他们后来加给中山舰“异动”、“发生不守纪律举动”、“接运俄械”、“要把校长骗上中山舰送到俄国去”等等罪名埋下伏线。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国情【最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需要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
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革命对象:帝国主义【首要对象】、封建主义、官僚主义革命动力:人民大众【无产阶级是最中国革命的最基本动力】革命领导: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革命性质:(新式的、特殊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前途: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中国无产阶级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联盟,共同团结战压在人们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建立一个【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
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理论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总路线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认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史背景)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社会,既不同于封建社会、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蕴含着特殊着特殊的社会矛盾和革命要求。
分割点:鸦片战争
从独立主权→半殖民地历史的下沉和倒退态势
从封建→半封建向上和前进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
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势力狼狈为奸,相互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
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3、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仍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4、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所发展,但始终没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5、中国实际上是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中国人民经济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是世界少见的。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是发展他们的资本主义→洋务官僚力图控制和垄断近代企业
中国的封建制度根基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阻挠和扼杀,封建政府对其征收苛捐杂税,地方官吏,顽固守旧势力更是以民族资本为异端
中国民族资本有着先天的不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近代中过革命的时代特征
社会性质→社会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统治,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地位创造必要的前提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1、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包括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教训的深刻总结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是通过革命的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一大: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二大: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三大: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原则
四大: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枪杆子中取得的”注明论断
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解放战争时期:完整的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历史背景——近代中国国情
时代条件——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实践基础——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革命的目的: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扫除阻碍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障碍
(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从首要对象(对外)
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
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以及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反对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一切独立
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2)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对内)
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创造条件
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两个基本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
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靠山
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
(3)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力量之一
严重束缚中国水生产力的发展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力量之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动力,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劳动者(受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的压迫)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动力之一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一是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矛盾
二是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
首先,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是无产阶级自身的特殊优点决定的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区分新旧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新的时代、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领导力量、新的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性质不同
联系: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革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土地问题
2、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官僚资产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主张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就其形式说是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科学的: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文化
大众的:是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啊,也就是民主的文化。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革命道路:武装夺取政权的途径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党成立初期
大革命失败后
红军到达陕北后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工农割据武装,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
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首先,特殊的国情使得不具备和平方式的环境
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第二,封建军阀势力同外国帝国主义勾结实行军事专政,造成人民革命只能选择武装斗争
第三,武装斗争依靠的主要力量——农民阶级
第四,武装斗争依托的战略据地——农村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经济不平衡:地方性自己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
政治不平衡:国内处于军阀割据混战状态
客观原因:良好的群众基础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主观原因: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共产党的强有力领导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论人民民主专政》)
1、统一战线
广义上说,统一战线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内容分:两个联盟
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基础和依靠)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第一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
第二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2)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3)实施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一是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二是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
三是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
在革命进程中,要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四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要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
最根本的经验: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与斗争
对大资产阶级的斗争与有条件的结合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的基本经验
一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二是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
三要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势
3、党的建设
(1)为什么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2)怎样进行党的思想建设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经验的主要经验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
4、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之关系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