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九专题
- 格式:docx
- 大小:19.99 KB
- 文档页数:3
习题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思考题1.什么是国体与政体?答案要点:(1)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那些阶级所掌握。
(2)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具体的政治制度。
2. 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答案要点: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党的领导指的是什么领导?答案要点: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什么组织?答案要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
5.依法治国的内涵是什么?答案要点:依法治国是指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6.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案要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实现哪几个方面的有机统一?答案要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8.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答案要点: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9.政治体制包括哪些内容?答案要点: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10.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答案要点: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11.什么是民主、自由、人权?答案要点:(1)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是政权的一种构成形式。
毛概第九章练习题第一篇:毛概第九章练习题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一、单项选择1.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的().A.外交问题B.国际政治问题C.内政问题 D.中美关系问题2.台湾问题的核心是().A.祖国统一B.一国两制C.一国两政府D.“三通”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前提是().A.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B.祖国统一 C.大陆坚持社会主义 D.两岸三通4.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的方针是().A.力争和平统一,放弃使用武力B.力争和平统一,拒绝使用武力C.力争和平统一,承诺使用武力 D.力争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武力5.两岸和平统一拥有的文化基础是().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长期形成的台湾区域文化 C.当前融和现代世界文化 D.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二、多项选择1.“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包括().A.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C.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D.保证香港、澳门、台湾的高度民主自治和繁荣稳定E.香港高度自治2.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A.立法权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C.独立的外交权D.行政管理权E.军队3.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A.“一中一台” B.“两个中国”C.“台湾独立”D.“外国插手”4.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表明().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B.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大陆人民可以自由出入特别行政区D.特别行政区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府机关 E.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5.关于台湾问题,以下哪些提法是正确的().A.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B.反对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C.我们对台湾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D.我们要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E.台湾问题是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C2A3B4D5D二、多选择题1ABCD2ABD3ABCD4ADE5ABC第二篇:毛概练习题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属于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待富农的政策是()A.消灭富农经济 B.限制富农经济 C.保存富农经济D.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3.1953年到1956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5.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议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7.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剥夺地主阶级土地和财产 8.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C.《中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9.1951年至1952年“五反”运动开展的领域是()A.国营企业 B.私营企业 C.党政机关 D.合作社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1、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B.排挤私营工商业C.国家资本主义D.保护民族工商业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A.经销代销 B.和平赎买 C.统购包销 D.加工订货 13.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4.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心任务是()A.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B.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C.在新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D.合理调整工商业15.中国在对资本主义改造中在利润上采取的是()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16.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拥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是()A.临时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人民公社 17.建国之初,在土地改革中对待富农的土地采取的政策是()A.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 B.消灭富农经济C.保存富农经济D.限制富农经济 18.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A.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B.消灭生活资料私有制C.消灭资本主义经济D.消灭个体经济19.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错误的说法是()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过渡时期结束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结束C.以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为目标D.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20.社会主义改造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贡献最大的是对()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1-5 CCBDB 6-10 BBDBB 11-15 CBDBD 16-20CCADA二、多项选择题1.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B.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C.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条件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公私兼顾4.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使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B.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C.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D.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了前提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主要有()()()A.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实行和平赎买,和平地实现了和平关系的深刻变革B.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D.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应始终坚持采取“四马分肥”6、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主要是()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初步发展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C.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有利的国际因素7.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A.消灭资本家B.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C.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有()A.委托加工、计划定货B.委托经销代销C.统购包销D.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9.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的赎买政策有()A.“四马分肥” B.定息 C.公私合营 D.全行业公私合营 10.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稳步前进D.积极领导 11.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国家帮助 D.公私兼顾12.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费D.资本家的红利 E、资本家的定息13.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14.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B.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D.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15.下列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阶段B.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C.具有两种社会形态的因素D.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1.ACD2.ABCD3.ABC4.ABCD5.ABC6.ABCD7.BCD8.ABCD9.AB 10.CD 11.ABC 12 ABCD 13.ABCD 14.ABCD 15.AD三、辨析题1.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第九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A )A.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B.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D. 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2.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它们的核心内容都是坚持()A. 共产党的领导B.以工农联盟为基础C.四项基本原则D.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B )A. 共产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依法治国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4.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B )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D.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5.我国的政党制度是(C )A.共产党的一党制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制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执政的两党制6.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个论断指出了( )A.社会主义民主的论点B.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C.民主和法制的紧密联系D.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 C )A. 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B. 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C. 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D. 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8.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D )A.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B. 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A )A.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B. 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C.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D. 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BCD )A. 有法可依B. 违法必究C. 执法必严D. 有法必依E. 依法治国2.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人民民主专政1、国体:国家的阶级性质政体: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规定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体现在:第一,性质相同。
都是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第二,作用、职能相同。
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第三,历史使命相同。
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坚持人民民专政的实质就是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2)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体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根本不同:第一,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有着本质区别。
体现在对谁负责和选举方式。
第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有着本质区别。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1)为人民提供了最好的而组织形式(2)为国家机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大陆的八个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联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3、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第九章复习园地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 D.多党合作制度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A.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B.实行民主集中制 C.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D.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A.议行合一 B.三权分立C.民主集中制D.一切权利属于人民4、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D.必须使每一个公民都增强法制观念5、我国各民主党派是:A.执政党B.参政党 C.在野党 D.反对党6、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是: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A.加强法制 B.依法治国 C.民主政治 D.人民民主8、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对象是:A.基本政治制度 B.具体政治制度C.民主集中制度 D.民主政治制度9、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A.一党制 B.两党制 C.协商制 D.多党合作协商制10、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A.人民当家作主 B.坚持党的领导 C.依法治国 D.人民民主专政11、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和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最高人民法院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1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A.共产党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工农联盟专政 D.新民主主义专政13、我国的政体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C.政治协商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14、我们强调,人权不仅包括个人的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公民的权利。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人权。
A.公平和正义 B.民主和自由C.言论自由 D.生存权和发展权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CD)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公民享有无限自由C.人民当家作主 D.实行民主集中制E.爱国统一战线2、社会主义民主:A.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B.通过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来实现C.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D.同资本主义民主是根本对立的E.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发展过程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A.我国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B.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C.直接体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性质D.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E.同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4、共产党与其他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A.共产党实行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B.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C.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 D.各民主党派是反对党E.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5、马克思说:“权力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九专题
专题一:读一本传记感受伟人风采专题六:读一篇经典原著,聆听智者声音
(因为都是读书笔记所以专题一和六就放在一起了。
)
关于专题一最近看了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很有收获,我是很喜欢看名人传记的,特别是一些政治军事人物,还有就是一些知名富豪的传记,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跟我以前看的传记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写的传记,一般带有很强的个人感情色彩,强调其运气,比如像武侠小说里的掉落悬崖下面不仅没死,还学到了绝世武功,还有极大的突出其个人能力,如何力挽狂澜,如何具有杰出的领导能力等,再者就是造就一种传奇性,神秘感,比如某某人出生之前,其母亲梦见有龙钻进她肚子里或者出生时漫天彩霞,有祥瑞出现等等之类的,我以前看的传记多是这种类型的,这其实很不好,会误导年轻人,让年轻人误以为成功靠走捷径,靠运气等等。
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相对于中国的这些名人传记,是一个新的类型,他很客观,非常客观的描述一些事情的发生,以人为本,从这个人的生活环境对他的价值观性格等方面影响进行描述,去解析一个人的性格,从而了解他的判断,他处理事情的方式是出自怎样的初衷,不再神化,跟多的是留给读者的思考空间。
我们大致能从这本书看到毛泽东的脉络,他是个很有反叛精神的人,从小时候与他父亲的争斗,到后来与王明等人的争斗,到老与刘少奇林彪的争斗,他一生都在与人斗,他对知识的渴望促使他主动求学求知,在这个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而他的作为也正好赶上了时代的潮流,遇到了了志同道合的一群人,并确立了信仰和梦想,再依靠他个人的才华和坚韧精神取得了中共和他个人的巨大成功。
我认为毛泽东的成功源自于他的知行合一,大量求知,对其深信不疑,并付出了大量行动,坚韧,不拍困难,浪漫乐观的情怀。
本书174页,有一段罗斯·特里尔对毛泽东的评价,我非常欣赏——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中共领袖,并不单纯是依靠其组织技巧,也绝不是由于莫斯科的保佑,更不是因为发展出对马克思主义新的应用。
他的崛起,是由于他专心致志和坚忍不拔,因为他把某些简单的心理和社会真理付诸行动。
关于专题六,我阅读了《守望的距离》,虽然和毛概这门课的关系比较浅,但是我还是能在作者周国平的语言中得出些感悟。
《守望的距离》收集了作家周国平自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作品,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
在这段时间内,作者经历了一连串的人生变故,因而对人生的许多难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这些难题包括生与死,、爱与孤独、幸福与苦难等。
其实。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每个人也都会因此对人生的感到困惑、迷茫,而作者的思考恰到好处给困顿中的读者提供了些指引和精神的力量。
《守望的距离》,“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由于是散文集,我不好全面概括这本书的整体思想,所以选其中一篇散文写自己的感想。
在第六辑淡泊中的追求中《习惯于失去》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从自己丢自行车这一事来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哲人的世界我不懂),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
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
所以,每有失去,仍不免感到委屈。
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
我们暗下决心要重新得到,以补偿所失。
在我们心中的蓝图上,人生之路仿佛是由一系列的获得勾画出来的,而失去则是必须涂抹掉的笔误。
道理本来很简单:失去当然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
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
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
--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
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灾人祸造成的意外损失,但也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有旦夕祸福”,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
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遭际了。
由此可见,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
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进取心,实际上是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东西方宗教都有布施一说。
照我的理解,布施的本义是教人去贪鄙之心,由不执著于财物,进而不执著于一切身外之物,乃至于这尘世的生命。
不如在一生中不断地得而复失,习以为常,也许能更为从容地面对死亡。
另一方面,对于一颗有接受力的心灵来说,没有一样东西会真正失去。
大损失在人生中的教化作用:使人对小损失不再计较。
专题四:记忆红色经典,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关于爱国主义的电影大都是纪录片看之无畏,虽然看过诸如《三大战役》《台儿庄》战役的电影,但都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当然比较新的电影《建国大业》还是比较不错的。
在小组拍摄毛概视频时我们采用的是翻拍电影,创意指数几乎为零,不过我们也是借用这个契机观看完《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进一步了解了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家的演变。
当然演员阵容的强大吸引了不少眼球,不过最令我震骇的是在仅仅2个多小时的电影中浓缩十几年的历程,拼接毫无遐疵,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的镇定从容,面临敌军的空袭他毫不畏惧,“不是还没扔炸弹吗”,对此我只能佩服。
而且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坚定地内心,不变的目标,不畏惧敌人的威胁,毛泽东勇赴重庆为天下人展示共产带渴望和平的决心,原谅任公任其为副主席,为天下展示其气度,本人认为这部片子最能展示共产党风采,没有之一。
专题七:时政热点我关注专题八: 时事热点之我见
关于最近的国际大事,我感觉卡斯特罗的去世是比较热点的新闻。
菲德尔·卡斯特罗出生于1926年8月13日,古巴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古巴共产党、古巴共和国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创立者和领导人,前任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古巴共和国前国务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和部长会议主席(政府首脑)。
20世纪50年代,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推翻巴蒂斯塔政权,将古巴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2005年6月,菲德尔·卡斯特罗因病住院;2008年2月19日,公开表示不会再寻求担任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的职务;2011年4月16至19日,正式引退;2014年,获孔子和平奖。
2016年11月25日,菲德尔·卡斯特罗逝世,享年90岁。
他的离去,带给人们一种苍凉的感觉。
曾记否,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数百年的国际共运,吒咤风云、各领风骚百十载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铁托……相继走进历史,而今,卡斯特罗亦追随而去。
这,是否寓示着一个时代的悄然远去?
中国人印象中的卡斯特罗,总戴着顶军帽,一身戎装,身材高大魁梧,满脸络腮胡子,一双深凹的透亮的眼睛。
哲人赞曰:“小国家,大领袖”。
大在哪?在理想远大,在气势宏大,在英勇胆大。
君不闻,与之毗邻者,全球超强帝国,入狱、爆炸、遇刺、搏杀,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刀架于脖而心不惊。
这才是大而豪迈、大而无畏、大而不倒;这才叫真男人、真豪杰、真英雄!
于我们而言,这位世纪老人形如一本书,一本有关主义、信仰、理想的神圣经典。
听说过吗,正是这位博览群书、伟岸雄辩的政治家,行云流水八小时不用半张纸片……
于我们而言,这位世纪老人形如一幅画,一幅有关战士、勇士、斗士的不屈肖像。
听说过吗,正是这位久经征战、屡遭暗杀的职业革命家,终身都在为其信奉的事业而斗争……
当年,他在烽火中把古巴带入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于曲折中,矢志坚守。
今天,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已经从“热烈、热情”的**中降温,转而回归理性,诸如从实际出发的务实的“中国道路”,云云。
也许,他创立的社会主义模式,未必是“正宗”的;也许,他推行的治国兴邦理念,未必是“普世”的。
可贵的是,他缔造的国家仍在艰辛地探寻远足……
一个胸中燃烧着炽热火焰的奋斗者,一个脚下永不停止前行的革命者,一个肩上扛着使命责任的殉道者,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真的走了。
然而,他和先驱者们的信仰、理想催生的力量,在相距15000公里的古巴~中国的大地上,传播、传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