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心电图
- 格式:doc
- 大小:305.00 KB
- 文档页数:7
疑难心电图案例: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患者男性,15岁。
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
上图为心脏手术后次日同次记录的!(连续记录)和Ⅴ1心电图。
该心电图的诊断是什么?有何依据?应与哪些心律失常相鉴别?Ⅱ、V1心电图示P-P间期0.71~0.94秒,夹有QRS波群者其P-P 间距均短于不夹有QRS波群者,显然存在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
Ⅱ窦性P波形态高而宽,电压0.25~0.3mV,时间0.11~0.12秒,呈双峰切迹,两峰间期0.04~0.05秒,系右心房肥大合并不完全性左心房内传导阻滞,后者可能与心脏术后心房内传导组织受到牵拉、损伤或水肿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Ⅱ的P7、P15波及V1的P4波落在J点及ST段起始附近,其形态与窦性P波明显不一致,应考虑为P-波,其RP-间期0.13秒,系下级起搏点发放激动逆传心房所致。
绝大部分P-R间期不固定,R-R间期规则,频率43次/分,较窦性P波频率慢,只有窦性P波落在前一心搏的U波处,表现为P-R间期固定为0.16秒,如ⅡP5-R4间期、P13-R9间期,考虑该P波能顺传心室,系房室交接区处发生3相超常期传导,所顺传的QRS波群其S波明显加深,估计其心电轴左偏程度加重,其余慢而规则的QRS波群呈室上性型,时间正常,为交接区逸搏心律,其r/s<1,估计心电轴亦左偏,可能存在左前分支阻滞(须综合常规心电图加以分析诊断),ⅡT波倒置伴Q-T间期延长。
心电图诊断: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右心房肥大,不完全性左心房内传导阻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相房室交接区处超常期传导,交接区逸搏心律偶尔逆传心房(或伴有非相性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左前分支阻滞,T波改变及Q-T间期延长。
鉴别诊断:主要是Ⅱ的R4、R9波及V1的R2、R6波搏动是房室交接区处3相超常期传导夺获心室所致,还是折返性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这两者有时较难鉴别。
根据本例Ⅱ的R4、R9波及V1的R2、R6波与其前搏动的配对间期不等,与其后搏动的R-R间期短于其他R-R间期,支持前者的诊断,因为若为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或逆传重整交接区性逸搏节律点,则其后交接区性逸搏周期应大于其他交接区性逸搏基本周期。
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对照一例目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彩超检查时直观可见,而心电图检查是间接的分析判断,通过两者检查的对照,可以为临床提供单凭心电图分析就可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特别是针对乡镇边远地区,缺乏彩超等先进医疗设备的医院,这一分析诊断显得更有意义。
标签: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心脏彩超;心电图;临床诊断笔者在基层医院从事B超兼心电图工作,2009年12月30日为一患者做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
为了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彩超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关联性,故回顾性分析了一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给予如下报道:该患者女,13岁,常感觉头晕、乏力,生长发育滞后,营养状况欠佳。
当时心电图结果显示部分ST-T异常,心电轴右偏,右室增大的可能。
给人的感觉,这样年龄小的患者,心电图出现异常改变,很有疑问,当时怀疑是病毒性心肌炎之类的疾病。
接下来就为其做了心脏彩超检查,在心尖四腔心长轴切面比较直观地观察到心脏的左右房中间的回声失落声像,缺损直径20mm,同时显示右房、右室明显扩大。
根据心脏彩超的检查结果,该患者是罹患房间隔缺损心脏病。
而反复对比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结果,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可能心电图的检查能够为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带了一些新的启示。
笔者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教材,将该例患者所患的房间隔缺损心脏病的资料综合如下: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居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首位,约占26%[1]。
常见的房间隔缺损有四种类型:1卵圆孔未闭:一般不引起两心房间分流。
2 继发孔型缺损:一般位于心房间隔中部,直径在于2~4cm 之间。
3 原发孔型缺损:位于房间隔下部,常伴有二尖瓣叶裂口,導致二尖瓣返流,该型又称部分心内膜垫缺损。
4 静脉窦型:又称高位房缺,缺损恰在上腔静脉开口之下,或上腔静脉骑跨之上,常伴有右肺静脉畸形引流入右心房。
此外,还有单心房和混合型缺损[2]。
在上述4种房间隔缺损类型中,以继发孔型缺损最为常见,约占95%[2],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好发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2。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2月第25卷第2期175文章编号:1007 —4287(2021)02 —0175 —03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开胸术后心电图分析陈进,杨毅,任春桃(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广安市人民医院)功能科.四川广安638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开胸术后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与发生原因。
方法符合纳人标准的58例 先天性心脏病开胸手术患者为对象,患者来源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术前心电图显示表现为房室肥大,且无 其他异常改变,患者均接受开胸手术,于术后1周和3个月复查患者心电图,观察术后心电图的变化。
结果58例先 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心电图以S T段抬高呈现急性心肌损伤和右束支阻滞的比例最髙,患者术后1周分别为25例(43. 10%)和39例(67. 24%),术后3个月分别为5例(8. 62%)和17例(29. 31%)。
术后1周患者窦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S T段抬高呈急性损伤性改变和右束支阻滞的发生比例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P<0.05〉。
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开胸手术后心电图的改变与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和心脏再灌注等因素有关,对于患者术后的复查采用心电图辅助检査可直观了解心脏情况,为诊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电图;开胸手术;心电图变化中图分类号:R541.1 文献标识码:AECG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fter thoracotomy C H EN Ji?i,YAN G Yi,R E N Chun-tao. (Functional Department^West China Guang1an Hospital(Gua?2g J an People1s Hospital),Sichuan University.Sichuan Guang^an 638000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and causes of electrocardiogram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fter thoracotomy.Methods Fifty-eight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with thoracic surgery that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included as the subjects.The patients were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2017. The preoperative electrocardiogram showed atrio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no other abnormal changes.All patients underwent thoracic surgery.The ECG was rechecked at 1week and 3 months after surgery,and the changes of postoperative electrocardiogram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jury and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was the highest in 58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at 1week after operation were 25(43. 10%)and 39(67. 24%),5(8. 62%)and 17(29. 31%)at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The incidence of sinus tachycardia,borderline tachycardia,ventricular arrhythmia,ST-segment elevation and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P<C0. 05). Conclusion The changes of ECG after thoracotomy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re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site,operation mode and cardiac reperfusion,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 words:Congenital heart disease;ECG;open chest surgery;ECG change{Chin J Lab2021 ,25:0175)根据国外的调查研究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0.4%左右[1],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2]。
先天性心脏病心电图先天性心脏病心电图东莞市厚街医院心电图室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心脏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发生心血管发育、结构异常,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房室扩大、肥厚等形态异常一类心脏疾病。
常见有以下几种类型:1)心血管腔之间的异常交通。
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等。
2)局部瓣膜狭窄。
如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等。
3)心血管腔间交通与局部狭窄同时存在。
如法乐氏四联征: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及肺动脉口狭窄。
4)心房心室或大血管位置异常、发育不良。
如右位心、右旋心、心脏右移、大血管错位、单心室、单心房等。
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血流动力学异常(左向右分流、右向左分流及瓣膜返流及其它异常交通血流),使某个心房心室负荷过重,致心房心室扩大、肥厚或明显变形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异常血管杂音及心电图改变而被检出。
部分儿童时期(右向左分流者多在新生儿期发现)有明显症状、心脏杂音或心电图改变而发现,部分到成年后出现明显临床症状、1/ 25体征,以至心力衰竭才发现。
部分代尝功能正常者,仅在心脏听诊发现明显血管杂音或做 X 线检查发现心影增大,经心脏 B 超确诊。
先天性心脏病大多数有明显心电图异常,故心电图检查也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重要的手段之一。
下面作者按房缺、动脉导管未闭、房缺+动脉导管未闭、室缺、室缺+房缺和或动脉导管未闭、复杂或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次序列出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心电图表现及相关声像异常,供参考。
单纯房缺心电图例 1-1:先心房缺致右心室稍增大:男 18 岁, B 超显示上腔型房缺。
心电图表现:电轴+265 度,V1-V6 导联均以 S 波为主, aVR呈 qR 型, RaVR=0.7mV,符合 S1S2S3 综合征右室大心电图。
典型右室肥大心电图. 例 1-2:先心房缺(房间隔上腔型):彩色 B 超显示房间隔上方处局部回声失落,连续中断缺损直径1.0cm,断端处可见左右摆动。
例 1-3:先心房缺(房间隔上腔型):左房大小 3.22.7cm;左室大小 4.06.9cm;右房大小2.93.3cm;右室大小 3.16.1cm。
先天性心脏病心电图
[单项选择题]
1、以下符合右位心心电图表现的是()。
A.Ⅰ导联P波直立
B.Ⅰ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
C.Ⅰ导联T波直立
D.V
2、V
1
、V
3
R、V
4
R及V
5
R导联R波逐渐减低,S波逐渐加深
E.Ⅱ、Ⅲ导联图形互换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2、患者女性,15岁,室间隔缺损。
心电图如图3-5-1所示,应考虑为()。
A.右心房肥大
B.左心房肥大
C.左心室肥大
D.右心室肥大
E.双侧心室肥大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3、患者男性,12岁,体格检查时发现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
心电图如图3-5-2所示,应考虑为()。
A.右心房肥大
B.左心房肥大
C.左心室肥大
D.右心室肥大
E.双侧心室肥大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4、男性,12岁,平素无症状,心电图如图3-5-3所示,应考虑为()。
A.右心室肥大
B.双侧心室肥大
C.右位心
D.左心房心律,侧壁心肌梗死
E.右心房下部心律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右位心较为罕见,其特点为心脏位于右侧胸腔,心电图的主要特点
为Ⅰ、aVL导联的P、QRS及T波均倒置,V
1~V
6
导联的R波振幅逐渐降低。
[单项选择题]
5、严重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是()。
A.V
1~V
6
导联R波逐渐减低,S波逐渐加深
B.右心房及右心室肥大
C.左心室及右心室肥大
D.aVF导联P-QRS-T波图形倒置
E.肢体导联低电压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6、右位心的心电图特点是()。
A.V
1~V
6
导联R波逐渐减低,S波逐渐加深
B.右心房及右心室肥大
C.左心室及右心室肥大
D.aVF导联P-QRS-T波图形倒置
E.肢体导联低电压
参考答案:A。